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语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文文化素养”,就是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潜心吟诵,让学生心灵在诗意教学中得以浸润
  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历经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丰富、发展和创造性的过程。让小学生在潜心吟诵中来接受语文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滋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而且是提升其文化素养的最基础和最有效之举。
  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笔下的《望月》,是一篇融散文、诗歌和童话为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文中通过描写“我”与小外甥之间的“看、谈、比、想”,把“三种月态(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月)”多彩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富有诗意的活动氛围,引领小学生潜心吟诵文本,把民族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他们的幼小心田之中。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喜闻乐见的儿歌、古诗和现代散文等文学形式,并辅之以音乐、图画和多媒体等多种资源,让小学生从朗读、欣赏、吟诵和想象中感受月光的清辉和月夜的美好。
  二、真情感悟,让学生心灵在生活教学中得以飞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应当而且必须融入社会生活的河流,善于通过“激励、唤醒、鼓舞”的方式,去有效激起学生个体生命经验的涌动,引发他们热情开启对话与沟通的心灵之门,去认真感悟蕴含于多彩生活中的文化气韵。
  如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情感真挚,教学中学生们都会被文中母亲那深情的吟唱所打动。有鉴于此,笔者要求并组织学生在课后去广泛搜集本乡本土的民歌和童谣等,以此引领他们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交流共享环节中,那些“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鸡……”等民歌童谣,还有学生额外获取的那些凝聚着人文情韵的地方故事、口传诗文、乡土对联、农谚俗语等等,好像阵阵的柔和春风令人神清气爽,值得反复地玩味、品鉴和吟诵。
  三、启迪智慧,让学生心灵在丰富活动中得以驱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种说法深刻地启示我们——教师应当在“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突破极其有限的文本信息,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言文化情境之中。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自古即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它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基本环节和基础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广泛阅读行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向小学生推荐阅读一定量的优秀书目作品,引领他们走进绮丽的诗歌、迷人的童话、精彩的小说、神奇的科学幻想等;积极开展读书比赛、心得交流、自制读书小报、课本剧创演、主题演讲、问题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适当开展一些“微课题研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在各类阅读活动中启智益能,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长期工程。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抓起,帮助学生练好“童子功”,那么这将是一种“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德善之举。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最本质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核心素养
语文科目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怎样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品质进行探析.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能够增加自身的知识量还可以培育自身的思维技能,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认知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有力的支撑作用.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其稳固性越强,影响愈是久远.因此,对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
我的家乡在河南信阳,这里是大别山地区,盛产板栗、茶叶和茶油。其中,我最喜欢的特产是板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板栗树悄悄地冒出嫩绿的幼芽。几场春雨过后,叶片慢慢长大,枝叶间开始结出小小的栗花骨朵。  春末夏初,板栗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像狗尾巴花一样,毛茸茸地挂在树端,微风一吹,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爸爸告诉我说,把板栗花晒干点燃后,可以用来驱蚊虫。美丽的板栗花还能吸引蜜蜂过来采蜜,这种花蜜的味道
期刊
学校教育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功成名就,我们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只开发的校本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多彩的教育课堂,让学生快乐的有选择性地学习,打造学生丰富的人
星期天的早上,天气特别晴朗,洋洋、军军和小林拿着风筝开心地来到郊外的草地上。  洋洋手里拿着蝴蝶风筝对军军和小林说:“我不会放风筝,我看你们放吧。”军军对洋洋说:“好,你好好看着。”小林对军军说:“那我们现在开始放吧。”军军说:“好的。”军军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对小林说:“你开始跑吧!”话音未落小林便飞快地跑了起来,小林一边跑,一边放线,一边回头看风筝。小林大喊一声:“放——”军军双手擎着风筝,跟着
期刊
深入浅出,原指论著、文学作品等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把它用之于语文课堂教学,喻指语文教师钻研文本要“深入”,而课堂上向学生表达文本时则要“浅出”。可见,“深入”关乎教材的把握,“浅出”关乎教材的处理。事实也确是如此,要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要追求“深入”,同时也要讲究“浅出”。  一、“深入”:让教学富有创意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的
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作文是组成语文学科的重要一部分,写作能力好不仅代表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功底扎实,它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综合素质,所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投入了更多的研究,语文阅读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学不仅是
山上生活着很多动物,老虎最自私,什么东西都想自己独霸,比它弱小的,就硬抢豪夺,遇到厉害的,就变着法儿哄骗。久而久之,它的朋友越来越少,大伙都躲得远远的,因为谁也不愿和自私的家伙在一起,孤独的老虎只好整天眯着眼睛打盹儿。  一天,一头不爱学习、头脑简单的狮子正在溜达,它看到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在草丛中睡觉,尽管肚子很饿,却懒得去逮。当它看见老虎时,就想让老虎去捉,捉到了和老虎一起吃,省得自己费力气。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