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的理想和追求,决定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政治教师而言,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探讨有效课堂教学问题,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反思
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要想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中,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取得突破。
一、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重点要突出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存在将教材教的支离破碎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整个教材的体系不熟悉,或者是对思想品德教材缺乏有效的合理的梳理,不知取舍,对教材中非思想品德的东西过度关注,盲目拓展、舍本逐末,缺乏整体意识,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触类旁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1)课表要求——总目标;(2)年级要求——阶段目标;(3)单元要求——单元目标;(4)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重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然后由下而上,步步紧扣,就可以避免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盲目性、简单性、随意性。
从横向来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在思想品德教材的逻辑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分裂开来的弊端,强调三者的结合,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实用性。因此,在制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在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这种提问有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切忌模糊的、空泛的、不着边际的、游离在教学内容以外的提问。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提问:“如果把权利和义务比为钱,同学们觉得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学生在没有全面细致地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彻底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把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权益、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混为一谈,模糊起来,并且肢解得凌乱不堪。这是一种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随意的、肤浅的提问,当然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深度、广度,也就更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问要具有梯度,要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深入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文本,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实际,加强“有效预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使自己的设计问题具有明确的、恰当的、梯度的、层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所提的问题要有个体性,不能低于或者高于学生个体的水平,难的问题,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通过讨论、酝酿来解决问题。总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精心设计好的有效教学的课堂提问。
三、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校本教研证明,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感到兴奋,而且通过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自然合理的手势和身体语言来传达、展示这种兴奋,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无声无息地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里,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每一堂课上,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期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人,当学生圆满回答了某一个问题之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例如,在思想品德小论文教学中,用充满欣赏的语气朗读学生的范文,用赞美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小论文的逻辑、语言、条理,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开展互评、互改、小组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目的都在于以激励学生为评价主体,通过老师的激励,或者同学的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里,学生会享受到民主,体会到和谐,同时会发展个体能力,张扬个体。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好思想品德课的自信心。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是有心教学的总结,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传播思想品德知识,更是学生智慧的发展。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把思想品德教学看作是和学生的对话,是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沟通,是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享受、共同成长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平台和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思想品德,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反思
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要想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中,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取得突破。
一、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重点要突出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存在将教材教的支离破碎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整个教材的体系不熟悉,或者是对思想品德教材缺乏有效的合理的梳理,不知取舍,对教材中非思想品德的东西过度关注,盲目拓展、舍本逐末,缺乏整体意识,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触类旁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1)课表要求——总目标;(2)年级要求——阶段目标;(3)单元要求——单元目标;(4)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重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然后由下而上,步步紧扣,就可以避免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盲目性、简单性、随意性。
从横向来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在思想品德教材的逻辑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分裂开来的弊端,强调三者的结合,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实用性。因此,在制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在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这种提问有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切忌模糊的、空泛的、不着边际的、游离在教学内容以外的提问。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提问:“如果把权利和义务比为钱,同学们觉得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学生在没有全面细致地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彻底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把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权益、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混为一谈,模糊起来,并且肢解得凌乱不堪。这是一种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随意的、肤浅的提问,当然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深度、广度,也就更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问要具有梯度,要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深入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文本,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实际,加强“有效预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使自己的设计问题具有明确的、恰当的、梯度的、层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所提的问题要有个体性,不能低于或者高于学生个体的水平,难的问题,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通过讨论、酝酿来解决问题。总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精心设计好的有效教学的课堂提问。
三、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校本教研证明,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感到兴奋,而且通过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自然合理的手势和身体语言来传达、展示这种兴奋,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无声无息地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里,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每一堂课上,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期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人,当学生圆满回答了某一个问题之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例如,在思想品德小论文教学中,用充满欣赏的语气朗读学生的范文,用赞美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小论文的逻辑、语言、条理,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开展互评、互改、小组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目的都在于以激励学生为评价主体,通过老师的激励,或者同学的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里,学生会享受到民主,体会到和谐,同时会发展个体能力,张扬个体。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好思想品德课的自信心。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是有心教学的总结,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传播思想品德知识,更是学生智慧的发展。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把思想品德教学看作是和学生的对话,是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沟通,是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享受、共同成长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平台和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思想品德,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