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岛道上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倪末从半睡中醒来,发现巴士停在山道上,不走了。
  她是被一阵嗡嗡声惊醒的。嗡嗡声穿透她戴着的降噪耳机,直抵耳内,像巨大蜂群,飞起复飞起,盘旋复盘旋,倔强地始终不肯降落。
  她摘下耳机,试图弄清车内正在发生什么,却发现身边的走道上已经站满了人,他们挤挤挨挨地站着,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车厢前方的视野被这群站立的乘客尽数遮蔽。倪末暗自疑惑,戴着耳机竟然像被蒙上了眼睛一样吗?他们在哪一站上来的,她竟然毫无察觉。
  倪末看站牌,她乘坐的这辆双层城巴6X正停靠在深水湾和香岛道站。弯道狭窄,巴士险险地贴着靠海一侧,倪末坐在上层车厢,从左边车窗望出去,能望见一角灰蓝色的海。
  几秒钟后,倪末分辨出,这群站着的乘客讲普通话,间杂着一些她能听懂的家乡话。她忽然一激灵,身体触觉在这一刻彻底清醒过来。只不过,现如今在香港乃至全球听到家乡话都属稀松平常,她也没有格外在意,只是侧脸朝左,继续望向海面。
  就是在这时,倪末注意到,巴士一直停在路边,没有开动。
  倪末正想起身探看车外情况,忽然听到旁边座位上戴眼镜的中年女士开口说话了,她说:“不好意思,巴士上层不可以站人的,如果站了人,巴士是不会开的。”
  粤语讲一遍,英语讲一遍,不流畅的普通话再讲一遍。

2


  倪末是在赤柱广场站上车的。
  倪末起了个大早,从深圳到香港,又山长水远地坐巴士来到赤柱。在这个亦中亦西的海边小镇,她去了传说中的美利楼,又走上栈桥去看海。天气并不晴朗,空气能见度不算高,反令远方岛屿愈发影影绰绰,似海上仙山。
  倪末觉得此地甚好,对自己说,有时间要再来。
  天近黄昏的时候,倪末沿着石阶攀至海湾上方公路旁,搭上一辆城巴6X,再攀至上层,在后排找到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在高速移动中俯瞰的感觉实在奇妙之极,倪末喜欢坐双层巴,就像她喜欢坐飞机和热气球一样。可惜深圳双层巴少,且只走观光线,近年更几乎不见,是个遗憾。
  好在香港还有,而且不少。
  双层巴沿海岸平稳向前,一路乘客上上落落,上比落多。倪末旁边靠过道的位置坐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士,两人都谨守本分地收紧身体,在中间留出安全距离。车速不慢,观音庙、环角径、舂坎角消防局、赫兰道、浅水湾道……站牌逐一从眼前掠过。
  然后就到了深水湾和香岛道站。巴士停在山道上,不走了。

3


  对于戴眼镜女士的温馨播报,过道上的乘客们第一遍明显茫然,第二遍有人懂了,到第三遍的时候,有人开始挪步往下层移动。
  很快,过道上只剩下一对男女和一名儿童,看样子是一家三口。女人站在最前面,儿童居中,男人站最后,离倪末的座位只隔了两三排。所有人都等待着一家三口移步下行,好让巴士重新开动,可是女人并没有动。沉默中,倪末右侧的男人跨前一步,碰碰女人的手臂,用家乡话说:“走吧。”
  女人却没有动。她昂着头,坚决道:“下面人那么多,挤成狗,下去怎么站啊?你儿子被挤到算谁的?我偏要在上面!”
  男人小声说:“可是,如果我们不下去,车子不会开啊。”
  女人愣了一秒,不响,但也不挪动脚步。
  有乘客开始窃窃私语,倪末听得分明,那都是些不太好听的话,不由得替这一家三口尴尬起来了。这中间,一位貌似有压力未解决的中年阿叔按捺不住了,他操着生硬的普通话大喊:“下去啦,你们下去啦!不要站在这里了!”
  女人愈发坚定:“就不下!偏不下!谁爱下谁下!”
  中年阿叔更加怒气冲天,讲了一句粗口,掙起身来要动手的样子,他身边的一位阿婶急忙把他按住。火星四溅的空气里,那名站在过道上,小身子一直扭来扭去,口中念念有词的儿童突然开始尖叫。

4


  小男孩声音响亮,倪末毫不费力地听清了他叫喊的内容:“啊啊啊!为什么没有座位啊!为什么没有座位啊!我今天好倒霉啊!我今天好倒霉啊!为什么没有的士啊!为什么没有的士啊!”
  小男孩六七岁模样,许是因为站累了,加之情绪恶劣,原本眉清目秀的小脸上满是“人生好难我不活了”的表情。
  他的天问立刻遭到了母亲的厉声斥责:“小声点!别吵到人家!”
  倪末抬眼细看前面的女人:目测35岁上下,穿牛仔印花外套和长裙,化妆,倪末认出外套是某大牌春夏新品,口红亦是某大牌本季最热门色号。跟小男孩神似的一张巴掌脸,艳丽、精致,却因为眼下的恼怒而产生了轻微扭曲。
  女人呵斥完小男孩,接着扭头呵斥她身后的男人:“就你懂礼貌,假客气!现在好了,位子都让别人坐了,你儿子只好站着!”
  男人不响。他朝右站着,倪末看不到他的脸,只是在心里不无同情地想,此刻的他,大概正陷在妻儿制造的难堪里,满心悲哀兼无能为力吧。
  男人换了个朝向,伸出左手,拉住左侧的座椅靠背。倪末在这时震惊地看到了他的手腕。
  男人穿浅色衬衫,袖口卷起,露出一截小臂。虽然隔了几排,倪末还是清楚地看见,他戴一只黑带白盘腕表,腕部一道疤痕没能遮得完全,有一小部分露了出来。
  那伤疤是弯月形的。

5


  车厢内气氛胶着。男人又对女人说了一声“走吧”,说完,伸手去牵小男孩。然而小男孩根本不为所动,只紧紧拉住母亲的手,继续扭动着小身子。
  男人自顾自走到车厢前部,对小男孩说了声“站稳啊”,沿着楼梯下去了。女人满脸委屈,仍是站着不动。
  倪末突然站起来。   她越过戴眼镜女士,沿着过道,往车厢前部走。经过母子二人的时候,她碰碰女人的手臂,指指她空出来的座位,用普通话说:“你们坐。”
  女人有點吃惊地看着倪末。倪末没等她说出谢谢之类的话,快步走向车头,走下扶梯。女人会抱着孩子坐在她空出来的座位上吧,不管怎样,问题解决了,巴士重新开动。
  倪末拉紧扶手。巴士经过乡村俱乐部站,经过海洋公园停车场站,沿黄竹坑道驶入香港仔隧道。
  倪末看到了那个男人。看到倪末,他也许明白了是她把座位让给了他的妻儿。
  他看她一眼,再看她一眼。
  倪末偏巧在这时转过头去,盯着车窗外一闪即逝的橘色灯光。黑暗中亮起的橘色让她觉得安稳,她紧握扶手,对自己说,真像是重庆隧道里的灯光啊。
  隧道漫长。她想,她和他,真是许多年未见了。

6


  二十年前,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放寒假,倪末坐火车回家。
  大学在郊区,那时候重庆还没有开通轻轨,从山下的校园到火车站要坐很久的车。
  开往火车站的校巴把每个人都挤成狗,倪末没抢到座位,又晕车,站在车厢过道上,能做的只是用尽全副意志让自己忍住不吐。跟她一起乘车的还有同宿舍的陈希,陈希是重庆本地人,她是特意先送倪末到火车站,再坐车回家的。
  倪末和陈希中间隔了一个胖男生。胖男生像巍峨歌乐山一般把两个女孩分隔两边,倪末站立不稳晕车难忍,挤在人丛中又找不到任何扶手,在车体的颠簸晃动中她本能地向陈希伸出一只手去,而同一时间,陈希也仿佛心有灵犀,她从“歌乐山”的另一侧伸出一只手来,紧紧地拉着倪末。
  一路上,两个女孩的手紧紧拉着,拉过亮着橘色灯光的漫长隧道,拉过长江边有风吹来的路段,一直到校巴开进火车站前广场缓缓停下,一直到隔在她们中间的“歌乐山”已经巍峨地往车门方向移动过去,她们的手,哪怕已经握出了微汗,却自始至终,没有松开。
  倪末在心里想,她终生都将会感激她的女同学陈希。
  可是,在目送“歌乐山”消失在车门下方后,倪末竟然看到了陈希的背影,她拖着倪末的小箱子,在下车的洪流中,一步步正往车门挪动。
  倪末惊慌地看着自己的右手。直到这一刻,它还跟另一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另一只手的主人……倪末慌乱地、缓慢地、打死也不情愿地抬起眼睛……这只手的主人,是一个陌生的男生!
  两个人都触电般地缩回手。尴尬了。
  车厢几乎空了。男生迅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朝倪末抱歉地笑笑,转身拎着行李下了车。倪末都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她只庆幸,早一步下车的陈希没有看见这一幕。
  那一天,直到火车尖叫着冲进夜幕,倪末在半醒半昧中还在想,那个男生,为何会拉住她的手。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他是跟另一个女孩一起来乘车的,他把倪末当成了那个女孩。可是,并没有另一个女孩和他一起乘车啊。
  奇了怪了,倪末想。而且,看他的眼神,他也是震惊的啊。那么,也许他就是感觉到有一只陌生的手伸过来,他本能地知道它需要帮助,于是就一直让它拉着,紧紧地,拉了一路?

7


  第二学期开学后,倪末偶遇了那只手的主人。他叫路内,和她竟然是同级不同系的同学。
  后来,有短暂的在一起。但也只维持了两个多月。路内让倪末愉悦,以及发自内心地觉得暖,就像亲人一样,然而分离的原因也在这里:亲人之外,并无别事。
  她记得有次看到他腕间有一枚弯月形伤疤,好奇地问他是怎么来的。
  他说:“初中时候,跟同学打架。”
  她一直记得。
  毕业后互无音讯。她来深圳,十多年间,有过两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现在是2019年的春天,倪末38岁,单身。
  倪末喜欢深圳。公司里和她年纪相仿的同事有不少,和她一般不婚不育的同事也不少。她还在重庆读大学时,同宿舍一名室友钟爱一本深圳的女性杂志,倪末翻过的某期正好做一个专题《爱深圳的100个理由》,印象中仿佛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但这一点,至关紧要。
  她上班的公司,自由松散,业绩说话,不婚不育传统蔚然成风,这让她觉得适意。
  十多年里,在同学聚会时她也听到过路内的消息,有同学讲过他后来出国读书,回重庆工作,娶妻生子的全过程。每次听人提到路内,倪末心里并无波澜起伏,当年和他的短暂交往,她确信,一定不是很多人口中的那种会把人烧焦的爱情——她焦过,知道其间分别。和路内,真不是。
  在倪末的回忆里,路内始终是一个好人,一个亲人,一个想起来会觉得暖手暖心暖肺的人。她永远记得,在她生命中的某一路段,当校巴穿越黑暗隧道,当她晕车到濒临崩溃时,他拉着她的手。

8


  巴士驶出隧道,开始疾行。倪末站立不稳,不能摸出手机看地图,但车厢前方的提示屏告诉她,出隧道就是皇后大道东,再往前,第六个站,太古广场和金钟道站,她就该下车了。
  她要在金钟站转地铁荃湾线到九龙塘,坐东铁回深圳。
  在巴士上层,她刚摘下耳机的时候,她仿佛听到路内的妻子在跟人说,他们住在西九龙高铁站附近的一家酒店。那样的话,他们大概也会在金钟道这一站下车,然后坐一站地铁,到尖沙咀。
  如果在同一站下车,下车之后,他会怎样和她寒暄,她又会怎样和他寒暄?他的妻子又会露出怎样的表情,用怎样的眼神看她?倪末想到他妻子那张美丽的脸,开心地牵了牵嘴角。
  巴士继续行驶,这一站是联发街和皇后大道东,离金钟道还有两站。
  但是,没有关系的,在这里分分钟有车可以坐到九龙塘。
  倪末摁了下车铃。
  巴士进站。
  倪末下车。她望向路内的方向,他正眼珠不错地看着她。看得出他试图跟她说点什么,但最终,没说出来。
  就这样了吧。她一只手拉着扶手,一只手抬起来,朝着他小幅度地、轻微得几乎看不见地,挥了一下。
  那么,就再见了。
  巴士继续向前。倪末也往前走,去搭地铁。
其他文献
我还未识字前,常听收音机里的哥哥姐姐讲童话,开始对世界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识字后,则一天到晚捧着本童话。每一个童话的设定和世界观都有所不同,就像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每一扇大门后面还有不同的小门。闭上眼睛,我想着白天所看到的,试图进门去了解、理解这个世界,甚至去向往这样的世界。  那时的我,对一切都抱着好奇心和探索心,但也不明白很多东西。在童话里看到有人因为陷阱而受伤,我知道了:陷阱是不好的。我也会想
期刊
一  午休时,部门小群里几位年轻同事正热火朝天地聊着CSGO,郭生听不下去了,默默地亮了下段位截屏,顿时,一干年轻同事皆尊其为郭大神,约着哪天抽个时间组队打。也难怪年轻同事惊讶,作为一位年过四十的大叔,两个孩子的爹,居然还热衷打游戏,确实颇令人意外。  不过郭生热衷打游戏,我倒是知道的,有几次晚上临时加班,到办公室,总能发现郭生一个人缩在工位上,埋着头捧着台PSV紧张地打游戏。  有一回,我问,怎
期刊
小学三年级,学校开运动会。午后两点,小同学们坐在操场上静候比赛开始,太阳灼烈,等待无聊,我索性把外套脱下来顶在头上,在衣服的遮蔽里念念有词:“再见吧,您——光明的太阳!再见吧,再见吧!”  一个男生跑过来猛地揭开我的外套,大声说:“你在念什么?”  我摇摇头没吭声。那是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里,拇指姑娘即将嫁给讨厌的鼹鼠,想到一生就要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度过时发出的悲鸣。说这话时,“她的双手伸向蔚蓝的
期刊
香港海港城,我在名店之间那条长长的通道上等人。  一个女人从我身边飘过,我听见她对身旁一个人说:“你看看这些画,香港的小孩在想什么呢?也太不阳光了。”  这句话实实在在引爆了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好奇。  在通道的尽头我找到了画展。  一幅炭笔画,作品名《文记》,一个背微微佝偻戴着眼镜头发稀疏花白的老人坐在缝纫机前,手里在裁剪一块布头,画面中还有两架木梯,看得出是下层工作坊上面阁楼睡人的紧凑格局,
期刊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罗杰疑案》里,大侦探波洛隐居在英国乡间种西葫芦,邻居谢泼德医生与他初相见就猜他是个退休的理发师,因为波洛说自己的工作是“研究人的本性”,于是谢泼德医生想,还有谁能比理发师更了解人性的奥秘呢?  我想也是,因为我的理发师阿Kim就喜欢研究人性。  现在的阿Kim,是典型的中年人模样,年轻时爱过的网眼上衣细腿裤加一脚红一脚蓝球鞋的造型早已弃置,换成了黑T黑色毛边阔腿裤加高帮黑
期刊
1  失业。忧郁的痘痘,悄悄地爬上我的脸,趁我不注意,给我留下痘印。最怕照镜子,一张年近四旬的脸,似乎失去了微笑的功能。我对着镜子,就像挤牙膏似的,不管我怎么挤,也挤不出一小坨的微笑。  从卧室到阳台,只有几步之遥。我站在阳台上,看楼下行走的人群。我羡慕那些身穿工衣的人。  我想出去找工作。可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内心里,有过无数次的挣扎。做会计?答案是否定。多年来和数字找交道,我对数字有了些抵
期刊
01  林北北乘坐的火车在黄昏时分抵达。  她拎着行李箱下楼梯的时候,一个轮子咔哒一下掉了,她的目光追随着那个轮子,最终轮子毫不留情地滚去了她看不见的地方。  憋了一路的林北北,忽然放声痛哭起来。  来往路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也有人上前询问,但她只是坐在台阶上哭,始终不说一句话。不停有人经过,偶尔有人询问。  周觅,就是那些偶尔里的其中一个。  他没像其他人一样询问她怎么了,只默默地帮她捡起脚边
期刊
朋友圈有人晒出一张图,最常见的街头一景:母亲骑着电动车,后面坐着女儿。可是图片有个出人意外的亮点,妈妈的后背上贴了半张A4纸,上面的内容隐约可见: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在上学(上培训班?放学?)的途中,孩子还在利用碎片时间做功课。  有人手动点赞,有人感慨“太拼了”,有人心疼孩子的负担,有人说,这张“背贴”图片能拿国际摄影金奖。我也被母女的创意逗乐了,想到几句拆散的古诗:慈母,身上衣;临行,密密
期刊
每一滴汗都不白流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与付出,王晓晨从小便深谙这个道理。  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疯玩,王晓晨似乎早已坚定目标,在演艺道路上一溜小跑。3岁学舞,9岁离家学京剧,16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她的演艺之路的确开始得比别人更早一些。  少小离家的经历,让她不得不独自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也练就了她成熟的心智,让她学会了冷静理智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16岁时,王晓晨原本获得了中国
期刊
灯知道  深夜一点,一个孩子转了个身,带着哭腔喊“妈妈”。另一个孩子似乎受了影响,用力蹬一蹬脚,似乎不满这夜半的惊扰。尔蕙迅速关掉台灯,上床贴近两个孩子,抚摸着他们的头发,柔声安慰。  孩子们闻着妈妈熟悉的味道再次安然睡去。  她给自己泡了一杯牛奶,和着窗边清冷的月光喝完。月色温婉如水,如霜映清辉,想不到十月的月色也如此美妙。可这大好景致她无暇细赏,便要拧开台灯重新做题。  台灯小巧别致,是跟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