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而许多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特点、原因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从如何进行地图教学对初中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剖析运用地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行文重点落在进行地图的应用策略上,以期对地理学科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图教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地理地图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地理课的首要宗旨,在初中的地理地图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地理地图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学科素养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对读图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只有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才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地图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几年的初中地理中考试卷中,地图类型丰富,基本来自于教材以外,内容关注时事热点,科学美观,富有地理学科特色,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地图蕴含的信息量要求学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这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1.重视地理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和兴趣
传统的直观地图教学有些枯燥,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收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因此,学生会缺少对地理知识探讨的积极性。对于初中的地图教学,则需要教师重视地理情境的创设,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境的导入,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引入教学知识,这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把生活情境融入课堂,现实生活和教材就能更好联系起来,学生对它的理解就会更深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会更强。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增加知识的吸引力,增强地图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导入情境:“可以一日无菜,但绝不可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干燥的气候。接着引出问题:西北地区为何如此干燥呢?通过情境导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为何干旱,吸引学生分析问题,更深一步提取图中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总而言之,兴趣是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的向导。唯有学生对地理知识充满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地图的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关地理地图活动
被动学习会让学生处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局限学生的思维,令其主动探索的意识不足,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而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主动深入地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提升,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投入到地图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在假期期间实地绘制学校比例尺地图、观察江门某个旅游景点地图存在的问题;实地调研江门人才岛的选址并撰写调查报告;积极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如,用橙子制作经纬网地图、用土豆或泥巴制作地形图并观察其地形部位的特点;培训学生制作地理思维导图等。通过以上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加强了小组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合作质疑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深入探究能力,这是目前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基本要求。
3.以地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用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任务,通过地图获取知识,因此,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学中,地图承担着能力培养和知识点落实的重要载体。学生需要从地图中根据任务积极主动学习并努力探索,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态度,这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任务,利用地图,体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知疑的学习态度和地理综合思维。其中,在地理教学的学习任务中有许多内容需要经过争辩、质疑、探究等过程,最终做出合理的判断。所以,在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地图信息,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究,质疑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设计《工业》导学案时,以学生熟悉的华为为例,通过观察人口分布图、珠三角地理位置图、高等院校分布图、珠三角交通图等多种地图为载体,让学生查看多种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华为核心业务为何留在深圳总部,生产、销售、研发部门为何搬迁东莞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多种资料的整合,思维碰撞共同去深度分析问题,使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多维度发散思维,让学生回归生活关注生活。
4.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地图教学
由于学校的实用地图有限,可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来丰富地图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特别是在“互联网 教育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单一的讲授式转变成形式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地图教学,吸引学生到地图学习中去,从而活跃地理教学课堂,使地理地图教学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状态,为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地理抽象等核心素养打下基础。比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凭借“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直观方便”等特点,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地理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地理课程的产物,其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内容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而且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助力陪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还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将平面地图转变成立体地图,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相关地图来提高学生对立体地图的直接感受,拓展课堂空间,进而让初中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加强空间思维能力,如此一来,便于初中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以及记忆。
总之,初中地理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为提高课堂效率,要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把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起来。国家需要有作为的青年人,教师和学生要在地理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合理读懂地图存在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关键词】地图教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地理地图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地理课的首要宗旨,在初中的地理地图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地理地图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学科素养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对读图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只有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才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地图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几年的初中地理中考试卷中,地图类型丰富,基本来自于教材以外,内容关注时事热点,科学美观,富有地理学科特色,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地图蕴含的信息量要求学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这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1.重视地理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和兴趣
传统的直观地图教学有些枯燥,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收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因此,学生会缺少对地理知识探讨的积极性。对于初中的地图教学,则需要教师重视地理情境的创设,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境的导入,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引入教学知识,这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把生活情境融入课堂,现实生活和教材就能更好联系起来,学生对它的理解就会更深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会更强。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增加知识的吸引力,增强地图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导入情境:“可以一日无菜,但绝不可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干燥的气候。接着引出问题:西北地区为何如此干燥呢?通过情境导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为何干旱,吸引学生分析问题,更深一步提取图中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总而言之,兴趣是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的向导。唯有学生对地理知识充满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地图的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关地理地图活动
被动学习会让学生处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局限学生的思维,令其主动探索的意识不足,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而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主动深入地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提升,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投入到地图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在假期期间实地绘制学校比例尺地图、观察江门某个旅游景点地图存在的问题;实地调研江门人才岛的选址并撰写调查报告;积极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如,用橙子制作经纬网地图、用土豆或泥巴制作地形图并观察其地形部位的特点;培训学生制作地理思维导图等。通过以上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加强了小组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合作质疑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深入探究能力,这是目前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基本要求。
3.以地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用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任务,通过地图获取知识,因此,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学中,地图承担着能力培养和知识点落实的重要载体。学生需要从地图中根据任务积极主动学习并努力探索,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态度,这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任务,利用地图,体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知疑的学习态度和地理综合思维。其中,在地理教学的学习任务中有许多内容需要经过争辩、质疑、探究等过程,最终做出合理的判断。所以,在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地图信息,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究,质疑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设计《工业》导学案时,以学生熟悉的华为为例,通过观察人口分布图、珠三角地理位置图、高等院校分布图、珠三角交通图等多种地图为载体,让学生查看多种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华为核心业务为何留在深圳总部,生产、销售、研发部门为何搬迁东莞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多种资料的整合,思维碰撞共同去深度分析问题,使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多维度发散思维,让学生回归生活关注生活。
4.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地图教学
由于学校的实用地图有限,可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来丰富地图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特别是在“互联网 教育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单一的讲授式转变成形式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地图教学,吸引学生到地图学习中去,从而活跃地理教学课堂,使地理地图教学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状态,为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地理抽象等核心素养打下基础。比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凭借“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直观方便”等特点,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地理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地理课程的产物,其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内容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而且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助力陪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还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将平面地图转变成立体地图,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相关地图来提高学生对立体地图的直接感受,拓展课堂空间,进而让初中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加强空间思维能力,如此一来,便于初中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以及记忆。
总之,初中地理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为提高课堂效率,要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把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起来。国家需要有作为的青年人,教师和学生要在地理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合理读懂地图存在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