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本温暖的教育写作指南书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071002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接触:怀疑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看着书名,我颇怀疑。
  难道写就能成为名教师了?
  满心狐疑地打开这本书,翻到目录,满眼都是“教育写作”,再回头看看书名,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基于专业发展的教育写作路径与方法。哦,原来是通过教育写作进行专业发展,进而成为名教师,“写”该是成为名教师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这样想来,这本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匆匆地翻个大概,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完全没有动笔写作的习惯,作者所说的思想和方法似乎离我的生活很远。再说,申报职称时所要的几篇论文我也写过,这本书看来对我的作用并不大。这样想着,随手就把书放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里。
  第二次握手:亲切
  快期中考试的时候,我整理办公桌时,无意间又看到这本书。嗯,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都还不错,我又拿起来翻了翻。“教师要不要写作”,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吸引了我,其实在阅读之前我心中的答案倾向于否定。
  翻到引言部分:
  “教育写作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且也是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
  “上好一堂课,也就是站稳讲台,是名师的基础工程;而能够写好文章,提出并能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提升工程。”
  李吉林老师总结出“学、思、行、著”的专业成长四字经,让我们窥见了一个名师成长的奥秘。窦桂梅是这样认识写作和上课的关系的:“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写可以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因为写作能够保持自己对课堂的清醒、对评价者的距离,自觉辨别批判的声音;可以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地看待自己的课堂。”李镇西老师曾经充满激情地说过,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珍藏,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束青春的花朵……
  这些内容让我震惊,教育写作的威力竟然如此强劲!想想自己今年申报省教学名师,不就是在论文这方面被卡了吗?再认真看看书里的内容,全书一共分为八章:一、价值论——教育写作为什么;二、本质论——教育写作是什么;三、问题论——教育写作写什么(上);四、重点论——教育写作写什么(下);五、过程论——教育写作怎样写(上);六、策略论——教育写作怎样写(下);七、体裁论——教育写作写成什么;八、价值实现论——教育文章的发表。内容全然没有官样文章的呆板,而是从最贴近教师自身的生存状况入手,让一个教育写作零基础的人循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认识教育写作和学习怎样写作,丝毫没有高不可攀的高冷感,而是以草根的眼光如同一位老园丁带着你慢慢走进教育写作的芳草地,温和慈祥,平易近人,给人带来无比的温暖和亲切感。
  第三次拜读:感动
  近日,再次拿出这本书,拜读之际,心灵不禁又一次受到震动。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先生在序言中说:“教育,教育写作,都应当是情怀至上的……教育的本性就是爱,就是温暖一个个心灵……他(丁昌桂)的本领,是在为教育写作建‘学’,这么完整的体系,这么生动的表述,洋洋大观,又让人感到很是熨帖。因此,这本书对于有志于教育写作的教育人,肯定是开卷有益,一定是大有裨益!”
  只因为心中有爱,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写作的情怀,始终如一,深知一线教师文章发表之梦难圆的丁昌桂先生酝酿多年,终于写成这本书,引导我们如何通过教育写作扬长避短,用反思和写作促进专业成长,丰盈自己的精神生活,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在書的体例结构安排上,也是從问题出发,以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教育写作中遭遇的问题为线索结构全书,以现实中的问题逻辑作为全书的结构方式和内容,回答教师在反思和写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路径和方法。就是说,能为一线教师考虑的,丁老先生都考虑到了,还安排得那么周密,很让人感动!这本书从积累材料、构思提纲、开展调查到杀青出版,这些过程都凝聚着丁先生的心血和汗水,所写的内容更是丁先生多年工作智慧的结晶,让人肃然起敬!你看:从功利写作到丰富人生,告诉你这就是教育写作的价值向度;研究的品质、反思的素质、实践的特质,是教育写作的本质属性;问题应是教育写作的出发点,把问题的“口子”撕开,让教育的价值流淌出来,反思并写作你的教育之痛,就是你的“最近发展区”,这些告诉你教育写作写什么;触发、深化、意化、序化、物化、冷却,这些过程告诉你教育写作怎样写;就连如何实现“惊险一跃”——发表文章,作者丁老先生都在教你怎么做,三招破解用稿难,叫你怎么保证投稿命中率,这样的热心,这样的智慧,怎么叫人不感动?
  来吧,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本温暖的教育写作指南书,再次领略丁老先生的睿智,接受老先生对我们一线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眷眷之心吧!
  (江苏省滨海中学)
其他文献
曹文轩是一位学者,这是毫无疑义的,有他的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等身份为证,更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学术著述支撑。  曹文轩是一位作家,也是毫无疑义的,仅长篇小说就有《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黑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丁丁当当系列》
期刊
桥,是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词。桥,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它的线条与空间架构,总让人伫立沉思。经过桥时,我的目光常常会停留好一会儿。遇到桥时,我头脑里就会闪出一个念头:“教育即桥梁。”  有桥就有生活。桥,最初是为了方便生活。古代,有桥的地方,往往是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有桥必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之源。人们因水而造桥,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古时候,学校一般建在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而不像现在,一
期刊
“我”是“我们”的一员,所以“我”必须“融入整体”,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我”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做成一个强大的集体;但是同时,社会需要“我们”中的每一个“我”,都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己”,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不随波逐流、能独放异彩的“自己”,即有个性的“异类”。  在尘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角色,“我”,首先是“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独特的“自我”;“我”,又是
期刊
有人说,如果你喜欢旅游,并且常常以驴友自居,那么中国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一个是西藏,另一个则是新疆。西藏以高寒、信徒和寺庙显得神秘,而新疆呢?则因辽阔、美丽与包容让人神往。2016年暑假,终于有机会与新疆来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总有一处景致吸引你的视线。新疆的美,与别处的不同,它更多了一份大气、纯粹与空灵。这种魅力,来自高贵圣洁的雪山湖泊
期刊
怀特海认为国家教育系统中的课程包括文科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其中每一种课程都应包括其它两种课程的内容。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每一方面所受的训练,“都应该有其他两方面的训练补充而相得益彰”。这实际上提出了智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理想的智育应该是培养心灵手巧的人。“心灵”指文科课程侧重的艺术教育和科学课程侧重的知识教育,“手巧”侧重技术课程的教育。强调“侧重”意在表明“心灵”和“手巧”其实是水乳交融的。我
期刊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每位老师都想受到学生乃至家长的尊敬和欢迎,这是人之常情。要让人尊敬你欢迎你,就得有值得人尊敬和欢迎的理由。我看,对学生的热爱,对职业的敬畏,是最重要的。那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和专业水平。要达此目的,除了不断学习、实践,还得不断反思、总结。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学习、实践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备课、上课、批改、辅导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优秀高效的“学习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外在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毕竟有限,根本在于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师“学习力”的内涵所在,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讀书是教师提高“学习力”的基本途径。著名学者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期刊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专业书籍、前辈同行、教育实践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而在我看来教育实践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对“赏识教育”的深刻认识就源于教育实践。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充分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伯乐的赏识,千里马才得以成名。教育好像也同样如此,因为有了师长的赏识,孩子才会更健康地成长。曾经我对此深信
期刊
查君书,男,安徽省繁昌县人,小学语文教师,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散见报刊。  午间,我正在批改作业,一个叫小薇的女生慢慢地蹭到我的办公桌前。  “老师,我有一个请求。”小薇颤颤巍巍地说。  “什么事?说吧。”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老师,您能做我的男朋友吗?”此时,她的脸上泛出羞涩的红晕。  天哪!这么点大的孩子,才上二年级,脑子里怎么会有了这种想法?以我的年龄再过两年能做她的爷爷了。我有
期刊
点击时下教育,什么词最流行?不是教育均衡,不是留守儿童,不是创新创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文化”。  打开教育报刊,“文化”漫飞,言必“文化”:什么营造“校园文化”,创设“文化校园”,什么“增强学校文化競争力”, “提高学校文化执行力”,还有什么校园“亚文化”“灰文化”“有色文化”……“文化”一词应有尽有,无所不在。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