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列为重要目标,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因此,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穿鞋子、学会了洗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结合实际,随机进行教育,如看见幼儿折叠衣服平整速度又快,及时表扬鼓励,使幼儿有信心,同时又为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漱口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儿歌,时时提醒幼儿吃完甜食要及时漱口,每天早晚要刷牙。如:小水杯,装清水,咕噜咕噜漱漱口,保护牙齿很重要,天天刷牙又漱口。儿歌朗朗上口,加上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孩子们学起来特别的有兴趣。如:我在教孩子吃煮鸡蛋的时候,为了教会孩子剥鸡蛋皮,边说儿歌边示范:“大鸡蛋,光溜溜,滚一滚,敲一敲,滚一滚,敲一敲。直到满身花花衣,剥掉全身花衣服,露出雪白大肚皮。”这样孩子们边说儿歌边操作,寓教于乐,很快就学会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同样是学习穿衣服,学习穿鞋袜,学习折叠衣服。但是对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来说,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要根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才行。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到了中班以后,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了。比如擦桌子,帮老师摆摆碗,摆摆小凳子等。
三、家园配合提高自理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师永不卸任的”。“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就强,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就弱。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应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亲子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幼儿往往是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三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四是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娇惯、放任、迁就;或者对幼儿简单粗暴,无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或者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对他们一味限制,要求他们绝对服从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耐心和恒心。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2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穿鞋子、学会了洗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结合实际,随机进行教育,如看见幼儿折叠衣服平整速度又快,及时表扬鼓励,使幼儿有信心,同时又为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漱口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儿歌,时时提醒幼儿吃完甜食要及时漱口,每天早晚要刷牙。如:小水杯,装清水,咕噜咕噜漱漱口,保护牙齿很重要,天天刷牙又漱口。儿歌朗朗上口,加上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孩子们学起来特别的有兴趣。如:我在教孩子吃煮鸡蛋的时候,为了教会孩子剥鸡蛋皮,边说儿歌边示范:“大鸡蛋,光溜溜,滚一滚,敲一敲,滚一滚,敲一敲。直到满身花花衣,剥掉全身花衣服,露出雪白大肚皮。”这样孩子们边说儿歌边操作,寓教于乐,很快就学会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同样是学习穿衣服,学习穿鞋袜,学习折叠衣服。但是对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来说,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要根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才行。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到了中班以后,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了。比如擦桌子,帮老师摆摆碗,摆摆小凳子等。
三、家园配合提高自理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师永不卸任的”。“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就强,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就弱。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应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亲子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幼儿往往是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三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四是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娇惯、放任、迁就;或者对幼儿简单粗暴,无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或者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对他们一味限制,要求他们绝对服从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耐心和恒心。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