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中的文化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穆天子传》于西晋太康二年在河南汲县的魏国墓葬出土,是“竹书纪年”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出土文献和重要典籍,无论是在文学、史学还是文献学上都有巨大价值。《穆天子传》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例如部落、物产、人物、风俗文化,这些都对我们还原与研究中国古代的风俗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文本、翻阅古籍资料,对《穆天子传》六卷中的占卜、玉器、职官、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剖析,力图对西周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穆天子传》;史实;原因;西周文化
  作者简介:王禹晨(1994-),女,汉族,天津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一、《穆天子传》具有文化价值的原因
  《穆天子传》究竟是属于小说还是史书,这个问题自它出土就争议不断,而目录书中对其分类的差异也表现出历代学者对于其真实性的争论。下面就其真实性分析具有文化价值的原因。
  (一)《穆天子传》的著录情况的真实性
  《穆天子传》之前并无著录,出土以后,晋武帝才命荀勖、束皙等人整理,因此《穆天子传》最早在《晋书·人物列传》中提及,之后才在目录书著录,且除《四库全书总目》外大多都著录进“史书”的类别中,比如《隋书·经籍志》将其归入“起居注”,《宋史·艺文志》归入“别史”。可见此书中的内容尽管不能尽信,但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仅仅来源于“当时委巷流传”,其中“多夸言寡实”之语,学者们大概是不会将其与“史部”联系在一起的。
  (二)《穆天子传》内容上的真实性
  首先,《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游之事是真实的。《穆天子传》前五卷写了周穆王在西北和中原巡游,而《史记·赵世家》中有“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此事既在正史中出现则说明真实性很大。
  其次,《穆天子传》中所提及的人物也是真实的。造父、毛班、井利、祭公等不仅的确存在且记录事迹也与正史中相同。《史记·秦本纪》中记载造父掌管穆王驾车一事;杨树达、唐兰等学者也根据出土的金文认为毛班、井利极有可能是存在;《史记·周本纪》有“……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由此可证,此书中的人物及其官职的确是真实的记载,具有相当强的可信性。
  最后,《穆天子傳》中记述事件均详尽复杂,每一卷中都涉及了大量细致的中国古代文化,对我们研究西周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二、《穆天子传》中的文化价值体现
  (一)占卜文化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原始社会时,缺乏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急需一种可以指导人类活动的手段,“天神”思想应运而生。人们将“天神”视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和客观存在,把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灾害,都当作 “天神”的指示。因此,人们逐渐认为如果利用某种手段窥测“天神”的想法,那么就有规避风险的可能。《说文解字》中说“占,视兆问也。卜,灼剥龟也。”可见,“占卜”已经成为古代民众探寻天意的手段,“占卜”文化随之而生。
  占卜文化在奴隶社会初期就已经形成,商周以“巫史文化”最为兴盛,占卜成为最为常见的探测吉凶的手段。西周时期,朝廷规定占卜方法、设立专门官职并形成相关书籍,可见“占卜文化”在西周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穆天子传》中所体现出的“占卜文化”,也会成为我们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一,占卜方法的提及。卷五中说“是以选扐,乃载之神人,□之能数也。”其中“选扐”,就是古代以蓍草占卜,用计算挂在手指间的蓍草来断定吉凶。而《仪礼注疏》说“《曲礼》云‘龟曰卜,蓍曰筮’,故知筮以蓍也。”“筮者,以蓍问日吉凶於《易》也。”可见,《穆传》中真实地反映出了古代用蓍草占卜的手段。
  第二,占卜职官的提及。卷五有“赐筮史狐□……”其中“筮史”应是一官职,《仪礼注疏》中记载“筮史得主人之命,遂述之”,“筮史,筮人也。”由此可见“筮史”是穆王身边掌管占卜的官员,因商周时期巫史不分,掌管占卜的“巫”也行使史官的职责,因而名为“筮史”。可见,《穆传》中对于占卜官员也有所涉及。
  第三,占卜卦名和繇辞的提及。卷五写道“天子筮猎苹泽,其卦遇讼。” 讼,就是卦名,《周易》中有“讼,有孚,窒愓中吉。”《穆传》中又有“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此为讼卦之繇辞。《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皆有繇辞解释。此段中卜卦情况,卦名、繇辞皆有,虽然繇辞与《周易》不同,但王贻樑先生认为这只能说明“《周易》乃当时繇辞千万中之一也。”但无论如何,其卦名和繇辞齐备,的确是构成占卜结果的要素,反映了西周的占卜活动和文化。
  (二)玉文化
  《说文》中有“玉,石之美有五德,润之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可见,“玉”在古代被视为“德”之象征,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西周专门设立“玉人”用以管理玉的制作,并且对不同玉器的规格具有严格的规定,因此,玉文化在西周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一,以玉代表等级。卷一有“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劳用束帛加璧”。其中“束帛加璧”是五匹一束的帛再加上玉璧,是古代贵重的礼物。《礼·典礼下》记载“凡贽,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士大夫雁。”可见,只有身份在诸侯及以上的人会面,才以玉璧为礼,其等级以下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第二,以玉作为献赐的礼物。卷三有“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以及“天子美之,乃赐奔戎佩玉一隻……”这些都反映出周人对于玉的重视,天子会以玉作为嘉赏之物,说明玉代表很高的荣耀;而又将玉视为献给地位尊贵之人的礼物,则说明玉代表重视与尊重。   最后,天子对玉十分尊敬。卷二中写道“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部族对周天子献礼本是义务,但穆王却因其制作玉石而免收其礼,可见玉在周天子心中是至高无上的。
  《穆天子传》中出现了众多以“玉”为中心的活动,这些无一不体现出玉在西周时期崇高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玉文化”,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又一重要资料。
  (三)职官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会划分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于是设立官职来各司其职,方便统治,官职文化就自然出现了。原始社会实行“百官”制度,夏朝已经是奴隶王朝,有了简单的官员设置,到商代就有了系统的制度,西周时期继承了商代,在商代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了几个西周独特的官职文化。
  《穆天子传》中提及到了几个西周出现的官职:
  第一,太祝。卷一中“曾祝佐之,官人陈牲,全五□具。”郭璞注:“曾,重也。《传》曰曾臣偃。”但刘师培先生和顾实先生都认为“曾祝”即太祝,此文暂从此说。《周礼·春官》中有“大祝掌六祸之辞,以事鬼神示……”,可见,“太祝”是掌管祭祀,主颂祝词,与鬼神进行交流的职位。
  第二,馆人。卷四有“官人进白鹄之血。”《仪礼注疏》记载“管人布幕于寝门外。(管犹馆也。馆人,谓掌次舍帷幕者也。布幕以承币。寝门外,朝也。古文管作官,今文布作敷)。”可见“官人”即“馆人”,是掌管馆舍的官员。
  第三,男。卷五有“许男不敢辞,还取束帛加璧”,而《周礼·地官》中对“王、公、侯、伯、子、男”所执信物均有所说明且指出“男执蒲璧”。西周分封诸侯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可见,“男”是男爵这个爵位的省称,与文中所执信物一致。
  第四,虞官。卷五中有“命虞人掠林除薮。”《周礼·地官》中将“山虞”分为大山、中山、小山;“泽虞”分为大泽、大薮、中泽、中薮、小泽、小薮、迹人。可见《穆传》中的“十虞”即西周时期掌管山林、水泽的虞官,分为山虞和泽虞,其下又分小官,共十官,故称十虞。“十虞”属于西周的外廷事务官员,是西周时期才出现的官职。
  第五,庖人。卷五有“命庖人熟之”。在《周礼·天官》中记载“庖人……共祭祀之好羞,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可见,“庖人”即掌管膳食的官员,供给贵族以及祭祀等活动的膳食。“庖丁解牛”亦沿用此意。
  第六,内史。卷六有“内史执策……”,《周礼·春官》中说“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由此可见,“内史”为西周时期协助天子实行爵禄废置、生杀予夺等权力的官员,是自西周开始设置的。
  由上可见,《穆传》中提到了很多西周官职,便于我们理解西周的官职作用、官僚系统以及官制特色,展现出西周官制的独特性。
  (四)音乐文化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音乐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时期就有音乐的踪影,商代已经有了关于乐器的记载,进入西周以后,音乐文化高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关于音乐形式的记载,《穆传》中亦对西周音乐文化有所提及。
  第一,广乐文化的展现。《穆传》中多次提到“广乐”,可以说它是所有的音乐相关词汇中提到频次最高的一个。前五卷每卷都会提及广乐,可见广樂在西周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除《穆传》以外,西周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广乐”,但其出现频次之高又让人不得不重视。《礼记》中指出“乐”具有教化作用,常常在重要场合出现,再加之往往是天子巡游宴饮时演奏且常常“三日而终”,我们可以推测“广乐”是穆天子举办大型聚会时所演奏的盛大欢快之乐,至少在穆王时代是等级相当高的音乐且适用于欢乐高涨的氛围。
  第二,宴乐文化的展现。卷五有“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乃用宴乐”。《周礼·春官》中说“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因此,“宴乐”,即燕乐,是祭祀、宴飨时所演奏的音乐,与“广乐”有相似之处,但是从《穆传》来看,宴乐在穆王与许男、祭公等诸侯大臣私饮时演奏,也就是规模不及“广乐”。《周礼注疏》也说“燕乐,房中之乐”,因此“宴乐”是在私下的宴会中所奏助兴之乐。
  第三,歌唱形式。西周音乐中保留了许多歌唱形式,《诗经》中展示了对唱、帮腔、重唱这三种歌唱形式,而在《穆传》中则体现了对唱和清唱两种歌唱形式。“对唱”主要表现在与西王母会面之时,开篇便有一首二人经典的唱和“西王母为天子谣……天子答之曰……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如此一唱一和,交替往复,展现出了对唱的歌唱形式。而“清唱”形式,在《穆传》中称作“谣”,《尔雅注疏》中说“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谣”。因此“谣”就是“清唱”。西王母为周穆王歌唱时就是“谣”,周穆王在黄泽也让乐官用“谣”的形式歌唱。
  以上即是《穆天子传》中所体现的音乐文化,可以看出西周的音乐文化与礼相连,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结语
  《穆天子传》虽被视为小说的滥觞,但也绝不能忽略其真实性,其中蕴含诸多古代文化现象,大多与“三礼”的记载相符。可见,文中所写历史事件、西周文化均有真实可信之处,在占卜、玉器、职官以及音乐上都展现出了西周社会独特的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价值,为了解西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阴法鲁 许树安 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庄子的《逍遥游》富含美学思想,通过对《逍遥游》的分析来透视和解析庄子的审美理想的超功利性、以及其无名、无己、无功的理想人格美,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包括《逍遥游》的浪漫主义语言美、想象美。对正处在社会转型中的现代人的审美活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审美  作者简介:马平虎(1976-),男,回族,甘肃定西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助教,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社会中的各项事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医疗事业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发展速度的加快就会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如在医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优良的道德风范日益消逝、审美情趣日渐大众化、学生人格与心理不够健全、民族精神丧失、理想信念缺乏等。中国古典文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低的问题,所以在高校各种文化活动中引入古典文学非常必要。本文首先讨论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并分析了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肝X受体仅(LXRα)mRNA
摘 要:创作心理是作家文学创作的一种特点,本文以《聊斋志异》为例,分析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因为《聊斋志异》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單元,实际创作时间非常久远,作者的创作心理展现出非常复杂的特点,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通过研究文学创作的实践案例
摘 要:任侠风气风靡整个唐王朝,文人士大夫多推崇侠义精神。许多文人也由此而创作了数量颇丰的侠客诗,这种情况初盛唐时期尤盛。笔者立足于初盛唐时期的社會、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从唐人的尚武精神出发,分层次的阐释论述了初盛唐时期侠客诗的思想内容,以此来展现初盛唐时期唐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初盛唐磅礴大气的阳刚之美。  关键词:初盛唐;侠客诗;时代精神;报国壮志;阳刚之美  作者简介:徐文娟(1987-)
中西由于地理、历史等条件在文化上的差异显著,尤其是对义利观的不同态度。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 Due to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摘 要:解读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需要站在情融物境、清新明丽等多个角度予以品读,才能理解其含蓄清新的语言和新颖婉约的创作风格,全面化把握其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特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词坛的杰出女词人,在推动词坛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她自出机杼,创作的词章广为传
“乾道二年(1166),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主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陆游传》)。乾道五年冬,卜居山阴三山别业的陆游得报差通判夔州,时陆游年四十五。自免归故里
研究背景与意义:   麻黄-杏仁药对为上述六个药对之一,麻黄辛、微苦,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能止咳平喘,润肺通便。两药配对,麻黄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