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柯主体性哲学中的作者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66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中流砥柱的哲学家、文学家米歇尔·福柯的主体性观点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站在福柯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联系他的话语理论分析他笔下的作者问题。
  【关键词】:主体之死;作者消亡论;作者功能;话语分析
  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然而到底什么是作者?一部作品中作者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主宰者还是参与者?如果文学创作缺失作者这一部分又会如何?这是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事实上,传统理论家所谓的作者权威是建构在主体性哲学的基础上,当主体性哲学受到质疑,作者的地位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被重新定义。
  继尼采宣告上帝已死,拉康宣告主体已死,巴特的作者之死之后,福柯在著作《词与物》中提到人之死之后,现代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主体问题受到了挑战,一直以来,从笛卡尔,康德,胡塞尔到梅洛庞蒂,萨特,不管其他哲学问题不尽相同,但关于主体问题,学界一直把主体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有创造和奠定的地位,从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便彰显了人类的主体性,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都是最好的例证,主体的观念被逐渐强化,并且有控制客体的权力。然而对此,福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福柯认为主体是人类自己建构起来的身份,既然是建构的,那么就必然有产生和消亡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话语的解放,这样文学作品的决定者到底是作者本人还是话语本身就要重新审视了。事实上,福柯并不是凭空想象出这一观点,而是受到了很多解构主义者的影响。影响福柯的文学观最深的要数德国哲学家尼采了,尼采提出了反对理性和价值重估的观点,向传统宗教主义下的人类概念提出反抗,深受尼采影响的福柯反思主体的真实含义,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知识考古”是福柯使用的方法,考察权力话语下的主体和作者,考察知识的产生,从而提出人是知识的产物,而不是知识之源,不是主体创造话语,相反是话语造就了主体。
  在此基础上,福柯创造性的提出了“作者功能”这样的概念,重建一种作者理论使写作本身的自由得以解放,福柯把其定义为:“作者功能是以某种话语在一定的社会中存在、流通和发挥功能的形式为特征的。”作者只是权力话语的产物,作品或者说话语的陈述主体实则不是作者,作者只是充当类似于代理的角色。福柯提出的作者功能大致有几个特征,首先是话语是占有的客体,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曾把话语定义为“陈述的整体”,因为事物本身无法自我呈现,只有通过话语这个媒介表现出来,事实上,福柯首先强调就是所有权的问题,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之中,只有当话语触犯了宗教和法律,需要追究刑罚责任的时候,人们才会去追问作者,因为需要有人承担罪责。而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随着所有制和法律的完善,书写者渐渐意识到了所有权的重要性,只有明确的归属才能避免源源不断的抄袭和剽窃行为,因此,如果说以前的话语是一种需要用对错衡量的行为,那么后来话语已经发展为一种私有财产,因此作者功能起到了一个界定和保护的作用。福柯提出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作者功能并不是以普遍和永久的形式影响所有文本的,而是取决于外部环境,举例说史诗,悲喜剧等都是不追究作者的,因为本身的年代性已代表了真实性,但科学言论必须需要学者的名字来辅助他的可信度,如日心说如果没有了哥白尼的名字作为修饰在当时就要另当别论了。而在文艺复兴时,小说等文学文本只有有具体的作者名字才能被大众接受,而科学性的理论则不需要,因为科学本身就具有判断和论证真实与否的能力了,这说明作者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决定作者位置的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随时代变化的话语本身。作者功能的第三个特征是较为难理解的部分,福柯指出,作者并不是话语的源泉,是话语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系列运作构建成了作者,我们赋予文本的意义其实是话语在特定环境下对作者主体的一种投射,事实上并不存在个人完全独立创作的状态,因为所有的创作都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建构起来的话语的产物,都要受前人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康德认为的可以凭空创造的“天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文学家等也拥有完全不同的地位,并不是他们的文学成就存在巨大差异,而是因为社会话语建构他们身份的方式已经不同。因此不难看出,作者功能这一理论的提出和福柯的主体批判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在具体领域的一种实践和延续。
  同样,提到作者问题罗兰·巴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福柯的作者问题又有什么异同呢?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发表在福柯的《什么是作者》的前一年,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质疑了作者的权威性,认为作者不是作品的来源,文本有其自身的开放性。不同点在于,巴特是从语言学的视域下阐释文本,一定程度上更看重语言本身和读者的作用,而福柯则是侧重主体性哲学方面,甚至是放在更广的历史话语角度去分析,当然福柯也曾给出了他个人理解下的作者的定义:“作者就是人们用以阻碍虚构作品自由流通,结构,重构的一种手段。”可以看出,福柯几乎是完全否定了作者的主观性,认为在文本的叙述中,作者应该完全退场,除了划定文本的范围没有任何意义方面的作用。
  然而,在经过了对福柯作者问题的研究后,我认为,福柯的观点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巴特宣告作者已死,文本只是语言的自行运转,但并没有实际解决作者的位置,更像是转移了问题。而福柯对作者的全面否定也有些过于绝对化,我认为在漫漫文学长河中,作者这个角色仍然从一定角度上是有作用的,每个作家观察世界看待社会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体裁不同的作家笔下会流淌出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且作者本身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最后呈现出的文学作品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我们明确划分出浪漫主义诗歌作者想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讽刺现实的小说作者想要通过抨击不公平的社会从而为弱势群体获得关注,虽然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话语的建构导致了这样的方向,但我认为,作者本身也并不完全是一个绝对客观的阐述者,那些明显带有作者个人印记的作品,就是作者本人情感经历的加工后的抒发,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话语建构也许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认为,作者在文本中并不是一个完全退场的角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主观的个性。
  结语
  事实上,福柯的作者问题虽没有其权力,话语和惩罚理论那么振聋发聩,但即使在今天读来,仍对我们有相当大的文学启示,作者的主体性消解和建构,为我们审视作者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当然人类永远不可能停止的就是对自身的反思和追问。
  参考文献
  [1] 汪民安、陈永国、马海昆:《福柯的面孔》,[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2]郑鹏.作者问题及福柯作者观的内在矛盾 [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4):65-69.
  [3]蘇醒.福柯的“作者-功能”说及其理论基础[J]. 学理论,2010,(03):73-76.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的扎染艺术不但运用了传统绞缬的制作方法,而且还加入了现代印染技术当中的特殊工艺,本文将从服装的工艺、款式和色彩等方面着手对现代扎染艺术在服装设计当中的运用进行剖析,并对不同扎染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关键词】:现代扎染;服装设计;应用思考  引言:扎染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民间工艺,在古代被称作绞颇或者绞染。大多采用绳子或者线捆绑的方法进行防染。据《二仪实录
期刊
【摘要】:我国对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由来已久,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很多都是来自对文学名著的改编,这种方法对电影来说不失为一种互惠互利的好方法。文学作品中坚实的故事基础、独特的表现方法为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而电影、电视中镜头语言的运用也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两者互为共通。而IP改编热潮从名著到文学经典,凸显出改编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也存在着文学性的失落、下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无印良品是日本的一个杂货品牌,在日文中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其产品类别以日常用品为主。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在零售行业,无印良品算是一个奇特的案例,没有LOGO、没有广告代言人的明星效应、没有纷繁复杂的样式与包装,业绩却一飞冲天。可以说,其超乎想象的线下标准化体验和近几年正在积极筹备的O2O战略正是业绩猛增的原因之一,值得深入研究与分
期刊
【摘要】: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所言:“作家通过改变和伪装而软化了他的利己主义的白日梦的性质,他通过纯形式的——亦即美学的——乐趣取悦于我们,这种乐趣在他表达自己的幻想时提供给我们。”文学作品常是作者感受的反映,除了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包涵深意的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都能通过精神分析折射出作者的欲望、价值观。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尤其是随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山水画是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门类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空前繁荣,新兴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公民表达自身诉求的愿望也空前强烈,公民新闻应运而生。从表面上看,一腔热血的公民新闻的确对传统新闻的根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对新闻专业主义发起了强势的挑战,因此很多人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即将消亡,而各大传统报纸的相继破产也仿佛将此观点坐实。但是笔者以为,无论西方还是中国,放眼整个新闻发展历程,纸质载体的各
期刊
【摘要】:《拜托了冰箱》是腾讯视频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明星美食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自2015年从韩国引进播出以来,其凭借新颖的模式和内容,迅速引爆网络,成为近两年网络综艺的领跑者。笔者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出《拜托了冰箱》具有嘉宾话题性、内容混搭、场景生活、多屏传播等特点。  【关键词】:《拜托了冰箱》;主体;内容;渠道;受众  2015 年底,一档全新的明星美食脱口秀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席卷
期刊
【摘要】:残缺手法在人像摄影领域已经被普遍运用到,但人们对人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残缺形式下的精神内涵不够注重。在视觉艺术领域,残缺有历史偶然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为残缺造景的现象。残缺是一种美,春天因没有果实才有了花的璀璨,夏天因少了凉爽才有了火一般的热情,秋天因少了绿色才有了红叶的灿烂,冬天因少了生气才有了雪的洁白。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带着震撼人心的残缺重返尘世,据说任何一种关于续臂的假设都没有可能超越
期刊
第一章 大环境分析和风格定位  1.1 社会文化与国际走向  在文化多元的现代文化大环境下,戏曲服装不作为单一的技术类服装而被大家所知,戏曲服装的元素也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  现如今,光影交错的数码印花,精细繁复的电脑机绣对于服装风格的影响已经十分深入,想要在这种大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对于传统艺术的突破口,手工制作自然是返璞归真的好方法。戏曲服装能够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另一种方式展现自己
期刊
【摘要】:具象,就是具体化。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电视新闻中最常被用到的两种思维方式。电视新闻有不同于其他题材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为了准确的达到其传播目的,“具象化原则”的运用在提升受众的接受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具象化;思维;具象手段;画面语言  一、具象化原则的基本内容  具象化原则的实现需要动用“具象思维”,即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运用在电视新闻中是
期刊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措施,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两者在信息市场中呈现竞争性 , 但 是 两 者 优 势 的 融 合 则 是 未 来 媒 体 发 展 的 重 要 趋 势 。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  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其中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远远高于新媒体。而新媒体的优势则表现为信息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