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经排刺配以华佗夹脊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又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及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采用阳明经排刺为主,辅以华佗夹脊刺,取得一定的疗效,将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排刺;阳明经;华佗夹脊刺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88-02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又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AIDP)及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itis)。该疾病常累及脑神经,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性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者可继发轴突变性。GB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以目前研究来看,与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有关,且以腹泻为前驱症状的GBS患者CJ感染率高达85%,常在腹泻停止后发病,常引起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首发症状多为肢体对称性无力,自远端渐向近端发展或自近端向远端加重;发病时患者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感觉缺失相对轻,呈手套—袜子样分布,约30%的患者肌肉有压痛,以腓肠肌压痛较常见,偶有出现Kernig征和Lasegue征等神经根刺激症状。因患者起病时四肢瘫痪症状与“低钾血症”十分相似,故临床上常常在GBS首发时给予补钾治疗,容易延误病情。另外,该病进展迅速,瘫痪症状严重难以自行翻身易引发褥疮,且重症患者多累及呼吸肌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
  GBS具有自限性,另配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可在2个月至1年内恢复正常,但仍有10%的患者会遗留严重后遗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采用阳明经排刺为主,辅以华佗夹脊刺,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女,32岁,主因四肢无力1月余入院。于2013年3月3日上午8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吐,下午出现腹泻、四肢无力,遂就诊于一综合性三甲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低钾血症”,经治病情无明显变化,四肢无力加重。于2013年3月11日就诊于另一医院,仍考虑“低钾血症”并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四肢瘫痪,呼吸困难。于2013年3月17日转诊于另一综合性三甲医院,该院行腰穿检查结果: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双侧胫神经、腓神经运动波幅明显减低,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考虑为“格林巴利”。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头孢西丁钠、灯盏花素粉针、甲钴胺等治疗,病情好转,呼吸平稳,但不能站立及行走。现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就诊于我院并收入我病区住院治疗。现症: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四肢无力、麻木,迟缓性瘫痪,腓肠肌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查体:颅神经(-),双侧肌力双上肢3级,双下肢2级,双侧Kernig征(+),ECT示:窦性心律。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我们认为本病中医诊断为痿证,湿热浸淫证;西医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上采用阳明经排刺为主,辅以华佗夹脊刺,以健运脾胃、清利湿热、疏通经络。其中阳明经排刺上午实施,下午行华佗夹脊刺。
  2治疗方法
  2.2.1阳明经排刺
  主穴:足阳明胃经排刺
  取穴:由髀关至解溪穴每间隔1寸顺经排刺。
  操作: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术1分钟,留针30min。
  配穴:上肢:极泉、尺泽、合谷、曲池、手三里、八邪。
  下肢:委中、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八风
  操作:上肢:(1)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2)尺泽穴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3)合谷穴向二间、三间方向斜刺,靠近第2掌骨中点,进针1.5寸,施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个手指轻微伸展为度,留针30min;(4)曲池、手三里:直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使针感传向手指,以小臂抽动为度;(5)八邪:向指掌关节基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min以上。
  下肢:(1)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的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2)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的补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留针30min;(3)余穴常规操作,均用补法,每次留针30min。
  2.2.2华佗夹脊刺
  华佗夹脊又名夹脊、脊旁,最早出自《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下夹脊者必已。”,是古今医家的常用针法。临床实践表明:华佗夹脊刺可起到改善脊柱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脑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
  取穴:即从第一颈椎(C1)至第五腰椎(L5)棘突下,脊柱旁开0.5寸的棘突间进针,针尖斜向脊柱,针刺深度为1寸左右。
  操作: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1~2min,留针30min。
  3结果
  治疗3周后,患者四肢无力麻木症状明显减轻,腓肠肌压痛减轻,搀扶下可行走。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3+级。复查肌电图示:双腓总神经、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双正中神经、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双尺神经、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右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食欲佳,睡眠好,二便调。   4讨论
  现代分子模拟理论认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为脱髓鞘病变,即病原体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某些成分的结构相同,机体免疫系统发生识别错误,自身免疫性细胞和自身抗体对正常的周围神经组分进行免疫攻击,致周围神经脱髓鞘[2]。该学说认为不同类型的GBS可识别不同部位的神经组织靶位,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患者发病期间,应十分注意将吉兰—巴雷综合征与脊髓灰质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多颅神经炎、脑干脑炎以及重症肌无力相鉴别(具体内容见表1)。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GBS患者的初期症状表现与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十分相似,临床常常会误诊因而延误病情。因此针对本病,笔者认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具体内容见表2。
  GBS类似于中医的“痿证”,其病机为肺热叶焦、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虚,GBS是由此所导致的筋脉、肌肉失于濡养的一组肢体、肌肉萎废不用的病症。针对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灵枢·根结》作了进一步解释:“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合折则气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阳明”主要指足阳明胃经,“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脾胃在治疗痿症中的作用。由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微物质并藉心肺之气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达四肢百骸,因此“阳明多气多血”。《素问·痿论》有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故足阳明胃经排刺可以补益气血,使气血充足、筋脉得养,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现代医学认为肌肉无力的表现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及脊神经的病变所导致的[2]。因此中医奇经八脉之督脉在循行部位、功能、发病走向与西医谈及脊髓之病变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解剖部位看脊髓位于人体背部正中脊柱之内,而中医的督脉“挟脊上行”;从功能上脊髓有传导大脑信号支配肌肉运动的作用。而督脉为“阳脉之海”。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夹督脉伴足太阳膀胱经而行,且足太阳为“一身之巨阳”,因而针刺夹脊穴可通调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以达到振奋阳气,调养精神,平衡阴阳,活血通络的目的。另外,夹脊穴位于脊柱旁脊神经根部,针刺时可直接刺激脊神经根,以收疏通经络、濡养经筋之功。另有研究证明,针刺五脏夹脊穴能显著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可直接反映出血液的生理功能的增强[3]。因此,针刺夹脊穴有助于GBS患者四肢肌肉功能的恢复。阳明经排刺的配穴中,我们主要选取了以“醒脑开窍”针法为主的特色体针,如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等穴。现代研究表明:如何减轻神经血管单元的损害、促进重构神经组织、重建脑组织循环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根本。而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明了“醒脑开窍”针法的优势之处正是在于能够促进神经与血管的新生。故而本组穴对促进重构神经组织、改善脑循环可有奇效。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足阳明胃经排刺为主,配以华佗夹脊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整体思想及辨证论治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验证。
  参考文献: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90
  [2]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6-348.
  [3]钱伟华.针刺五脏夹脊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5):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体会。方法选取我院综合科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感染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将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术后宣教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换药及杭生素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无任何差异。宣教组采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是常规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8例(其中宣教组3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00-01  目前临床中造成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多样,针对不同种类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细致的术前准备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方法。本文重点介绍目前几种常见的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并总结了几点紧急应对的策略。  1)气管内套管阻塞  原因及紧急应对策略:气管内套管可能会被血痂、痰痂以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抗菌素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尤其作为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但是在实际临床的应用中,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现象,使抗菌素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通过对我院呼吸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抗菌素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抗菌素;呼吸内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回顾和分析本院骨关节炎病患者的诊治情况,归纳骨关节炎病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发病特点和主要症状,总结骨关节炎病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今后的诊疗水平,为骨关节炎病患者的预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骨关节炎 临床表现 诊疗水平 预防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98-01  骨关节炎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病变,其患病率随
期刊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04-01  自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自拟复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00例,并与口服心律平的50例做对照,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系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设置治疗组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
期刊
摘 要:目的 对应用地佐辛对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实施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镇痛;采用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镇痛。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2小时和术后8小时VAS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治疗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进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选用不同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着重观察总结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三个月后机体BMI、FINS、WHR等8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89例多囊卵巢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或之后,患者机体BMI、FINS、LH、WHR、T指标等均出现了明显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妇产科感染患者给予阿奇霉素片剂治疗;研究组妇产科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片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6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