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已成为一所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那么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该如何进行学生的品德培养呢?
一、观念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使行动最终走向正确。所以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就成为首要的任务。
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班主任可以请政治老师配合,利用课堂向學生灌输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人生观的内涵。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对人生的看法,帮助学生辨析并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私底下跟我反应有的内宿生花钱没节制,互相攀比,甚至有个同学月消费一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我的零花钱》和《感恩父母》,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赚钱的不易;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财,使钱花得恰当。这之后我的班中攀比、乱花钱的现象大有好转。当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远大的理想,学生就会缺乏奋斗的动力,甚至走错方向,误入歧途,做出令老师、家长深感痛心的事。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并且为学生讲述或让学生讲述伟人立志的故事,如为学生讲述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可以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写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互相交流、时时提醒自己。
二、严格要求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要培养好学生的品德,严格要求是少不了的。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班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班级纪律规定,“严格要求”就是一句空话。作为班主任,接手新班级后,一定要先制定班规。当然,为了使学生自觉遵守班规,也为了更好地进行“严格要求”,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让学生参与。可让学生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体、民主地讨论制定班规。而班主任在旁指导、协助,使制定的班规严格,而不致导致学生自我放纵或有空子可钻。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刻苦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刻苦学习。众所周知,学校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品德,还要教授学生知识。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学生的刻苦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可以习得更多的理论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更好地端正思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同时,学生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少了去接触不良方面、实施不良行为的时间,这也就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培养。
三、把握方法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注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1.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班主任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班主任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班主任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班主任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
2.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
教育实践证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顶顶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有利于班主任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委屈”的真情,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透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班主任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等。我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申辨的时间,从中捕捉有关信息,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3.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
有些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通过一段时间,他们是能够认识问题,服从真理的。这学期开学初,班上的林城东喜欢在自习课的时候讨论问题,每次找他谈话时他总是不以为然,说“自习课不是拿来学习的吗?我不是在做跟学习有关的事?”当我说他影响了别的同学,他却说“我是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个同学成绩优秀,就是个性太强。于是我改变策略,我知道他在做奥赛题时喜欢自己先思考,等他想的差不多了,才会找人讨论。因此,我安排他旁边的几个同学在他思考奥赛题时,不停地讨论,转来转去的询问,这样把他给惹火了,大吼一声“你们有完没完?”于是,我把他叫出来,丢给他一个问题“这样的感觉如何?”然后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静静思考。下课时,他写了一张纸条给我:“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了。”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四、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就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且经常深入班级。这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培养好学生的品德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相信只要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能顺利、切实、有效地开展好,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
一、观念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使行动最终走向正确。所以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就成为首要的任务。
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班主任可以请政治老师配合,利用课堂向學生灌输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人生观的内涵。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对人生的看法,帮助学生辨析并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私底下跟我反应有的内宿生花钱没节制,互相攀比,甚至有个同学月消费一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我的零花钱》和《感恩父母》,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赚钱的不易;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财,使钱花得恰当。这之后我的班中攀比、乱花钱的现象大有好转。当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远大的理想,学生就会缺乏奋斗的动力,甚至走错方向,误入歧途,做出令老师、家长深感痛心的事。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并且为学生讲述或让学生讲述伟人立志的故事,如为学生讲述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可以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写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互相交流、时时提醒自己。
二、严格要求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要培养好学生的品德,严格要求是少不了的。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班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班级纪律规定,“严格要求”就是一句空话。作为班主任,接手新班级后,一定要先制定班规。当然,为了使学生自觉遵守班规,也为了更好地进行“严格要求”,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让学生参与。可让学生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体、民主地讨论制定班规。而班主任在旁指导、协助,使制定的班规严格,而不致导致学生自我放纵或有空子可钻。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刻苦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刻苦学习。众所周知,学校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品德,还要教授学生知识。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学生的刻苦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可以习得更多的理论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更好地端正思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同时,学生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少了去接触不良方面、实施不良行为的时间,这也就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培养。
三、把握方法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注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1.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班主任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班主任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班主任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班主任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
2.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
教育实践证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顶顶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有利于班主任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委屈”的真情,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透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班主任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等。我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申辨的时间,从中捕捉有关信息,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3.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
有些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通过一段时间,他们是能够认识问题,服从真理的。这学期开学初,班上的林城东喜欢在自习课的时候讨论问题,每次找他谈话时他总是不以为然,说“自习课不是拿来学习的吗?我不是在做跟学习有关的事?”当我说他影响了别的同学,他却说“我是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个同学成绩优秀,就是个性太强。于是我改变策略,我知道他在做奥赛题时喜欢自己先思考,等他想的差不多了,才会找人讨论。因此,我安排他旁边的几个同学在他思考奥赛题时,不停地讨论,转来转去的询问,这样把他给惹火了,大吼一声“你们有完没完?”于是,我把他叫出来,丢给他一个问题“这样的感觉如何?”然后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静静思考。下课时,他写了一张纸条给我:“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了。”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四、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就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且经常深入班级。这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培养好学生的品德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相信只要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能顺利、切实、有效地开展好,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