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带我见到了不同的世界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煜博是这一期专题中简历最简单的一位受访者,因为目前他还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没有什么曲折,只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他在那条直直的升学路上“小小地绕了一下,见到了不同的世界,那也是一个成长的平台。”他曾这样评价那段参赛的经历。2008年8月,他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指南针——国内首个个人、家庭生态足迹网络计算器的研究、设计与应用》获得在新疆举办的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大赛的“星光创新思维奖”专项奖。
  中国科技教育: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或事情?
  冯煜博:影响很大的人是我的父母和一位高中老师。我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教育我,养育我,包容我……我身上始终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母亲的善良和父亲的坚韧,这些品质是我最重要的印记。我的父母无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这对我来说毋庸置疑。
  还有就是在我高三时一直给我鼓励和帮助,陪伴我成长的李凤菊老师。她不光给予我知识和引导,更重要的是她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我的无私关照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教会了我包容、常怀平常心等很多言传身教的道理。
  中考、参加创新大赛和保送考试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件事。经历中考让我明白,对于自己的理想应当不轻言放弃,坚持做下去,为它付出和努力,承担这个过程和结果也是成熟的一部分。创新大赛让我开阔了视野,和很多优秀的人交流,让我增加了阅历,增长了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我心里的舞台变得更加宽广。而参加保送考试,对我意味着孤独的奋斗和努力,这中间我曾忍受寂寞,也曾迷茫与不解,但同时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中国科技教育:当年参加创新大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赛或是准备参赛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冯煜博:我参加创新大赛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我对科技制作和研究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当自己的课题有了一些成果后,就参加了比赛。一方面我希望能够让人们知道我做的项目;另一方面也想与其他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们进行交流。
  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我的辅导老师——杜斌博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老师是我项目的辅导老师,在整个项目制作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关注和辅导我。平时的交流中,他幽默风趣的讲话风格和渊博的学识,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某个具体的细节被我忽略了,而杜老师总是不会放过的,并且每次都是很幽默地提醒我是不是忘了什么。在他的辅导下,我的项目终于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中国科技教育:在进行项目研究时,你是如何处理项目研究与正常上课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家长和老师对你进行项目研究的态度如何?
  冯煜博:当时,我只有周日能够在学习结束后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与项目研究有关的理论方面的书籍。平时很少有时间做东西,或者说是做得很慢,主要是进行交流和理论学习,项目后期还有对项目细节的讨论与修改。等到有了相对比较长的、比较稳定的时间,比如说国庆节、寒假期间,就抓紧时间实现项目实物,包括数学模型的实现和重要数据的采集等。其他的时间都在上课和学习高中的课程。
  我的父母对我进行项目研究还是比较支持的,我的导师也是他们帮助我联系的。而老师则不是很支持,尤其是我当时的班主任,他认为这些会影响到我的学习。不过,因为我自己的兴趣,所以坚持了下来。
  中国科技教育:参加创新大赛的经历,对你后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
  冯煜博:创新大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上。上大学的开始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但是有过研究项目经历的我融入大学的生活模式会适应很快;有在项目中积累下来的自主学习方法,由高中“填鸭式”学习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适应过程也很短。这些是对我生活上的影响。我目前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都有我当年参加大赛时做项目的影子。可以说在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两方面的影响是颇大的。
  中国科技教育:你觉得在你的同学中,那些也曾参加类似的科学竞赛或是学科竞赛的同学,在学习方面或是其他方面与没有参加过竞赛的同学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冯煜博:我的同学中很多都参加过科学竞赛或是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和数学竞赛,也有很多同学拿到过不错的名次。没有参加过竞赛的同学和参加过竞赛的同学相比,不同就是参加过竞赛的同学在专业上明显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比如我们系的信息学竞赛的保送生就是如此,对自己的编程能力十分自信。保送生同时也很有创造力,创新能力也很强,喜欢接触新的东西,也很喜欢多个领域去尝试,在大学中的优秀者也不少。
  中国科技教育: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冯煜博:目前我未来的计划是出国深造,希望将来从事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或者是研究员。
  中国科技教育:对于现在正准备参加创新大赛的学生或是家长有哪些建议?
  冯煜博:准备参赛的学生心态要平和,不要功利心太强,不然就失去了创新的乐趣。家长们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但同时也要给予理解和鼓励,这两点很重要。
其他文献
“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是由科学家发起,由科学界和教育界联手推动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试点。“做中学”项目的团队,有科学家,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有专职的项目管理和资源开发团队,有科协的工作人员。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找到基于实证的科学教育改革研究方法,为了找到能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教育模式,走过了十年的探索之路。本期专题采访了一些角色身份各不相同的项目参与者,希
美国作为世界上大型农业现代化国家之一,大力推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强农业信息管理,完善农产品推广服务”的产业战略,实现农作物产量、品质和后续服务的多重优化,极大提高了美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学习美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组织了设施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行11人(图1),在美国保尔园艺公司王士英博士的帮助和带领下,赴美进行了现代农业项目考察。  传承文化,实现规
【摘要】榜样教育是少先队根本任务具体落实的有效路径,是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榜样教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当代少年儿童对于榜样教育的可接受性极具时代待征,少年儿童有了多样化的榜样选择。通过选树身边的榜样,少先队员、同龄人作为榜样的对象反映了榜样的选择真实可信、可亲可近,使得榜样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和模仿,而榜样教育中“自我”的存在至关重要。  【关键词】先锋;少先队
|摘要|本文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稀释比例的光碳核肥对盐胁迫下水培黄瓜多酚、叶绿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光碳核肥能显著提高叶片的CAT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氮平衡指数、光合色素,降低POD活性、MDA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花青素含量积累水平,从而使盐胁迫对植株造成的氧化伤害被有效缓解;光碳核肥稀释比例对水培黄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也不同,其中1:100的光碳核肥稀
论文介绍作者以映像法模型为基础研制开发的一种测量原状散状材料热导率的方法(映像法)及相关仪器(专利申请号201510717362.7; 201520845065.6),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出在线监测表面热流的方法及仪器(专利申请号:201510711511.9);热导率监测仪可以用于温室墙体尤其是土墙、砂石墙及各种地表土壤的热导率参数的在线监测,对被测物原状态较少扰动;热流率监测仪可监测温室墙表
(本刊讯)2014年1月 22日下午,首都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2013年年会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召开。联盟成员单位均派员参加。  会议由联盟副理事长、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增产研究员主持。联盟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刘明池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联盟2013年工作总结,通报了联盟承担项目执行情况。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首都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北京市科委及有关部门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手掌,永恒在那里收藏。——威廉·布莱克(Will Jam Blake)《天真的预言》    一眼望去,沙子无所不在!它在溪流江河的岸边,它在干燥的地方形成沙丘,沿着海岸形成沙滩。沙子还有许多经济价值,被应用于建筑、陶器、过滤系统和研磨材料。  看到沙粒,我们通常认为它们是石英粒的集合体,但实际上它们有很多种成分,并不单一。仔细观察时会发现,各种岩石材料经过风化
科目:地球与空间科学/河流  课程时间:2~3天,包括活动前对活动步骤的讨论,收集数据的准备及收集活动,以及数据分析活动。  适合年级:7~12    材料/技术    老师需要安排学生到溪流边进行本次课程活动的学习,这就意味着需要老师筹措活动交通费或者带领学生走到邻近的河边进行活动。  ●150米长的卷尺:  ●2或3个漂浮物(例如两三个橘黄色网球);  ●秒表:  ●提前标记好厘米刻度的塑料管
今年是我国近代科技教育的先驱李善兰(1811.1.2-1882.12.9)先生诞辰200周年。  150年前,1861年,洋务派奕诉等奏请开办京师同文馆,1862年成立,直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为中国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之始。  同文馆开始只设有外语课程,培养办理洋务所需的翻译人才。1866年又“因制造机器必须讲求天文算学,议于同文馆内添设一馆”,即“天文算学馆”。1867年起招收30岁以下的秀
2010年2月18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团委联合主办,宁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宁夏丰溢文化传播培训中心承办的首届宁夏“科协杯”青少年多米诺骨牌大赛决赛在宁夏科技馆(新馆)落下帷幕。本次赛事从2009年11月就开始展开,四个月的大赛。凝聚的团队智慧、付出的辛劳汗水,都在决赛这一刻进发,充满着睿智、拼搏和挑战……    赛前培训 增强团队凝聚力    为了做好本次大赛的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