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奇影像志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Easyrider
  为了评选出全球最狂野、最极端,而且拍得最好的户外探险题材电影,我们首先咨询了一组有名的专家,他们列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户外探险电影名单。同时,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观众心目中的最佳户外探险电影,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大河之恋》(21.9%)、《珠峰lmax》(19.4%)、《泰坦尼克探秘》(11.1%)、《南极坚韧号》9.2%、《告别昨日》(8.9%)。
  
  
  《进入龙吟地带》
  
  因为没有手把和齿轮,山地独轮车是最技术性的宽胎车运动。SeanWhite用安装在车座上的摄像机拍摄了在不丹境内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次3000米的山地速降,这部影片不仅仅展现了不丹喜马拉雅山区的独特山地文化,也可以当作学习独轮车技巧的教学片。
  
  《独自穿越澳大利亚》
  
  
  曾经攀登过珠峰、探险南极和徒步穿越澳洲的探险家乔·缪尔认为:128天的穿越澳洲大陆之旅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旅程。2001年,Jon Muir(乔·缪尔)展开了一段2500公里由南往北,徒步横越澳洲大陆的无后援穿越大陆腹地的终极徒步长征。这段路程要经过湿地、沙漠、旱地、雨天等,沿途2500公里的人口不超过100人,以常人的眼光而言,这是一个疯子的行径。在这128天里,缪尔跟他的小狗莎拉芬成功地活着抵达终点,一路上打猎以及采集食物。在这段极为艰苦的旅程当中,缪尔的身体和情感都被推向了极限,常常在接近沮丧的情况下,用人类的直觉存活下来,用他对土地的深刻了解以及强大的内在心理强度存活下来。
  缪尔通过实时独白向我们展示了这趟疯狂旅行的艰难和回报。澳大利亚内陆的沙漠地带,广漠的红土大地,连绵的沙丘一望无际,寥无人烟,不时见到的盐湖或干河也独具特色,这一切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这里也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最干燥也最炎热。通往沙漠的泥路,笔直没有尽头,炎热的天气和无变化的直路让人昏昏欲睡,非常容易造成车祸。泥路在大雨过后,只有四驱车可以通行。此外,雨水冲刷过的路面稍纵即逝,也容易迷路。时至今日,单独深入沙漠地区仍然充满着危险。
  长达128天行程的第27天,缪尔挑掉了脚后跟上一个很大的水泡,他的体重减少了三分之一。缪尔自己带着摄影机拍下四个半月的过程,在这部片长五十分钟的影片中,伴随着他的情绪起落、内心独白,非常写实。其中最后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小狗莎拉芬死了,乔·缪尔放声痛哭,坐在一个废弃小镇房屋的长廊下,他把僵硬的小狗抱在怀里,之后挖了一个坑把小狗捧起来小心地放入坑中,蹲在一旁,下巴放在膝盖上,凝视着坑内,久久未把泥土拨进去盖上,这时缪尔没哭。
  
  《触及巅峰》
  
  关于生存的斗争从没有像这部影片里那么个性化。惊心动魄的画面详实地记录了Joe simp son和simon Yates在秘鲁的修拉格兰峰极其艰苦的攀登。当Simpson悬挂在峭壁之下时,Yates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割断了两人之间的结组绳。接下来的故事更加出乎你的想像。这部纪录片细致地反映了在Yates的关键决定之后,两个登山者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部纪录片的明星就是这座伟大的山峰,其中的故事便是美国人埃迪·维斯特尔斯和一支实力非凡的队伍在黑夜中出发冲顶,仅靠头灯指引方向成功登顶。其间还有一段插曲:突然袭来的暴风雪(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有详述)使八人丧生,维斯特尔斯率领队伍实施了援救。
  1996年5月,摄影师兼探险队队长戴维·布里希斯和他的队员们带着改良的lMAX摄影机来到珠峰,这部摄影机是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才开发完成的。“我想携带一架标准的39公斤重的IMAX摄影机攀登珠峰是不可能的,而要求一架更轻巧的摄影机安然经过珠峰的严寒考验也是难以想像的。戴维·布里希斯这样说道。
  TMAX公司的技术部门决定研制,这样一种摄影机,在和布里希斯协商之后,他们确定了以下的规格:摄影机主体重量不能超过12公斤。即使是有氧攀登,身体的缺氧也将使负重攀登在7925米以上的高度变得极其困难。而且这种相机必须能够在40℃的低温下持续工作24小时,尤其是还能靠按动快门正常地工作。为了让疲惫不堪的摄影师在神智不清、手指僵硬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拍摄,相机必须安装便于操作的大型球形捏手和镜头底座。
  工程组以一个IMAX Mark ll摄影机为模型,对其轻型的镁质机身作了整修,并简化了其中的电子设施。“我们把一个96-Chevy型摄影机改成了56—chevy型。”摄影师兼技术总监Brad OhIund说。改良后的专用相机仅重11公斤,不到Mark II摄影机重量--的一半。“在40℃低温下,摄影机的外部尺寸将收缩至少万分之一毫米。”技术顾问Kevin Kowalchuk解释说,“这非常重要,因为镁或铝质的部件和钢质部件热涨冷缩率不同,这有可能损坏机器的机械装置。”
  极度的严寒将使润滑油凝固,摄影胶片变得相当脆弱,因而工程师们在相机内设置了一个曲柄,以便在极度低温下松开相机的机械系统,并使用了一种能在73℃的低温下保持黏滑的特殊润滑油。常规的电池在极度低温下也无法工作,因而摄影机必须由一种不需充电的锂电池组进行供电。
  摄影机装满摄像镜头和152米的胶卷软片盒后约重22公斤。摄影机每秒卷过1.7米的胶片,一个含150米胶片的软片盒只能维持90秒。
  在新汉普郡山山顶的一场暴风雪中对摄影系统进行了测试后,Breashears和Kowaluhuk还特意租用了一间以前归军用工厂使用的测试间。Breashears说,“当我们在山上停下的时候,会有46℃。我们必须检验探险队的协调反应能力。因为要空手装胶卷,充电池,背着它继续前进。“他满意地说,”事实证明简直是无懈可击。“Breashears和Kowaluhuk还在尼泊尔实地测试了这架相机。在40名挑夫的帮助下,他们徒步旅行257公里,海拔上下跨越24384米。他们把摄影机留在裸露的地表岩石上过夜,仅用了一层尼龙加以保护。“在27天内,摄像机没有一次跳帧或电池故障。我们已经克服了一切技术问题。”Breashears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得把这些设备弄到山顶。“为了拍摄90秒钟的内容,五个夏尔巴人花了12小时把11公斤的摄影机运到了峰顶。”
  译者注:IMA×源自英文ImageMaxi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它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 响系统。IMAX的数码深化处理技术(DMR)能将普通35毫米胶片转制成IMAX版本70毫米胶片,从而能将大片搬上无以匹敌的超大屏幕而丝毫不损坏其水晶般的画质。
  
  《大河之恋》
  
  一次大战前,美国蒙大拿州Blackfoot河边的小镇,住着长老派牧师雷夫伦特·麦考连一家。麦考连为镇上人布道之余,平时喜爱读书,更喜欢在波光粼粼的河里钓鱼,特别是他有一手娴熟的“飞钓”技艺。麦考连家有两个男孩,大儿子诺曼·麦考连稳重内敛,小儿子保罗·麦考连狂放不羁。他们从父亲那儿学到了钓鱼的技艺,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1917年,一战爆发,诺曼加入美国森林服务部,而保罗做了泳池救生员,惟一不变的是他们对钓鱼的爱好。诺曼发现,弟弟慢慢地不再按照爸爸教的节拍去钓鱼,他发明了自己的节奏,而他无疑是个钓鱼天才。
  1919年秋,诺曼前往离家几千里的达蒙斯学院上学,一去就是六年。在学院发现自己其实非常擅长讲授英国文学,萌发了当教授的念头。保罗在家乡大学毕业后在当地报社工作。1926年,诺曼回到了家乡。再和弟弟一起去钓鱼,他发现自己永远都赶不上弟弟了。在一个舞会上,诺曼结识了美丽的杰茜,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保罗则迷上了赌博,欠了一屁股债,经常因为欠债与人打架,成了警察局的常客。诺曼接到了芝加哥大学的聘书,请他担任英国文学教授,诺曼勇敢向杰茜求婚。即将离开家,诺曼与父亲和保罗再次来到特律河钓鱼,诺曼让保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和他一起去芝加哥,保罗拒绝了,他是一个钓鱼艺术家,他不愿意离开蒙大拿。就在诺曼动身去芝加哥的前一天,保罗被仇家杀害。诺曼在迟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抛出了鱼线,大河流淌着生命的意义……
  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的本片改编自同名抒情小说。
  “我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飞钓世家。我的父亲、兄弟、叔叔、爷爷,还有他们的父辈们都喜爱完美地追求这门艺术,随着自然的韵律起舞。多年来钓鱼已经成为一种安静的休闲方式和享受户外的绝好机会,同时也让我逃离尘世。在原始生态中追忆那些美好时光。从春季到秋季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聚在泥泞的河岸边,继续着家族的传统。最终,这一切汇集成了对那一条河流难解的情结。从远古时期,这条河就被大洪水断开并流经这些石头。有些石头上还积有那些久远的雨滴。石头的下面饱藏着故事,有些故事正是他们的。”作者这样写道。
  这部影片曾激发起一代人学习飞钓技术。布拉特·彼特以一个冲浪IV级难度的姿势扑向一条巨大的蛙鱼。菲利普·罗斯福凭借生动优美的摄影技巧赢得了奥斯卡奖。罗伯特·雷德福曾在1985年主演《走出非洲》,和当时的大明星斯特里普大演对手戏,这部电影囊括了1986年度七项奥斯卡大奖,1998年执导《马语者》。
  
  《地狱星期天》
  
  Jorgen Leth执导的这部影片生动地刻画了职业自行车手在每年一度的巴黎一鲁贝赛中艰苦拼搏的形象。通过21台固定、移动和空中的摄像机,Leth层层深入地捕捉到了Eddy Merckx和Roger De Vlaeminck在石子路上激烈较量的场面。
  所谓的“地狱”就是巴黎一鲁贝(Paris-Roubaix)一日自行车赛,每年职业自行车赛的春季传统赛事之一。就像环法一样,这项传统赛事团队比赛中,每个职业车队派出他们的明星车手和候补车手(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车队领袖取胜,如果明星们状态不佳,就轮到他们为胜利奋力一搏)。不过和环法及环意这些持续三周的赛事不同的是,每次的传统赛只有一天时间,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对车手来说不需要为了更多的比赛日保存实力。
  巴黎-鲁贝-日自行车赛是每年春季传统赛中最有名也最戏剧性的赛事。赛事的后半段在未完工的路面进行,狭窄坑洼的石子路在干燥的日子充满尘土,下雨的时候又湿滑泥泞危险异常……被称为“北方地狱”,本片也因此得名。
  对车手来说挑战在于保持前进而不是爆胎或在路上撞车,这意味着顶级车手也会和普通车手一样陷入同样糟糕的境地。所以总是可能有不太知名的车手大胆地抓住时机、突出重围,获得胜利。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无论是在1976年版本的《地狱星期天》中,还是最近VHS台播放的赛事录像都是如此。DVD的封面上写着:“可以证明这是有史以来关于职业自行车运动最棒的电影”,这并没有夸大其词。《地狱星期天》是那种能令人非常愉悦的纪录片,它既为疏于此道的人提供了易于理解而有趣的入门介绍,也为那些自行车迷提供了非凡的视觉体验。
  Jorgen Leth执导影片手法娴熟优雅,不仅成功地捕捉到了1976年的那场赛事,还再现了一场职业自行车赛的完整氛围。影片开头介绍了主要的竞争对手:Merckx,DeVlaemlnck(1975年赛事冠军)、Mar-tens和Moser,每个人都有坚定的候补车手要帮助他们的车队领袖率先冲过终点。尔后,影片带着观众从赛前准备阶段,比赛的开始、进行,直到令人激动的最后冲刺。影片汇集了大量关于职业自行车赛的信息和细致观察。到了影片的最后,即使是门外汉也会了解到这项运动的方方面面,以及它为什么如此激动人心;同时车迷们也能深刻体会到在这项著名的赛事中最伟大的车手们的个性、策略和风格。
  
  《为了全人类》
  
  
  1969年7月,当“阿波罗11号”完成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的“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的挑战后,美苏空间竞争宣告结束。曾经见证了月球登陆的人都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重大的时刻。
  《为了全人类》是关于24个月球航行者的故事,他们的语言、声音和镜头再现了那段历史。无论是那些影像,还是其体现出的人类的喜悦,都同样感人肺腑。
  这部影片比任何其他两小时之内的电影都更完全地记录了“阿波罗”行动。导演Al Reinert看完了拍摄的所有超过180万米胶片,从中选出最好的镜头进行剪辑,还有八十多个小时的访谈剪辑后作为影片的画外音。他将这些融合成一次特别的探索体验,从而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他没有让新闻事实充斥影片,而是更多地关注空间飞行中的人性方面。Reinert使用了宇航员自己的在访谈和胶片中的语言。Brian Eno愉快而大气的谱曲唤起祥和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宇航员太空飘移的感受——这些经历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你可能认为泰坦尼克制作昂贵——然而这部让你眼花缭乱的纪录片却得益于美国宇航局为拍摄月球镜头所花费的上亿美元,算得上最昂贵制作的电影之一——发射了十来个宇宙飞船,才从海量的素材中剪 辑出一部电影。Al Reinert后来还合作完成了荣·哈沃德的著名影片《阿波罗13号》和《最终幻想电影版》的编剧,专攻宇宙的电影人。
  一个重要的提示:在大银幕上这部片子很感人,不过在你家的电视前观看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或者你可以坐近些观看。谁会想到宇航局也会成为电影摄影师的训练场呢?
  
  《无尽夏日》
  
  电影的主题简单得让你难以相信:两个伙伴全球游走寻找完美的海浪。然而布鲁斯·布朗的这部《无尽夏日》产生的连锁效应一直持续了多年。布朗使用的叙事方式无论对顶级冲浪运动员还是那些早鸭子都易于理解。影片中年轻的伙伴游历了从非洲到新西兰的冲浪处女地,随着机智的解说时刻巧妙地表现出这趟旅程的魅力。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完美户外乐园。《无尽夏日》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冲浪爱好者,就算你不冲浪,也会被那种人和海浪间原始的对话所吸引——惊涛骇浪的自然之美和冲浪者富有勇气的艺术气质。冲浪电影往往能让我们窥探到阳光普照的海滨生活,这里除了潮汐你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目前有不少冲浪题材的影片,然而其中依然有很多是照搬《无尽夏日》的模式。例如七十年代有Albert Falzon的《大地清晨》、Greg MacGillivray的《五个夏天的故事》和John Milius的《伟大的星期三》。八十到九十年代的kelly slater的《黑与白》,以及最近的stacyPeralta的《巨浪骑士》和TimmyTurner的《重新考虑》。
  
  《狗镇少年》
  
  导演斯泰西·佩拉塔综合了当 年的镜头和现在的采访实录,捕 捉并再现了传奇的西风滑板队以 及他们如何将本地的时尚变成了 一项全球性的运动。这部电影在 2002年曾作为圣丹斯影展的开幕 电影,这也是圣丹斯首次打破传 统思维以一部纪录片作为开幕片, 影片由美国传奇人物,前“冲浪大 王”斯泰西·佩拉塔执导,风格轻 快灵动,娱乐性很强。2004年,他 又推出冲浪题材纪录片《巨浪骑 士》。
  
  《雪一直下》
  
  
  制作完美的滑雪电影需要些什么呢?伴随着直升机飞离时螺旋桨呼啸的声音,滑雪者独自一人站在阿拉斯加的Chugach峰顶。你想要在座位上放松一下,然而就在滑雪板划出第一个弧线雪沫飞溅时,你已经开始手心出汗,感觉自己正在飞速滑下山峰。滑雪影片的特别之处正在于此:你总是将自己想像成那个主角。Warren Miller深谙此道。他的出色作品,例如《峭壁、深雪、时光》就完美地抓住了这项运动的节奏和精髓。而后,Teton Gravitv Re-search和Matchstick Productions在其出品的滑雪三部曲中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不过,没有比Greg Stump的系列更能让你想要身临其境的影片了,其中之一就是《BIizzard of aahhh’s》。当ScottSchmidt在法国沙木尼望着几乎垂直的雪道说“我要完成它”时,他就是你在梦中幻想着要成为的那个大胆的滑雪者。
  Greg Stump这部开创性的影片是滑雪电影中出类拔萃的作品,激励了整整一代滑雪者和电影制作人,如今依然能振奋人心。在本片中出演的有绝壁速降选手Scot Schmidt极限滑雪者坏小子Glen Plake和技巧滑雪者Mike Hattrup。这是本片第一次发行DVD版本,其中还包括了附赠的Greg Stump关于Aspen滑雪的新片。
  
  《阿奎尔,上帝的愤怒》
  
  对于沃恩·霍尔佐格来说,电影拍摄本身就是终极探险。在《陆上行舟》一片中摄制组真实地将一艘巨型汽船运过山峰。而在《阿奎尔.上帝的愤怒》中,据他所说,他竟然把枪对着他的头号主角Klaus kinski,《现代启示录》的灵感来自于《阿奎尔》吗?
  阿奎尔是德国新派导演霍尔佐格和他长期搭档的演员Kiaus Kinski之间最有名且很成功的一次合作。艰苦的实地拍摄和Kinski扮演的主角的个人魅力使这部史诗剧作成为传奇。影片讲述了1650~1651年间,西班牙入侵者Gonzaio Pizarro(由Ale Jandro Repulles扮演)在秘鲁密林中陷入困境,精疲力竭地挣扎在失败的边缘。在最后尝试中,Pizarro派出一队人搜索传说中的七个黄金之城“EI Dorado”。为首的是三个贵族——Pedro de Ursua(由Ruy Guerra扮演)、Fernando de Guzman(由Peter Berling扮演)和Lope de Aguirre(由Kaus Kinski扮演)乘着木筏进入当地土著、热带疾病、无边饥饿和危险水域的包围中。为贪婪和权利疯狂的Aguirre夺取了领导权,对任何反对他的人大开杀戒。大自然和他自己对荣誉的极度渴求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除了展现秘鲁的自然美景,本片似乎也是对人性疯狂一面的拷问。影片场面奢华迷人,剧情惊险刺激。
  在70年代声望渐起的霍尔佐格以其反叛的视角而闻名。在《加斯·荷伯之迷》、《玻璃心》、《吸血僵尸》和关于瓜德罗普岛的La Soufriere火山的出色纪录片中,他展现了这个世界超越文明的一面,其引人入胜的美景往往让其入侵者疯狂着迷。谁又能比霍尔佐格的老搭档KiausKinski更能胜任那个自大、入迷得几近疯狂的角色呢?1998年,霍尔佐格曾拍摄了纪录片《我的挚友》,描写他和Kiaus的紧密关系。
  
  《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赞助的雅鲁藏布江独木舟漂流远征是颇具争议的活动。41岁的前美国独木舟奥运队员DougGordon被黑色的水洞吞噬,他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漂流目标如同寓言般短小而深刻。队员们在11天内划过56公里,越过一些极端困难的大落水。1999年夏天,29岁的国际激流皮划艇冠军和艾美电视奖得主Scott Lindgren开始了他的漂流。他利用IKONOS空间卫星图像设计了漂流路线,峡谷的一些地区尚未被人类涉足,那些湍急,陡峭的峡谷和山口将吸引着更多漂流者的探险。在《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部影片中,Scott Lindgren拍摄了世界上最高的河流的画面,包括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瀑布,以及香格里拉般的美景。
  
  《南极坚韧号》
  
  1914年,英国皇家探险队派出由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Shackleton)领导的探险队,搭乘En-durance(坚韧号)南下,企图创造徒步穿越南极洲的纪录,这支28人的队伍在同年12月5日从阿根廷南端的南乔治亚补给站,正式向南极大陆出发,不料两个多月后,在南纬74度附近被浮冰围困(距南极大陆尚有144公里),困在冰里的坚韧号与探险队员被威德尔海面的流冰带往北方,离原先要抵达的目的地愈来愈远。八个月后,坚韧号终在浮冰群的挤压下破裂毁坏,弃船逃生的队员不得不在冰上扎营,猎食海豹与企鹅,展开一场与大自然搏斗的雪地求生。
  沙克尔顿和他的27名船员乘坐救生艇在南大西洋上漂流了18个月。当再次抵达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时, 船员只剩下五人。他们再次出发求援,16天后到达南佐治亚岛,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沙克尔顿率领队员翻越绵延160公里、海拔2745米的雪山,并终于在stromness获救。
  坚韧号创造了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生还奇迹,而沙克尔顿在南佐治亚岛45公里的行走也成为经典的徒步线路。穿越南佐治亚岛的行程是如此美丽而神奇,而这整个行程所耗费的体力不会比滑四天雪更累。沙克尔顿没能成功完成抵达南极点的目标,最为后人留念的反而是一次失败远征——他带领探险队27名队员在极地七百多天的求生经历。
  为了再现沙克尔顿的探险经历,nova制作小组于1999年派出一支探险小组,沿着当年的航线亲眼见证沙克尔顿和他的队员们曾面对的险恶环境;2000年召集了三位登山好手,从南乔治亚当年james caird登陆的地点,穿越内陆满是冰河地形的高山,实际体会当年探险者冒着生命危险求救的艰辛。工作人员们使用的是先进的仪器和登山装备,实在很难想像八十多年前的沙克尔顿和同伴们是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在极地生活22个月。当然,沙克尔顿永不放弃的乐观信念与勇气、卓越的领导能力,绝对是全部队员获救的关键。本片使用了日记摘选、信件、原始照片和南极天灾的镜头,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生存故事。本片取材于Caroline Alexander的著作,其中包括了探险队员FrankHurley拍摄的大量照片。
  
  《蓝色星球》
  
  继《与恐龙同行》和《人体漫游》之后,BBC再次挑战世界纪录片最高峰,以这部史上最高制作费纪录片震惊了世界,《蓝色星球》是一个史诗般的八个部组成的对地球上的海洋和居民的奇观妙景进行探索的系列节目,耗资一千万美元,历时五年完成。《蓝色星球》以无比炫丽的画面和色彩,创造了海底摄像技术的新境界,在全球播出后,它流畅唯美的镜头和精彩的旁白,使亿万观众大开眼界,如醉如痴。
  从热带到极地,从岸边到黑暗的深海,成千上万种的奇异生物,植物从你眼前掠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海洋秘密,许多人类从未涉足的深海处女地一一展现,被称为瑰丽无比的海洋史诗。获得世界专业协会七项大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获金熊猫权威国际纪录片大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音效奖。
  《蓝色星球》由BBC自然历史名主持人戴维·爱丁堡精采旁白,奥斯卡提名电影配乐大师乔治·芬顿创作配乐,BBC交响乐团演奏。
  
  《每个星期天》
  
  从专业角度来讲,这是BruceBrown(布鲁斯·布朗)最好的电影,它向观众展示了摩托车赛最真实的一面——在加拿大魁北克城的一次冰上赛事中,骑手们戴上皮质面具装上带钉的轮胎,在暴风雪中呼啸前进。如同绘画般的拍摄手法和快速切换的镜头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机敏迅速的旁白也会让你兴奋,更不要说Steve McQueen的客串了。
  布鲁斯·布朗以他的仿纪录片《无尽之夏》和《无尽之夏2》而闻名。你可能会因此误以为他的爱好仅在于冲浪。在《无尽之夏》五年之后,他又和Steve McQueen的太阳影业合作拍摄了全面反映北美摩托车赛状况的《每个星期天》。本片在当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不过却迅速销声匿迹了。最早发行的录影带质量不是太好,而且很快就难以买到。不过最近MOnterey之家影像公司重新发行了一个特别版本。这部片子虽然不怎么样,不过还是挺讨人喜欢,而且包含了大量对运动的介绍。在你还能找到它的时候,现在赶紧去租来看吧。
  这个特别版本在影片开始前有一些特别内容。首先是一段很短的戏剧性预告片。导演布鲁斯·布朗在1991年录制的解说中回忆了他当年制作电影的经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段保存相当完好的、没有剪辑过的Steve McQueen的镜头。布朗在他有趣的独白中谈到他的经历——Steve McQueen如何激发起他的摩托车热情,McQueen在拍摄期间的状况,还有制作完成后发生的 些事。这一段中,McQueen看起来很快乐、放松和惬意。很难相信几年之后,他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都遭受不幸打击。
  随着影片的继续,布朗又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些摩托车手为什么如此狂热。布朗说:“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没有答案。如果你问他们,他们也只会说因为喜欢。”这个时候我对布朗这样逃避问题有些失望,因为早在观看之前就想要知道答案。
  在影片开头布朗告诉我们 “一辆摩托车的价值在于你如何使用它。在随后的90分钟里,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种使用的方法,而且以无数种方式让我们感受到摩托驾驶的魅力。在有些场景中,他把架摄像机绑在机车的前面。这种方法并不少见,但布朗用起来却与众不同——在一个片断中,摩托车在赛道上飞速倾斜行驶,不时地撞倒护栏甚至其他的赛车——我也不自觉地把脖子歪向一边。在另外一个场景中,一辆赛车在一片布满小灌木的沙漠中呼啸而过。我十分惊异于车手在16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躲避这些灌木的高超技巧。
  我们看到并了解了许多。因此,就算布朗让一个场景持续太久,你也会原谅他的。而且你还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得更多。你知道吗?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很好体会到了那些车手的感受,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尽管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观众依然想从中探寻更多,想要再找出更好的影片相当之难。(另外,1981年,该片的续集发行,布朗没有参与制作。我觉得这一部远比不上原片。)
  
  《泰坦尼克探秘》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有许多部,但是Robert Ballard罗伯特巴勒德拍摄的这部权威性的,关于发现并探寻泰坦尼克号的纪录片却是一部充满了严肃科学探索精神的影片。
  1912年,搭载2228名旅客的世界最大客轮泰坦尼克号不幸在大西洋沉没。七十多年后,美国伍兹侯海洋研究所罗伯巴勒博士率领一组研究人员,配备精密声纳系统、深海潜水艇和遥控摄影机,历经两个月的搜寻,终于在海底四千多米处寻获泰坦尼克号残骸。在片中,Ballard讲述着他是如何发现这艘船的,当年三千多名工人赶工建造泰坦尼克号的壮大场面以及泰坦尼克号首航下水等珍贵镜头将——展现。
  
  《告别昨日》
  
  故事发生在印第安那州,四个出身低微的好朋友刚刚高中毕业。面对着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现实社会,他们感到茫然无措——究竟将来自己要何去何从呢?按照惯例,毕业后的年轻人都要在当地的一家采石场里干活。可是这家采石场现在已经关闭了。于是,四个人不得不告别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就在丹尼斯·柯维德、丹尼尔·斯特恩和杰基·哈雷考虑结 婚、参军及找工作的时候,戴维·席勒(由Dennis Christopher)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一名意大利自行车赛选手。
  银幕上的戴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他满口意大利语,甚至在向他那个脾气又坏,脑筋又顽固的老父亲打招呼时也用“Ciao”。这些对于观众来说显得新奇而有趣。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啦啦队镜头,尤其是在著名的印第安那大学500米自行车赛上。气氛热烈得难以想像。影片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幽默感。然而,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淡淡的辛酸。相信每一个看过该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在一次职业赛上戴维不幸桩淘汰了。当他一瘸一拐、伤心失落地回到家中时,一直不能谅解他的父亲却紧紧地拥抱了他。这一刻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堪称经典。
  
  《BASE Climb》
  
  将登山运动和低空跳伞(BASEjump)结合起来的BASE climb需要全然相反的技巧——坚持和放手,这正是制片人Glenn Singleman让人血脉贲张的影片主题。该片记录了一个登山者和一个低空跳伞者结伴攀登巴基斯坦的Trango塔峰并跳伞而下的故事。令人眩晕的镜头由头戴式摄像机拍摄,纪录了90秒钟的自由落体。
  1992年,澳大利亚人Glennsingleman和Nic Feteris创造了从巴基斯坦喀喇昆仑Great Trango塔峰低空跳伞的世界纪录。这一壮举被著名探险电影制作人Leo Dlcklnson拍成电影,同时获得21项国际大奖。那些007电影中詹姆斯·邦德式的追逐跳下山顶的镜头都是人体模型代替的,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个从海拔6237米的峭壁上直下的世界上最危险的跳跃“却是由真人完成的,尽管你也许会有理由觉得他们像人体模型一样。情况并没按照计划那样发展。他们由于颠簸而失去控制,加速到了200公里/小时,险些撞上垂直的花岗岩壁。
  Nic Feteris只是为了乐趣而低空跳伞。在十年中多次惊心动魄的跳伞后,他开始寻找全新的挑战。和他从未尝试过低空跳伞的同伴GlennSingleman一起,他决定攀上世界上最大的岩壁然后一跃而下。巴基斯坦的Great Trango塔峰有着超过1800米雄伟非凡的垂直岩壁。
  
  影片记录了长达三个月的准备,历时三周的攀登和最后的精彩一跳。这不仅是对Feteris和singleman超常勇气的致敬,也是对摄制成员成功捕捉了他们的恐惧和喜悦的莫大肯定。无论是艰苦的攀登还是惊险的一跳以及漫长的下撤,影片都保持合适的节奏。很少再会有什么影片能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登山跳伞不仅仅成功地记录了一个壮举,它也反映了一次非凡历险中温暖的、个人的一面。作为国家地理频道航行者3系列的一部分,这部片子在十八个国家播出,观看人数上亿。
  译者注:低空跳伞在英语中被称为BAsE jump,BAsE由高楼(Building)、高塔(Antennae)、大桥(span or bridge)和悬崖(Earth)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而它们就是适合开展这项运动的四种固定地点。
  
  《视野之外》
  
  迈克尔·布朗这部很棒的纪录片是关于盲人攀登者埃里克·韦恩梅耶史无前例的珠峰攀登,全片交织着感人肺腑的直白和宏大的巅峰美景。长达四分钟、扣人心弦的镜头中,韦恩梅耶穿过了孔布冰瀑区的第一架梯子,在这之后他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埃里克·韦恩梅耶13岁因患一种罕见的视网膜遗传病不幸双目失明。此后他拒柱拐杖,拒学盲文,生性好强的他决心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超越常人。埃里克一向喜爱运动,失去视力后无法再打篮球和橄榄球,于是改学摔跤,因为这项运动主要是凭感觉,而不是靠视力。
  1999年7月,在美国盐湖城体育用品博览会上,埃里克邂逅曾登上珠峰的帕斯克瓦勤·斯卡特罗,得知埃里克酷爱登山后,这位地球物理学家告诉他两年后他们准备拍摄一部盲人到珠峰探险的纪录片,问他想不想去。埃里克听后大喜过望,连连表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乃是自己平生的最大夙愿。
  2001年4月,作为第一位攀登世界顶峰的盲人,埃里克跟随以帕斯克瓦勤·斯卡特罗为队长的登山探险队开始向珠峰进发。当不知天高地厚的盲人埃里克竟敢攀登珠峰的消息一经传出,舆论哗然,讥讽铺天盖地,冷风迎面吹来,有人断言“埃里克必遭灭顶之灾!”个别人甚至声称,准备一路紧紧尾随这位拿生命当儿戏的盲人,以便及时“拍摄其尸体照片。”
  为了使埃里克中途不致掉队,凳山队专门指定一名队员,在背包外面绑了一个钟,以便让什么也看不见的埃里克根据钟发出的清脆的滴答声向上攀登。
  尽管一路上有人保驾护航关照,但在抵达1号宿营地前,埃里克仍因山陡路滑跌入冰隙内。幸亏同伴及时用绳子把他拉上来,由大本营到1号营地需七小时,而埃里克却整整用了13小时。
  鉴于埃里克差一点儿连1号营地都没爬上来,队长斯卡特罗十分担心这位盲人能否爬到海拨8848米的珠峰顶峰。斯卡特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让埃里克一直留在这里,不再随队继续向上攀登。当埃里克听到让他留守此地不再前行时,坚决表示“不,”我决不待在这儿,事情恐怕还至于严重到让别人把我像一袋土豆似地背到峰顶上去的地步呢!他对这场战斗充满必胜的信念,深深感染了每一位登山队员。
  到达海拨8350米直接通向珠峰顶的在南峰,随强风急速狂舞的积雪便劈头盖脑地朝他们砸来,突遭雪暴袭击,登山队员寸步难行。正当他们准备返回,眼看艰辛跋涉前功尽弃,一腔心血付诸东流之际,接到大本营通知,说暴风雪即将停息,于是登山队员抖擞精神,待雪暴过后继续前进。
  在海拔8770米处,一个17米高覆盖着一层冰雪的岩石阶梯横亘在登山队员面前。这是希拉里台阶,登上顶峰前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埃里克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登上两侧均为峭壁的山崖,然后沿着一座险峻陡峭的冰峰向山顶徐徐攀登。2001年5月25日,盲人埃里克和其他登山队员终于到达珠峰顶峰。峰顶上数十面五彩佛旗迎风飘扬。埃里克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感觉到天空近在咫尺。
  
  《车舞狂沙》
  
  
  继《波涛汹涌》之后,丹纳·布朗再次带给我们充斥着颠簸和惊险的视觉震颤,不过这次滚滚黄沙替代了湛蓝汹涌的海水,四轮机器的飞腾和咆哮将我们带往另一个世界——墨西哥的塔咖提。在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巴扎1000汽车拉力赛(sCOREBaja 1000),虽然没有达喀尔拉力赛久负盛名,但这项以艰苦和危险著称的多车种拉力赛仍吸引了不少汽车运动爱好者的前往,并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Indy 500和Daytona24小时赛事齐名,在世界汽车竞技运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片取材于2003年赛事,片中的车手不乏声名显赫的历届冠军,包括曾六次夺冠的罗比·戈登、被业内誉为“世纪车手”的马里奥-安德列蒂、年少时便步入车坛的吉米·瓦塞尔和“摩托王子”麦克·麦考伊。他们的身手让比赛的精彩层出不穷。为捕捉墨西哥沙漠和惊险比赛的珍贵镜头,摄制组动用了55部摄像机,四架直升机和四台车载摄像机,比他当年拍摄处女作《深入海洋》时多了十倍,以真实惊险的镜头诠释了这种特别的感觉。其中包括罗比·戈登驾驶价值两百万的货车在沙丘上以192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安装在把手的摄像机记录下车手MikeMcCoy在 次撞车中折断了肋骨。
  1989年,丹纳以修改父亲的早期作品开始了职业生涯,1994年与父亲合作了《漫长夏日2》,在片中他担任了剪辑、摄像和联合编剧。在迄今为止的五十多部运动题材的纪录片中,《波涛汹涌》被《滚石》杂志誉为前所未有的纪录片佳作。
  同《波涛汹涌》一样,蕴涵着丹纳·布朗惯用的隐喻,他在纪录片中重新审视了人性和竞技意义,在图像背后的精神才是影片的主旨。在全方位取景的作用下,画面准确而及时地捕捉到了场面的焦点和情绪的沸点,特别是关于观众的镜头,感染力极强的视觉效果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热烈气氛。并且,除去表现对胜利的向往和喜悦,对于车手之间惺惺相惜的细微描写更是难能可贵。
其他文献
雨停了,我准备告辞。出了小院,骑上自行车,回到泥泞的小路上,偶尔,一头猪或一只狗走过泥泞,它们个个都是瘦瘦的。    同样的阴雨连绵、同样的浓绿、同样的茅草屋、同样有头黑猪懒洋洋地走过。这一切,突然让我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奇怪的组合、倒错的时光,让人迷失在这古怪的感觉中,这是时间的混合体。    古巴,一个由1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国家,一个全部由“乘船而来”的居民组成的国家,一个奇特
探险是到你从未去过的神秘地方  探险是你从未感受过的情感爆发  9月9日~12日,全球知名男士香水品牌大卫杜夫(Davidoff)开启了一次“Adventure”神秘探险旅行体验,这次旅行是围绕Davidoff大卫杜夫推出了全新的一款男士香水“Adventure”探险而进行的。  来自全国的各大媒体受邀一起体验了这次与众不同的探险之旅,本刊编辑也加入了此次有趣的户外定向旅行。在这四天的行程里,大卫
西藏永远是旅行者们向往的地方,蓝天绿草不必多言,那神秘的藏族风情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到西藏旅行,不管是走马观花般的城市休闲游,风驰电掣的自驾狂奔游,还是千辛万苦的徒步深度游。都一定会带回不少民族风味儿浓厚的有趣物件儿。这里缺的不是商品而是发现它们的耐心。    淘在拉萨    地点:  拉萨是西藏旅行的聚散地,人在这里交融,物在这里交汇。从北京东路的路口进去先是一个菜市场,再向里走,在三岔路口处才是
微微的凉风中,我们迎来了2008的夏季,但这个夏季注定热情与不平凡,COLUMBIA与您一同激情的度过这个奥运的夏天,无论任何炎热和极端的环境,无论炙烤中的高氧运动还是风和日丽中的低氧闲游,新一季的COLUMBIA夏季产品都能为你提供良身定制的全方位户外保护,让你在炎炎夏日中同样高枕无忧,与奥运圣火一同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素色搭配让您在太阳下更显清凉,结合COLUMBIA独有的Omni-Shad
户外运动中,选择一双好的鞋子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穿越丛林,跨越峡谷还是徒步于荒原戈壁,都是通过脚部来完成的,脚部既承担着身体和行囊的全部重量,也面临着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天气状况。  当你行走在旅途中,脚部运动起来后,脚部的温度会迅速增加,排汗也大量增加。一般来讲,徒步旅行中足部排汗量是普通步行时的5倍,是静止时的10倍。如果汗气得不到很好的散发,积聚在鞋子里,一方面会使脚在鞋里滑动,导致脚底磨出水
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  天堂是什么?天堂就是人们理想中的家园。  《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旧约全书·创世纪》说: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天不下雨而五谷丰登。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
我们不可能都是户外的狂人和疯子,不会所有的人都愿意在热带雨林那样闷热的环境里满山乱窜,大多数人需要的凉鞋依然是以休闲活动为主的非功能运动款,而沙滩鞋又显得粗鲁了些,多数清纯可人儿估计不会愿意拖个大黑橡胶块在城市里闲逛,重不说,形象上也衬托不了人家的淑女形象。  美国人聪明就聪明在这里,嬉哈的生活天赋让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从未遇见过的视觉冲击,我们头一回知道,愿来凉鞋还能做成这个样子。    大头化  
地崩山摇五洲泣,  越野英雄横空出。  调转车头急入川,  踏出险路引军来。  凄凄灾民殷殷情,  盼得志士拳拳心。  仰天试问天公否,  低头已然泪成行。  报国无需高尚志,  只因源自真性情。  ——越野网车友    截止到2008年5月15日,斑马买了三年的大切诺基(简称大切)只跑了13万多公里,以前也只去过中国北方一些越野爱好者喜欢去的经典地方。所以,他车况很好,而人的越野驾驶经验也锻炼出
暑假,我长途跋涉,终于来到肖叔叔工作的地方——云南临沧。这里处处弥漫着桂花的香气,随处可见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们,尤其是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  肖叔叔平时就在这里的边境山区支教,因为缺医少药,生活非常贫穷,教育也十分落后。雖然我之前从没来过这片山区,但也“久闻大名”了。因为每当我学习有所松懈时,妈妈总会吓唬我说:“有这么好的环境你不珍惜,等哪天就把你送到肖叔叔那里去!”“去就去,谁怕谁啊!”每次
1979年7月4日,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区,阳光穿过Trango冰川塔峰群的缝隙,6109米高的乌利巴霍塔峰顶着一个漂亮的巴塔格尼亚特色的冰蘑菇顶。整个塔峰被点亮为亮橙色,沐浴在日照金山的玫瑰颜色里。在山峰远远的低处,大本营联络官Jub ran沉浸在山峰超现实的壮美中,而他更担心已经在这面巨墙上攀爬了十天的美国队员们。  John Roskelley、Ron Kauk、KimSchmitz和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