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传承角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8717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传统文化却一直是社会大众的热点话题,更是教育领域的“宠儿”。传承文化、发扬文化,不仅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使命。因此,本文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文化情境,增强课堂趣味
  传统文化的诞生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时代的更迭,学生所面临的现状以及社会现象都和当时的历史情境差异巨大,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于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并不能做到完全理解。针对小学语文科目,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教育使命。对此,教师可以营造文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一课时,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迷茫不知所措。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用理性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书法的发展史,他们很难感受到书法的独特性。但是如果教师可以用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书法天地,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汉字五千年》《千年书法》《中国书法五千年》等与书法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了解书法的基础知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课件中出示的字体(如小篆、隶书、甲骨文、草书、楷书等)判断是什么字。如出示日、月、天、人等字的不同字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猜一猜这些字是什么含义,由哪个字演变而来。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书法的感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字的外形特征判断属于什么字体,并且帮助学生明确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书法的演变历史,又对书法的不同流派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特定的情境。在特殊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将从更加感性的角度接触文化、理解文化,最终爱上文化。
  二、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
  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是从生活中孕育而成的。事实上,传统文化就是古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生活的集中缩影。经过了五千年风雨的洗礼,经过了层层叠叠的历史考验,传统文化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仍然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素养比较单薄,如果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实际生活,必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文章主要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漫步的诗意场景,表现了母女之间的浓浓亲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渗透。(1)从传统民俗入手。文章中描写的“走月亮”其实是吴地一带的传统民俗,指的是中秋之夜,妇女盛装出游、“踏月彻晓”的习俗。除了“走月亮”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如“树中秋”“舞火龙”“点塔灯”等。(2)从“月亮”这一传统意象入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讲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传统民俗、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以及诗词等。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这节课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想一想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学生回答了赏月、吃月饼。接着,教师从赏月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秋节会有“赏月”这样的习俗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出了最接近事实的答案: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在中秋节团圆,所以“赏月”就成为亲人间的共同期盼。即使相隔两地,只要共沐一轮月光,终究会有团圆的一天,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传统文化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这样才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三、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并不能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是束之高阁、脱离实际的,是晦涩难懂的,并不是现阶段的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鉴于这一认知偏见,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魅力,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教师可用如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課文:创世,是远古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哲学性思考。西方有耶稣创世论,而东方则主要以“盘古”为创世的代表,这篇课文讲述的正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充满了瑰丽的想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学生充满想象力,若让学生凭空想象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仍具备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现场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思考课文内容,用动态的影像替代文字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新的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围绕“创世”渗透传统文化,引入中国的神话体系,从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开始,再到《山海经》《搜神传》的出现,为学生娓娓道出神话的演变过程。此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
  在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能一味地“走老路”。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创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可以运用创新的思维营造课堂氛围,势必能提高文化渗透的效率。
  四、引入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杰作,但是其中蕴藏的文化因素相对有限。如果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就不能只着眼于课堂教学,而是需要积极引入更多的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渗透,更需要融入丰富的文化素材,这样才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憧憬。因此,教师需要举一反三、灵活拓展,将更多文化因子留在学生心中。
  例如,在教学《元日》这首诗时,完成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单独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文化渗透。这首诗主要写的是“除夕”的文化习俗,教师就可从“传统节日文化”入手,为学生引入更多的节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时间的推进依次引入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节日的习俗、传说、名人故事、诗词进行直观的呈现。以“寒食节”为例。寒食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晋国介子推而设,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寒食节的由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一传统节日,接着介绍寒食节的相关习俗、历史故事,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寒食节的人文内涵。
  文化的传承需要教师把握每一个瞬间进行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讲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若引入更多的文化资源,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更加合理、科学、系统的方式引入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更加有深度、有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有种题材、内容都颇为独特的文体——历史纪实散文,以艺术化的方式,向学生阐述了历史事实,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带到学生的生命中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敏锐性和“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民族精神。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出版发行以来,受到诸多语文教师的欢迎和肯定。选入统编版教科书的历史纪实散文,有《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圆明园的毁灭》等,它们承担着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教师应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美术思维建立、掌握基础绘画技巧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薄弱,生活经验较少,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绘本的利用却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其与美术教学融合,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可以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增加新鲜的美术元素,使美术教学的过程更加具有活力。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绘本的应用方式并分析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期刊
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学生也更注重课文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但难以让学生构建一个语文学习框架,不能养成在一个中心主题指引下,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主题性阅读教学是围绕符合学生心智成长的主题而进行课内外资源整合和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串联起一个单元三本书,同一主题下、相似体裁、相
期刊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概念在知识分类层面的位置,而是要将视角转向学生,从学习路径分析的角度来加强教学预设,来把控教学中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分,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精准到位,也更加深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学习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路径分析  数学概念是学习
期刊
随着学生拼音能力、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书面表达基础,这时可创设丰富的读写氛围,除了常用的看图写话训练、生活日记、绘本阅读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借助博客这个现代传媒工具,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表达,在书写中巩固识字成果,激活词语积累,表达个性情感,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观念,时时处处渗透语言文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一根本,从一年级开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能力,而习作能力的高低则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下。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但就目前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而言,多数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有一些则无法写出语意连贯、逻辑清晰的文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构建真正高效的习作课堂。  一、以课文为枢纽,激发“谋材”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无疑是学生借
期刊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管理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的每册教材都是按单元划分的,每一个单元都有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的调节剂,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为支撑,那么课堂教育的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基于这一背景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将“学海无涯乐作舟”作为教育的理想追求,凸显乐学的价值。同时,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结合美术的教育内容,以及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结构等,优化美术学科教育的方式,从而让学生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投入美术学科的学习中。
期刊
面对如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特点,创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校与校之间、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课堂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与奋发苦读的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对和谐校园建设也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力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方法,抓住知识的要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语法和单词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提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英语阅读量需要达到万字。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革。语言阅读能力成为学生学会应用英语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