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原生观赏鱼鉴赏之6】
明星档案
【学名】犀角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rhinocerous Li et Tao)
【别名】独角兽
【原产地】目前仅在中国云南省的罗平县有发现。
【分类地位】犀角金线鲃隶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om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个体大小】体形较小,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为80~130mm,体重为20~50g左右。
【鉴赏要点】
1、外形奇特---犀角金线鲃有个形如犀牛角样的奇特“独角”,吻尖细前突,两侧吻须发达,活似两根“獠牙”,嘴平扁像鸭嘴,整体看来貌似威武凶猛,因此,我们将其取名“独角兽”。事实上,它性情温和,能够和其它鱼儿和睦相处。
2、功能神奇的“独角” ----“独角兽”奇特的“角”其实就是它头背部长出的锥状骨突。解剖研究表明,这个“锥状骨突”由三块近乎直角三角形的骨头,以其长的直角边相互靠合,另外的短直角边以几乎呈等角度状分开顶在头颅上拼合而成,整个拼合外面包裹着肉和感觉神经发达的皮肤,这是它们在若干万年中适应洞穴环境生活的结果,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感觉器官,应该说是一种高级特化器官,能帮助独角兽在黑暗的地下河环境中避开障碍物、保护头颅、搜索食物,还能在寻找伴侣、繁衍后代方面派得上大用场。
3、没有眼睛----由于“独角兽”的眼睛大都严重退化,有的甚至完全消失,对光线仅有微弱的反应,但它们依靠特化出的“角”、“侧线”、“触须”等器官保持着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反应能力,只要周围有轻微的水流变化或震动,它们都能感觉到,并迅速作出反应。
4、各鳍透明,侧线发达,侧线鳞大而突出,好象是鱼体两侧有两道拉链,给人另类视觉享受。
【生活习性】“独角兽”终年在溶洞水体中生活,仅在洪水期会偶尔出没于溶洞口。每年5~10月份的多雨季节,雨水通过地表径流,将外源性饵料和营养物质带入地下河,为“独角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由于世代处于黑暗环境,“独角兽”几乎完全丧失感光功能,而行动和觅食时,主要依靠其发达的吻须,当吻须触及到饵料时,即吸入口中。“独角兽”属暖水性鱼类,夜间活动频繁,适应于温热条件,喜欢15~18℃的水温。
【雌雄分辨】雄性“独角兽”在生殖季节时,其吻端、头部、角上均会出现明显的白色突起——珠星,这是其性成熟的标志!
【食性】“独角兽”属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自然界中的“独角兽”主要以洞穴中的一些无脊椎动物、藻类、甚至蝙蝠等的粪便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水蚯蚓、酒糟、麦麸、植物种子、人工配合饲料等。不同生长时期喜食的食物种类也不同,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藻类和高等植物碎片等。
【繁殖习性】关于“独角兽”的繁殖习性,目前人类还知之甚少,仅知道它们的怀卵量不大,一般只有200~500粒。
【养殖要点】鉴于“独角兽”特殊的生活习性,养殖地点需选择无噪音、无振动、无太阳光直射、只有散光照射的地方,且要有较好的通风条件,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最好使用山溪水,水温应控制在4~24℃之间。饵料可以是水蚯蚓、枝角类、颗粒饲料等。
【观赏性养殖的建议】初步的试养试验表明,它们比较好容易驯养,也能够与其它的观赏鱼和睦相处,对光照、溶氧、硬度、pH等没有非常特别的要求,但似乎对高温不太适应。因此观赏性养殖“独角兽”时,水温最好控制在24℃以下,并可投喂水蚯蚓、摇蚊幼虫及一些人工饵料。如果想长期保持它们在自然界条件下身体透明的情形,光照应当予以控制。
【历史文化】“独角兽”是分布在我国的少数十几种洞穴鱼类之一,早在明朝嘉靖(公元1540年)解一经所撰的《阿庐古洞记》中便载有“闻其中有透明鱼,涨甚辄溢出”的词句,这可能是有关洞穴鱼类的最早记载。
【开发前景】作为我国的特有鱼类,“独角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目前,云南省已经着手进行“独角兽”的人工驯养,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相信“独角兽”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游进千家万户的水族箱成为水族界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