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数学操作 提升数学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学习形式之一。以“认识线段”一课操作学习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萌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理解,进而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操作;数学智慧;认识线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9-0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观摩“认识线段”(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一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令笔者感触颇深。这堂课并没有复杂的活动设计,却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智慧的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片段1:教师在完成新课导入后,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毛线,并进行观察。学生说:“毛线是弯的。”教师提议:“有什么办法让毛线变直?”学生纷纷用两只手拉住毛线的两端使毛线变直。接着,教师引入线段的概念:将弯的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
  片段2: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将它对折后打开,让学生观察纸片。学生发现长方形上多了一条线。于是教师提问:“这条线是对折而来的,请问它是线段吗?如果是线段,那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学生思考后答道:“是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长方形上。”教師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并继续引入:“你还能折出不同的线段吗?”这个问题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拿出长方形纸片进行对折,感受线段的长短。
  这两个教学片段的设计都十分简单,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手脑结合,有效培养了数学智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动手操作,萌发学习热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有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教的东西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提升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线段相关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线段”这一数学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很低。小学生对折纸很感兴趣,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折纸指导学生认识线段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能让他们对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有效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

二、引导动手操作,促进知识理解


  学生如果能亲自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上述的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观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在拉一拉、看一看、折一折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到了线段的形成,这对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应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和反复练习。最好能让学生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尝试性的解答,从而完成一个新知识同化和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建构,才能将他们的智慧发挥出来,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刻骨铭心。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发挥和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引导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有着重要意义,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生知觉选择性还处在发展阶段,很难长久集中注意力,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他们很容易被学具的颜色、形状所吸引,很难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手操作中,因此操作越简单、越便捷则越有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选取的操作学习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却很有效。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并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将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思维与口、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思考,操作和思维相互交织,有利于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对他们空间想象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对他们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能够调动他们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智慧。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入手,思考如何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巧用钉子板和三角形教具,以小见大地展示面积计算方法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产生思维冲突,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教具;三角形面积;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72-02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
[摘 要]情理相融的数学课堂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以“用计算器计算”教学为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势,以及能够合理使用计算器,利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关键词]初步认识;合理使用;探究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04-03  【教學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面对作业统一的内容、单一的形式、同一的目标、划一的评价,晚熟型学生却叫苦连天。晚熟型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不及时交、不认真做、不自主改、不反思。为改变现状,教师可采用变“一”为“多”的策略,通过多彩的内容、多种的方式、多层的目标、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较好的作业效果。  [关键词]四一;四多;破茧成蝶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数学思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80-0
[摘 要]有效落实数学关键能力是当下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数学关键能力有5个维度: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与论证、数学地解决问题、数学交流。以“鸡兔同笼”问题的“一题多解”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剖析其枚举—列表法、算术—假设法、代数—方程法以及解题反思中所蕴含的数学关键能力。  [关键词]数学关键能力;一题多解;鸡兔同笼  [中图分类
[摘要]在一到二年级,学生学会了用“比多”或“比少”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三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也同样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是除法(包含除)的一种延续,可以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促进理解。  [关键词]说理;倍的认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71-02  【教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归纳、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课中,从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经验、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出发,在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
[摘 要]学生的数学理性能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然孕育和生成的。毫无疑问,数学课应该充分体现、表达数学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数学的光芒照耀下,形成与之适应的学习风格、思维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为创建更具理性色彩的数学课堂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理性色彩 数学 认识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05  “分数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利用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的活动。学生利用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呈现活力四射的状态。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最佳成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生命活力;扇形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5-01  在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要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为推动课程进度的动力,尤其是针对授课模式已经僵化、套路化的多边形教学,要以问题为抓手,以不断解决问题来组局,最后积极总结反思,以提升经验来结局。  [关键词]问题导向;调研;破局;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34-01  在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