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荒诞武器装备纪事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烽火连天的20世纪里,为锻造出胜人一筹的“杀手锏”,世界各国的武器专家曾绞尽脑汁设计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武器和装备。它们一方面造价昂贵,设计用途匪夷所思;另一方面严重脱离现实,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因此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战场骄子”们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潜水导弹快艇
  
  1958年,赫鲁晓夫来到巴拉克拉瓦视察黑海舰队基地。观察中,赫鲁晓夫看到右边有几艘潜艇,左边有几艘快艇。于是突发奇想:要是能将导弹快艇与潜艇合二为一、制造潜水导弹快艇那该多好!这样既能潜入水中确保行动的隐蔽性,又能保持它的强大攻击力。根据这位苏共第一书记的指示,前苏联政府拨出了巨额资金,招集了一大批優秀的造船专家立即投入这项研究。设计人员把这种具有潜艇功能的快艇称作“1231小型潜水导弹船”。但他们很快发现赫鲁晓夫的想法荒谬无比:水面和水下两种船只的构造存在着巨大的技术矛盾。计算结果还表明,这种快艇不仅造价昂贵,而且经济和军事效果也令人怀疑。但最高指示和纯技术兴趣迫使设计人员积极地投入了工作。经过3年的紧张劳动,工作人员好歹设计出一种可装备4枚Ⅱ-25巡航导弹的快艇。等潜水快艇模型做好时,赫鲁晓夫也下台了,于是,这项离奇的计划也就随之告吹。
  
  会飞的潜艇
  
  最先幻想制造会飞潜艇的,是前苏联捷尔任斯基高等海军工程学校学员乌沙科夫,他不仅提出设想,而且还画出示意图。1936年4月,前苏联军事科研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按照设计,会飞的潜艇从空中发现敌人后,应当沉入水中,朝目标行驶。接近目标后,潜艇发射鱼雷。一旦未击中或目标偏离航线,潜艇会跳出海面,再次发动进攻。这种潜艇外表酷似飞机,3个1000马力的飞机引擎可将潜艇推上蓝天。引擎燃料为汽油,装在特殊的橡胶油桶里。二战前夕,由于国际军事政治局势紧张,前苏联政府无暇顾及会飞的潜艇,此项设计也就中途夭折了。
  
  带弯的枪筒
  
  二战期间,有人提出研制一种在掩体或建筑物后面射击的枪支。带弯的枪筒是这种武器与普通冲锋枪和步枪的主要区别。德国人对制造这种枪支最感兴趣。设计人员用MP44冲锋枪进行试验,在枪上安装了一个使射击路线偏转30。的附加枪筒,配有专门的测量和瞄准镜。后来为步枪和坦克用机枪制造了类似的枪筒。这种武器的主要缺陷就是枪筒容易过热。德国在战争期间一共制造出1万支这样的枪筒,并在巷战中广泛使用。
  1943年,前苏联也制造出类似的样枪,二战之后又研制出安装在冲锋枪和重机枪上的枪筒。但因射击精度低,带弯的枪筒没有被广泛使用。
  
  载机潜艇
  
  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后,日本海军决定制造能载轰炸机的特制大型潜艇,后人也称之为“潜水航母”。按照日本战略家的意图,这种潜艇组成的舰队在接近目标后浮出水面,先卸下飞机,再沉入水中。1942年初,日本造船厂得到建造18艘载机潜艇的订货。第一艘潜艇在1943年建成,取名为1400号(Sen T0ku型)。在核潜艇问世之前,这是世界上体积和吨位最大的潜艇。Sen Toku型潜艇的排水量为6560吨。1943-1945年,日本共建造了10多艘载机潜艇,同时还研制出潜艇携带的轰炸机。这种名为“晴岚”的轰炸机准备了l挺机枪、1枚鱼雷或2枚航空炸弹。“晴岚”轰炸机在1943年首次进行了试飞。一艘潜艇可载4架轰炸机。在潜艇浮出水面后,飞机借助于潜艇前甲板上的弹射器起飞。
  
  飞行坦克
  
  1942年9月2日,世界上第一辆飞行坦克从莫斯科郊区的一座秘密军用机场升空。它在天上飞了几公里,然后降落在贝科沃机场。机场值班人员发现空中异物后,立刻发出防空警报,防空大队随后投入了战斗准备。坦克落在混凝土地上,往前开了几米后停了下来。惊魂未定的机场指挥人员认出是本国坦克后才松了一口气:“自己人!”
  飞行坦克最早由著名飞机设计师奥列格·安东诺夫提出的。军事主管部门赞同这个想法,认为可以把飞行坦克同伞兵一起投到敌人后方。前苏联于1941年12月开始制造这种坦克,取名为A一40。飞行坦克被装上了机翼。着陆后,驾驶员可转动特制杠杆卸下机翼,随后投入战斗。然而这种坦克没有在实战中使用,因为当时作战部队急需重型轰炸机,不需要飞行坦克。
  
  最大的火炮
  
  德国的“多拉”火炮是实战中使用过的最大火炮。它的研制工作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大炮使用重达7100公斤的混凝土破坏弹和重达4500公斤的爆破弹。这门口径808毫米大炮的射速为1枚/20分钟,射程为24公里,整个大炮重1350吨。大炮安装在特制的铁轨式炮台上,大炮的操作、维修、技术服务人员多达4000人。1942年7月,“多拉”被运到克里米亚,在那里用炮火掩护攻打塞瓦斯托波尔的德国军队。但大炮在作战中奏效不大,总共向苏军阵地发射了100多枚炮弹,炮弹全部钻入地下爆炸了。当德国军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后,“多拉”被运到列宁格勒附近,1945年4月被炸毁。
其他文献
1996年1月,李某为他的“三菱”货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保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承保时间为1年。1996年2月3日,李某在国道上驾驶该货车时与一辆迎面而来的卡车相撞,交警认定对方卡车占道、超速行驶,应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的货车伤得很重,事后花了修理费用2万多元,于是他诉至法院,要求肇事卡车的车主赔偿损失。不料这官司一打就是两年多,直到1998年8月10日法院才作出终审判
期刊
米兰是我们从法国尼斯到意大利的第一站。在长达300多公里的旅途中,我们从汽车上看到了蔚蓝的海洋、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树林以及异国情调的村庄,真是高兴极了。在行程的前一段时间,我们跨越了大片大片的丘陵地带,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个隧洞,翻过了多少座山坡,但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路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在后一段时间里,我们从丘陵走向了平原,只见广阔无垠的田野上,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
期刊
如果说围绕着硬件电脑界已经展开了一场不见血的厮杀,那么,在软件界这种厮杀的严酷性也丝毫不差。美国的网景公司与软件霸主微软公司围绕浏览器的你争我夺正成为Internet上的一道风景线——“导航器”大战“探险家”。  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吉米·克拉克曾是久负盛名的SGI(硅谷图形)公司的缔造者。由于该公司领导层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吉米·克拉克于1994年6月离开了SGI公司。此后,他便把目光投到正走向
期刊
眼下最走红的词便是“酷”,最流行的颜色是灰色。穿着灰色衣裳的人可称得上“帅呆”了。  走在都市街头,到处可见穿着灰色衣裳的男女。商店里,黑色、灰色的男式衬衫最走俏,男装柜里也一色挂起灰色西装。女装柜里,昔日娇艳一时的水果色已被内敛的灰色取代,虽没了姹紫嫣红的缤纷,却凛然平添了一股大家之气。据称,流行灰色是与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有关,人们心理普遍压抑,对各种鲜艳色彩提不起兴趣,时装大师们便从东方的中庸
期刊
在文义谜中,无论是单字、词语还是文句都可以用来作谜面,一般来说,它们也可以作为字谜的谜面。但因为字谜的谜底只是一个字,容量较小,内涵不丰,所以创作重点就全在谜面,这又决定了它对谜面的要求比其他文义谜更高。制谜人都有这种体会,谜面少于四字便不易驾驭,若要兼具文采和意境的充分展示就更难了。要是字谜谜面只有一两个字,便会明显暴露出先天不足。这里从公开出版的几种谜书中选录较好的短面字谜12例:  ①糠(字
期刊
1951年10月25日,朝鲜军事停战谈判的会场由来凤庄迁至板门店。从此,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名声大震。板门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旧时为商贸集镇。因这里客栈的门多用床板充之,故俗称为板门店,后沿用于镇名。今天的板门店实际上是一个停战机构的代称,它不再是人们可以自由出入的集镇。昔日的商业气息已随风而逝,如今,板门店已成为人们的游览地。  板门店属于非军事区内的共同警备区,是一块长约800米,宽约700米的
期刊
在福建南靖这片山清水秀的大地上,数以千计的生土楼拔地而起,主要以圆、方的造型最为普遍。它像“地下长出的蘑菇”、“天上掉下的飞碟”,坐落在小溪旁、田野间、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南靖圆方土楼,传说是唐代入漳将军陈元光时代从军寨演变而来的。尽管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充分考证,但从它的结构形状,大门两边上方繁荣墙上埋有可通水的竹筒,以及硕大四方的大门闩,至少可以看出它确实有防御入侵的功
期刊
二战期间,为了赶制原子弹,美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曼哈顿工程”。但当年日本为赶制原子弹曾实施过“仁方案”,却很少有人知晓。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军界上层就已经对核武器产生了兴趣。日本空军科学技术署长官,后来任日本空军参谋长的安田武雄将军一直密切关注有关铀核分裂的文章。他在东京大学读书时的老师嵯峨良吉教授曾到过美国,并了解当时原子科学方面的“时髦”思想。嵯峨指出,核物理方面的最新成就可用于制造铀
期刊
鹦鹉预警  李国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拥有强大的空军,不断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当时,雷达还没有出现,英国的防空火力也很落后,只要德国的飞机一出现,往往就来不及准备,德国空军每次空袭,英国都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提前报警,提前发现敌机,英军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太理想。后来,他们发现鹦鹉具有灵敏的听觉,并且判断力很强,在很远距离就能听到并分辨出飞机的马达声。于是,英军立即挑选了一批体格好、接受
期刊
最近报载国家正在制订“十五计划”。于是我忽然想到以“人人心上记‘十五’”为谜面,射“德”字(德字右半中间“四一”相加为五)。这是一条时事即兴谜,虽无奇特之处,却使我联想起以前的几则“德”字谜,真是巧趣连连。灯谜合为时而作,较早的“德”字谜,便是在改革初期应时而生的:“人人树立四化志”。此谜巧化“德”字结构,在当时脱颖而出,别树一帜,不愧为应时佳作。细看德字右半的“四”,恰好把个“志”字上下“一”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