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是初冬,微风不寒,暖和舒适。午后,氤氲阳光在办公室里飘浮。
  搬到新办公地点已经一个半月。90天前兵荒马乱的惶恐已慢慢平复下来。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做项目方案、修改讲座课件、带班级培训、下学校进课堂听课评课,忙忙碌碌,做着研训员该做的所有事情。时间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跨度,让深情变得苍白,让执着变得可笑,你会觉得回忆才是最刺痛你心的那个东西。
  人们总喜欢用“十年”完成一次总结。我在1999年8月底通过面试选调到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回顾我的两个十年,总忍不住要俗气地感慨“白驹过隙,二十年一晃而过”。犹记得,当时在说课面试结束后,是校长的约见谈话。那时的施校长,四十多岁,慈眉善目,声音温润,带着乡音浓厚的高楼腔:“我们学校需要你,我们幼师专业需要你。”还有什么比被肯定更让人心生欢喜,还有什么比被需要更让人心生豪气啊,我激动而恍惚地迈出学校大门。树木葱郁的万松山,霞光层林尽染,那个夏末的黄昏,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甜润的气息。回望已关闭拉门的校园,这座处在万松山脚边的花木扶疏的庭院式校园正笼罩在夕阳金色的霞光里,仿佛世界在这一瞬间都变得美轮美奂,欢快奔放起来。这样美丽的一景,谁能轻易遗忘?时光不管走多远,被人肯定,被人需要的欢喜和感激一直在,它触及了我心中那柔软的一角,激发了一种叫作“热情”的情绪,那是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那时的教师进修学校也处在它最美好最辉煌的时期:不仅拥有九个班级的中专系列的全日制幼师班,学校的舞蹈室里、琴房里、语音室里都是年轻漂亮的幼师生们努力练功的身影,校园里,总是书声琅琅,琴音袅袅,舞姿翩翩;同时,还担负着引领瑞安市的所有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为瑞安市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学科教学骨干,被戏称为瑞安教育的“黄埔军校”。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努力而忘我。单位反馈给我的则是更高的学习平台和各种荣誉。因为这些荣誉和成绩,我甚至还有那么几次机会调去省城或者本地区某大学教书,甚至我也去了,以兼职的方式,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家乡,留在原单位。这么多年,我从没后悔。因为教师进修学校,它融在我生命里,无法割舍。
  再多的美好,最终败给了时间;再美的回忆,经不住流年。那种无法挽回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力,那种伸出手卻抓不住任何东西的焦虑,时时灼痛我的心。给了我那么高平台的,当初那么美丽幽静的“庭院式”的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如今面目全非;当初被教育界隆重戏称为瑞安教育的“黄埔军校”,如今是怎样一个悲哀而尴尬的存在!
  从那个喧嚣的夏天开始,我们似乎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沉浸在猛然听到校园要被特殊教育学校借用三年,我们全体教职员工搬出去,三年后再搬回来的不可思议的消息里。还没从这震惊的消息里消化完,校园已经成了一片建筑工地。办公室门窗上被写上大大的“拆”字,办公室前堆满了砖块,进出都要绕弯;对面的多媒体教室的门和窗已经拆光,遍地是建筑垃圾和电线,像极了电视、电影里播放的日本兵扫荡后的村庄。而接收我们的城市学院把办公室装修完毕后检验时,告知我们甲醛严重超标。搬过去有健康危险,不搬,每天工作在噪音灰尘里,还有夹杂在空气里像潮水一样涌来的落寞和惶然。被迫成了“钉子户”的同事们每天见面互相问得最多的是:“东西整理好了吗?”“什么时候搬?”到食堂吃饭,每天都觉得这一餐可能是最后一餐。
  10月9日,终于到了要离去的一天。自我安慰的仪式,噼啪作响的爆竹声,在遍地垃圾的校园里响起。几乎没有时间对操场旁的桂花树倾诉衷肠,也没有时间对曲廊边的玉兰树缠绵依恋,就已狼狈地落荒而逃。随着炸开的大红色的纸片翻飞着,炸出一个又一个每个人都懂却又极力掩饰的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悲凉心情。尤其在碰到熟人时,人家戏谑的话“你们来了,把我们的停车位都占了”“我们吃饭的队伍更长了”“三年后搬?还搬得回去吗”……更让我们无语凝噎。
  然而,很快,我们不能忽视周围人们眼眸里的笑意辉映,柔润如水。这种亲和笑容能让你淡忘万松山脚下那条老街,曲折陈旧、透着年代沧桑感的街道旁那座曾经花木幽深,飘荡着兰花、桂花香的校园。
  想起以前看过的《憨豆先生》,憨豆的爱车停在路上,被坦克碾烂了,每一个观众看着都替他感到难过和愤怒。但憨豆的表现出乎意料又令人深省,前一秒他为爱车的命运感到悲伤,后一秒却淡定地把车锁拆下来,似是忘了所有的忧愁,笑着去奔赴隔日天明。
  二十年的时间不短,有首歌这样唱:“谁让光阴不停转,谁让曲终人分散,谁知道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二十年时间不长,“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但荏苒的是光阴,留下的是记忆,丰富着人生的每一段时光,成为你特有的人生故事,增加了生命的厚度。人们常说“似水年华”,但这一段“寒暑忽流易”的年华故事里,它流淌的往事丰润了我的生命,饱满了我的人生,让我拥有千帆过尽的怀想。二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感念那段时光,那段内心澄明、积极向上的生活。
  临窗位置,坐在那里可以晒到温暖的阳光。我闭上眼睛,额头贴着玻璃窗,伸手平贴,试图触摸午后的暖。窗外是幽静的花树,模糊了微凉的空气,香气飘进鼻端,已是淡不可闻,极像二十年前第一次去进修学校时闻到的甜润气息。
  舞蹈家露丝说:“不能跳舞就弹琴吧,不能弹琴就唱歌吧,不能唱歌就倾听吧,让心在热爱中欢快地跳跃,心跳停止了,就让灵魂在天地间继续跳舞吧!”是啊,不能跳舞就弹琴吧,不能飞翔那就奔跑吧,它将让你重新拥有崭新的开始。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奔流不息的长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它想倾听江边学校飘出的读书声。读书声很响亮,很清脆,在蓝色明澈如洗的天空里回旋,在蜿蜒巍峨气势如虹的防洪大堤上,排排挺拔的绿化树间穿越,传递着学生们和岁月一起成长的快乐心音。  这所学校的名字叫“英才”,它坐落在长江边监利县的新城区。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用红色勾画轮廓的教学大楼,在绿荫簇拥中耸立,在阳光照射下愈加显得辉煌庄重。  初冬的一天下午,我慕名去访问这所
期刊
我开车从洞庭湖边的春风大堤上过。堤东边的田畴大幅展开,一直到京广铁路附近。火车在铁路上奔驰。收割机在收割稻子,这大家伙一路开过去,稻子的上头不见了,稻田齐刷刷矮下去。谷粒流水一般从一根管子里涌出,随即装进一只只蛇皮袋。还有一些东西,一些跟随谷粒的叶片和穗条,打碎之后被机器随风吐出。  机器过去之后,稻草傻傻地站在那里。上面那一段没有了,它们摸不着头脑。看看周围,那边吓唬鸟儿的那位也没有脑袋。如今当
期刊
上初一时,班里多了许多同学,基本是西部深山几个大队的。期中考试,获得第一名的不是作为班长自信满满的我,而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女孩儿。  她叫李苹。脸瘦小,皮肤黑黄,高尖鼻子的周围有较多的雀斑。她并不活跃,下课也不怎么离开座位,一直是班里默默无闻的。她的家在离学校十几里路的山区。班里好几个是她同村的。他们与她关系不很好。有的暗中向别的同学介绍她过去讨饭的经历,有的还当面骂她讨饭佬。每当听到这些,她总是白
期刊
在我家的后山,有一方小小的菜园,那是双亲辛勤劳作开垦而来。  这天,母亲的小菜园里来了贵宾,母亲在菜园里种了几藤西瓜,种子是母亲的同学赠予母亲的,叔叔是母亲初中同学也是极其热心的人,看到母亲侍弄园子,有好的种子便会偕爱人一起送些给母亲。母亲感念同学之情,待时机合适便常邀请同学到我家小聚。有时候,我总觉得这一个菜园啊,也是母亲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也就是因为有了菜园,母亲的同学也爱来家里小聚,无公害的农
期刊
1954年,一位21岁的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作为畜牧业的骨干,服从组织安排,从老家湘潭调到湘北的小城岳阳支援建设。26岁那一年,他的心被一位19岁的荣家湾胖妞“俘虏”,他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位帅气的小伙子就是我爸,胖妞就是我妈。我爸在岳阳生活了52年,一切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一口纯正的湘潭口音。爸、妈加上我们兄妹四人,一家六口有五人说的是岳阳话,而我爸却在我们嘈
期刊
这是一个最难参透的字。  “我”,它的本义是一种长柄和三齿的刀锋相背的武器,从甲骨文字形上看,类似《三国演义》中吕布用的方天画戟。这种武器非常威猛,对人对己都有很强的杀伤力,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因而较少用于实战,通常是作为一种仪仗礼器,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威慑别人。  作为仪仗礼器用的武器“我”怎么转变为表示“自己”的“我”的呢?  仪仗礼器只有王公贵族才可拥有,他们管理政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祭祀。《左
期刊
“复姓夏侯,字名誉。立春出生,双胞胎。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靠文字为生,皮肤微黑,攻击性不强。”  这是自我介绍,但还是有人经常搞错,见面就直愣愣叫我:“欧阳!”见我没吭声,又嚷嚷喊我:“欧阳名誉。”其实,我有时也理解。因为在我周边复姓夏侯者寥寥无几,有点稀罕。打照面时首先想到我是复姓,一想到复姓就立马想到欧阳,毕竟在复姓中,欧阳者相对较多。还居然有人叫我慕容名誉,更有甚者叫我西门名誉,似与西门庆有
期刊
都说七年之痒,我跟单位的这方园子相依相偎了七年,不仅没有两相生厌,反而愈发欢喜,常见常新。犹记得我初来单位报到的情景,从宽阔喧闹的大马路拐进一条颇幽的小巷,有粼粼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大排翠苍苍的树木,一众相连的矮房子。正是夏末初秋时分,小径上有片片落叶的黄,秋风轻漾,别有一番微凉。  我要报到的新单位静静立在巷子里,大院方方正正呈“井”字形,墙角有篱笆围成的小花圃,藤蔓沿墙攀援,有点“花高一寸则风矮
期刊
我又一次失约了,爸爸!  记得,您在弥留之际曾断断续续地对我说过:“儿呵,你往后出门时要打个招呼,别让我再操心,噢?”我当时忍着泪沉重地点点头。我明白,愚顽的我少年时多次出远门不打招呼,害得您满村寻找,深更半夜仍在村口徘徊、守望、呼唤……甚至用竹竿探遍村外地中的每一口水井窨窖,生怕我失足跌落其中,只因我是您最小的孩子,很不懂事。多少次,您从梦中惊叫而醒,说是我在河中玩耍,被水冲走了或是我失足跌入井
期刊
第一次来妻子家,是1998年冬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当时,我和妻子谈恋爱已有半年了,妻子突然提出请我去鄉下看看未来的岳父大人,我爽快地答应了。妻子早和我说过,未来的岳父有着地地道道中国农民的本分和品质,他当村主任三十多年,把村里的大小事管得很好,还收留了两位男女孤寡老人,全身心为他们养老送终。  我对未来的岳父充满期待,认为他善解人意,是非常善良的好人。可万万没想到,我第一次和他相处,就吃了闭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