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既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办学目标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即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培养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就业指导需要突出重点,促进教学改革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助于转变职业教育中的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观念。产学研一体化协调发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型”教育铺平道路。
  [关键词] 能力教育;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双证型;技能鉴定;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0-0020-02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决定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开发、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与修订等问题,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促进了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在实践性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就业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就业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的重大改变。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教师,要从根本上落实“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其次,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按教材和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去讲授,而是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及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第三,要充分理解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听讲,自己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会出现由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缺乏而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造成完成学习任务困难的情况。第四,要多方合作。案例的搜集、问题的设置以及实践机会的寻找任务很重。任务与问题既要涵盖全面、有代表性,又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同时还要符合实际工作的基本原则,这需要与有关单位和学生密切合作来完成。学生解决实践问题也需要在实习单位进行,这是课题研究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了职业能力教育,推动了职业教育各项工作的改革。但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我们又发现了诸多问题:如怎样处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证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以及认可情况,国际证书与国内证书的关系,如何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使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能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满足学生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是简单的参加一、两项考核,而是要通过这一系统工程,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但是更应着眼于学生的终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简单的教给学生一些专业知识和能力,单纯地适应一个职业岗位,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坚持走“综合化”的道路,既加强文化课教学,又尽最大的努力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扩大专业学习的内涵,以适应更多的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就业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就是一个专业综合化过程。
  二 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只有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得以体现,才能确保学生完成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训课时。各高职院校即使同一专业,其教学计划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的要求作相应修正,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整合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训、实习和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计划中,要把涉及职业资格鉴定的知识点穿插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把原来的实践教学学时与职业资格鉴定实训捆绑在一起。独立设置的实训课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组织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训。实训课和综合实践课的安排和要求,应尽量模拟职业资格标准中的鉴定模块,职业技能鉴定的大部分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可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分解完成,这样考前仅需增加适当的培训模块,就能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认定考证。
  以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改革为契机创新培养模式。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内实践实训的课程资源,创建全新的、系统的、连贯的,以适应未来就业创业为目标指向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实践实训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充分挖掘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学院主体专业为机电类专业。第一学年全部为文化理论课;接着的三学期理论与实训两周轮换,上两周理论课后,到实训中心进行两周操作训练;第六学期先做八周的毕业设计,再到校内实习工厂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10周顶岗生产。三年中约有230天的实训时间,折合1800余学时。占总课时的48%。理论课设置有两个依据:一是服从服务于技能培训;二是服从服务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自编教材。如机电类专业自编教材12部,占所开设专业理论课的40%;二是把与技能训练关联密切的理论知识,如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结合实训课在操作现场讲授,努力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三 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实施人才强校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开展提高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职业人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在校内得到全面的实现。这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做到职业人才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实训场所;不仅在校内,更应走入工厂。当然,职业院校拥有教学资源、信息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应该可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质量性能改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所以,职业院校必须与地方企业紧密结合,走开放办学之路,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并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专业建设,从而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型”教育铺平道路。
  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学校及时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技术,在校期间积累“工作经验”,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应用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利于学生就业。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能吸引较好的生源,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促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此外,学生在实践操作课中勤于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推动,促使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紧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确保真正培养出面向需求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重要的就业制度改革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就业资格证制度。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技能培养与学生就业前的考证结合起来,减轻学生考证压力。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自身特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张莉琴,袁玖根,张翌呜.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职
  技高师人才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l1(9).
  [3]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4]缪向辉.高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J].吉林
  教育,2008(6).
  [5]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6]陶明华,万茓,张玲玲.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现状调研
  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
其他文献
近年包括法学界、政治学界在内的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校方和师生的共同治理。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共同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更是因为近年我国大学的内在构成已
艺术理论是长期艺术实践下所获得的经验总结,是艺术家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艺术理论体系也愈发成熟,并在当前艺
前言随着色谱仪的广泛应用,对于色谱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用手工计算不仅费时间,而且精度也受到限制,人力的浪费也大,有时还会由于疲劳出现差错.目前色谱仪的应
[摘 要] 近些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提升越来越被重视,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组织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亦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这背后也衍生出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对工作技能甚至技巧的偏重催生了辅导员工作泛技能化趋势。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之下有着厚实的人文素养支撑需求,辅导员个体的人文情怀、心性涵养对工作开展起着基础的隐性作用,泛技能化的潜在倾向将会淡化辅导员对人文素养的长期自我培
1970年,C.Yong,R.Fowles and R.P.Swigt发表的“An Electromagnetic Stress Gage”论文[1]中所阐明的理论有些不足之处,我们对它作了必要的补充,使其更加完善、严格。 本文用
[摘 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提出了新的规范性要求,书院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了施展平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发展堪忧,引导高校辅导员在书院制下提升职业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拟通过对新型书院制模式的学生工作内容总结,结合国内部分目前正在实行书院制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基于SWOT法探索辅导员个体职业发展的可行路径,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队伍建
[摘 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任务,而现实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关键环节。传统考试方式在考试目的、考试内容与方式、评价标准、考试反馈等方面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鉴于以上弊端,本文围绕创新这个核心目标,从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分标准、激励机制、评价非智力因素、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考试与评价制度体系,通过考试与评
本文介绍一种为小流量(0.5T/H~10T/H)电子皮带秤研制成功的铜质和铝质梁式称重传感器,有一定实用参考价值。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kind of copper and aluminum beam l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创建于1971年10月,为适应海洋开发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担负着培养海洋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材,收集和提供国内外有关海洋开发方面的情报以及协调组织大型施工
[摘 要]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构建和完善院系治理结构,是促进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完善院系治理结构,要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体制,处理好院系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三者的博弈与制衡。在综合型院系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学科实力强的院系实施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  [关键词] 院系治理;学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