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港珠澳大桥通车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意义非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焦点。本期“写作操练场”选题新,材料多重立意与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指导思想相一致,具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以文育人理念。
  【写在前面】
  作文题目出自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十月月考作文题,学生作文均为考场现场完成。
  【作文原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项超级跨海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总长约55公里,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珠穆朗玛,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橋总体工程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是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涉及的专利超过1000项,填补了众多国内行业标准空白,也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堪称人类桥梁建造史上的新典范。
  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理念,不仅保护了中华白海豚,也彰显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智慧,这也是世界桥梁界首次公开亮相的高端建设理念。
  这项跨海工程,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有总工程师林鸣、总设计师孟凡超、工程总监张劲文、沉管隧道工程师张宝兰……
  阅读上面的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作文导写】
  (一)审材料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成、运营,是一则处在时代风口浪尖之上的热点材料,是中国目前的大新闻,也是一件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事情。国人感到新鲜、有力、带劲,世人急于观赏、体验和评论。所以这则材料,值得学生思考和写作。
  这则材料,有几个值得思考的点,这也是写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超级跨海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总长约55公里,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一般桥梁工程,桥是桥,路是路,为什么港珠澳大桥是三合一的形式?提炼出一个“综合利用”。
  2.“港珠澳大桥总体工程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是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专业爱好方面来思考与探索。可以提炼出值得思考的“专业运用”。
  3.“一座大桥,涉及的专利超过1000项,填补了众多国内行业标准空白,也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可以提炼出“创新”这个思考点。
  4.运用“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这“四化”理念来保护中华白海豚。可以提炼出“科学环保”这个思考点。
  5.“跨海工程,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提炼出一个“奉献”的写作点。
  这几个思考点,也可以综合起来思考。比如说,把“创新”与“科学环保”组合成创新成就梦想;把“综合利用”与“专业运用”结合起来,强调专业学习与综合运用的技巧;把“综合利用”“科学环保”和“创新”三者结合起来,写作新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把“综合利用”“专业运用”与“奉献”结合起来,思考做一个奉献的智者。
  (二)明要求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从材料来看,是一件事被分解成多则材料、多角度的写作任务,作文要求很明确,有几个要求点不能忽视,一是“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来写作;二是从“作为一名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观赏和思考;三是“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
  首先,明确写作任务指向。这是审题立意之关键所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港珠澳大桥通车”给我们的启发、提示和反思,或者促使我们学习、思考与行动。“材料内容和寓意”不能丢开,不然就会偏题、跑题或文不对题。“内容”就是上面论述的五个点。这五大点,可以单独成篇或者组合成篇。“寓意”是从材料提示中挖掘出来的要点,选取与上面几则材料相似的材料来作为文章的事例和论据,即是在材料含意范围内写作。
  其次,进一步明确立意。立意重在深挖,不能人云亦云。如港珠澳大桥作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内涵呢?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可以是促使我们学习进步、把握好人生的精神要素。或者奇迹是工程师们创造的,我们应该培养创新能力,为将来打下基础。或者是回顾历史,写我们从弱国发愤图强成为强国,不甘人后的历程。每一个点都可以做深度挖掘和思考。
  最后,明确文体特征。“感触和思考”,是提示文体。“感触”可以写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的散文。“思考”则是写议论文。记叙文写作不易,大桥刚刚通车运营,多数学生还没能亲临其地观赏;散文,则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找出与大桥相似的人、事、物就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出深度,由现象引出思考,深挖精神和本质内涵。
  【攻擂作文】
  桥通路通人心通
  武汉市新洲一考生
  港珠澳大桥历时八年建设,现在通车了,国人高兴,高兴什么?人心更深地融合;世人震惊,震惊什么?中国人能力如此强大。
  犹记得建造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时,曾历经的磨难。在二十世纪中期,共和国初创,百废待兴,武汉被长江、汉水分隔成武昌、汉口和汉阳三处,来往不便,这时候的中国,一缺钱,二缺技术,三缺人才,要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谈何容易?
  早在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有心修桥,但奈何无力修建;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之中,曾经再提此事,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多次规划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请了德国、美国、苏联帮助修桥,但建设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大桥差一点成为烂尾工程。
  好在中国人比较执着、坚韧,别人走了,我们不怕,自力更生,终于在1955年完成工程。痛定思痛,后来建南京长江大桥时,我们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再建成一条大桥。现在,你打开地图看一看,万里长江之上,有近百座大桥,长江是母亲河,好像一条龙骨。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这条万里海疆第一桥,也曾曲折,也曾饱受质疑。总工程师林鸣带队到釜山考察时,向韩国人提出,想走近看一看釜山跨海大桥的装备,被拒绝了,只准许在三百米外的海面上观赏,他们拍了几张远照。
  再找到荷兰一家有建设经验的公司,希望购买其关键技术,他们开出天价,要15亿人民币买一个框架,这远远超出林鸣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林鸣说,给你们3亿人民币,行不行?荷兰人说,那我给你们唱首祈祷歌。
  外国人的侮辱,激发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虽然海桥和海沉隧道,全世界只有几家公司做过,但毛泽东说得好,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更好的;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海沉隧道的负责人张宝兰工程师是一名女性,她有着中国女性的刚强与执着,她带领团队攻关,在试验了一百多吨水泥配方之后,终于找到了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而且成为行业标准。
  港珠澳大桥建成,让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为什么?因为香港从此回家有路,澳门也回乡有门。
  这时候,更高兴的是台湾,他们远离祖国多年,因为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他们找到了一条归家之路。我们能够在零丁洋上建设跨海大桥,也能在海峡之上建设一座连心桥,让大陆与台湾畅通起来,不再海洋阻隔。在人们心目之中,紧紧相连的红心,像慢慢延伸的桥梁。祖国强大了,我们有回家的路。
  港珠澳大桥,是一条经济互通桥,也是一条融合人心桥,更是一条走向富强的桥。
  【点评】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作者的视野比较开阔,一是回顾历史,写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请了德国、美国和苏联的专家来帮助建设,但仍然被卡脖子。二是把握今天,写港珠澳大桥独立自主建设,成就世界奇迹。三是展望未来,我们国人要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建设一座回家的桥梁。三点内容,有昨天、有今天也有未来。桥是一种联通,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归和人心的维系。
  【守擂作文】
  港珠澳大桥之美
  武汉市黄陂一考生
  将压力变为动力,有音乐的节奏就有变化万千的形态,喷泉之美,美在创新,而港珠澳大桥之美,亦美在创新。
  港珠澳大桥美在深奥技术之创新。
  总工程师林鸣说,他喜欢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他對诗句的解读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时代推着走到这一步的”。海底隧道只有几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行业垄断,技术壁垒,让林鸣不得不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保持跨海大桥安全运行一百二十年,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行业标准,怎么办?实验出真知,中国工程师开动脑筋,反复试验,最终研究出“超级配方”,让海底隧道成为滴水不漏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美在社会需要之创新。
  回归祖国不久的香港,曾经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损失惨重。特区政府急于找到特别的出路,急于与挺立的内地自由沟通,但苦于道路不通,来往不便,不能通达随意,他们认为有必要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港珠澳大桥最初的的构想。港澳若有了内地这个坚强的后盾,有了海洋这个广大的出路,那么澳门有门,香港依然飘香。
  现在,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经济流动之桥,也是人员往来的连心桥。这座桥,将港澳和内地联通起来,建设高度发展的世界级大港湾,对内搞活,对外流通,物质通人心通,经济富祖国富。
  港珠澳大桥美在环境保护之创新。
  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的中国,工业发展了,雾霾却肆虐着,因此保护环境很重要。过去是先建设再保护,这是落后的环保观念,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双管齐下。
  港珠澳大桥必经之处,是白海豚生活的水域,绝不能大桥建好了,白海豚被逼走了。怎么办?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的“四化”理念,用“四化”标准来保护动物,虽然多花了钱,但是,人们往来大桥之时,白海豚跳出海面,用美丽欢快的舞姿主动迎接,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生态美。
  因为有压力,所以港珠澳大桥美不胜收,集桥、岛、隧于一体,这是比喷泉还要美丽的风景,是集合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美得叫人荡气回肠。这一创举,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个典范。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深奥技术、社会需要和环境保护,都以桥为中心来论述——建设大桥,技术是关键,我们的工程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研究出“超级配方”,成就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能够帮助港澳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港珠澳大桥设计了新的建设理论,做好了白海豚的保护工作。这几个方面,条理清楚,用以论证了港珠澳大桥建造之创新。
其他文献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时,聊起了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那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
期刊
事件回眸  2018年10月28日上午,星期天,天气,晴。  这天,万州长江二桥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万州公交公司22路公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公交车冲破护栏坠入长江中。  公交车黑匣子视频的公布让坠江原因浮出水面:48岁女乘客(刘某)因为坐过站,不断骚扰并用手机击打司机(冉某),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
期刊
从金庸生病深居简出开始,不断传出他病逝的消息,谣言有板有眼,很多人信以为真,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总是凌晨被记者的求证电话吵醒。2018年10月30日,再次传出金庸病逝的消息,这次真的不是谣言,然而很多人却不愿相信,一代武侠大师走了,世上再无金庸。  金庸的人生就像一部武侠片,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身份之中,他都坚定不移地贯彻着他的武侠之风。正如金庸在与杨澜的对话中所说,“武侠小说并不是表面上会一
期刊
2018年10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顶尖象征的北京大学迎来新的书记和校长,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一所大学的志业在于对学术和政治的不懈追求,而它的风骨则散见于那些悠游其间的人们的生命故事中,这些故事或元气淋漓或风韵优雅,都为人所津津乐道,身为历代掌门人的校长自然也有许多极见性情的小故事流传下来。从1916年到1948年,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先后出任北大校长,在那个风雨飘摇、内乱外患的年代,他们勇担重
期刊
一袭水袖丹衣,一曲醉人惊梦,如夏莲初盛,含苞欲滴,怯中带喜,欲语还休。三生石上,牡丹亭下,梧桐叶落,西风送别,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爱恨情仇。这,便是昆曲。历经六百年的更迭,昆曲依然跃动于水墨画卷之中,传唱在丝竹管弦音里,蓦然绽放,如梦如醉。  昆曲的发展历程  “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始于元代末年的昆山,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明代万历之前,它还只是“小集南唱”的清柔婉折之音,经过魏良
期刊
考场议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循作文题目(包括材料)和写作要求所指示的基本方向,这种写作活动,是在具体写作情境之下的“遵命”写作,是“戴着脚镣跳舞”;同时,议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考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这一基本导向,让“联系现实”成为考场议论文的“必选动作”。但无论是高考作文阅卷,还是平时的作文评价,我们都不难发现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些通病:或者立意毫无来由,仅凭题目材料
期刊
我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没有感受过外国的风土人情,没有穿过很贵的衣服,没有坐过很好的车,没有我爱她她也爱我的伴侣,不为别的,人生在世一回,我也想拼一拼,感受一下我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看过的。——@大脑斧123  愿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这位先森你好呀  世界这么大,父母应该去看看。——@晚春初夏的他  不想看到父母为了几块钱和别人争执。——@那一年没有愚人节15  不愧对自己的父
期刊
谈及《红楼梦》,总绕不开“大观园”。《红楼梦》一书中,对于园中建筑,着墨虽不算很多,但这些建筑确实在无声地揭示着一位位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整部小说的价值取向。每一院落、每一楼阁、每一台榭,均可谓各具深义。而在众多建筑中,又以探春的居所与众不同——在秋爽斋这组建筑中,除主要建筑外,又修建了另一厅堂“晓翠堂”。单从建筑本身看,“晓翠堂”形制为何?考虑其主人——探春,如此设计又有何深意?下文便就相关问题进
期刊
编者按:文学社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窗口,对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读写鉴赏能力、培育文学新苗等具有重要作用。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在丰富社团成员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社团成员的文学爱好与专长,提高了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  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是柳州高中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自创社以来,曾获得“意林文盟全国百强社团”第十四名,杂志
期刊
2017年高考语文卷一共有9套。由于共同奉行“作文育人,为国选材”的宗旨,9套卷中的作文题均呈现出“一脉相承、共性相同、个性各异”的特点,且体现了突出“新颖”,注重“个性”的命题走向。  鉴于使用全国卷的省市有25个之多,以下主要以全国卷为代表,分析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共性,并探讨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  鲜明的时代性。任何时代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不能脱离时代而独存。时代不同,但高考作文题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