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泉清官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402年春天,距广州20里的石门来了一位官员,他就是新近被东晋朝廷任命为广州刺史的吴隐之。石门有一眼泉非常有名,当地人传说只要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所以取名贪泉。吴隐之此行,就是有意要见识一下这眼泉水。
  广州在当时虽说是个略显偏远的蛮荒之地,但自秦汉以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不可胜数,只要弄上一箱珠宝,几辈子都享用不尽。所以来广州做官的人往往都禁不住诱惑,又加之山高皇帝远,贪污成风,百姓怨声载道。这些贪官犯事后,都以曾饮贪泉水为推托,一眼本来很普通的泉水就此背上了贪婪的恶名,以致一些自视清廉的人,途经此地,即便口渴,也不愿捧一捧清凉的泉水滋润一下喉咙,怕玷污自己的一生清名。吴隐之却不信这个邪,他对随行的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边说边走到泉边,掬水而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人们都说喝了这泉水,就会贪财爱宝,假如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东晋王朝之所以派吴隐之就任广州刺史,其实正是基于对其节操的高度认可,希望他能革除岭南官场贪鄙的风气,给吏治带来一股新风。
  吴隐之是濮阳鄄城人,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十来岁时就过世了。虽然生活艰辛,但吴隐之很有志向,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尤其注重操守的修养,即使每天喝粥度日,也绝不吃不属于自己的食物,虽然家中无一积蓄,也绝不拿不合道义的东西。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去世时,他悲痛万分,哭丧的悲声不仅让行人为之落泪,甚至出现了双鹤哀鸣、群雁不飞的情景。吴隐之有一个哥哥叫吴坦之,他因事被当权的大司马桓温逮捕,即将被处死。吴隐之赶去面见桓温,请求替兄赴死,桓温为他们的兄弟情深所感动,赦免了他的哥哥。
  广州的老百姓对吴隐之未曾上任先饮贪泉之水并赋诗明志的行为,还是保持了一贯的清醒态度,因为从他们的政治经验出发,哪任贪官在最初都没缺少过这种作秀。不过这次他们还真的有点看走眼了。
  吴隐之到任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平时吃的只有一些蔬菜和干鱼,没有酒肉,穿的仍是过去的旧衣服,他还将官府里的丝帐、帷幕以及各种贵重饰物统统撤除,一并归入国库之中。吴隐之有下属很会察言观色,侍候领导,他发现吴隐之天天吃干鱼,误以为他爱吃鱼,就常常以各种借口送鱼去,并且每次都事先把鱼骨剔掉,只剩下鱼肉。吴隐之对这类奉承谄媚之事非常反感,不但不领情,还将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将他辞退了。他就此事告诫属下说:“你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不吃请,不受贿,如再发生此类事件,必定严厉惩罚。”在他的整治之下,广州的官风为之一变,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不仅百姓们服了,皇帝还颁来了嘉奖令,称赞他“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
  吴隐之在广州当了两年多刺史,返回首都建康时还和南去时一样,两袖清风。他的妻子因为家境窘迫,攒钱买了一斤沉香,想带回京城后卖掉,赚点钱补贴家用,吴隐之发现了,顺手就将沉香扔入湖中。回到建康家中,只有六间茅草房,篱笆圈起院落。刘裕看不过眼,赐给他牛车,又为他盖了一座大宅院,都被吴隐之坚决推辞掉了。不久,吴隐之被任命为度支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管钱又管物,对一般人来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然而吴隐之依然清廉如故,从不染指经手的财物。他家中以竹篷为屏风,座位上连毡席都没有。
  东晋社会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官场中却素以奢华为荣,为了弄钱都不择手段。吴隐之在这污浊的环境中,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在外界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气定神闲的超然风采,关键是他有坚定的信仰和不移的操守。心若静,则世界一片清凉,虽酷暑能耐其何。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    寿”字的源流  中国的“寿”字艺术源远流长。最初的“寿”字是以象形的姿态出现在汉字的宝库中。所谓象形字,就是源于实物的写意,但“寿”字没有具体的形态,而是从远古的传说中演变而来。伏羲氏时期,根据龙马负书出于河洛而演
期刊
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杭州变成了无数人向往的城市,但是这里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走进杭州这座“人间天堂”,我们会发现,在美景的背后,杭州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美。    两代文豪的一次相遇  一个被称做是“人间天堂”的城市里,会走出一些什么样的人?似乎杭州的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如果说杭州这座城市是有生命的,那么,西湖无疑就是它的灵魂所在了,在杭州上千年的历史中,无数名人和它的相遇
期刊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关乎国计,维系民生,人人不能少。尤其是盐,更加不可或缺。最近,盐又一下子火了,成为全民抢购对象。据说,盐能防辐射。日本这一震,福岛这一漏,把盐弘扬得身价百倍,一“盐”以蔽之,那就是:“盐”必行,行必果!  人类食用盐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食盐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历代统治者置于战略物资的地位,实行垄断经营。平时它是稳定社会政治、经
期刊
“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3000多年历史。传统古礼存留至今,除了“鞠躬”,恐怕只剩“作揖”了,只是今天会的人不多,包括电视上那些身着唐装拜年的主持人,一者,男人的手势太随意,有故作风雅之嫌;二者,女人也行作揖礼,不伦不类。  作揖即抱拳拱手,抱拳为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拱手则抱拳在胸前微微晃动,不能过烈过高。施于平辈,这叫“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则为“丧拜”。  据《周礼》记载,作揖有土揖、时
期刊
晏婴,一个身高不满五尺、形貌丑陋的男人,却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司马迁称他是 “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旷世奇才;孔子也赞美他是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的正人君子;世人对他更是顶礼膜拜,搜集他的言行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流传甚广。  《晏子使楚》是晏子故事中的名篇。文章开头,楚王对身边的人说:“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可见楚王对晏婴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一个“习辞者”,即擅长辞令的人。但
期刊
西湖给人的感觉常常过于柔美,然而也有人从中发现了阳刚之气。清代文人袁枚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所说的“岳于双少保”正是大家熟知的岳飞和于谦。    莫须有罪     只有在乱世,人们才会更加期待英雄;只有在乱世,英雄才能自由驰骋。   1127年,北宋两位皇帝被金兵俘虏,从此半壁江山沦于敌手,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收复失去的河山,救回被掠去
期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秋寒新至,又一度重阳来临。年复一年,人们未曾间断登高的脚步,享受醇美的重阳酒香,欣赏端庄的菊花秀色,品味香甜的重阳花糕。这个夏冬之交的时间界标,一直是古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穿过漫长的历史长廊,重阳节仿佛童颜鹤发的老者,既有清秋的萧瑟和忆旧的悸动,也有矫
期刊
与世界史相比较,盐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极为特殊。中国疆域辽阔,而主要盐产地数千年相对固定,食盐分配遂成左右天下大势的要因。乱世割据,得食盐者未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却必然先得食盐。这种状况,在日本这样的海洋国家,或者法国这样的沿海小疆域国家,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中华第一战:炎黄阪泉之战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中国人总是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省有黄帝陵墓,其中以
期刊
2010年是我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诞辰100周年,各地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位文化巨人。曹禺,一个丰富而感性的人,一个伟大的戏剧大师。    曹禺,湖北潜江人,本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出生在天津一个一度显赫又急剧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于襁褓之中失去生母,却由深爱他的继母抚养长大。幼年时的曹禺内心情感丰富,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古典诗文,不到十岁已读完四大名著。十二岁时,曹禺便
期刊
乌篷船、绍兴酒、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悠扬的绍剧,只要闭上眼睛,绍兴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的确,不管你对绍兴是否熟悉,读着鲁迅小说长大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认识了这座中国最生动的城市……    兰亭溪水育书圣  说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位。无论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还是他研习书法时发生的种种趣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王羲之一生中曾经和多个江浙城市有缘,因为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