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彭阳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对标国家和自治区考核评估验收标准,强化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压茬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8年年底,全县122个贫困村顺利通过市级复查复审全部出列,累计减贫15198户5449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8.8%降至0.71%,漏评率、错退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到97.4%。2018年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62.5元,增长12.2%。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采取维修加固、群众自建等“九个一批”措施,实现所有农户安全住房有保障。全县156个行政村通硬化道路、通客车全覆盖;全县农村饮水保障率达到100%,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宽带信息,所有自然村通信号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面达89.9%;全县15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各行政村采取资产盘活、收益分红等模式,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
彭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县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状,建立任务清单,靠实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责任制,成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组织抓扶贫。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委常委联系包抓12个重点贫困村,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包抓21个贫困村,县委书记遍访全县122个贫困村,1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156个村党支部书记走访贫困户2万余户。帮扶部门、乡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安排97个单位结对帮扶156个行政村,3470名帮扶责任人包抓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发挥第一书记脱贫攻坚重要生力军作用,为15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全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实行责任、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六捆绑”,创新第一书记“网格长”层级管理监督。
开展“三大三强”行动,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党组织带头人782名、致富带头人1602人,332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出一支不走的帮扶队伍。同时,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成立2个巡查组、12个督查组、7个专项工作组,对重点责任部门和12个乡镇定期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查督查,把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倒逼责任落实。
彭阳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各项指标,制定“1+20+122”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惠民政策文件,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把政策措施一对一、点对点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在移民搬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搬迁安置2181户8667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在移民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6个,解决就业520人。围绕全县12个就近安置点,因地、因户制宜发展设施蔬菜等致富产业。统筹整合基础设施项目资金10.74亿元,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房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安全住房保障方面,累计落实安全住房保障40569户,其中实施危房危窑改造28607户,兑现资金45449.05万元,完成危房鉴定36242户,全县农村安全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道路通畅方面,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22个,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388.7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或砂砾路实现全覆盖,156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安全饮水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的农村供水管网体系,基本形成了全县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的供水格局。
在抓产业稳增收建立政策上“普惠+特惠”、路径上“有土+离土”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机制,实施“贫困户产业增收项目”和“产业富民全覆盖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发展“鸡菜花”“林药蜂”等多元化致富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面达89.9%。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589期29580人次,建成扶贫车间16个,吸纳784名群众就近就业,购买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7924人次建档立卡户就业,将1068名建档立卡户选聘为护林员,每人每年稳定实现工资收入1万元。推广“财政+金融+扶贫+产业”联动模式和“一台一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贷款存量户数 14313户,存量金额6.98亿元,户均4.88万元,覆盖面达到90.6%,扶贫保“全覆盖”。全县累计为141个村安排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4440万元,通过盘活现有资产、开发村级资源、电商带动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2018年156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06.1万元、平均8.37万元,最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狠抓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小学按时入学率为100%,初中按时入学率为97.8%,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1.2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6.72%。2014年以来累计资助学前幼儿10792人次715.09万元;义务教育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5755人次3928.1万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69299人次6314.35万元;资助普通高中生19615人次1779.51万元;资助中职学生6573人次329.405万元;发放生源地贷款29833人次18376.5万元,资助大学生33673人次2778.14万元。
狠抓健康扶贫,力阻病根变穷根。全面推行“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和“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重医疗”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承保面均达100%,确保贫困患者年度内合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累计享受财政兜底补助2318人次、支出兜底资金305.995万元。应用“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将家医签约服务团队、县级专家指导团队、互联网线上专家团队“三级团队”有效串联,使签约农户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签约119026人,覆盖率60.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签约率达100%。
为保证脱真贫、真脱贫,彭阳县严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关。对全县156个行政村所有农业户籍人口开展滚动式地毯式摸底排查,对收入来源不稳定贫困户、易返贫户和“边缘户”制定补齐方案,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建立“扶贫云一点通”平台,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云”数据管理平台,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精准、管理精准。统筹抓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结对帮扶、社会帮扶,持续深化闽宁对口协作,主动争取国家部委和区、市有关厅局帮扶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闽宁两地认真贯彻“银川会议”和闽宁协作第21次、第22次联席会议精神,召开厦门思明区—彭阳县对口扶贫协作座谈会,思明区的10个街道办与全县12个乡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累计协调各类帮扶资金4653万元,推动落地闽商项目5个,概算总投资16.4亿元。2014年以来,彭阳县积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沟通联系,累计争取帮扶资金3920.84万元,落实“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专家门诊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慧教室”等惠民项目。全面统筹区、市、县及社会帮扶力量,重点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789.01万元(其中,区直部门3873.93万元、市直部门2098.21万元、县直部门11233.40万元、社会组织583.47万元),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同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树乡风强民风”活动,15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荣获自治区“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正向激励机制,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宣传“脱贫光荣户”“优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G
压实责任抓脱贫
彭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县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状,建立任务清单,靠实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责任制,成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组织抓扶贫。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委常委联系包抓12个重点贫困村,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包抓21个贫困村,县委书记遍访全县122个贫困村,1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156个村党支部书记走访贫困户2万余户。帮扶部门、乡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安排97个单位结对帮扶156个行政村,3470名帮扶责任人包抓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发挥第一书记脱贫攻坚重要生力军作用,为15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全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实行责任、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六捆绑”,创新第一书记“网格长”层级管理监督。
开展“三大三强”行动,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党组织带头人782名、致富带头人1602人,332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出一支不走的帮扶队伍。同时,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成立2个巡查组、12个督查组、7个专项工作组,对重点责任部门和12个乡镇定期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查督查,把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倒逼责任落实。
精準施策保脱贫
彭阳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各项指标,制定“1+20+122”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惠民政策文件,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把政策措施一对一、点对点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在移民搬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搬迁安置2181户8667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在移民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6个,解决就业520人。围绕全县12个就近安置点,因地、因户制宜发展设施蔬菜等致富产业。统筹整合基础设施项目资金10.74亿元,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房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安全住房保障方面,累计落实安全住房保障40569户,其中实施危房危窑改造28607户,兑现资金45449.05万元,完成危房鉴定36242户,全县农村安全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道路通畅方面,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22个,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388.7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或砂砾路实现全覆盖,156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安全饮水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的农村供水管网体系,基本形成了全县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的供水格局。
多措并举促脱贫
在抓产业稳增收建立政策上“普惠+特惠”、路径上“有土+离土”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机制,实施“贫困户产业增收项目”和“产业富民全覆盖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发展“鸡菜花”“林药蜂”等多元化致富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面达89.9%。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589期29580人次,建成扶贫车间16个,吸纳784名群众就近就业,购买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7924人次建档立卡户就业,将1068名建档立卡户选聘为护林员,每人每年稳定实现工资收入1万元。推广“财政+金融+扶贫+产业”联动模式和“一台一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贷款存量户数 14313户,存量金额6.98亿元,户均4.88万元,覆盖面达到90.6%,扶贫保“全覆盖”。全县累计为141个村安排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4440万元,通过盘活现有资产、开发村级资源、电商带动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2018年156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06.1万元、平均8.37万元,最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狠抓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小学按时入学率为100%,初中按时入学率为97.8%,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1.2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6.72%。2014年以来累计资助学前幼儿10792人次715.09万元;义务教育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5755人次3928.1万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69299人次6314.35万元;资助普通高中生19615人次1779.51万元;资助中职学生6573人次329.405万元;发放生源地贷款29833人次18376.5万元,资助大学生33673人次2778.14万元。
狠抓健康扶贫,力阻病根变穷根。全面推行“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和“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重医疗”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承保面均达100%,确保贫困患者年度内合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累计享受财政兜底补助2318人次、支出兜底资金305.995万元。应用“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将家医签约服务团队、县级专家指导团队、互联网线上专家团队“三级团队”有效串联,使签约农户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签约119026人,覆盖率60.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签约率达100%。
各方合力助脱贫
为保证脱真贫、真脱贫,彭阳县严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关。对全县156个行政村所有农业户籍人口开展滚动式地毯式摸底排查,对收入来源不稳定贫困户、易返贫户和“边缘户”制定补齐方案,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建立“扶贫云一点通”平台,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云”数据管理平台,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精准、管理精准。统筹抓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结对帮扶、社会帮扶,持续深化闽宁对口协作,主动争取国家部委和区、市有关厅局帮扶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闽宁两地认真贯彻“银川会议”和闽宁协作第21次、第22次联席会议精神,召开厦门思明区—彭阳县对口扶贫协作座谈会,思明区的10个街道办与全县12个乡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累计协调各类帮扶资金4653万元,推动落地闽商项目5个,概算总投资16.4亿元。2014年以来,彭阳县积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沟通联系,累计争取帮扶资金3920.84万元,落实“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专家门诊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慧教室”等惠民项目。全面统筹区、市、县及社会帮扶力量,重点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789.01万元(其中,区直部门3873.93万元、市直部门2098.21万元、县直部门11233.40万元、社会组织583.47万元),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同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树乡风强民风”活动,15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荣获自治区“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正向激励机制,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宣传“脱贫光荣户”“优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