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诬指丈夫患有“精神病” 丈夫反诉妻子豢养“小白脸”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近千万资产的张饶被妻子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被其兄解救出院后收到了妻子起诉离婚的传票;张饶在证明了自己并无精神病症状后又到法院起诉妻子“虐待家庭成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婚姻经营不善陷入危机
  
  今年45岁的张饶原是广州市友联副食品公司物资供应处的一名职工。1985年,张饶和年龄相仿的单位同事林晓萌结婚。婚后,夫妻俩十分恩爱。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张晓春出生了,更是增添了许多快乐。
  1992年,张饶发现汽配生意利润可观,便毅然从单位辞职,拿着辛苦积攒下来的5000元钱在荔湾区租了一个小门面,做起了汽配、修理生意。然而,由于张饶不熟悉汽配行业,只经营了半年就因为亏损而不得不关门歇业,不仅将本钱赔了个精光,而且还欠了工人2000多元的工资。
  后来,张饶选择了他熟悉的零售冷冻食品作为自己创业的起步方向,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售冷冻食品的摊位,又买来冰柜、冰箱,然后找到与他关系不错、批发冷冻食品的郑老板要求赊货。
  张饶的摊位虽小,可因为位置好,生意很火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张饶不仅还了债,还净赚了5000多元。有了本钱后,张饶就租了一个大一点的门面,专门出售冷冻食品。
  一年后,张饶觉得只做零售赚不了大钱。于是,他开始主动给当地的宾馆、酒楼、中西快餐店大量供货。为了拉到客户,张饶把利润降到最低。客户们觉得张饶的冷冻食品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上乘,于是,纷纷购买张饶的冷冻食品。这就为他带来了滚滚财富。1994年,张饶成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他的个人资产也达到百万余元。
  张饶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他在广州又开了一家冷冻食品公司和一家冷冻设备销售公司。这时的他更加忙碌了。林晓萌也辞掉了单位的工作,帮着张饶掌管公司的业务。
  2001年底的一天晚上,张饶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林晓萌在给他换衣服时发现他衬衫上有女人的口红印。林晓萌一定要张饶交待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张饶则说:“陪客户到娱乐场所很正常啊!”气愤不已的林晓萌不依不饶:“这口红印是哪来的,是不是和那些小姐鬼混了?”林晓萌和张饶大声争吵,她将张饶推出卧室,然后将门反锁,张饶只得在沙发上睡了一晚。
  张饶觉得他们的婚姻越来越平淡,林晓萌在他眼里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贤惠迷人了。很多时候,他都将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理睬林晓萌。然而,张饶越是不理睬,林晓萌就越觉得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不再爱她了,于是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张饶心里很失望,后来干脆夜不归宿,不是睡在朋友家,就是在单位的沙发上熬一晚。
  短短的几年时间,张饶的资产就达到了近千万元。事业上的成功,让他感到非常自信和满足。而他的婚姻,却陷入了危机,越走越远。
  
  被妻子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2005年初,林晓萌以想搞美容院为由,让张饶给她50万元启动资金。张饶虽然不愿意,但又不忍心拒绝,于是就给了林晓萌50万元。然而,美容店开起来后,林晓萌却很少去打理,全权交给下属去办,自己每天则跟一帮女友打牌。半年后,林晓萌开的美容院由于经营不善关门停业了。
  2005年12月20日晚上9点,张饶和林晓萌出去散步。路上,林晓萌向张饶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要公司的20%的股份,然后用来投资搞一个‘女人精品店’。”听到林晓萌又要钱开店,他断然拒绝:“你又搞?上次开美容店,你不好好打理,最后还赔掉了50多万。这次,我不能由着你胡来了。”林晓萌嗔怪道:“最后一次,行吗?我这次一定好好管理。”张饶很坚决地说:“不行!”
  林晓萌很生气,吼道:“为什么不行?我就是要开一个‘女人精品店’,看你能把我怎样?”张饶也火了:“说不行就不行,不要没事找事!”两人吵了一架,并动起手来,张饶动手打了林晓萌。为了制止林晓萌大声喊叫,张饶冲动之中还掐了一下她的脖子。见林晓萌安静下来,他马上就放开了。
  这一次,受了委屈的林晓萌说什么也不愿意就这么算了,她觉得自己在家里一点尊严都没有,家里资产上千万,自己要50万并不过分。于是,她哭着跑到派出所报案,称张饶打人,卡她的脖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张饶也跟着妻子到了派出所。民警发现林晓萌并没有明显受伤,就没有受理。张饶就先回家了。
  当天晚上大约12点时,林晓萌在门外叫张饶开门。谁知张饶将门一打开,就冲进来三个陌生人,二话没说就把张饶按倒,并给他绑上绳索。当时,张饶还以为是绑架,就大声喊救命。这时,林晓萌跟在陌生人后面说:“你不要叫了,你精神有问题,把你送到医院去治疗。”半小时后,张饶被带到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林晓萌对着医生说:“我丈夫有严重的精神病,乱打人,摔东西,家里的电视、冰箱等都摔坏了。你们赶快给他打针吃药吧,谢谢了!”张饶一听,连忙拼命地摇头,眼里闪出愤怒的火焰,然而医生对他不予理睬。
  当医生拿来仪器和镇定药物时,张饶觉得机会来了,他嘴里嚷着:“医生,我没精神病。是他们陷害我的。求求你,放我出去吧……”并要挣脱出去。这时三个男子上前将他按住,不让他乱动,也不准他说话。林晓萌办了住院手续,缴纳了住院费,张饶就这样被控制在精神病医院里了。
  在医院里,看到那些精神病人胡乱喊叫的样子,张饶心里十分恐怖。而最让他害怕的是,医生每天要他吃药。张饶担心吃了药就真的成为了精神病患者,他便假装配合医生,像《追捕》里的杜丘一样,悄悄地把药存放在舌头下,等医生都走了,赶紧跑到洗手间,把药吐出来。因为药遇到唾液要融化,张饶就只好将手伸进喉咙去抠,一反胃,药就吐出来了……得想办法赶快出去!后来,张饶在医院借了一个医务人员的电话,将自己被林晓萌送进精神病院的事告诉了父母和哥哥张平,并让他们快带自己出去。当张饶的家人来到医院,看到张饶饱受折磨,心里都气愤不已。他们都无法相信,一向善良的林晓萌怎么就这么狠心,居然把张饶送进精神病医院?!
  张平赶紧与精神病医院交涉,要求领回张饶。然而,院方告诉他,只有第一监护人签字才可以领走张饶。但是,林晓萌却拒绝让张饶出院。无奈之下,张饶只好暂时住在医院,接受“精神病”治疗。
  
  委屈丈夫反诉恶妻
  
  在医院,张饶想起近半年来,妻子在家过夜的时间很少,总说在外和朋友打牌,她说不定是有外遇了,不然不会对他这样狠毒!
  张平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医院放人,可医院总称林晓萌才是第一监护人,而没有第一监护人的签字,他们就不愿意放人。直到2006年1月20日,医院在三次通知林晓萌领人无果后,才按照相关程序,让张平把张饶领走。这时,张饶已在医院呆了整整一个月!
  出了精神病医院,张饶轻松了许多。只是,妻子的狠毒,将一个正常人当作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让他非常心寒。张饶看到广州精神病医院出具的病历:张饶入院第一天“意志行为无异常”,医师在诊断结果一栏写道:“精神病?”第四天,医院专家会诊得出结论:张饶呈“偏执状态”。随后,医院便叫林晓萌领人,可林晓萌就是认定张饶有精神病,不领人。看到那个病历,张饶痛苦极了,他从没想过林晓萌会做得这么绝情。
  这时,张饶开始调查究竟。很快,他从他和林晓萌一个共同的朋友处了解到,林晓萌早就在外面养了一个“小白脸”!大概半年前,林晓萌在一些阔太太牌友的怂恿和介绍下,和一个25岁的帅气大学生男孩鬼混上了。那个男孩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林晓萌出钱在外面租了房子把他养着,经常找机会去那里和他幽会。此事张饶和林晓萌的许多熟人朋友都知道,只有张饶被蒙在鼓里。现在,林晓萌将张饶送进精神病医院,是为了找理由和他离婚,然后好和她的“小白脸”一起生活。这时张饶才意识到,将他送进精神病医院原来是一场可怕的阴谋。
  果然,1月24日,刚从精神病医院出来4天的张饶,就收到了广州荔湾区法院的传票:林晓萌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分割她确定的夫妻共同财产总价值约630万元的3处房产,以及价值约160万元的3家公司股权。林晓萌要求法院判给属于她的390万元。
  拿到法院传票后,张饶决定以被动变主动,反诉林晓萌虐待他。可怎么才能证明林晓萌虐待呢?张饶听取了朋友的意见,认为到广州以外的大城市作鉴定比较好,因为外地鉴定不受干扰。于是,1月27日,张饶坐飞机,从广州飞往重庆,到重庆精神卫生中心检查。医生给他进行了心理变态、偏执、精神分裂等多项检查,最后告诉他:“你的一切指标都是正常的,并无精神病症状。”随后,医院给他出具了没有精神病的鉴定报告。
  张饶拿着鉴定报告飞回广州,向法院提起反诉,要求林晓萌为“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2006年3月6日,张饶和林晓萌离婚一案在广州荔湾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对于张饶的反诉,法庭未予受理这一请求,理由是,这一民事侵权之诉须在离婚诉讼之外另行起诉。
  法庭上,林晓萌表示,张饶对她多年残忍虐待,夫妻之间已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婚姻关系已彻底破裂。而且张饶还有精神障碍,为此恳请判令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而张饶的代理人认为,林晓萌将正常人送到精神病院,目的是恶意的。《婚姻法》规定,患过精神病或因家族有精神病遗传患精神病,不论是否隐瞒,均不是准予或不准予离婚的理由。张饶认为,既然林晓萌说我患精神病,她就无权向我提出离婚。
  由于案情复杂,法院没有当庭判决。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张饶表示,他要将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赔偿他因“住院”而造成的公司损失和精神损害。他认为,医院不能因为妻子一句话就将他送进医院。而妻子说不放人就不放人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第一监护人滥用监护权,那被监护人就该倒霉吗?对此,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医疗科一名负责人认为:张饶被送进医院时,他的妻子作为监护人签了《知情通知书》,因此将其送院符合医疗程序,监护人对住院与否有分歧的,医院一般尊重第一监护人的意见。
  为何要将丈夫送进精神病医院呢?2006年3月初,记者电话采访了林晓萌,林晓萌说她暂时不作解释,也拒绝回答记者其他问题。
  那么,医院的做法是否妥当呢?重庆市儿童医院梅教授认为:“病人是否要住院得尊重患者家属意见,患者自己作主医院是不会接受的,一定要监护人签名。这是因为真正有精神病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病,而这也正是精神科的特点:患者没有自知力,有的自知但觉得不需治疗。”重庆市学苑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云认为,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有利害关系时,监护人的监护权应由其他监护人取而代之。不能因为第一监护人的不作为,损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如果监护人意见不一,其他监护人怀疑第一监护人损害精神病人权益的,可提出重新鉴定。
  
  天津市禾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涤球点评:该案例情节较为奇特,一起看似十分平常的离婚案,本可以心平气和地分手,但因为如此煞费苦心把正常人送进精神病院,惹出千丝万缕麻烦的官司来,到头来也未必能如愿。仔细思考这个小案例,其中带给人们的思索也是很多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未必是肉体上的折磨,精神虐待更令人痛苦。通常认为的虐待家庭成员是指用打骂、冻饿、捆绑、不给治病等对家庭成员的身体造成直接肢体损害。在本案中,张饶所受到的虐待行为是强行把正常人以一个虚假的理由送入精神病院,让其遭受精神的折磨和摧残,虽没有产生肢体上的伤害,但其实这种虐待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更深,它逼迫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否定自己的认知、摧毁自己的自信,并陷入一种非正常的精神恐惧中,应该说,这种损害的后果要远远大于对于肢体造成的有形的伤害。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刑法也有虐待罪的相关规定,但法律对于何种形式的虐待为虐待罪以及造成何种后果构成虐待罪,界限并不十分明确,这也造成了法律实践中的判罚的不一致。法律规定的虐待罪一般为自诉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除非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但我个人认为,本案中的虐待案应当先行审理,本着先刑后民的原则也应该将林晓荫的行为定性后才能审理离婚案和离婚的财产分割等问题。
  精神病院不能胡乱下药。本案中,应该说主人公张饶十分侥幸,通过自己积攒的从电视里学来的一些“技巧”巧妙把自己从精神病院中解脱出来,重回健康社会。不可想象的是万一,如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或者“技巧”,岂不成了精神病院的理所当然的“患者”了?恐怕让精神病院一番强制治疗,从一个正常人真的变成精神病人也未可知。这里要说的是尽管精神病院属于特殊行业,尽管精神病人都喊自己“正常”,尽管一些精神病源犹未可知,可连一个起码的判断精神病人与正常人的区别的常规检查是应该具备的,如同医生先要看病,才能下药一样,必要的望闻问切还是要遵守的。否则,给一个正常人乱吃精神药物,恐怕非精神正常人所为,由此所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精神病院以所谓的内部规章对抗并漠视一个精神正常的人的权益的保护时,很难想象这样的精神病院能够真正地保护精神病人。
  法律保护弱者,但不庇护恶者。在本案中,先不说林晓萌女士如何的善良贤惠,如何的善解人意,又是怎样的自命不凡、挥霍无度,但从产生婚外恋,自养小情人,到阴谋谋害亲夫,其蜕变的轨迹十分明显。从最初的善良贤惠到后来的心狠手毒,林晓萌的转变是十分令人吃惊的。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张饶与林晓萌的婚姻起初是十分牢固的,在家庭生活中,林无疑是个弱者,无固定工作经济又不独立,在家庭的诸多事务中也受到丈夫的诸多制约,但这种善意的管束并不能构成其恶意破坏二人的婚姻关系的理由。林的行为从谋划上具备主观上的多重故意,一是故意将丈夫送进精神病院,企图让其丈夫由正常人变成精神病人,二是故意私养小情人,培养第三者替代第二者,三是故意制造离婚理由,企图平分巨额财富。从案例的叙述可以看出,林晓萌从最初的一个弱者走到最后的一个恶者,慢慢地完成了转变。对于这种造成婚姻关系解体的始作俑者,其丈夫是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我国婚姻法的司法实践表明,对于婚姻关系的解体存在主要过错的,比如婚外恋情等,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少分或者不分。在本案中,张饶有权向林晓萌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且有权主张由于林晓萌存在婚外恋造成婚姻解体,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平分,或者应当少分或不分。
  本案还在继续审理中,有关本案的争论也在继续中,以上仅为我的个人观点。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责编:向丽)
其他文献
有关资料显示,早在2001年6月,氯胺酮被纳入国家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2004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将氯胺酮制剂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氯胺酮的生产、销售进入一个被严密管制的全封闭体系。因为英文名前面有一个大写的K,很多人叫它K粉。其外观为纯白色细结晶体,医学上常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剂。如果滥用至70毫克会引致中毒,200毫克会产生幻觉,吸食者会感受到温和而幻彩的世界,500毫克
期刊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对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
期刊
长年在路上跑的的哥的姐,哪一个没有遇到过忙中出错的乘客呢,一些人把巨资或贵重物品遗忘在出租车上,于是司机与乘客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故事……    千万合同    2006年9月5日,厦门商人陈先生专程从厦门乘飞机来到天津,向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赠送一面写有“赠天津无名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锦旗和一张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同时带来了价值五万元的三千份精美礼品,赠送给天津众多做好事不留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缘,“建材大亨”得到“高人”的指点:要取得事业上的辉煌,必须要找到一个带有特征的“贤外助”。巧合的是,“建材大亨”正好遇到一个完全符合“标准”的女人,两人之间发生了关系。孰料,“贤外助”带来的不仅是生意兴隆,更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后果……    “高人”指点    2005年6月11日傍晚,风吹在身上,让人觉得舒服异常。郑州市紫荆山花园里的人呼朋引伴,享受着美好的日子,抛洒出阵阵笑声。在欢
期刊
一    中国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某些现象被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地接受着,即便偶感不平,也不过是发一两句牢骚罢了,很少有人从制度上去追究它们的合法性。譬如,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人越过候诊室里的长龙不用挂号直接就找大夫看病开药;看到某些人在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台上拿着个本本向列车员一晃便径直迈进卧铺车厢;看到电力局的家属整日整夜地开着空调每月却只交几十块钱电费;重点中学教师的小孩不用考试不用
期刊
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成都姑娘楼梦与李荣认识仅仅1个月时间便闪电结婚。然而,蜜月还没过完,楼梦便感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反应,当她在惊恐中赶到医院进行检查时,被确诊为感染上了性病。让楼梦不能容忍的是,丈夫在结婚前竟然已有了长达6年的性病史,而且一直没有治愈。对于丈夫的这种隐瞒行为,楼梦认为不仅是在感情上对她的欺骗,更是对她身体的伤害。于是,她拿起了法律武器将丈夫告上了法庭……    征婚广告牵
期刊
小学没毕业的他,以神秘“千术”名震赌坛,人称亚洲赌王。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赌运亨通,成为身价千万的富翁,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可是,在一次参与公海的豪赌中,他因出“老千”露馅,被对方废了双腿和三根指头,随后娇妻爱女离他而去。身残家破的他以自己惨痛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巡游全国,劝告世人远离赌博,成为中国民间劝说戒赌第一人。    2006年6月28日晚上19时30分,曾经是亚洲赌王的尧建云,以其重残之身
期刊
我不想对美国警察做出全面的评价。但是就我三次在美停留期间的直观印象和亲身经历的事例而言,他们的工作,是一种十分耐人寻味的职业。  是不是美国人口曾经不到三亿的原因,警察可以管起那么多的事情?比如,一个家庭里买了只公鸡,这只公鸡黎明时打鸣叫个不停,那声声鸡啼惊扰了邻居,街坊便给警察打一个电话,说是受到了惊吓,警察有责任前去调查并拿出意见来的。当然,处理这么琐碎的事情很难,可是再难也得调查解决。中国有
期刊
2006年9月8日中午12时许,一阵亚热带的骤雨刚过,灼人的烈日即冲破云层烘烤着潮湿的大地,把整个香港都罩进33℃的高温“桑拿”里。按时巡楼的祖尧楼女保安员黄春兰,冒着酷暑走到11楼与12楼之间的步行梯间,突然发现一个身穿蓝白条纹T恤和深色长裤的四五十岁男子,丢下一把黄色雨伞,正要跨出栏杆。她连忙喝止:“停住!”但未等到她冲过去拉救,那人已纵身一跳飞堕而下。这人是谁?她立即报警。    “O记”一
期刊
2006年1月2日,辽西市储户李华婷下班途中,骑自行车行至当地建设街拐弯处时,从黑暗处突然窜出一男青年,将李华婷的坤包抢走。李女士一边追一边喊,终因天黑路窄,三拐两拐,男青年便没了踪影。李华婷感到既疲惫又丧气:加班辛苦一天不说,还被抢了包,包中有活期工资存折和其他日用品。她的工资存折上的密码是微机自动生成的,只要没有更改,全市所有在该银行开户的人的工资存折密码都相同,而自己恰恰还没有来得及更改!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