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兴趣教学尝试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就其思想性和知识性而言,在中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可长期以来存在学生不重视地理的现象,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求知欲极低。我试认为学生求知欲是和教师讲课的水平成正比的,恰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进行了初步尝试,力图使地理能够成为有趣而快乐的学科,增强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精心设计好导言,唤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引言是一课之始,是一节课的导语,它的安排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开始讲课,就要巧妙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把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引发出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那就应花一番功夫,精心设计好导言。
  如,讲《印度》一节时,老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写成语“心心相印”(“印”字用红笔写),学生纳闷,老师再并列写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度”字用红笔写),在学生头脑还没转过弯来时,指出:今天我们学习这两个成语中的两个字——印度。
  其他还有,如日本:黄道吉日—本末倒置;法国:奉公守法—国泰民安。
  再如,讲《长江》一节时,先用录音机播放胡宏伟的《长江之歌》,使学生沉浸在高亢、激昂的旋律中,同时把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老师不失时机地关掉录音机,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是否了解她呢?开始新课。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人入胜
  地理教学中,挖掘一些生动描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有表情朗读或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可达到以景言情,调动情绪,触发思维,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之效果。
  如为了加强学生对极光这种神奇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我绘声绘色描述:“每当北极地区夜幕笼罩时,在那神秘莫测的高空常会出现一些明亮的光点,随着光点变大,光度也逐渐变强,有时如万匹彩缎,随风飘舞;有时如绚丽巨伞,悬挂天空;有时如一片素云,淡雅洁白;有时如一股火焰,流向天际,这些变幻无穷、色彩缤纷的现象就是极光。”学生在倾心聆听之后情绪高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再如讲到地震危害时,我用低沉的语言说道:“提到地震,人们不禁会想到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灾难降临到了燕山脚下的唐山,善良的唐山人民在甜蜜的梦境当中,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只有短短几十秒钟,20多万人罹难,16万人终生伤残。”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同学都迫切地想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把地震带来的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
  3.巧借诗歌入课堂,创设出美的意境。
  教师在剖析课文中,恰当地穿插引用诗歌,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从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讲三峡水流湍急时,引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黄河下游“地上河”时,引李白诗:“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天气时,引赵师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或引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讲“山地垂直气候”时,引白居易诗:“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地理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意无穷,极易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积极思考。通过观看诙谐轻松的画面,理解其丰富、深沉的内涵。
  在讲“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时”,我选用一幅叫做“还是一个好”的漫画。画面是一个母袋鼠望着自己口袋里众多争吵的小袋鼠直发愣。学生通过画面去理解:为什么母袋鼠感慨“还是一个好”?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讲森林对环境所起的作用后,选用一幅漫画,画面上:所有森林只剩下树桩,树桩上有两个扛着铁锄的人,一个说:“地球上的树砍完了”。另一个手指着月亮说:“别担心,听说月亮上还有桂花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5.利用兴趣记忆,增强记忆效果。
  地理学科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光靠机械性记忆,学生不仅记不住也不愿记。“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有了兴趣就能记得快、记得牢。我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经过总结,抽象地编成一些顺口溜或有趣味的语言,使学生好学易记,产生兴趣。
  如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米,可记忆为“爸爸是八点(穿)衣衫”。
  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忆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用“大力士杀了我”记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用“(东西)加得蛮多”记忆。
  收稿日期:2014-01-16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困生是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学困生的形成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对学困生厌学心理的克服和矫治手段,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对于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促进了大批学困生的顺利转化。本报告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过程和方法,介绍了研究成果,得出了研究结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  
期刊
摘 要:从“说话”在各年级教学目标所占比重看,低年级的“说话”比重大,训练面广。由于说话能力的培养具有早期性,所以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说话能力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看图说话  小学语文《大纲》对小学生的“说话”提出明确要求:听说普通话,交际会话,叙述见闻,发表意见。这要求在低年级中体现为:一年级要求初步学会看图或观察简单的事物,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二年级要求初步学会在看图
期刊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 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那怎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恰到好处地
期刊
摘 要:“精彩极了”满足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需要;自我实现  某位厨师有个“怪癖”,当看到客人将他所做的菜吃光时,异常高兴,再做的菜一道比一道可口;当桌上的剩菜很多时,再做的菜一道比一道糟。客人批评他时,他还会发脾气。此故事听来好笑,细一想,这不正如作文教学小学生的写作心理吗?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的评语是“精彩极了“的赞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分 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研究和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课程;整
期刊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个人意识和情感的人。这就决定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特征和认识水平,摸准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教育时机,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做学习主人意识的觉醒,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变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动的自觉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我们
期刊
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可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表述其内涵。师德需要教育,需要培养,需要教师的自我修养,需要岗位引领,需要制度和环境保障。因此,师德建设应以引领教师理解师德内涵为着眼点,以落实岗位职责为实践载体,以制度和营造成长环境为保障,使教师在教育和实践体验、感悟中培育和提升师德素养,进而驱动其持续发展。  1.以师德教育活动引领教师爱岗敬业  师德修养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为每位学
期刊
“想要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正真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它往往至少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入心弦的片段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的抓住了,以致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它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最易实施,而且极易取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教学;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界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以高效、独特的特征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