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谢时臣游之思想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时臣作为明代的职业画家,生前颇负盛名,但在其死后,却渐渐“消匿”于画坛,几乎不被人所提及。有关他的绘画思想,也只能从其作品的画跋中以及友人吴鼎为其所作的《谢时臣小传》中寻找踪迹,其中提及:“顾其言曰:‘……天行而神会,游艺而道存,庶几古真人之流哉!因自号樗仙云。’”谢时臣将“游”与“道”联系起来,因“游”而得“道”,“游”之思想贯穿其一生的创作。探究其根源,南朝画家宗炳晚年提出的“卧游”说通过吴门画派纪游图的发展,对谢时臣的“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谢时臣的“游”中也有宗炳“卧游”说的意味。
  一、谢时臣之“纪游”与宗炳之“卧游”
  宗炳晚年提出了“卧以游之”的理论,通过吴门画派的纪游图发展而影响到了谢时臣的美学思想。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宗炳“卧游”的含义,即因年老多病难以目睹山水之胜景,只好通过欣赏山水作品来观赏景色,进而感悟山水游历之情。在宗炳看来,宗炳“卧游”山水与游览真实山水是一样的,“卧游”以精神上的畅游满足了出行不便之人对山水的向往。
  自宗炳提出“卧游”之后,很多文人画家纷纷效仿,沈周曾绘制《卧游图》册,首开自书“卧游”,其后分别绘制了石榴、栀子花、琵琶等山水、花鸟小景。末开有画家自题,可知该册首开的“卧游”之名源自南宋宗炳将山水画挂满居室四周,以便“卧以游之”的典故。
  明初王履绘制的《华山图册》是极为重要的纪游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代表着纪游图开始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履作为明代最初的纪游画家,引发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画家外出游览并真实描绘亲眼所见的绘画风尚。到吴门画派的鼎盛时期,也就是沈周和文徵明的时代,纪游图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沈周和文徵明作为吴门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们的创作题材和画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吴门画派的创作,因而他们的纪游图创作也激发了吴门画家对于纪游图的创作。文徵明在《虎山桥图》中题道:“落花满径,归而图此以纪兴耳”,由此可以看出,画家希望在游览胜景后,通过图画的方式记录下山川美景和内心感受,以便日后重新感受这一美景。
  “纪游”记录山水以供日后观赏,“卧游”通过山水画来感受山水。这样看来,画家记录游览所见的纪游图,本身就具有了“卧游”的功效。正如沈周在《西山纪游图》题跋中写道:“余生育吴会六十年矣,足迹自局,未能裹粮仗剑,以极天下山水之奇观以自广。时时棹酒船,放游西山,寻诗采药,留恋弥日,少厌平生好游未足之心。归而追寻其迹,辄放笔想象,一林一溪,一峦一坞,留几格间自玩。”从这段题跋可以看出,沈周对于未能看尽天下山水之奇观深感遗憾,只能游览近处的西山等风景来使自我满足,游览后以笔记录,以便日后“自玩”。这里的“自玩”就带有宗炳“卧以游之”的内涵。
  “卧游”与“纪游”均要求画家亲身游历山水胜景,进而对其进行真实刻画。沈周的《西山纪游图》中刻画了苏州洞庭西山的景色。沈周在画卷中试图还原所见的西山美景,图中贯穿整个画面的山路像是他在游览西山时的路线。由此可以发现,在画卷的构图安排上,沈周有意将自己的所游、所见真实地进行记录,以便日后“卧以游之”。
  二、谢时臣“游”之体现
  纪游图的创作意图与宗炳的“卧以游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意,均是用画笔如实反映所游、所见,待之后空闲时再次翻阅游览和感受。由于沈周、文徵明对于纪游图进行了探索,吴门画家对于纪游图创作也具有极大热情。谢时臣作为吴门派的画家,深受沈周和文徵明的绘画风格影响,在绘画题材上也继承了吴门派的山水纪游图创作传统。谢时臣在1541年创作的《武当紫霄宫霁雪图》题跋:“此海内四奇景,余少年亲历其地,兹体力不复事此,慨然兴怀述景,以示不忘,而景象翕然在目中矣。”意思是年少时曾亲临此地,如今已无法亲至,也就借笔墨图卷以游览。
  谢时臣为吴人(今浙江省苏州市),相隔不远的虎丘山、姑苏台是他常常游览之处。他于1536年所作《虎丘图》的题跋:“时在丙申秋日,久雨困人,独坐山斋,戏弄水墨,以适孤兴。”除了苏州附近的山水之外,谢时臣曾远游至荆楚、江浙一带,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看,还不止一次。《杭县志稿》中记载:“丁氏别业,丁方伯养浩所筑,在章溪有景薇堂,前后树石位置,皆文衡山、仇十洲两家经营也……子之乔,好客,如谢时臣、沈青门、周东村皆往来唱和于此,盖名流聚会之所也。”据此可以看出,谢时臣曾到过浙江的唐栖小镇。
  此外,嘉靖二十三年(1544),谢时臣也曾到过杭州。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记载:“予逋漫本是勾吴人,为溪山所役,浪迹直抵处之括苍,忽病虐积旬,客窗抱疴间,事笔墨聊适困怀,作小景数翻,或自可觀,且贮诸游囊,以俟赏鉴明公。嘉靖廿三载十月望日。樗仙谢时臣记。”至此,谢时臣已有两次出游经历,也有相关文献资料可证明其晚年出游路线。从这些文字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谢时臣喜爱山水自然,他以充沛的体力游览了南方,其晚年创作的大屏山水画作,构图和意境皆来源于这些阅历。
  谢时臣的“游”强调深入自然山水,描绘真情实感,取山水之真景、真意,“为溪山写真”。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作的《江山图卷》中,谢时臣写自己的出游:“明嘉靖二十六载丁未,吴门六十老人谢时臣远游荆楚,登太和,次大别,梯黄鹤,陟匡卢,下扬子江,舟中推篷取兴,敢与溪山写真,积成长卷,计三幅,遥寄嘉禾少溪草堂,少溪赏识名家,此笔得所归矣。”
  “纪游”和“卧游”均要求画家将所游、所见之景如实细致地记录下来,以“为溪山写真”。
  嘉靖庚寅年(1530)创作的《江山胜览图卷》描绘的是早春时节的江南地区;《虎阜春晴图》作于嘉靖丙申年(1536),是谢时臣的写生作品,层层递进的构图展现了春天里江南虎丘一带的旖旎风光;嘉靖庚戌年(1550)的《太行晴雪图》以留白的形式来表达漫山雪意,描绘了大雪过后太行山的一片晴朗之景;《匡卢瀑布图》作为巨幅山水,画面中直冲云霄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从天而降的瀑布,呈现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视觉盛宴……可以说,在谢时臣有记载可查的近百幅作品中,除了少量早年的临摹,大多数作品均为其写生之作。
  三、结语
  谢时臣作为明代的画家,曾经“声名焯然满公卿间”,在中国绘画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个“消匿”的状态,这导致人们忽略了谢时臣的艺术成就。如今细观谢时臣的山水作品,大多是对于山水之游的写生,这贯穿了谢时臣一生的创作,可被看作是其“游”之思想的体现。
  (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刘文清(199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一种传播感情的方式,能触动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当前的音乐表演面临着许多问题,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音乐表演者的演奏能力。演奏一首动人音乐的背后离不开音乐理论知识的支撑,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演奏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是一个个生硬的文字,它可以使演奏者对音乐和表演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以后的音乐表演有很大的帮助。每个音乐表演者都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今后的表演中加以运用。
期刊
周作人的《北京的茶食》、肖复兴的《北京人》都将北京的饮食文化作为重要书写对象,而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更是将北京的众多小吃搜罗到一起,是一部美食指南式的作品。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豆汁记》中也有对北京饮食文化的书写,不仅展现了从宫廷到平民的各种饮食,更将饮食文化同人物命运联系起来,流露出作家对家族兴衰、世事变迁的感慨。本文着重研究《豆汁记》中的饮食文化书写以及人物在时代变迁中所保持的豁达态度。  一、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声声乐艺术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人们不仅能在学校、大剧院等场所观赏一场精彩的声乐演出,更能随时随地欣赏美声声乐作品,这不得不提到中国音乐市场的新秀——抖音。  近年来,抖音逐渐使传统的美声声乐艺术面向大众,让人们了解什么是声乐艺术,以及声乐艺术的魅力等。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声声乐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播声乐艺术。本文以抖音App为例,从接受对象的角度分析美声声乐艺术如何
期刊
回望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本文以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进行研究讨论,重新审视文艺复兴运动带给艺术领域的启示与思考。  在世界美术史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不乏优雅美丽的女性形象。不同的作品虽然体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作品的创作受到了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眼光的影响。例如,
期刊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以巴黎为背景,描述了战争在心理、生理和道德等方面对战后年轻一代造成的严重影响,反映了人们的迷茫和社会的变革。小说中,女主人公勃莱特漂亮迷人、行为叛逆,其人生是矛盾的、扭曲的。本文以勃莱特的人生经历为中心,深刻地解析其人生悲剧成因。  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
期刊
我国的美学观念里有一种独特的、受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影响的传统美学观念——“计白当黑”。“计白当黑”是指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处与笔墨的“黑”一样重要。而马远与夏圭的绘画作品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一观念,并且形成了其艺术美学的独创性。本文从马远、夏圭作品中的空间布局以及笔墨的虚实这两個方面着手,分析他们画作中“计白当黑”的美学内涵。  一、“计白当黑”的绘画理念  “计白当黑”是中国美术史上特
期刊
水彩画自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外来艺术,水彩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色彩,又融合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的图式和表现风格。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交流、适应、融合过程中,中国的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水彩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产生了具有民族性的表达方式、表现风格。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国家,浓厚的民族文化及广阔的疆域土地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中国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与民族精
期刊
《儿童法案》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于儿童福祉的思考。在《儿童法案》中,亚当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宗教信仰幻灭之后,他无法找到新的精神指引,从而失去了方向,陷入了虚无。在这部作品中,麦克尤恩倡导一种理性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一种信念。当律法、理性和信仰都为伦理服务时,人们才更有可能驱散内心的幽暗。  一、《兒童法案》概述  《儿童法案》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
期刊
就钢琴艺术来讲,其不仅是作为演奏乐器流传至今,更是靠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音乐领域立于不败之地。钢琴艺术本身带有浓郁的西方艺术气息,当其传入我国后,经过我国钢琴家、作曲家的不断努力,为其增添了中国文化特色。  随着钢琴艺术的不断推广,钢琴艺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内涵,并且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基于此,为了能够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人们对我国钢琴艺术文化内涵的
期刊
戴进是明初浙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创作推动了明代绘画的发展。《明画录》卷二记载:“(戴进)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而妙处多自发之,俗所谓行家兼利家者也,神像人物杂画无不佳。”戴进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为主,不拘一格,师承百家。从“董巨”的气派山水画及李唐、郭熙的全景式构图,到马远、夏圭意义深远的边角小景,再到元画的笔墨韵味,戴进在吸收各时期绘画大师的艺术技巧的同时,又进行创新融合,形成了自己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