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整時代,最需官員、學者沉穩、務實、持重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月賭收毫無懸念繼續跌,且深度下跌四成。何時止跌?本澳社會迷茫。某些熱衷預測的學者只會預計未來幾月跌勢持續,止跌回升估算則“集體失聲”,遑論拿出拯救賭市辦法。無奈政府只有自救,急做預案,劃出底線,保民生,促就業,制定緊縮開支之策,築就安全網。政府以快速姿態回應民眾疑慮,社會肯定。然卻部分高官“點贊”聲中失去定力,自信過度,難免誤判和做些無用功,與某些學者所為無異,此為後話。
  關鍵時候,學者多行“無用功”
  成語“雞鳴狗盜”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戰國時,齊國孟嘗君喜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有才能的讓他們盡其所能,沒有才華的也提供食宿。後來他出使秦國遇到危險,靠兩位門客“狗盜”和“雞鳴”幫助,才逃離秦國,脫離了險境。從此,人們便用“雞鳴狗盜”來形容一些人雖然平時不起眼,但在需要時卻能起到關鍵作用。
  現時特區政府就有些像孟嘗君,養著一群學者,也經常出資舉辦一些學術活動,希望學者們關鍵時候,能為澳門出謀出力。然而,在賭收連續11個月下滑的今天,從幾位學者分析預測賭收止跌回升所發表的意見來看,似乎沒有“雞鳴”、“狗盜”那樣的實際能力。早在去年十月,賭收四連跌時,某學者假設內地反腐力度和自由行政策平穩,預判來年博彩稅收會止跌回升。十二月,賭收232億元,這回歸以來至去年的最大單月跌幅,學者認為是跌幅已見底。結果,今年自由行政策未變,內地反腐力度成常態,應該算是“平穩”吧?可是,澳門賭收自一月到現在,仍舊呈雙位數“跌跌不休”。四月毛收191.6億元,更是不見最差,但見更差,試問“底”在哪裡?政府的守勢已退至170到180億元間。事實勝於雄辯,卻仍有學者“樂觀預計”今年下半年本澳經濟有望回復正增長,進入偏向中速靠穩的增長態勢,且持續到2018年,依據是“隨著多個大型娛樂項目的落成”。但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本澳博彩業總收益按月遞減主因是貴賓廳收入減少而減少,與“多個娛樂項目落成”無關聯,倒是如果內地的反腐持續並進一步深化,會不會給新落成的娛樂項目經營,蒙上一層陰影,筆者表示懷疑。
  回避主要矛盾,缺乏深入研究,心態浮躁,妄下主觀判斷,此乃本澳一些學者的通病。如果政府聽落他們判斷,所定對策只會錯失經濟轉型良機;如果社會信之,只會令期許一次次落空,從而導致社會不穩定,埋下動盪隱患。所以,學者的“樂觀估計”可以休矣,給不了人希望,還給政府幫倒忙,貽害無窮。
  另一類學者為政府建言,言之鑿鑿,貌似道理,事實上,誇誇其談,也毫無實際東西。如早前在澳門中小企協會舉行的《2014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新聞發佈會上,一學者認為,“澳門中小企業應該進行與時俱進的變革,順應當代新產業革命的潮流、進行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澳門政府呢?則“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扶助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針對新產業革命的企業技術革新援助計劃,加強城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云云,不一而足。筆者只問一句,倘若中小企和政府就他所要求的都能做到,那還用得著他來為政府“出謀獻策”嗎?
  孟嘗君養的門客在緊要關頭能夠救命,特區政府所養學者,關鍵時刻卻不能對政府和澳門社會提供有效幫助,顯得很無用。“無用”本沒什麼,要害的是還自大,以為自己“學富五車”,對社會貢獻多,其實什麼也沒幹。
  看似貢獻多,其實什麼也沒幹
  一個形容經濟學家的故事問:經濟學家幹了什麼?答:短期看他們幹了很多,長期看他們什麼也沒幹。此亦可用來形容目前的澳門學術界,短期來看,本澳學術界似乎總是忙得不亦樂乎,形形色色的學術座談會、研討會經常舉辦,各類學術成果包括學術著作、刊物的出版絡繹不絕,甚至有人宣稱要構建“澳門學”,澳門學術研究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但在學術“繁榮”的表面下,本澳的土地問題、房屋問題、人力資源問題、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問題、產業單一問題等,均未得到明顯改善,有的甚至還“每況愈下”。澳門的學術研究對解決本澳的實際問題,推動本澳的發展進步,效果及作用並不明顯,等於是“短期看,澳門學術界做了很多;長期來看,什麼也沒做”。
  有人或許不認同此觀點,認為從過去的“三個平臺”建設和各類規劃綱要,到現在的一個中心——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個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這些建設、發展目標的提出,都是澳門學術界對澳門社會的貢獻。但如果這些發展目標確實是本澳學術界最先提出和論證的,那麼,這種澳門發展目標的經常變更,也顯示本澳學術界“經常做無用功”,確實是“短期看他們幹了很多,長期看他們什麼也沒幹”。
  上月特首的施政報告中有句“政府會盡力做到調速不轉勢”,很快,“調速不轉勢”,成了社會各界和媒體傳媒使用的熱詞。這或許是本澳學術界的“貢獻”,無奈業界不領情,抨擊此話“荒誕”,尤其對某學者的《澳門發展大局未改,調速不轉勢》,文中稱“近期博彩業下調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2014年上半年的基數較大,估計下半年的跌幅將會收窄”。有意見認為,按照作者這種邏輯,“2014年上半年的基數較大”似乎就不正常了,對澳門長遠發展不利,那為何政府在當時不採取一些調控措施?將現在的問題歸咎於以前的“基數較大”,是否為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而政府的“信心”、“樂觀態度”,“盡力做到調速不轉勢,在調整中穩步發展”的理由建立在“國家做後盾,澳門已取得系列成果,政府已明確通過加快世旅中心和葡語商貿平臺的建設”等措詞,筆者亦認為是一串套話、空話,藉此來論證“對澳門中長期發展前景抱有信心”,有如用“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來論證“人永遠不會生病”一樣可笑,而其“勢”不轉,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文中稱,目前仍有不少大型公共和私人投資項目(包括不少非博彩項目)正在進行;本澳失業率仍處於低水平;本澳貨幣供應量保持正增長。以此三方面來說明“澳門目前整體局面依然良好,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未大幅波動,發展大勢未變”。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指標有“領先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之分,“滯後指標”指的是在經濟狀況發展到一定程度所發生的明顯變化。文中所說的那三方面,都屬本澳博彩業的“滯後指標”,以這些暫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指標”,就下“發展大勢未變”的判斷,是否過早且有失嚴謹?   澳門海拔很低,沒有高山,海拔百多米就能成為澳門的第一高峰,類似於本澳學術界稍通文墨,就能成為澳門的學術權威。這種狀況助長了本澳某些學者的浮躁、自大心理,繼而把科學嚴謹、審慎認真的治學原則,視如弊屐,其實不過是站在路環山上。
  自信過頭,易生誤判
  不單學界如此,澳門政界高官有的也自信過頭,自視過高,認識不到自身知識、能力和作用的局限性,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以為很多事情都能掌控在自己手裡。此種心態,既對自己產生誤導,又致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例如在立法會舉行的施政方針辯論上,談及政府為優化本澳中小微企營商環境將會推出的具體措施,經濟財政司司長表示,司屬下與企業密切關聯的部門將研究設立“企業聯絡員”或“營商幫手”,送服務上門,主動向企業提供行政服務諮詢或協助企業解決營商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同時,研究與商會及有關社團加強合作,向企業或僱員提供培訓或政策措施講解服務等。這本沒什麼不好,可問題是自特區成立以來,政府幾乎年年推出措施扶持,卻年年不見成效。在此情形下,應該檢視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到底怎樣扶持才有效果?但政府不進行這種反思,設立什麼“企業聯絡員”或“營商幫手”,“送服務上門”。有無實際意義不論,幾年前就有立法會議員不解,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十年以上,“點解年年都要支持佢哋?點解唔放手等佢生存下?年年畀咁多錢,又有三千幾企業登記啦,個個都想攞著數,知唔知?”。該議員的抱怨,就是認為政府扶持本澳中小企,藥石亂投,對其發展實際上是起了負面作用。而現階段政府這種既當娘又做保姆似的扶持,除了助長中小企業主的依賴心理外,又有多少作用?企業眼下急需解決的外雇、鋪租貴問題,官員視而不見,還以為所推的系列措施就能有效解除中小企的“老大難”。這豈止是認識上的盲點誤區,根本就是一種主觀上“想當然”,與上述某些盡做無用功的學者,沒什麼兩樣。
  同樣,社會文化司司長施政辯論就本澳交通環境,如輕軌、公交網絡及新酒店配套設施的在建,指出改善後,承載力維持每年旅客總量在3200萬至3400萬之間較為理想。說時一副“掌控在我”神情,於人看來,應該也是一種“樂觀估計”的輕率表現。
  事實上,據有關資料顯示,在眾多來澳遊客中,來自廣東的占了大多數。他們來澳不在旅遊,而在購物,且早出晚歸,鮮有在本澳住上三天兩夜的,這樣,新酒店落成於他們有多大關係?廣東周邊省乃至腹地居民來澳,也不過是因為前往境外旅遊、購物,目前並不比港澳便利。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特別是內地三個自貿區建設、放開,境外商品進口關稅取消後,內地居民購物或出境遊,就會越來越方便,港澳優勢隨之稀釋,將變得不再是內地居民出境的主要目的地。近期發生的內地居民競相前往韓國、日本等地購物,其實就顯現了這種趨勢端倪。譚司不聯繫這些變化分析,就輕下判斷,撇開本澳地細,承載力改善有限,旅遊資源不足不說,於筆者看來,眼下能保住每年兩千萬人次來澳就不錯了,遑論“維持”未來的三千二、三千四!
  所以,說話口氣不要那麼大,焦躁、急切心態,只會影響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與判斷,從而看不准“時局”。
其他文献
四月的澳門多次大面積、長時間停電,而五月的澳門堆填區、黑沙環第六街某空置地盤先後三次火燭,這兩個月的澳門可謂諸多不平事。  記得在施政辯論的時候,羅立文司長表示焚化爐焚化垃圾,每日約產生八十立方米飛灰,每一立方米一包,經固化密封打包,均放在機場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按理說,經過固化密封打包的飛灰,不會引燃廢舊輪胎,然而,堆填區廢舊輪胎兩次起火,經消防調查,起火原因是由焚化爐爐渣引致,爐渣有無固化密封
期刊
於公眾而言,關於政策最直接的體驗,便是其對於生活的影響,好抑或壞,又或者平淡無奇,往往歡喜與憤怒都會隨著政策折射到其推出者身上:政府。似乎政策與政府只有雙向互通關係,往往忽略了政策背後,還有智庫的影子。  被譽為“思想坦克”的智庫往往在學術研討場合被人熟知,學術論文、期刊報告、公開評論似乎是外界對於智庫一成不變的看法。其實,從你我生活的這座城市到個人所需的吃穿住用行,智庫都足以影響到。不是只有“一
期刊
全球智庫大搜索之下,我們發現了一路遙遙領先的美國智庫,不僅影響全美社會輿論,更直接參與民主、共和兩黨的對內公共政策、對外外交政策的制定,恰如老牌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之流;也有類似加拿大智庫這樣接連倒下,在市場浪潮的刺激下不得不退出;更有內地隨著習大大的一片真心期待,一句肺腑之言:“今後重點建設50至100個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專業化高端智庫”,內地近兩年掀起狂熱
期刊
近期,澳門的山頂醫院再次被輿論送上了風口浪尖,起因在於有市民爆出山頂急診誤判孕婦腹中胎兒已胎停,孕婦轉去私家醫生,數月後,胎兒平安出世。消息一出,竟揭出更多醫療失誤疑案。甚至有市民反映,懷孕初期在山頂急診掛號看婦產科,但最後卻由非專科醫生做內窺鏡檢查,次日不幸流產,孕婦投訴無門。  作為一名女性,看到這種新聞實在痛心。女性懷胎本就是一件不易之事,處處小心謹慎,飲食、生活作息都會為了腹中胎兒而萬般考
期刊
澳門進入八月,密集諮詢猶如這個季節的氣溫,熱度不減。爭論中,愛都重建的所謂“主流民意”終成神話,政府不得不再諮詢一個月,以求最大公約數。說到底小城還是土地稀少,以致“欠地債”、“換地”,疑似利益輸送,權錢交易。十年後本澳人口將達75萬,人多地少矛盾註定要擴大,因而新城區域成了澳人堅守的最後防線。而守易“行”難,月票位持有者佔據本澳公共停車場之多,觸及到人所能承受的底線,以致政府推“咪表措施”如抱薪
期刊
近年來,遊學市場擴張的速度非常驚人,“遊學”以其寓學於游成為了學生生活中最時髦的代名詞,並受到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追捧。本澳有大大小小的遊學團,或由學校、社團組織抑或者旅行社安排,無論是國內的短途或者國外的長途,都吸引了不少學生。今次,本刊邀請到了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的梁子豪理事長,與他一起探討“遊學”的意義及其背後的相關問題。  “遊學”非必需品  學生參加遊學團已成為課餘活動的熱門之選,參加“遊
期刊
今期介紹“路環鄉情·思古尋悠”步行路線中的路環圖書館、 聖方濟各聖堂、三聖廟(金花廟)和路環碼頭。  路環圖書館 書冊眾多  路環圖書館位於路環十月初五街,是一座古樸優雅的葡式建築,建造於1911年,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屬非正統西方古典建築。門前走廊有六根粗大圓柱,柱身雕有花紋,屋頂正面是一個突出的三角楣,嵌有葡萄牙國徽浮雕,下有“圖書館”中葡文字。1983年重新裝修為圖書館,現為路環地區主要的
期刊
在這麼一個風景如畫的校園,在這麽一個寧靜舒適的書院,相信同學們已經生活得十分愜意。走出校園十分鐘,又別有洞天,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應有盡有。今天和同學們談“享受”,似乎不合時宜,在座的各位也比我更有發言權。不過,我要說的重點,是後面幾個字:“在澳門的生活”。  在座的同學有本地生,也有外地生。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澳門大學?其他地方沒有更優美的校園?其他地方沒有教學質量更高的大學?顯然有。那大家
期刊
东亞研究所前身是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當時也是為了因應東亞崛起與儒家思想等的傳播,之後更名為新加坡东亞政治经济研究所,發起人是前新加坡副總理、新加坡經濟起飛的掌舵人吳庆瑞先生,後來吴被中國大陸聘請为東南沿海開發的战略顾问。後來1997年4月根据新加坡國立大学章程成立了自主性研究机构:東亞研究所,致力於东亞发展的研究,當然研究范围比以前的东亞政治经济研究所更广泛,但中心仍然放在当代中國。研究课题包括
期刊
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發表新年度施政報告後的一段時間,按照慣例,政府五司首長須親赴立會,在各自管轄範疇與一衆議員展開施政方針辯論,被視爲是“施政大考”。4月中,橫跨兩個月、共十二日的施政辯論終於結束。作為新一屆政府成立後的首次施政辯論,本澳社會各界都關注新任司長登場,會與一衆議員發生何等“聚變反應”,爆出怎樣的唇槍舌劍?除此之外,新任司長的集體處子秀,將向外界展示其個人風采,帶來的新風氣能否體現“崔氏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