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语言魅力 彰显人物品格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文,它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作者以通讯的形式,真实而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登山队员们勇于探险的英雄气魄。下面,我们以文中的具体语句为例,揣摩本文语言的特色。
  一、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这体现在用词的精练上。通读全文,其中既有精练形象的动词,也有用笔凝练的虚词,亦有突出要义的数量词。
  例1: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解读:在描写手的动作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拿、握、搬、抬”等词,文中的“插”却变换了手的常规功能,成了爬山的机械工具,可见岩壁的光滑与刘连满攀登的不易。用脚尖“蹬”则显示出岩壁的垂直之态,脚掌的悬空、攀岩的艰险则通过“插”“蹬”这两个精练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第二台阶”的艰难场面,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例2: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解读:一个“才”字,一个“共”字,这两个虚词的使用,既表现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全部精力都凝聚在攀登上而忘记了一切,又说明了他们花费的时间之长,但进度并不快的情状,强有力地说明了登山队员们攀登的艰难程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3: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解读:“一分一秒”突出表现了时间的精确。可见,在极度困难的境况下,时间对生存的意义是多么的重要。
  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逻辑性,从而达到了语言表述准确的目的。
  例4: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解读:选段中,“但是”一转,前后紧连,突出表现了刘连满的坚强毅力和甘于为队友奉献的精神。“先”“然后”“也”等连词的使用,读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表述严密,表意准确。
  二、语言的生动性
  作者在行文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并带有一定的语调、语气,强有力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使人在极度紧张之余,领略到高山的美景和登山者非凡的气魄。
  例5: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解读:这部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中饱含着作者对屈银华的敬意。“两腿千斤重”极写了其无力的状态,让人不禁为他担心;“咬着牙坚持前进”又给人以信心、鼓舞,令读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例6: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
  解读:这部分既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中,心理描写见证了人物内心的强大;反复修辞的运用,则造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气势,突出了活着的重要性。
  【即学即用】
  1.品味下列语句中的黑体部分。
  (1)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张晓风《不识》)
  (2)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田洪波《镜子》)
  2.仿写练习。
  (1)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2)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3.请你结合文中讲到的两点内容,按要求进行表述。
  (1)描写某个劳动场面中的典型动作。(至少有三个动词)
  (2)表述一件事或某种现象,语意要连贯。(至少有两个关联词语)
其他文献
1.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说,春天是激情释放,是蛰伏的生命的又一轮复苏。挺拔的杨树说,夏天是活力四射,是高高的树枝上那响彻云霄的蝉鸣。沉甸甸的高粱说,秋天是成熟敦厚,是麦田里的片片金黄。皑皑的白雪说,冬天是静谧沉稳,是屋顶上厚厚的棉被。在四季的更替里,在日月的轮回中,我们对自然的感悟越来越深刻,心灵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  阅读上面的材料,请以“多彩的四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以抒写你对自然的感悟。  要
期刊
逐日夸父  《夸父逐日》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悲剧色彩很浓的角色,但又不是一悲到底,而是一方面写明了英雄的悲惨结局,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先民渴望战胜自然的信心、力量,以及为此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文中,“夸父与日逐走”一句中并没有交代夸父与太阳竞走的原因,但根据古代因太阳酷热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产生的人与太阳搏斗的各种传说来看,我们可以联想到夸父此举实际上是早期人类与自然搏斗的范例。“入日”说明夸父已经
期刊
一声春雷,一场春风,一汪春水……忽然之间,春意盎然!  我聽到鸟儿在枝头的莺啼婉转,我闻到花朵在风中的暗香浮动,我看到溪水在山涧的潺潺流淌,我感受到阳光在肌肤上的每一寸跳跃……忽然之间,我的心,也随着这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了!在春天里,我感受着生命的蓬勃与心灵的盛放。  春意盎然,我记录下每一次“看到”!校园里的那一棵棵柳树,早已“柳成荫”。瘦瘦的柳条在柔柔的春风中摇曳,树下正是我们儿时玩闹过的地方
期刊
启功的先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第五子,名弘昼,封和亲王。至启功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曾祖溥良考中进士,清末曾任礼部尚书。祖父毓隆翰林出身,曾任学政、主考。  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以这种写法的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
期刊
【文题亮相】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盈满亲情的地方——家。清晨,迎着朝阳,她送你出门;傍晚,踏着夕阳,她候你归来。当你因失败而颓废时,她给你力量;当你因成功而喜悦时,她送你警钟;当你受了委屈无处诉说时,她是最好的聆听者……  阅读材料,请以“那一刻,我品尝到了  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作文。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期刊
1.作者讲述这两个故事是为了证明“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哥伦布根据托勒密的观点和数据,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却发现了浩渺的太平洋。2.(1)地图上简单的线条能够表现美丽无限的世界。(2)地图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宝藏,可以引人遐想。(4)地图可以让人足
期刊
天空给了小鸟翱翔的天地,这是一种爱;大海给了鱼儿畅游的空间,这是一种爱;土地给了花儿养分,这是一种爱……而我知道,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这也是一种爱,一种不寻常的爱!  每天,我们为了求学很早来到学校,有些同学就抱怨,为什么来这么早,为什么要起这么早,想睡懒觉都不行……但大家可曾想过有一个人他比我们起得更早,比我们来学校更早。每天,我们的作业很多,又有同学抱怨太多了啊,不想完成啊……但我请同学们想一
期刊
1.本段在描述祁连山丽景时,多用四字词语,如:“静绝人世、夐列天南、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等,多为书面语,用语华丽,使文章语言典雅优美;同时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咬缺了完整的晴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与祁连山的壮相吻结,自然流露出作者对祁连雪岭如恋人、挚友般的喜爱之情。2.开头以诗句渲染了自己去河西走廊之前对此地先入为主的荒凉印象,通过对比手法,反衬现实真相;引领下文,透出了文章特有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认为只有大人物才能影响、改变这个世界。殊不知,我们身边很多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某次不经意的言行,经过现代网络媒体传播和放大,却能泛起人们内心的涟漪,引发全社会的思考。他们是小人物,却感动了我们的大世界。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横空出世,引发网友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来自于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教师,她叫顾少强。  
期刊
我住在秀丽的岳麓山脚下,房前屋后,遍布高大挺拔的枫树和香樟树,在浓荫遮蔽的山坡一侧,一片春兰在这里度过它们的一生又一生。  春兰的叶子细细长长,一条条叶脉清晰可见,似一把把绿剑,四下斜刺,又似一堆草,蹲在灌木杂草之中,朴素至极。青葱的绿叶,好似一掐就会挤出水来,嫩得如初生的婴儿,让人不忍触摸,在墨绿色叶片的烘托下,映着阳光,格外青翠、鲜亮。一片片向上的叶子,幽雅而有活力。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