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究

来源 :初中生学习·初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代入法和加减法
  例1 解方程组4x-3y=5,①2x-y=2 .②
  解析: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要通过代入和加减达到消元的目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由②得,y=2x-2, ③
  把③代入①得,4x-3(2x-2)=5,
  解得, x=.
  把x=代入③得, y=-1.
  所以x=,y=-1.
   点拨:代入法和加减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其主要目的是消元.
  
  二、整体换元法
  例23个同学对问题“若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的解是x=3,y=4.求方程组3a1x+2b1y=5c1,3a2x+2b2y=5c2的解”提出各自的想法,甲说:“这个题目好象条件不够,不能求解.”乙说:“它们的系数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试试.”丙说:“能不能把第二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两边都除以5,通过换元替换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他们的讨论,你认为这个题目的解应该是 _________.
  解析:乙、丙两人的想法给我们提供了解题思路,可以创新地将方程组变形,再利用换元替换的方法来解决.
  将3a1x+2b1y=5c1,3a2x+2b2y=5c2中两个方程都除以5得,
  a1x+b1y=c1,a2x+b2y=c2.因为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的解是x=3,y=4.所以利用整体换元的思想可得,x=3,y=4,即x=5,y=10.
  点拨:本题看似复杂很难解答,但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即可发现问题与题设之间的联系,通过整体换元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引入参数法
  例3解方程组 =,①5x-4y=21. ②
  解析: 本题是含有比例特征的方程组,设x=3k,则y=2k.
  把x=3k,y=2k代入②得,5×3k-4×2k=21,所以k=3.
  把k=3带入x=3k,y=2k.即原方程组的解是x=9,y=6.
  点拨:引入参数法的实质是代入法,可以使解题变得更容易.
  
  四、加减化简法
  例4 解方程组2 006x+2 007y=2 005,①2 007x+2 006y=2 008. ②
  解析:如果选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答起来会十分麻烦.
  通过观察可知,这两个方程的系数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可以采用加减化简法来求解.
  ①+②得,4 013x+4 013y=4 013,
  化简得,x+y=1 . ③
   ①-②得, -x+y=-3,即x-y=3. ④
   由③、④组成方程组x+y=1,x-y=3.
  解这个方程组得,x=2,y=-1.
  点拨:本题所使用的方法的目的并不是直接求出原方程组的解,而是把原方程组化简,得到一个较为简单的方程组,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五、图解法
  例5 《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y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3x+2y=19,x+4y=23.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
   A.2x+y=11,4x+3y=27. B.2x+y=11,4x+3y=22.
   C.3x+2y=19,x+4y=23. D. 2x+y=6,4x+3y=27.
  解析:这是一道形式新颖的选择题,通过考查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布列问题来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只要能读懂并理解算筹图,即由3x+2y=19,x+4y=23到算筹图1的含义,从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
  
  六、阅读探究法
  例6 阅读理解:图3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程组集合和它们解的集合的对应关系.
  问题探究:若方程组集合中的方程组自上而下依次记作方程组1、方程组2、方程组3、 ……方程组n.
  (1)将方程组1中的解填入解的集合中;
  (2)请依据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变化规律,将方程组n和它的解直接填入解的集合中;
  (3)若x=10,y=-9是方程组2x+y=a,x-by=b2的解,有同学求出a=11,b=10或-1,请你判断该方程组是否符合解的集合当中的规律.
  解析:(1)方程组2x+y=3,x-2y=4的解为x=2,y=-1.
   (2)通过观察可知,方程组n为2x+y=2n+1,x-2ny=4n2 它的解为x=2n,y=-(2n-1).
   (3)由题意得,当a=11,b=10时,原方程组为 2x+y=11,x-10y=100符合解的集合中的规律;当a=11,b=-1时,原方程组为2x+y=11,x+y=1不符合解的集合中的规律.
  点拨:本题是一道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阅读理解题.同学们应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进而去验证所得到的规律是否正确,然后应用它去解决简单的问题.
其他文献
蓝天与大海争着问我:“你喜欢什么颜色?”  我抓了抓脑袋,笑嘻嘻地说:“蓝天大海我都爱。仰望蓝天,给我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而大海,它广阔无垠,一望无际,那是宽阔的胸襟,可以包容一切,让我学会宽容。”  太阳公公似乎有些不高兴,它反问我:“难道你不喜欢红色吗?”  我开心地对散发着光芒的太阳公公说:“我也喜欢红色,您不就用红色温暖了万物吗?红色象征着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所以我也喜欢红色。”  
期刊
很早以前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我总疑心他的灵感来自萤火虫。流星是很少看见的,真正在夜里提着灯笼行走的,应该是萤火虫。  我们就不说“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古典意境,有谁能忘记小时候,在月亮黯淡的时候,那些萤火虫就从草丛中提着灯笼在空中漫游?乡下萤火虫多,当它们忘情地起舞时,它们就是大地上的星辰。星辰只是在原地眨眼,不似萤火虫,可以自在地飞翔。很久以后
期刊
曾有人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熟悉“四大天王”的占29%,而知道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的只占2%。某地在评选青年心中的十大偶像时,雷锋、焦裕禄这些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榜样,被遗忘在角落里。某校对49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卷进了追“星”潮中,其中有78名学生更是对此“热”得发狂。   “追星”是一个时尚的话题,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更为突出
期刊
1.1948年的一天,瑞士发明家乔治·梅斯特拉尔带着狗去打猎。一路上,他的狗身上粘满了刺果。   2. 回到家里,梅斯特拉尔想把狗身上的刺果拿下来,不料刺果却粘得非常牢,很难拿掉。  3.他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刺果上有千百个小钩子,钩住了狗毛。
期刊
1     我要找伊北北单独谈一谈。在谈话之前,我已经让花花转告朴日薰,我对那个外号的流传很不满意,很不高兴,请他不要再提,再托他告诉伊北北:我心里很受伤!   我的话经过这两个人的传播,一点样儿也没走,没夸大也没缩小地到达了目的地。于是,当我把小纸条递给伊北北时,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夸大或缩小的表情。纸条上的内容是约他晚饭后在操场东北角见面。先到“约会”地点的是我,大概十几分钟后,伊北北才满头大汗地
期刊
二元一次方程组具有综合性强、运算复杂、实用性广等特点,很多同学经常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解法不明而出错,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一内容,现将易犯的错误归类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同学们正确解题有所帮助.    一、概念上的错误  1.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理解不透  例1 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y+x2=3 B. x+ =4   C. π-x=5 D.3x+2y=8  错解:A.  错因
期刊
一分为三   寻找一个全新的视角。你能只用两条直线,就把左图这个抽象图形分为3个一模一样的形状吗?    巧思贴士:要解决这个问题,光能看出怎么把这个图形“切分”成3部分是不够的,还得看出怎么“翻折”哪3个部分,才可使它们变得一模一样。    四合一星星    这又是一道测试你视觉能力的谜题,看你能否看出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心里画出一个整体图案来。右图的图形中,哪4个——两黑两白——能匹
期刊
1     想通过选秀出名却一路受挫后,我立志当一名少年作家。   当我把志向跟室友们宣布后,她们都不以为然。我还以为她们认为我当不了作家,其实她们不是这个意思。她们认为,作家可以当,但是出头露面的机会太少,这和我想出名背后的隐因不太相符。   可是,除了当作家成名这个渠道外,我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有,那就只好走这条路。   更何况现在是人人写书的年代——网络就是最好的媒介,只要你想,就可以有
期刊
作为人类,我们都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在植物界中也有一种如此作息的草,它白天“跳舞”,晚上“睡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就是既要跳舞又要睡觉的植物——舞草。  舞草生长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和印度、越南、菲律宾、缅甸等国,属于豆科植物。舞草的每张复叶上一般都排列着3张小叶片,顶叶很大,两侧小叶则相当小,我们称之为三出复叶,三出复叶是豆科植物的一种主要特征。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能够跳舞
期刊
半夜12点多了,城市陷入了沉睡。  “咔啦!咔啦!”突然,写字台的抽屉里发出奇怪的响声。我的心随着那响声“砰砰”乱跳。我害怕极了,难道会是鬼吗?世界上真的有鬼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轻手轻脚地下了床,小心翼翼地打开抽屉—— 一个超微型的小人蹦了出来。我又担心又害怕又惊奇,我仔细看了看小人,“它”长得太怪了,通身发绿,两只与身材极不协调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  “叽里呱啦,叽里呱啦。”“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