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利用数学教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利用教材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材,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建立“原型”、抽象知识。
  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中“余数要比除数小”,学生难以理解。一位老师为这一数学知识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生活 “原型”——让学生用自己手里的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最多能摆几个,还剩几根? 8根小棒 8÷3=2……2;10根小棒 10÷4=2……2;10根小棒 10÷3=3……1
  在学生明白了上面这些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后,教师拿出一把小棒,提出问题:如果用这一把小棒摆Δ,猜一猜最后会剩几根?猜完结果后,全体同学用手里的小棒摆Δ,说出每人剩余的根数,对上述猜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老师使问题进一步深化,又增加了一把小棒,提出:(1)这时会有新的可能性出现吗?(2)用这些小棒,摆其它图形猜一猜会剩几根?然后抽象出:□÷5□÷10余数可能是几? □÷20 “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道理是借助了孩子们人人都知道的如果所剩的小棒根数能够摆一个图形还要继续再摆,直到不够摆一个为止这一生活常识, 摆小棒这个活动是学生理解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生活“原型”,通过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内在联系,使孩子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根基。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增强了悟性,获得了知识。
  2.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应用数学、产生需求
  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和发展数学。
  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后,教材紧接着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的呈现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段教材的: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后,教师往黑板上贴了一幅画,并提出问题:怎样能够知道这张画贴的正不正呢?
  学生们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直尺检验图画的边与黑板边是否平行;(2)从画的一个端点画一条与黑板边平行的线,如果画的这条线与画的边重合,就说明贴正了;(3)从画的边上找一点向黑板边作垂线,如果这条线与画的边也垂直,就说明贴正了;(4)从画的边上找两个点分别向黑板边作垂线,如果这两条垂线段长度相等,就说明贴正了;……
  在这一生活情景中,学生既复习了垂线的有关知识,又引出了平行线的画法和性质。学生在融入数学知识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需求。
  
  二、教材增加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习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如在一年级下册“统计”中,教材所安排情境中,学生普遍认为使用上学期的统计方法,更为清楚、简单和直观,教材的本意失去了“市场”,失去了“价值”,如果为教学而教学,学生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记忆是暂时的,很容易“丢失”。
  如果改进其呈现方式,会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我将教学情境改为动物园里饲养员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三种形状的饼干喂猴子。饼干一到猴子那里就“了无踪迹”,使学生不得不记录下来;尔后加快饼干的下落速度,减少饼干的呈示时间,,使学生产生寻找更为简单的记录方法;最后顺势让学生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讨论“怎样记录既清楚又方便”。学生除了教材所示的方法外,还产生了用“点”、“五角星”的符号等多种记录方法。这一重组教材的做法,改变了原先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不时迸发出各种奇思妙想,教学效果显著。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大胆处理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正确看待学生的多种算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这远比单纯获取数学知识要好的多。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总之,教学需要老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小学数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教师会和新理念一同成长起来。
其他文献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对数学学科
期刊
让小学生早晨读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只可惜,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晨读课依然是墨守成规,涛声依旧。虽说也是书声朗朗或整齐有致。但读来读去,不外乎是语文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有限的内容,单调的读法,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对于课文上的内容,学生早已读得热情衰减,口角乏味。再怎么读也读不出什么激情,什么新意来。这样的晨读课,说什么也是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了,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
期刊
近几个月来,我大大小小的数学公开课听了许多,越来越感觉好多司空见惯的课竟能“倒”着上出别样精彩来,这让我不知不觉地想到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法——倒叙教学法。  那么,何为倒叙教学法呢?顾名思义,它和写文章的叙事手法之一——倒叙差不多。有资料对此解释道:倒叙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由果找因的策略,对事物进行逆向分析,让学生先见全貌而后知细节。  数学教学采用倒叙教学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教学需
期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
期刊
多媒体的互动性使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整齐划一的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也改变了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达到
期刊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导入新颖,提高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导语,三两声,几句话,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刊
一、让学生大胆猜测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是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基础之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 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他说,如果在学习数学是还有数学发现方面的什么事情可以做的话,就必须使学生有个提问题
期刊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接着往高阶段进修,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我校就有不少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  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入学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
期刊
数学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要素,其中的教学目标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现在的技能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种领域,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然而,除教学目标外,其他教学要素在设计上存在着以下四个误区:    一、教学重点掌握不明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教材中举足轻重的、关键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