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18-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1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16页,有一个铜与稀HNO3反应制NO的实验[实验1-7] ,做好了这个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本实验存在两点不足:
  第一,试管内的空气若不事先排尽,生成的NO会被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NO2,学生难以观察到无色的NO生成,进而难以从实验现象上直观地得出“铜与稀HNO3反应生成无色NO”的结论。
  第二,取下装有稀HNO3试管上的胶塞后,NO2气体会逸出,造成空气污染。为了解决上述不足,许多教师设计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改进装置,效果也不错。笔者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特点是装置很简单,效果特别好。
  
  2实验装置的改进
  
  2.1实验用品
   铜片(长约2cm, 宽约0.8cm)、 稀HNO3(4mol/L) 、NaOH浓溶液。
  医用塑料注射器(50ml ,带针头 ,用做反应容器,经实验耐硝酸腐蚀)、环形小磁铁(即小耳机里面的磁铁,直径约1.2cm,经实验耐硝酸腐蚀)、烧杯、半环形磁铁(即小喇叭里面的磁铁,直径约4cm ,从中间断开,用其一半,经实验耐硝酸腐蚀)、密封帽(制作方法见实验步骤⑶)、尼龙窗纱线(用于把铜片和环形小磁铁捆在一起,经实验耐硝酸腐蚀) 白硬纸板(做陪衬背景用)、 锥子(给铜片打孔用)。
  2.2实验装置
  
  1.环形小磁铁(放大图) 2.铜片 3.活塞
  4.捆有环形小磁铁的铜片 5.针头6.稀HNO3
   7.密封帽 8.热水 9.半环形磁铁10.NaOH浓溶液
  2.3实验步骤与现象
  ⑴ 取4片铜片,分别用锥子在中间打个小孔,用尼龙窗纱线把铜片和环形小磁铁捆在一起(如图1所示,小磁铁在中间 ,两边各2片铜片)。拔出注射器活塞,把捆有环形小磁铁的铜片放入注射器内,塞上活塞并向内推至活塞与铜片接触。(如图2所示)
  (2) 向一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硝酸,用注射器吸入约10ml稀硝酸,酸液要浸没铜片且液面要高出铜片约0.5cm。使注射器针头向上,用手弹几下注射器的酸液部位,使酸液中的气泡上逸,然后轻轻向内推动活塞(如图3所示),同时适当倾斜注射器,活塞推至把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为止。(当空气排尽时,针头出口处会有连续的酸液冒出)
  ⑶ 迅速拔掉针头,换上密封帽塞紧上口。(如图4所示)(注:密封帽是用来密封注射器内生成的气体,防止其外逸的。其制作方法是:取一个注射器针头,剪掉外露的金属管,然后用酒精灯灼烧剪口,使剪口处塑料熔化,把剪口塑封住即可)
  ⑷ 把注射器内的酸液部位浸在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水温以45℃左右为宜),浴热约2分钟(如图5所示),当看到铜片表面有较多气泡产生时,取出注射器,使注射器密封帽向上,把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6所示, 铁架台及夹持装置略),把白硬纸板放在注射器后面,做陪衬背景,观察现象,约3min后便会看到:铜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液面上方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同时还会看到注射器的活塞缓慢地自动向外推出,收集到的无色气体的体积增大(观察注射器刻度便知)。
  ⑸ 当收集到约30mL无色气体时,把半环形磁铁紧贴注射器外壁靠近铜片的部位,铜片被吸引住,然后缓缓地沿外壁上移磁铁至注射器的外顶部并固定下来,此时铜片会被吸引着随外部磁铁沿内壁向上滑动(如图7所示),最后被外部磁铁吸在注射器的内顶部并固定下来(注意动作要慢,不能让铜片中途掉下来)。此时由于铜片与酸液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如图8所示)。若还想让反应发生,只需撤掉外部的半环形磁铁即可,此时铜片会失去吸引从上面掉下来,与酸液重新接触发生反应。
  ⑹ 拔掉密封帽,迅速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如图9所示 , 不要拉到底,留一段距离吸碱液用),然后再迅速重新盖好密封帽。当向外拉动活塞时会马上观察到注射器内的无色气体立刻变为红棕色,这充分说明我们最初收集到的气体是NO且NO不溶于水。若此时轻轻振荡注射器,还会发现注射器内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这又说明了NO2能与水反应这个事实。
  ⑺ 向另一小烧杯中倒入适量NaOH浓溶液。迅速拔掉注射器密封帽,换上针头并塞紧,从铁架台上取下注射器,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如图10所示)(把活塞外拉至注射器最大容积处为止),然后迅速拔掉针头,换上密封帽塞紧上口,用力剧烈振荡注射器,以充分吸收其内的有害气体(NO、NO2的混合物)。
  
  3装置的优点
  
  ⑴ 此实验将NO的制备和性质溶为一体,既可看到无色的NO气体,也能看到NO遇空气(氧气)变为红棕色的NO2这个变化,还能验证NO2能与水反应这个事实,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这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且明显的现象变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⑵ 整个实验过程几乎均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有害气体几乎不泄露,防止空气污染效果极其显著。
  ⑶ 该实验利用磁铁与磁铁之间的引力,巧妙地实现了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既灵活方便,又节约了药品。该装置可反复使用。
  ⑷ 该实验装置简洁,原材料易得,实验原理简明,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并富于创新,既适于教师课堂上演示,更适合于学生实验,并能激励学生对实验的大胆改进与创新。
  
  4几点说明
  
  ⑴ 稀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若浓度偏低,则反应太慢,需要时间较长;若浓度偏高,则反应有NO2生成,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生成。这是实验成败的一个重要前提。
  ⑵ 吸入稀HNO3后,一定要把注射器内的空气彻底排尽,溶液中千万不能有气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气泡。这是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操作。
  ⑶ 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能过高(以45℃左右为宜),浴热的时间不能过长(当看到铜片表面有较多气泡产生时即可),否则HNO3会发生分解,放出NO2,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
  ⑷ 实验时,应戴上橡胶手套,防止酸液腐蚀皮肤。
  ⑸ 本实验装置用来演示其他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某些实验,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熵理论已由最初的“熵增原理”发展到耗散结构等一系列理论体系,并且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所借鉴。化学教学过程也遵循着运用熵理论的耗散结构“低级有序——混沌无序——高级有序”规律,体现出开放系统、创设非平衡态、引入涨落、运用非线性的作用。为优化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关键词:熵理论;耗散结构;化学教学;非平衡态;非线性作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0
亚欧会议(Asia Europe Meeting,ASEM)教育部长第一次会议于2008年5月5~6日在柏林召开。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部长安内特·沙芬任会议主席,各州教育与文化事务部长常务会议主席安内特·卡普-卡伦鲍尔担任其助理。中国、丹麦和日本协同主办了此次会议。    一、会议议题概述    会议第一个讨论重点是通过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加强高教合作,第二个重点集中在如何联系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以促
我很高兴能够面对一群年轻人演讲,你们代表着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你们在造就中国的未来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你们代表着我们共同拥有的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你们的努力和才能会使得下一代比上一代人生活得更好。  今天,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新西兰对于未来的想法,以及新中两国关系在未来的重要性。我希望强调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还希望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乃
近十年来,美国大学首度曝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出现下滑趋势,经济危机被指为罪魁祸首。  据美国海外教育论坛的调查显示,近60%的大学和独立留学服务机构人员表示,自2008年起出国学习的学生人数就在下降。调查还发现,公立大学和校外留学服务机构或将面临低注册率和最大的留学人数下滑问题。  美国与海外大学和独立留学服务机构协会的会长布莱恩·惠伦说:“我想经济危机对出国留学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衰
大家总觉得设计师的灵感是源源不断的,其实他们也有灵感枯竭的时候。为了及时交稿,他们偶尔也会偷个懒,比如说,把日常随处可见的小物件放大一下,就可以當作户外景观了——
[摘 要] 斯堪的纳维亚学者尼古莱·格朗德维格(Nikolai F.S. Grundtvig)和中国学者蔡元培分别致力于改善各自国家的教育体制。他们活跃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当时北欧国家的文化根源于意大利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其教育体制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拉丁语经典为基础。尼古莱·格朗德维格赞成为所有人提供教育,并基于北欧文艺复兴,从课程中删除拉丁语。他还提出,“民族文化”是以通用的北欧语
重视学习者的技能训练、将技能培训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是英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特点。进入21世纪,为了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英国政府一步步加强相关技能培训方面的力度:2002年,英国政府将教育和就业部更名为教育技能部,旨在突出技能培训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2月、3月教育技能部接连发表了题为《14岁~19岁的青年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技能——在商务中增强,在学习中提高》的白皮书;20
摘要:学科理解是科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要课题。关于化学平衡主题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已经达成了共识,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设计并提出问题。通过对一位重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的访谈发现:化学平衡的研究域得到拓展;化学平衡的特征认识更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视角更清晰。并得到了如下启示:学科理解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科理解要兼顾深度和广度;学科理解要兼顾理论和
摘要: 用石英玻璃管制作燃烧匙,巧妙地将玻璃导管与玻璃匙融为一体。利用这种新型燃烧匙做木炭、硫磺、面粉等物质的燃烧实验,可以产生更加明显、持久、精彩的实验现象。该实验仪器提高了实验效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中学化学实验的仪器装备。   关键词: 石英玻璃燃烧匙; 木炭燃烧; 硫燃烧; 面粉燃烧; 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8-0071-04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