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借用空白技巧的作用
  
  “空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留下一点空白可让学生产生填补使之完美的欲望,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己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第二,从教学指导思想看,它彻底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是教学过程进入从学会到会学的良性循环。第三,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限的,教师的教不可能是全信息的,余下的信息便为空白提供了可能性,它为学生整理、加工、消化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时机,给学生留下了咀嚼玩味的余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留有空白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实现教学空白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利用课堂提问激发疑问,创造空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愤”“发”对学生而言便是一种短暂的空白心理状态,教师应当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启”,从而让他们“发”。
  例如笔者在教《隋唐制度的革新》时讲到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提了这么几个问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个经济基础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租庸调制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由此可见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去创设一种教学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这空白处的答案,效果很好。
  第二,利用插图的空白激发思维。历史教材中,有着相当多的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着丰富的信息,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例如笔者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胡装女俑》《拿水壶的大良人陶俑》《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并说说从这些图片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第三,借助语言技巧创设空白。历史是门人文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等。因此教学语言也应当讲究节奏与抑扬顿挫。如讲到英雄人物为民族、为国家宁死不屈,教师情绪饱满、声音激昂慷慨;讲到慈禧太后为了过六十岁生日,不惜出卖国家,教师的声音里应有愤怒的成分。通过节奏与抑扬顿挫造成课堂教学的暂时性空白,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同时适当的语言空白也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第四,利用课堂空间留空白。不少教师上课时总是把讲台和黑板当做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阵地,他们一节课只顾坚守阵地,滔滔不绝地讲解,这反倒给某些开小差、做小动作、打瞌睡的学生以可乘之机,效果也不见得好。其实,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使讲台和黑板成为训练学生的场所或表现才干的舞台。例如讲到《金的建立和宋金和战》这节课时,笔者在黑板上列了金与辽、金与北宋、金与南宋三对关系,让学生看了课文后到黑板写出它们的关系演变情况,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起来。
  第五,设计精巧板书,创造空白。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助推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记忆深刻。
  
  三、设计空白板书的办法
  
  1.于表格中设计空白。例如在讲到王安石变法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表格,让学生从内容中分析出它们分别产生的作用,为后面的变法成效评价做准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线索。
  
  2.于课文的可比处设置空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和理解的基础,可见于文章的可比处设置空白的重要性。例如学习王安石变法时可以与商鞅变法这样比较:
  
  3.于课文的结尾处设置空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整堂课的理解。例如笔者在讲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
  
  唐前期的民族关系 唐后期的民族关系
  当然,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不能滥用,要做到合理、准确、有致,特别要把握好时间,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规定用于开展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这就说明了:学习思想品德课必须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运用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接
一、前言    笔者习惯于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前不久,刚到教室,便发现有两名男学生正在争吵,且有要动手的迹象,笔者及时上前阻挠争吵停了下来。当时笔者很生气,便用导入新课的时间向学生灌输一种热爱生活的思想,想借此提醒这两名学生及其他学生要热爱生活,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可不知何故,自己深情的说教和苦苦教导,换来的却是学生一脸的茫然,在这两名男生的眼神中笔者仍能看到“抱怨”“愤怒”“不平”。  课后,笔者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这珍贵的礼物是两封书信,一封来自深圳,一封来自宜州市的某中学。    一、当年将被开除的学生,现在当了企业经理    追忆到十年前,当时我曾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余秋灵她个子矮小,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是班上外貌最丑的一位同学,同学给她安了个外号“丑小鸭”。秋灵同学的性格是:固执、内向、孤僻。她学习成绩很差,考试除语文科及格外,其他科目从不超过20分。然而
思考一:模仿真能秀出精彩吗?  在上《礼貌显魅力》一课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堂2006年省优质课的参评课《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教案,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初中生活中可曾有过不宽容的行为,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写下对同学、朋友或师长的贴心话,并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亲口跟她/他说抱歉;直接走到她/他面前把纸条郑重交给她/他;把纸条放到讲台上,课后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高一年级管理中心,对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表示衷心感谢。在今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将带领学生成长、进步,走向更灿烂的人生旅途。  大半个学期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表现都比同期的学生有明显的飞跃。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一些工作:  第一,重视衔接教育、养成教育,规范学生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尽可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培养出更多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值得我们花大力气琢磨。在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探究模式,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本文仅就该模式的理论、具体操作进行简单论述。    一、问题探究模式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基本理念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導学生展开疑问,使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
随着高考的改革和发展,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变化,但在政治高考试题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引用具体的材料作为命题的背景。培养学生解读试题的能力是教师在高考辅导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学生在政治科目考试中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误区和对策作以下阐述。  一、误区和问题  (一)阅读分析材料时存在的问题  1.脱离材料,思考不深  有的学生认为背景材料对回答问题影响不大,答题时脱离命题的背景材料,对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实行后,广西钦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此,准确把握中考改革和命题的方向,对平时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复习指导将更有的放矢。下面就结合钦州市(下面简称我市)近几年来中考思品试题的分析来谈谈未来的思想品德教学和中考复习。  一、透视思品中考试题,明晰方向  近年我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基础性  近几年来钦州市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的掌握、传授向知识的运用与发现过渡。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日益认识到把发现和创造的因素引入课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还注重使他们具备科学创造的精神修养;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研究”。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21世纪的历史教育其基本目标是:为通才教育和公民人格养成奠定人文基础,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提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中学历史教学由此面临着这样的重大课题: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其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在教学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