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柯西不等式的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第24题考查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中的柯西不等式,其原题如下:
  设a,b,c均为正数,且a+b+c=1,证明:
  (Ⅰ)ab+bc+ca≤113; (Ⅱ)a21b+b21c+c21a≥1.
  本题可以用均值定理证明,但也可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不妨用柯西不等式来证明本题第二问.
  证明:因为a,b,c均为正数,根据柯西不等式有
  (a21b+b21c+c21a)(a+b+c)≥(a1a·b+b1c·c+c1a·a)=a+b+c=1,所以a21b+b21c+c21a≥1.
  从解题过程看不难,但要想考生在高考考场上想到并应用柯西不等式证明此题有些难度.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柯西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及用法,究竟如何讲授柯西不等式才适合学生接受,并能为之使用呢?我们不妨从柯西不等式的结构入手分析如何使用柯西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
  设a1,a2,…,an,b1,b2,…,bn是实数,则(a21+a22+…+a2n)(b21+b22+…+b2n)≥(a1b1+a2b2+…+anbn)2,当且仅当bi=0(i=1,2,…,n)或存在一个数k,使得ai=kbi(i=1,2…,n)时,等号成立.
  向量形式:设α=(a1,a2,…,an),β=(b1,b2,…,bn),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0,或存在实数k,使α=kβ时等号成立.
  柯西不等式还有积分形式:设函数f (x),g(x)在[a,b]可积,则[∫baf (x)g(x)dx]2≤∫baf (x)2dx·∫bag(x)2dx,当且仅当函数f (x)=k·g(x)时等号成立.
  高中阶段,主要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讨论问题,为了解决高中教学、高考中的具体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柯西不等式二维和三维形式,柯西不等式三维形式:设a1,a2,a3,b1,b2,b3是实数,则
  (a21+a22+a23)(b21+b22+b23)≥(a1b1+a2b2+a3b3)2,
  当且仅当bi=0(i=1,2,3)或存在一个数k,使得ai=kbi(i=1,2,3)时,等号成立.
  其二维形式:只需将每组数中三个实数变成两个实数则可.
  我们发现,其结构特征:左边两项乘积,且每项是n个元素的平方和,右边是对应元素乘积和的平方亦或左边是两个向量模的平方的乘积,右边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平方.所以只要我们抓住其结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相信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具体我们不妨看几个教学实例:
  例1求函数y=5x-1+10-2x的最大值.
  分析:最值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函数方法,二、不等式方法.利用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通常设法在不等式的一边得到一个常数,并寻找等号成立的条件.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两部分乘积的和,通过构造可符合我们柯西不等式右边结构特征,所以可以采用二维柯西不等式来解.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1,5],且y>0.
  y=5×x-1+2×5-x≤52+(2)2×(x-1)2+(5-x)2=63.
  当且仅当512=x-115-x时等号成立,即x=127127时函数取得最大值63.
  例2已知2x+3y+4z=10,求x2+y2+z2的最小值.
  分析:所求项恰好是三个元素的平方,已知项是对应项的乘积,由此可以用三维柯西不等式解题.
其他文献
怎样提高习题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物理教师不断探索的命题. “套题”训练法是本人在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以下的介绍中,如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将不甚欣慰.  一、“套题”训练法的由来  所谓“套题”,就是按照某一特定形式或者按照某种特定要求所编辑的一组习题.利用“套题”,在习题课上进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方法进行有效的辨别和比对,从而加深理解,促进学习
近几年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辨认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抓官能团性质;有机分子结构式、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概念及其有机合成流程的正确表示.考题中经常出现消耗NaOH最大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经常与有机物的结构式结合在一起,全面考察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而且还可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
“电像法”由英国的数学、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48年提出,是一种计算一定形状导体电荷分布所产生的静电场问题的有效方法.具体用处指的是将一大堆非常难以计算的物体产生的电场等效于在某一个点的一个电荷产生的电场.电像法也是高中物理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讨论导体周围有一个或几个点电荷时空间的电势和场强等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原来问题的边界条件基础上,用求解区域外的假想电荷代替导体上的感应电荷.掌
电化学中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之一,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和技巧是学好电化学的前提.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近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归纳如下.  一、书写原则  负极:还原剂-ne-+介质=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①  正极:氧化剂+ne-+介质=还原产物(发生还原反应) ②  电池总反应:还原剂+氧化剂+介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其他③  ①+②=③,
本文将学生在元素及化合物的易错考查点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问题的症结,研究其对策,逐步减少“盲区”,从而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  一、进入真假命题的迷糊圈  例1下列关于非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呈气态的单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②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和水发生化合反应 ③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 ④因为非金属元素具有得电子的能力,其单质均不能作
作图法是一种应用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非常强的解题方法,其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应用,不仅能够直观反映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学生做题兴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本研究将结合教学实际详细分析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作图法概述  作图法是高中化学中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题方法,它是运用简单的图示将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展示出来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
一、主支错误  例1① CH2CH2CH2CHCH3CH3名称为1,4-二甲基丁烷;②CH3—CH2—CH—OHCH3 名称为1-甲基-1-丙醇  解析错误之处: ①下端甲基被认为是支链,其实两端的甲基,类似线绳两端下垂,应为己烷.判断是主链的方法,可以用笔画一下,如果一笔画完的是主链.同理②下端甲基不是支链,一笔画完,羟基所连碳原子在主链中,应为2-丁醇.  二、长短错误  例2①根据有机化合物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一直是高考热点,由于教材对这些问题没有作专门介绍,因此也成了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范围与最值的确定,其背景多依赖于一个不等关系,解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依据解析几何本身的特点,建立起这一不等关系.  一、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的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1已知A(4,0),B(2,2),M是椭圆9x2+25y2=225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由题意
一、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  (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  注意:不作特殊说明时,一般认为温度为25 ℃.  2.混合溶液pH的计算  ()对于两种混合溶液pH的计算,则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中指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但是,在第三节《化学平衡》学习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后,对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v正、v逆却没有提及,在涉及有关可逆反应的速率计算时,往往无从下手.笔者通过二十多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和探索,对此种题型的解法有些心得,现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