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师院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各阶段中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学校在传授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其他素质也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情色彩,极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起到其他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效果。借助音乐艺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唤起情感共鸣,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紧扣教学目标,立足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义务教育音乐教师和表演艺术人才。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国民音乐素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的重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技能,不断使他们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要想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首先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因为音乐教育更是人的价值和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观察、认识、理解、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从应试教育转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之一,它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使其成为歌唱家或歌唱演员,而是在教授有关声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优秀的精神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多项思维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生歌唱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所肩负的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习的热情,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音乐教师。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音乐教师的匮乏,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课程表上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上已经是名不副实了。因此,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就成了高职院校师范专业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不高、底子偏薄,作为声乐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嗓音条件和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因为歌唱技巧的掌握,不是练习一、两首大的声乐作品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声教”,使学生对符合歌唱要求的声音产生基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后,再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练习逐渐获得的。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有多宽的音域、唱多少曲目而应该去多多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切不可在未打好基础之前急于让学生唱自己不能胜任的歌曲。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其能够收放自如地、富有表情地演唱所学歌曲,并能说出在发声和表现歌曲内容方面的要求。通过演唱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学生入情、入境、入心,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辨别善恶美丑,树立正确思想,进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去领悟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之目的。
2 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所存在的问题是不符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反而更适合培养专业声乐人才。这种教学缺乏系统的、综合的、具有高师院校教育特色的一整套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仅凭教师自己在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示性范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要想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的要求,在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歌曲的演唱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基本乐理,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并通过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使教学多样化,除了正常的教学,还可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声乐小组来弥补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不足,把知识延伸、拓宽,使学生不管“有嗓”、“没嗓”,条件如何,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在第二课堂除了独唱,还可演唱一些重唱、小合唱、大合唱的曲目,像《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它们不但曾经激励很多热血青年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而英勇献身,而且对当代学生来说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演唱这些曲目,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和演唱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相互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演唱一些经典歌曲,如《铃儿响叮铛》、《春雨蒙蒙的下》等。通过演唱来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演唱的音域等,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并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强化融合意识,实现音乐与其他素质的有机整合
在目前的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还在照搬专业音乐学院、音乐系的素质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错位。造成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思想因循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依然片面注重旧有知识内容而忽略新知识、新内容、新设备、新手段的引进;依然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专业课教学中的师承关系而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创新精神。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国民素质。重视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贯穿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音乐技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技术,它总是同人的品质和修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孔子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曾以“礼乐并举,内外皆修”的鲜明的一贯主张作为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宗旨。古代思想家旬子也说“夫声之于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乐对于人的影响很深,对人的感化很快。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因而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音乐教学承担着重要任务。在声乐曲目中,有很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良好的传统教育,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精华。因此,我们的学生要多浏览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选声乐曲目篇幅不宜过长,程度不宜太深,真正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得到审美教育,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理想、科学人生观的确立,都通过声乐教学的教化作用得到培养和升华,使其思维理解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影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为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能量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专业基础。
总之,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中具有着特殊的作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通过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头脑灵活、记忆力增强,让学生保持心理的稳定与平衡,与外界处于协调、和谐的积极状态,并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少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音乐天地,2009,(08).
[2] 莫晓文.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自信培养[J].艺术探索,2009,(03).
[3] 陆俞锟.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9,(03).
[4] 张霞.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文艺,2008,(08).
[5] 倪亚静.浅谈高职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培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05).
[6] 付玉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04).
[7] 侯芸莉,梁宇虹.谈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教材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各阶段中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学校在传授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其他素质也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情色彩,极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起到其他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效果。借助音乐艺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唤起情感共鸣,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紧扣教学目标,立足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义务教育音乐教师和表演艺术人才。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国民音乐素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的重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技能,不断使他们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要想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首先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因为音乐教育更是人的价值和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观察、认识、理解、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从应试教育转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之一,它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使其成为歌唱家或歌唱演员,而是在教授有关声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优秀的精神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多项思维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生歌唱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所肩负的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习的热情,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音乐教师。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音乐教师的匮乏,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课程表上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上已经是名不副实了。因此,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就成了高职院校师范专业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不高、底子偏薄,作为声乐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嗓音条件和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因为歌唱技巧的掌握,不是练习一、两首大的声乐作品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声教”,使学生对符合歌唱要求的声音产生基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后,再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练习逐渐获得的。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有多宽的音域、唱多少曲目而应该去多多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切不可在未打好基础之前急于让学生唱自己不能胜任的歌曲。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其能够收放自如地、富有表情地演唱所学歌曲,并能说出在发声和表现歌曲内容方面的要求。通过演唱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学生入情、入境、入心,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辨别善恶美丑,树立正确思想,进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去领悟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之目的。
2 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所存在的问题是不符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反而更适合培养专业声乐人才。这种教学缺乏系统的、综合的、具有高师院校教育特色的一整套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仅凭教师自己在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示性范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要想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的要求,在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歌曲的演唱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基本乐理,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并通过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使教学多样化,除了正常的教学,还可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声乐小组来弥补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不足,把知识延伸、拓宽,使学生不管“有嗓”、“没嗓”,条件如何,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在第二课堂除了独唱,还可演唱一些重唱、小合唱、大合唱的曲目,像《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它们不但曾经激励很多热血青年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而英勇献身,而且对当代学生来说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演唱这些曲目,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和演唱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相互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演唱一些经典歌曲,如《铃儿响叮铛》、《春雨蒙蒙的下》等。通过演唱来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演唱的音域等,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并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强化融合意识,实现音乐与其他素质的有机整合
在目前的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还在照搬专业音乐学院、音乐系的素质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错位。造成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思想因循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依然片面注重旧有知识内容而忽略新知识、新内容、新设备、新手段的引进;依然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专业课教学中的师承关系而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创新精神。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国民素质。重视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贯穿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音乐技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技术,它总是同人的品质和修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孔子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曾以“礼乐并举,内外皆修”的鲜明的一贯主张作为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宗旨。古代思想家旬子也说“夫声之于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乐对于人的影响很深,对人的感化很快。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因而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音乐教学承担着重要任务。在声乐曲目中,有很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良好的传统教育,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精华。因此,我们的学生要多浏览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选声乐曲目篇幅不宜过长,程度不宜太深,真正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得到审美教育,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理想、科学人生观的确立,都通过声乐教学的教化作用得到培养和升华,使其思维理解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影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为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能量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专业基础。
总之,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中具有着特殊的作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通过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头脑灵活、记忆力增强,让学生保持心理的稳定与平衡,与外界处于协调、和谐的积极状态,并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少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音乐天地,2009,(08).
[2] 莫晓文.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自信培养[J].艺术探索,2009,(03).
[3] 陆俞锟.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9,(03).
[4] 张霞.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文艺,2008,(08).
[5] 倪亚静.浅谈高职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培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05).
[6] 付玉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04).
[7] 侯芸莉,梁宇虹.谈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教材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