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新课改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当下教学中,应试化现象过于严重,让学生每天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以及升学负担,根本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轻视语文思维的培养。因此,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语文思维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水平的上限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现象,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与探索中逐渐发展良好语文思维,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凸显语文思维发展作用高水平课堂运行模式。对学生来说,语文思维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1语文思维能力概述
所谓语文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生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联系、研究事物规律、提升学习水平、应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语文思维能力的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更难以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对语文教学而言,传授知识固然要紧,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性无疑要更为突出。总体来看,高中语文思维广泛体现于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以及概括性等层面,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围绕这四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尽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语文思维能力[1]。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2.1开展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老师在建立情境时,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在情境教学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语文思维回答问题,灵活地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好地面对名著,从而跳出枯燥的文字,理解故事情节和林黛玉进贾府的详细细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教学中,然后结合电影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意义。老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比如,林黛玉为何进贾府呢?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更精准的理解和学习。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更精准的理解和学习[3]。
2.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教学的过程从表面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但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提升语文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和作者“对话”,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文本内容,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用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目标。如在《归园田居》教学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体会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体会诗中传达的田园情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手法,并以此为基础,感受不同诗歌的不同意象。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仍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教师可利用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桃花源记》设置课堂导入环节,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能想到的陶渊明的诗句有哪些?”“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你们还记得文章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吗?还记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吗?”然后引出《归园田居》,让学生以《桃花源记》为基础,更好地体会作者归隐田园后放松、愉悦的心情,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做好总结:陶渊明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意与黑暗官场中人同流合污,足以展现出其高洁傲岸、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3]。
2.3结合生活实践锻炼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
概括性思维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运行的表现,而且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本领的呈现。发展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而在实际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时,则需要以發展思维能力敏捷特性为重点,让学生将眼前问题与已知内容进行对比、类比、发展、变化等关系加以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快这一过程的速度,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敏捷地对语言材料做出判断、分析乃至推理。例如《李杜诗五首》相关内容的课堂教授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古诗,一边引导学生对古诗中常见的特定意象进行联想和概括,指导学生对不同古典诗文的风格流派加以总结,让学生围绕李白和杜甫的语言特色、作品特点等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4]。
结束语
总之,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用心备课、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积极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9(S2):44.
[2]张国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5):61.
[3]杜生国.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6-48.
[4]田文德.试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华辞赋,2019(10):61-6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语文思维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水平的上限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现象,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与探索中逐渐发展良好语文思维,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凸显语文思维发展作用高水平课堂运行模式。对学生来说,语文思维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1语文思维能力概述
所谓语文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生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联系、研究事物规律、提升学习水平、应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语文思维能力的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更难以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对语文教学而言,传授知识固然要紧,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性无疑要更为突出。总体来看,高中语文思维广泛体现于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以及概括性等层面,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围绕这四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尽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语文思维能力[1]。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2.1开展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老师在建立情境时,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在情境教学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语文思维回答问题,灵活地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好地面对名著,从而跳出枯燥的文字,理解故事情节和林黛玉进贾府的详细细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教学中,然后结合电影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意义。老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比如,林黛玉为何进贾府呢?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更精准的理解和学习。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更精准的理解和学习[3]。
2.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教学的过程从表面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但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提升语文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和作者“对话”,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文本内容,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用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目标。如在《归园田居》教学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体会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体会诗中传达的田园情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手法,并以此为基础,感受不同诗歌的不同意象。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仍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教师可利用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桃花源记》设置课堂导入环节,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能想到的陶渊明的诗句有哪些?”“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你们还记得文章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吗?还记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吗?”然后引出《归园田居》,让学生以《桃花源记》为基础,更好地体会作者归隐田园后放松、愉悦的心情,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做好总结:陶渊明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意与黑暗官场中人同流合污,足以展现出其高洁傲岸、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3]。
2.3结合生活实践锻炼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
概括性思维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运行的表现,而且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本领的呈现。发展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而在实际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时,则需要以發展思维能力敏捷特性为重点,让学生将眼前问题与已知内容进行对比、类比、发展、变化等关系加以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快这一过程的速度,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敏捷地对语言材料做出判断、分析乃至推理。例如《李杜诗五首》相关内容的课堂教授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古诗,一边引导学生对古诗中常见的特定意象进行联想和概括,指导学生对不同古典诗文的风格流派加以总结,让学生围绕李白和杜甫的语言特色、作品特点等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4]。
结束语
总之,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用心备课、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积极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9(S2):44.
[2]张国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5):61.
[3]杜生国.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6-48.
[4]田文德.试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华辞赋,2019(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