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五步骤:提升师生“反思力”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三课(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五步骤(布、批、评、改、思)”等关键环节来改变初中数学作业的样貌,以此提升初中学生的“反思力”,进而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关键词】 反思力;作业;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提出了“三大点、六个基本点、十八小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位居其中(详见文[1]),因此我们以提升初中学生“反思力”为切入点,开展了以“三课·五步骤”为着力点的作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三课: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
  作业类型单一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爱做作业”这是作业改革问题的起点,于是我们从作业完成时间方面设计了短作业和长作业;从作业完成时效方面设计了周末作业和假期作业;从作业完成主体方面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除此之外,我们为切实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在整体研究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一个课时设计“三课作业”: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下面以“菱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1 课前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前作业主要以预习作业为主,这里我们主要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盛行的“填空式”导学案进行的针对性改革,要求教师基于学科“大问题”开展课前作业设计,通过“大问题”的引领为学生的预习和新课学习“铺路”.
  比如在学习“菱形”之前,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前作业:(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特殊”在哪里?(2)你能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思路,自主研究菱形吗?可以看出上述两个问题分别指向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基礎知识,教师并没有像以前一样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而是以“大问题”的形式给出,增加学生“思考”的成分,给学生的学习指一个方向,进而“学会学习”.
  1.2 课中作业:让学生“勤于反思”
  常见的课中作业主要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针对性练习,我们“独辟蹊径”,除了实现上述功能以外,还要求课中作业最好可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已经学习的知识,又引出了将要学习的知识,具有“一箭双雕”的实施效果,当然,这对老师的作业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上述课例中,结合课前作业(1)获得菱形的定义之后,教师接着以“课中作业”的形式给出一个菱形的证明问题,这个作业一是为了巩固菱形的定义,使学生获得“定义即证明”,二是教师以追问“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吗?”来引出菱形的判定这一知识点,实现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逻辑连贯,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
  1.3 课后作业:让学生“系统梳理”
  课后作业主要以分层作业的形式设计,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上述课例中我们设计了基础性作业,主要对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设计了提高性作业:(1)请以知识树或知识框图的形式对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进行梳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2)下一节课我们将要继续学习一类特殊的平行线四边形——矩形,你能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对矩形进行自主学习吗?下节课进行交流.可以看出提高性作业(1)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性作业(2)则指向下一节的课前作业,前后一致,浑然一体;此外还设计了拓展性作业:菱形是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筝形是一类与菱形有“亲缘关系”的几何图形,请结合菱形的学习,自主研究筝形,并完成“反思性小报告”.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我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一个课时为例对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
  2 五步骤:布、批、评、改、思
  作业布置是作业教学的起点,教师从教材和配套练习册出发,配合适当的精编试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作业批改是教学期间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有效的方式,符号评价、语言评价等各种方式都指向了学生后续发展的可能;作业讲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我们要求教师在新授课之前,务必针对学业情况进行点评,这样才能做到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学生结合教师讲解情况,进行改错,红笔改错,红笔分析,各种改错符号,让学生的学习更进了一步;作业反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学生针对错题情况及时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教师根据学生出错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听课情况,及时矫正,从而实现作业教学的最大效益,实现师生共长.结合上述作业改革五步骤,我们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进行了相关设计与实施.
  2.1 作业布置
  2.1.1 先备作业
  传统的备课一般先备教学内容的正文部分,然后结合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给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感觉针对性不强,有时会忽略教材正文部分限于篇幅而没有呈现的重要内容,于是我们建议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先备作业(详见文[2]).
  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后习题,此处课后习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堂练习,主要涉及简单、常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的计算;第二部分为习题9.2,此处从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的角度呈现了相关题目,其中第1题到第3题的题型与随堂练习的题型一致,第4题是让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第三部分为本章复习题中与此相关的题目,比如第1题、第2题、第5题等,为便于说明,下面呈现复习题的第2题:
  解读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反思非常深刻,课后我们和其交流得知上述四条反思是根据上课的例题变式所想到的,可见上课教师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也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具有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意识,更为值得赞赏的是,这位同学在(4)中能够结合到数轴,可见具备了很好的数形结合的意识.
  再将另一位同学的习题9.2的第4题的正解摘录如下.
  (1)基本步骤相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解法依据不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3)最简形式不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最简形式是x
其他文献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unnel (RCT) under internal water pressure is evaluated by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试题再现 (2020 年12 月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合调研第22 题) 已知函数f(x) = mxlnx -1,m≠0. (1)讨论函数f(x) 的单调性;(2) 若g( x) =x2 -2/ex, 且关于x 的不等式f ( x)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各国都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而立体几何内容对于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國数学教科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立体几何内容知识广度以及深度皆低于日本教科书,同时两国教科书的各自特点为:我国数学教科书在立体几何部分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偏重直观与逻辑且注重数学文化渗透;日本数学教科书在立体几何部分内容设置较深,重视数学活动,知识呈螺旋上升式的递进,小学、初
【摘 要】 测量类“数学活动”是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测量的知识与技能,灵活选择或制作测量工具,拟定测量方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活动.文章以“测量树高和塔高”为例,叙述测量类“数学活动”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经历观察与估测测量对象、制作或选择测量工具、构建测量模型与拟定测量方案、实际测量并完成测量报告、交流测量报告等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
【摘 要】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需运用等式性质的知识,超出了现行教材对等式性质的描述范围,对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对多版本教材内容的梳理,发现各版本对等式性质的描述并不相同.梳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发现等式两边能否同乘除式子、能否同乘除零,对解释分式方程解法的依据等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故可对初中教材中等式性质的描述适度改良,对等式性质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关键词】 等式性质;教材改良;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T细胞免疫调节蛋白(TIP)存在于该虫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能够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有助于虫体在宿主体内寄生.为了
1引言受文[1]的启发,笔者基于2010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第3问开设了一节变式探究课,问题主要考查了解析几何中的一大热点一定点定值,其解决过程蕴含着不同的解法角度,具有纵向延伸,横向推广的探究价值.笔者陈题新探,精心设计,采用过程性变式2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时常出现求参数取值范围的试题,即以借助构建不等式为条件的题型的考查,该类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利用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恒成立条件等条件构建不等式解出范围的能力,而且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思维层次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一直都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剖析制约求参数范围的成因,并由此探讨其解题对策.
在邢成云老师提出的“整体化教学”[1]主题思想的引领下,基于学生小学数学已有的“零散”的学习经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理念的指导下,从“9”出发,提出问题,开
高效、经济的核酸检测方法在基因分型和病原体检测等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研究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生物分子组分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核酸检测的方法[1-3];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