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美派”画家张书旂

来源 :美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fy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云激荡的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传统的价值体系遭到沉重打击,新的秩序却未能在混乱之中建立。面对变动的世界格局,面对混乱的社会秩序,各方志士背负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使命,艰辛地进行着各种探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美术界也在彷徨不安中寻求着新的价值体系与发展道路。“它既要在救亡与启蒙的层面上重构自己的政治功能,又要在中西文化正面碰撞的语境中探索新形态、新风格。”[1]在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护根”尊严之间,在日新月异的嬗变思潮与因循守旧的传统体系之间,在政治话语权力与艺术自律性之间,中国画的发展道路该何去何从?艺术本体的焦虑、艺术之外的无措,都将当时的美术界推至风口浪尖。
  1912年,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1917年,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同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中发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哀叹。陈独秀在继1917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之后,又于1919年同美学家吕澄一起举起美术革命的旗帜。这些行动引发了美术思潮的嬗变,促使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艺术语言的变革之外,美术界还面临着艺术主题的问题,即艺术与政治、大众的关系。风雨飘摇的战乱局势,已不允许画家在书斋内做清逸一路的遣兴之作。1933年,上海《艺术》杂志以“中国艺术界之前路”为论题,谈到艺术与救国的关系,如:


张书旂在芝加哥画室中作画


1941年,冯玉祥就张自忠将军奖学金事宜给张书旂的函 复旦大学档案馆藏



  各省的水灾,民生的疾苦,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以及东北义勇军的善战,上海血魂除奸团的产生,这些也都是伟大的画材。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一张这样的画!(曾今可《一九三三年中国艺术界之前路,应该是和资本主义相反的路……》)[ 2 ]
  随着国难现实的愈加严峻,社会对传统中国画之责难也愈深。从1944年傅抱石写的《中国绘画在大时代》,便可以强烈感受到社会的责难:
  中国绘画在今日,颇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样子。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山水”呀,“翎毛”呀的乱嚷,这能打退日本人吗?……和“抗战”或是“建国”又有什么关系?[ 3 ]
  生于20世纪初期的张书旂历经时代变革与抗战浪潮。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之际,在美术革命的呼声之中,他在艺术主题及艺术语言两方面都做出了回应,可视为现代中国画建构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张书旂将自己定位为唯美派画家,在艺术主题方面,认为描绘美是对抗人间丑恶和暴力的重要方式——“我是唯美派的画家,我知道世间有一种永生之美;我们的抗战是锄去丑恶谋取光明的伟举,只要表现美的,就与抗战的道理相吻合。”[4]抗战爆发后,张书旂虽然承认同道们画漫画、宣传画的作用,但仍坚持用纯美的花鸟画来表达心迹,认为和平鸽比飞机更有表现力。张氏选择以唯美主义去回应时代,隐去主题上的忧患意识。这是一种艺术自律性的体现。由于其画面的唯美风格颇受市场喜爱,因此张书旂将画款用于资助抗战中的人民,以义举来实现“救亡”目的。


张书旂 《春风拂槛露华浓》 浙江美术馆藏

  广义而言,唯美主义(Aestheticism) 是指19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审美非功利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狭义而论,唯美主义常特指19世纪后半叶英国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和社会文化运动。1927年,腾固的《唯美派的文学》中提及“唯美运动这一个标语,在今代英国文艺史上,是一种甜蜜而芬芳的寄兴”。总而言之,唯美主义认为崇美至上,追求感官美学呈现,强调艺术的自主性。唯美主义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上,如徐志摩被视为唯美派诗人。
  張书旂将自己视为唯美派画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1929年,张书旂在女子中学发表演讲《美与人生》,谈及美与人生之关系。当张氏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他的同事宗白华成为在美学领域卓有贡献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在唯美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张书旂执着于以唯美的画面感唤人心,以纯粹之美对抗恶,反抗战争和暴力。因此在张氏的画面中,全然不见战争之乱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生机盎然,毫无萎靡之气。


张书旂 《翎毛集》画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受“艺术救国”及“艺术大众化”的影响,当时许多艺术创作者选择以漫画、宣传画的形式启迪民智、传递信息,报刊上也广泛可见这种通俗的形式。在此语境中,艺术的工具理性僭越了审美感性。此外,在中国画领域,有诸如“岭南三杰”之一的高剑父在回应时代主题上做出的贡献。在高剑父的创作中,他将现实的战祸收入画面,在创作中试图表现飞机、坦克等作战工具。例如,其作品《东战场的烈焰》直接描绘了战火中的废墟场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传达出当时社会和文化艺术所面临的沉痛苦难。   必须说明的是,唯美主义由于过度重视形式美的自主性,切断了艺术与真理、道德的联系,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的“艺以载道”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常被视为缺少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底蕴。在当时乃至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有很多持文人画立场的论者都批评张书旂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美,意境不高。但张书旂并没有陷入纯粹的“唯美主义”之中。对于后者,张书旂有意识地在努力做出改善。其发表于1935年的文章中写到“奈所作之画,俱‘有所为’而画。总嫌内容不足。明知不学之过,应多读书,多写字,多游览,以救济之”[5],此意在于达到“文质相济”,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对于前者,张氏在形式上坚守唯美主义,但仍保持画以载道的传统,也“注重画之灵魂与情绪”[6]。其唯美主义作品中的“载道”功能,是通过比兴来实现的——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来寄托情怀。例如,他创作的《雄鹰》当时被挂在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里,其上题有“千里江山一击中”,是想以雄鹰的意象来表现革命精神。当时,周恩来总理对此画作给予了较高的评论。又例如,张书旂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百鸽图》,选取鸽子这种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意象来传达和平的美好愿望,以中国画的艺术技法和审美意趣来表现,在“艺”与“道”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正如张氏所言:“鸽子是代表和平的,她象征光明。”[7]此作赋予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意义,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民族艺术的魅力。后来,《百鸽图》成为张书旂蜚声艺林的代表作。
  在艺术语言方面,张书旂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改革传统美术语汇,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艺术语汇。他善用白粉,以白代墨,以粉代彩,画面在浓丽中蕴藏着静雅,于清新中蕴含着诗意,令人涵泳不尽。当时的报刊评价为“纯粹之唯美派,与粗俗不堪之流行作品迥然不同”[8]。具体而言,张书旂的画面之唯美来自以下三方面:


张书旂 《禽羽》 浙江美术馆藏

  一是形态之唯美,在于准确生动。这得益于张书旂经年累月的观察、临摹与写生。从他所编的教材《翎毛集》,即可看出其对自然造化观察之精微、领会之深入。其对写生对象局部的刻画也十分仔细,在写生鸟禽嘴爪结构时曰:“翎毛嘴爪最难,观画之优劣于此最易辨别……嘴有开有合,爪有收有放,又因品类各殊而长短不同,山禽善鸣,多短嘴,尾长者足亦长,尾短者,足亦短,亦有例外,如鹤之足长,而尾短,雉之足短,而尾长,水禽栖水,搜水底鱼虫为生,嘴阔多扁,足有蹼,以便游泳,此固自然之理,而研究斯道者亦不可不知也,吾人当到留心,写生自能随类赋形可。”从此段文字中可看出,张书旂格物致知的精神与科学写实的原则。他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品类特征,并与自然之理相联系。


张书旂 《柳飘燕鸣》 浙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 《暗香》 浦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不仅准确刻画出鸟禽的形态,还能将鸟禽瞬间的动态表达出来。他笔下的鸟禽活灵活现,顾盼生姿,写实与写意俱在。在前文所述代表作《百鸽图》中,一百只鸽子有一百种形态,其赋形能力可想而知。由于其对造物之理的熟悉,加之技法扎實,所以张书旂作画时用笔酣畅灵动且迅疾如风,正如刘海粟之言“遒劲如草书”。在民国时期报道他的文章中,常有描述他当众创作的场面,这引发了观众特别是外国观众对其的好感[9],也让我们联想起杜甫描述唐代草圣张旭挥毫的诗句——“挥毫落纸如云烟”。张书旂得中国画写意精神之精髓,已达以形写神的境界。鸟鸣花开,鸢飞鱼跃,自然之天趣,造化之万端,皆笼于笔下。刘海粟认为张书旂“不愧为一代画宗也”[10]。
  二是赋色之唯美,在于丰富明丽。张书旂工在设色,善于在作品中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其风格或清雅或浓丽,皆悦目赏心,颇受人民大众喜爱。在他的画中,用墨深淡淋漓,用色巧妙精确,结合了中西画法之技巧。
  张书旂幼年入私塾学习时便爱好绘画,得叔父张爽甫指授笔墨,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高等师范科,得高剑父、吕凤子指导学习西方绘画,课余私淑吴昌硕画风,后一变风格,画风转法潘椒石、朱梦庐、任伯年。张书旂受任伯年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如构图、用笔等。而对于张书旂的设色,特别是对白粉的大胆使用,论者认为受潘椒石影响更多。张书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个人风格。张书旂自创有色宣纸作画,这样可突出白粉效果。在颜色使用方面,张书旂还融入了一些西画的技术手段。岭南地区的居廉、居巢善于在画中撞水、撞粉,就连“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画中也时而可见。与岭南画派的用粉相比,张书旂更加写意化。设色更加丰富明丽,使张书旂的作品视觉美感突出,符合张氏唯美派画家的自我定位。
  三是风格之唯美,在于熔传统诗意与时代新风于一炉。张书旂虽师法传统,但不落窠臼,其可贵之处在于画中既有传统审美因素,又有清新明丽的现代风格。徐悲鸿评价“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吕凤子认为“书旂之画,有书旂之面目,非石涛之面目,亦非八大之面目”。所评认为张书旂有卓立于艺林之个人风格。
  《柳飘燕鸣》一图,燕子呢喃,柳展宫眉,既有传统的诗意,又开时代之新风。《暗香》一图,巧构宋人词意,月影朦胧,树姿舒展,白梅暄妍,造空灵之意境。《老鹰》一图,以鹰之矫健,入画之苍茫温润格调,其画之造势,呼应时代革命抗争的主题。
  “书旂之面目”,来自其爽健之气。于画,他用笔超脱,风驰电掣,纯熟的技艺加之酣畅的用墨设色,一扫画坛陈腐疲软之态,开时代之新风。于世,他兼济天下,以画筹款,战乱之世远赴北美,宣传抗战,传播艺术,至生命最后一刻仍挂怀家国。作为一个唯美派画家,张书旂以他的艺术创作,践行着“和平鸽比飞机更有表现力”的理念,于唯美追求与济世情怀中彰显着其人格之伟大。
  (吴嘉茵/中山大学)
  注释:
  [1]张晓凌.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从审美现代性到政治现代性[J].美术观察,2020(12).
  [2]李宝泉.为艺术而艺术[J].艺术,1933(1).
  [3]傅抱石.傅抱石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496.
  [4][6]张书旂.我送了一幅百鸽图给罗斯福[J].时代周刊,1941.
  [5]张书旂.此次画展[J].艺风,1935.
  [7][8]同[6]。
  [9]如1947年11月16日《真报》第2版载《张书旂与曾景文》:“美国人很钦佩他的一支毛笔,随时画几下就完成了图画,很为赞叹。所以他三分钟五分钟当场画好的画就有人争着买。”1949年4月21日《和平日报》载:“张书旂教授,于上月二十四日抵达旧金山,在威尔逊轮上,应旅客之请,曾举行画展并表演二次,极受欢迎,观众对于张氏作画之敏捷,声色之华庆,均表惊异。”
  [10]刘海粟.一代画宗—张书旂[N].中央日报,1935-11-4(4).
其他文献
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  10月14-15日,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华,中国包联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韩雪山,中国包联副会长王利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王利副会长主持,韩雪山副会长首先宣读了中国包联“关于成立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李华会长向新一届委员颁发了聘书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被评选为优秀期刊。这是杂志继2008年12月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后的又一殊荣。
期刊
2010年8月6—8日,第二届全国焦虑障碍会议在西安召开。为了推动焦虑障碍在我国的识别、诊断、治疗和研究,介绍焦虑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焦虑障碍协作组和精神创伤防治协作组承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在落实“五育并举”,提升美育的品质与效果方面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及团队通过对西南某省偏远山区多所中小学的实地调研,发现师生们对美育的理解较为模糊,但相关期望与实践却非常多样。本文提出“农村中小学美育‘不可能三角’模型”假设,用以解释这一矛盾现象,并基于此模型拓展思考,认为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美育综合发展。  关键词:美育 农
摘 要:蔡元培从“美育救国”的宗旨出发,将融会中西的学养运用于自由主义立场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他从构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宏观视野出发,提出美育思想,推行美育实践,形成了以感情陶养养成高尚人格的美育路径。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理论和实践的功效未必尽如人意,但他基于“美育救国”宗旨的美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不仅在中国美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和示范效应,而且对于中国当代美育而言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
在当前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与趋同化并存的趋势下,回顾与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画在新时代中如何呈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本体精神,也关系到在新时代其主体地位与价值体系的构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不断归纳与诠释着文化精神的价值依存。何海霞 《延安颂》   中国画现代转型之路所经历的双重精神维度是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
期刊
自近代蔡元培率先提倡美育以来,美育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就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在努力倡导美育,并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的美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美和美育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还是含糊不清的。虽然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和蔡仪等近现代美学家在有关方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对相关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美育背景下提升学生教学设计技能的要素,并提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五项基本要求,最后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综合美育因素下的四种新型教学方法,并对于引导式、实践式、综合式和互动式这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音乐教师 教学方法 音乐教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15年版《意见》”)。《意见》要求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其中包括“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201
期刊
戏剧创作人才队伍是艺术繁荣的主力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力量。然而,戏剧创作人才的匮乏似乎是我国舞台艺术行业发展无法规避的问题。那么,到底如何摆脱青年戏剧创作人才青黄不接这一现实难题呢?笔者以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现状分析为切入口,以期寻找我国戏剧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通病”,进一步开阔我国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思路。  笔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对重庆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