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中冶特色文化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始终是企业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近10年来,中冶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作用,坚持文化建设为战略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坚持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大力推进文化重塑、文化宣贯、文化提升、文化创新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冶文化。
  
  中冶文化的四大特點
  
  中冶文化继承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冶文化继承了建设企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集团走出困境,于2001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一五”规划目标,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集团战略转型期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冶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融合的文化
   中冶集团拥有7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并在国外有分支机构,业务涉及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纸业、技术装备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拥有地域、行业、文化传承等差异明显的多个子文化,因此,决定了中冶文化的多元化。同时,中冶文化具有开放性,各子文化统一在集团文化旗帜下,互相融合,并与时俱进地吸收和补充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冶文化。
  中冶文化凝聚力强,体现了团队意识
  中冶集团长期从事需要团队合作、系统化作业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冶员工形成了较强的团队意识,人心齐,凝聚力强。积极引导和正确利用员工的团队意识,将极大地促进中冶集团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
  中冶文化体现了共同发展理念
  中冶集团在经营中树立了“诚信社会为本、客户满意为荣”的经营理念,强调“双赢”,在国内行业中树立了非常高的信誉。同时,在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中,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通过项目所在国开办学校和医院等公共福利机构,弘扬了“共赢、诚信、与人为善、为人谋利”的集团对外文化,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了项目所在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赢得更多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
  
  中冶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完善了两级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
  成立了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作为中冶文化建设的最高领导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子公司均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或成立企业文化部、新闻信息中心,或在党群工作部明确管理职能和管理岗位,作为推进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部门。
  制定了中冶集团“二五”企业文化子规划
  2005年底,在编制中冶集团《2006年至2010年发展战略总规划》过程中,特别编制了《2006年至2010年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子规划》。《子规划》认真回顾了“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及特点,系统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四项指导原则,阐述了六项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做出了八项实施保障措施,成为指导当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了企业文化考核认证工作机制
  为规范推进中冶及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检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成果,集团提出,联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用3年时间完成对中冶集团全部子公司的示范单位认证的工作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3年认证工程于2006年开始启动,发动充分,组织有力,指导明确,推进有序,子公司积极热烈响应,3年来先后完成了43家子公司认证工作,取得了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通过认证工作,统一了中冶集团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二是统一了中冶品牌标识,建立起覆盖5大产业结构的中冶品牌体系;三是极大地提升了中冶员工对中冶品牌的内在忠诚度;四是形成了一批子公司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五是收集出一批鲜活的文化故事;六是极大地丰富了中冶文化建设的内涵。这项工程靠创新而来,又在实施中坚持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化创新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冶文化建设中一项重大创新成果,是一项凝聚力量、统一意志、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文化工程。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中冶特色的企业文化考核机制。2007年,我们还重点剖析总结了中冶集团首钢冷轧项目部和中冶实久南钢工程项目部的项目文化建设成果。
  规范和推进中冶传媒建设
  集团层面:《中冶周报》创刊于1999年3月,到目前已刊出247期,发行量为5000册/期;《中冶人》综合杂志,创刊于2003年元月。已出刊47期。经历了季刊、双月刊,目前是月刊。发行量为12000册/期;《中冶时报 MCC TIMES》创刊于2005年10月,已出刊15期,经历了季刊、双月刊,发行量为2000册/期;中冶门户网站自2004年开通以来,每年均改版一次。
  各子公司严格执行集团文化核心元素,不断加强报刊和网站建设。今年10月,首届中冶传媒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为民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有关领导亲自到会指导工作,会议还对集团25家报纸和杂志进行了表彰。
  坚持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MCC品牌“四统一”,大力实施中冶品牌建设
  在2007年“中冶品牌建设年”中,颁布了《中冶集团品牌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了中冶品牌名称、中冶品牌标识和注册商标,贯彻落实“再用10年时间把中冶品牌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工作目标,强调了年内全集团统一企业标识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并发布了《中冶品牌识别手册》,作出了规范中冶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和范例。年内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冶品牌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转变观念、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和谐关系的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中冶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成果
  
  在推动中冶改革发展稳定、促进脱困和振兴的过程中,中冶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由于中冶有优良的企业文化,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中冶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冶文化建设的成果,重点体现在“三心”文化建设、责任文化建设、激情文化建设和软课题研究成果四个方面。
  “三心”文化——中冶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一是抓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充分认识自己在国有企业、国有经济中的重大责任和所肩负的重大使命。通过加强责任心来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斗志,埋头苦干,积极进取。
  二是抓队伍和广大员工的信心。通过回顾集团科研、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在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并被克服的各种困难,发扬优良传统,坚定走出困境、走向振兴的信心。中冶人的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跨越不过去的高山。不论在当前还是以后,面对各种困难,大家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像过去一样,战胜它、克服它。
  三是抓万众一心。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企业要团结,一个集团也要团结。众志成城,无坚不摧。
  “三心”文化建设是中冶集团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全面振兴、走向明天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奉献辉煌”中冶文化作用充分发挥的显著体现。
  责任文化建设推动集团健康快速发展
  1.责任:保值增值的使命。责任产生压力,压力产生动力,而且是最基本最长效的动力。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就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责任:推动改革的动力。一是转变观念。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保证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创新机制。1)改革用工机制,全面实行合同制,改变了“铁钣碗”,实现了劳务市场化、社会化的聘用体制。2)改革人事机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改变了“铁交椅”,实现了干部的能上能下。3)改革分配机制,全面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改变了平均主义,实行按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4)改革营销机制,全面实行合同、利润双挂钩,改变了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5)改革成本机制,全面实行成本控制与利益挂钩,改变了成本大锅饭现象。三是建立新体制。目前,集团除两家科研单位外全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强化功能。集团按照技术、管理、资金三密集和功能高值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功能创新。科研企业形成了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技术产业化功能,开拓市场能力大幅度提高。以国际通行的工程技术公司为基本模式,发展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积极发展以转化自己核心技术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提升了经营功能。施工企业实施主辅剥离和两层分离,以技术型、管理型的新型施工企业面向市场,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EPC工程总承包、资源、纸业、技术装备制造和房地产五大关联互补型产业结构,改变了经营方式单一的局面,提高了创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责任文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快速健康发展。自2001年以来,中冶集团经营业绩保持了年均递增30%以上的发展速度,利润连年成倍增长,荣获了中央企业“绩效进步特别奖”称号。2007年,中冶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55.81亿元,为1998年的9.41倍;营业收入为1332.18亿元,为1998年的10.79倍;利润总额为64.50亿元,这是2001年扭亏以来连续6年实现利润翻番;2007年在资产总额过1000亿元的40家中央企业中,中冶集团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均排名第4位,成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今年7月,中冶集团首次跻身于世界企业500强。
  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行激情文化建设
  激情文化的基本任务:通过完善和不断强化有中冶特色的激情管理,大力培育和不断增强广大员工推动企业改革的自主积极性和巨大创造力。
  1.推行激情管理,提升管理层次。激情管理是在限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员工的自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明确管理目标,体现中冶特色。坚定员工的“三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牢树员工的“三感”:目标的认同感、企业的归属感、工作的成就感。加深员工的“三情”:对企业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强化员工的“三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3.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激情。1)平等待人,尊重员工,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环境的自由,从而具有热情和激情。2)委以责任,信任员工,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自觉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3)目标明确,感动员工,使员工认同目标,把自己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企合一,共同发展。4)激励为主,鼓舞员工,使员工在为企业发展努力中不断得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5)提供条件,服务员工,使员工更好地施展才能和发展潜能。6)密切关系,关爱职工,使员工在企业里感到温暖,得到爱心,拥有家庭般的温情和亲情。7)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使员工不断提高德能和才能而使人力资本不断升值。8)允许失误,宽容员工,使员工大胆工作和勇于创新。9)树立榜样,引导员工,使员工在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中共同进步与提高。10)文化熏陶,升华员工,使员工在激情文化环境中获得激情,努力争做高品位的中冶文化人。
  4.融合各方关系,促进激情管理。
  1)正确认识和处理员工激情自由发挥与企业整体发展的关系。在价值观一致、利益协调、共同发展的环境中,给予员工最大的自由空间,以利其产生激情和发挥激情。
  2)正确认识和处理限量管理与激情管理的关系。在限量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激情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实现双加强。
  3)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细管理与激情管理的关系。精细管理要求人们工作到位,作风严细,一丝不苟,也必然会使员工的激情发挥出正向作用;激情管理追求的奔放而不是粗放,在精细基础上的激情会使员工做得更好、更精。
  4)正确认识和处理考核奖惩与激情管理的关系。考核奖惩是企业管理主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激情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是对员工激情的肯定和鼓励,惩罚则是对员工激情的唤起和鞭策。
  5)正确认识和处理岗位职责与激情管理的关系。岗位职责是对员工的最低工作要求,也是员工创造性劳动的基点;在此基础上的激情管理,鼓励和支持员工发挥出更大的劳动热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6)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才建设与激情管理的关系。激情的迸发,是依靠个体的人来实现的,培养具有激情的人才是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激情管理必将培养出更具积极性、创造力的旺盛的人才队伍,是人才建设的重要措施。
  7)正确认识和处理规章制度与激情管理的关系。企业的规章制度既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又要为员工创造性劳动提供支持;员工创造性激情既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企业规章制度的改进提供机会。
  8)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激情管理的关系。激情,既表现出物质力量,更体现了文化力量;激情产生于激情文化,建设激情文化是激情管理的核心。
  9)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工作与激情管理的关系。思想工作是激情管理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激情管理拓宽和丰富了思想工作的内容,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激情管理的关系。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体现在工作的创造性和奉献上,这就是激情的表现,而且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广大员工迸发巨大的创造激情;激情管理对党员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率先成为激情员工,在激情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启动软课题研究机制,彰显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特色
  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决定,2008年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中冶文化软课题研究。软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为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战略决策、规划制定、政策选择、科学管理提高智力支持,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服务。一要提高对软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确保软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三要围绕中冶文化建设主题开展软课题研究;四要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努力提高软课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软课题研究水平,积极推动软课题研究的创新发展。
  软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创新。中冶特色文化引领中冶人从困境中走出,提前两年实现“全面振兴中冶”的目标,昂首阔步迈入到创新提升阶段,各子公司都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作法。中冶文化贵在创新。只有把各单位丰富的文化创造力及其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组织起来再升华,形成典型,确保中冶特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璀璨夺目。目前,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与有关子公司协商,完成了首批12个专项软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其中,“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资源整合与管理”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被企业专刊收编并受到委领导的高度关注。
  
  中冶文化战略实施的保证途径
  
  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自上而下地加强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要从战略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到战略发展规划之中,把它作为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速集团文化的整合,促进集团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战略制定后,执行是关键。各层管理人员首先要统一思想,不断宣传灌输、强化企业理念。领导班子要逐条认真研讨企业目标、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企业文化的实施统一到战略高度上来。每个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用集团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领导和要求,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成为企业文化的鼓动者、倡导者和灌输者,通过领导者的模范行为奠定实施企业文化的基础。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生力军,要在集团范围内开展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学习与教育活動,努力把核心价值观铭刻在员工个人的心灵上,内化为员工的品质,并孕育出集团特有的模范人物,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加强组织保障,培养、引进文化建设专业人才,明确考核奖惩办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健全和完善整个集团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协调。集团总部设立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在集团党委、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的领导下,行使集团文化管理功能。各子公司设立对应机构,构建起集团内部上下畅通的工作联系渠道。集团文化中心负责集团级的文化建设活动,并对子公司的文化建设工作负有服务、指导和监控的职责。
  进一步加强集团传媒记者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公共关系等各类专业人才,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管理者和文化建设专职人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集团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通过制定明确的考核奖惩办法,调动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建设集团统一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集团文化的传播。
  巩固集团文化成果,吸收世界文明结晶,打造最优良的中冶特色文化
  巩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成果,通过集团文化的有效管理,进一步融合母子文化。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符合集团要求的特色子文化,提炼、升华为集团文化。
  大力发展与时俱进的集团特色文化。强化集团MCC统一品牌的意识,树立集团对外统一形象。
  大力弘扬集团内部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树立与集团发展总战略和五大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集团文化观,吸收一切优秀的世界文化成果,打造最优良的集团特色文化。
  加強执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执行的环境质量
  加强以责任观为核心的执行文化建设,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忠实、认真的执行理念。要忠实于集团,忠实于岗位,忠实于工作,忠实于自己。要踏实、一丝不苟地执行。树立执行无借口的态度,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培育严谨、细致,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执行作风。强化执行纪律,注重执行结果,增强执行过程中的变通能力和创造能力。建立“执行是快乐的,不执行是痛苦的”的执行哲学,创造良好的执行氛围和轻松的执行环境。
  把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
  坚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活动面要达到100%。
  以反映集团员工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各类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员工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封建迷信的能力,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用文化理念指导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
  文化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制定各项发展规划、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制度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相统一,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相一致,通过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不断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水平。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实和完善,促进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定期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
  加强新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工作
  随着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集团将引进大批新员工。在招聘过程中要对应聘者的文化倾向进行测评,选择那些认同集团文化的人进入集团。在新员工入职初期要进行集团文化的启蒙教育,采用教育、诱导、启迪、吸引、熏陶、激励等办法逐步在员工的意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体制结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市场机制建设、规模效益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兵器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与大多数军工企业一样,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历经保军转民、二次创业的困难阶段,到军民结合、创新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产业升级转型,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经营总量由2亿元到130
期刊
畫家简介:韦选毅,1959年生,陕西兰田人,笔名博元,笔戈,号兰田居士,斋室名:“文浦苑、西轩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国画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  画家创作的《春雨》、《山语》等众多作品10多次参加过全国、全军各种美术作品大展。从1982年《风雪达坂路》第一次获奖后,陆续创作的《高原秋色》、《风雪青藏线》等作品多次获得优秀奖、铜奖、银奖各种奖励。其作品
期刊
编者按: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系统构建,持续推进,有效管理。如何使企业文化与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转化为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员工行为,系统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南方电网服务文化建设及转化研究报告”在分析研究了世界卓越企业服务文化建设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方电网公司服务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期刊
12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08年工作,分析经济形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部署明年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神华集团、中国五矿、中国石化、一汽集团、宝钢等5家中央企业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央企业负责人400
期刊
30年改革开放,神州大地生机勃发;30年大浪淘沙,江山代有人才辈出;30年风云激荡,兵装集团凤凰涅。曾一度举步维艰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迎风破浪,谱写出了一曲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奋发有为、发展壮大的绚丽篇章。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期刊
写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50周年  暨中铁电气化局建局50周年之际    任何零的突破都是划时代的创新,更何况这种突破大大超越历史的局限与人们的想象。  ——题记    从无到有的历史开创    当共和国的列车在1949年拉响汽笛,历史车轮便滚滚向前,一日千里,从此就没有了终点。  当新中国的铁路电气化在1958年揭开新篇章,电气化铁路就伴随共和国的脚步跨越千山万壑,纵横东西南北。    中铁电气化
期刊
《论语》  ——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第十九章六节: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九章七节: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第十九章八节: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以上《论语》原文片段中的重点符号为作者所加。  幺峻洲释义:  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孔子说:“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论笃实而加以赞许,[
期刊
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观点综述    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特别是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硬实力、硬件要素主导的博弈,转向软实力、软件要素主导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更高的竞争在软实力。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企业在综合实力上有着历史性的进步,但整体实力仍然不强,软实力相对更软,成为了制约中国企业科学发展、走向世界的软肋和短腿。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脊梁
期刊
进入2009年以来,在经济学界、舆论界掀起了一股质疑、批评“国进民退”的热浪。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旧体制的复辟,有的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有的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等等,争论不休。  根据经济政策的摩菲定理:凡经济学家观点一致的理论往往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小;对经济政策影响最大的理论,往往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理论。也许,当前对“国进民退”的
期刊
民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在各种批评、质疑甚至于谩骂诋毁声中前进的。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尽管这种证明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持续证明。但是仅此还不够,我们还要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因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和创新力、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加强大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