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官简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倭传》是一部记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小说,全书三十三回,起于朝鲜东学党之乱,迄于台湾军民拒日侵占斗争,其中重点描述了令人难以释怀的马关春帆楼会议。而春帆楼,就是甲午战争后中日谈判并签订《马关条约》的地方。这部书是日本友人竹村先生数年前在广州旧书肆购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出版,铅字排印本,署名“兴全洪子弍撰辑”。这部小说过去仅见存于个别书目,从未单行出版,故亦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说“兴全洪子弍”即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之子”,然而证据阙如。竹村研读后,发现其中第十九回至第二十一回几乎是全文载录了《中日议和纪略》。这份史料是中方整理的,原应藏于清廷,却不见其收入《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而却存于日本内阁文库(即国立公文书馆)。
  按《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三十八第二千九百九十三号史料题为《呈递钦差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往来照会及问答节略咨文》题下注云:“又与伊藤五次会议问答节略共订为一本,内多辩论紧要语。”而关于这一“问答节略”,史料中附记称“原阙”,亦即当年李鸿章的呈文并未在档案中保存下来。
  耐人寻味的是,这份重要的春帆楼官简怎么会从皇家档案中消失,两年后竟然会混入小说《说倭传》中?作者“洪兴全”究竟是什么人?后来为什么又会流入日本内阁文库?三者之间是按什么线路传递的?
  早几年,骆玉明先生访日后对此发表看法。他说:“反映马关和谈艰难过程和李鸿章顽强姿态的《中日和谈纪略》很快流播外界,恐怕与李鸿章本人的某种考虑有关——至少是他那一派人的有意行为。而《说倭传》的作者‘洪兴全’虽不知为何许人,但小说的立场,除了表达甲午战争后国内日益高涨的爱国激情,也有为李鸿章辩护的意图,他多少应与李鸿章一派人有些关系。”
  马关签约后,全国上下一片反对,朝廷内很多人借此弹劾李鸿章,致使他告假养疴。这份李鸿章授意整理的纪略可能根本就没有传递给上级,可能是李鸿章本人出于某种考虑未交,也可能是他的对立面拖扣没有上呈,就像当时千余名孝廉上书“宜战不宜和”,结果被裕寿田扣压一样。晚清朝廷多有这样的荒唐事,早于此的李秀成自述,曾国藩不就一拖再拖,一删再删,最后隐瞒过斗篇幅,呈上一个面目全非的整理稿了事吗?
  如果原件根本没有呈交,那么条约签订两年后,只有李鸿章集团中人手中才有此材料。材料应该是先经过“洪”手,后流入日本内阁文库的。作者在《说倭传·序》中曾闪烁其词地说:“种种实事,若尽将其详而便载之,则国人必以我受敌人之贿,以扬中国之耻。若明知其实,竟舍而不登,则人或以我为畏官吏之势而效金人之缄口。呜呼,然则创说之实不亦戛戛乎其难之矣!”《中日和谈纪略》应该就是“尽将其详而便载之”的大实之事。
  由李鸿章出面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份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作为朝廷的替罪羊,“以一身为万矢之的,几于身无完肤,人皆欲杀”〔1〕。在这样的背景下,抛出这份秘档,让国人知道李鸿章是如何衰年出使,竭其所能,步步为营,顽强辩论,当然也就无异替李作了洗刷和辩解。如第十九回记述二月十五日午后二点半钟谈判开始,日方读完“停战节略”后,李即发问:
  
  李云:现在日军并未至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处,何以所拟停战条款内竟欲占据?
  伊云:凡议停战,两国应均沾利益。华军以停战为有益,故我军应据此三处为质。……
  李云:所据不久,三处何必让出?且三处皆系险要之地,若停战期满,议和不成,日军先已据此,岂非反客为主?
  伊云:停战期满,和议已成,当即退出。
  李云:中日系兄弟之邦,所开停战条款,未免陵逼太甚!
  
  应该说,李盯住了要害,还是很有见地的。对于李鸿章在和谈中的功过,第十九回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李云:去岁满朝言路屡次参我,谓我与日本伊藤首相交好,所参甚是。今与尔议和立约,岂非交好之明证?
  伊云:时势彼等不知,故参中堂。现在光景,彼已明白,必深悔当日所参之非。
  李云:如此狠凶条款,签押又必受骂,奈何!
  伊云:任彼胡说,如此重任彼亦担当不起。中国惟中堂一人能担此任。
  李云:事后又将群起攻我。
  伊云:说便宜话的人到处皆有,我之境地亦然。
  
  平心而论,这样的对话于谈判情节无关紧要,所以放进纪略,当然意在辩解。在第二十一回中,作者甚至还以貌似客观的口气说:“按中堂订立此约,苦心孤诣,本系无可奈何之事,国人不谅苦衷,交章弹劾。”这是作者的观点,当然也可视为小说的意图。这样,“洪兴全”不顾小说的体裁、风格,硬是将《中日和谈纪略》全文公开在《说倭传》中,借以反映马关谈判的艰难过程和李鸿章的顽强姿态,用心可谓良苦矣!
  其实太平天国失败已约二十年,经过甲午战争,国人痛定思痛,对太平天国中人自然产生了理解和同情。这种心情尤以两广人为甚。这时将小说闪烁含糊地署名“兴全洪子弍撰辑”,无疑增强了吸引力。
  作为小说来说,用人物形象、语言、情节等来衡量,《说倭传》是失败之作;但是由于其公开了尘封的秘档,并且将其置于中日战争的背景下向国人介绍鲜为人知的神秘细节,因而颇具史料价值。
  此外,《说倭传》具体地反映出在和谈中日方的盛气凌人之态,中方的无奈与尴尬之举。例如,日方要中国让出台湾:
  
  李云: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云:此系彼此定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
  李云:我不肯让,又将如何?
  伊云: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
  李云:赔款还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
  伊云: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
  李云:我两国比邻,不必如此决裂,总须和好。
  伊云:赔款让地犹债也,债还清,两国自然和好。
  李云:索债太狠,虽和不诚!
  
  这当然是一场城下之盟,双方的实力背景悬殊:清兵一败再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登陆攻占辽东及山东半岛且随时可能长驱入京。骆玉明先生说得好,这一场谈判,要“不辱”实在是不可能的。至少,人们可以想,换了别人去谈,结果又岂能更好一些?就算是在这样悬殊的背景下,按之古今中外,像伊藤这样骄横凶狠,一味索逼土地钱款,寸分不让,真是要怎么做就有什么样的歪道理,也是极其罕有的,活脱脱强盗逻辑,于斯极矣!难怪李鸿章再三叹息“太狠”、“口紧手辣”、“逼人太甚”了。
  《说倭传》也从侧面真实反映了清王朝官场的衰弊和日本经变法后的强盛。中日第一次会谈时主要官员曾彼此相问年岁,当时中方李鸿章已七十三岁,而日方首相伊藤五十五岁,外相陆奥五十二岁。李鸿章感叹对手年富力强,于是产生了下面的对话:
  
  伊云:日本之民不及华民易治,且有议院居间办事,甚为棘手。
  李云:贵国之议院与中国之都察院等耳。
  伊云:十年前曾劝撤去都察院,而中堂答以都察院之制起自汉时,由来已久,未易裁去。都察院多不明事务者,使在位难于办事。贵国必须将明于西学年富力强者委以重任,拘于成法者一概撤去,方有转机。
  
  应该说,伊藤所云还是切中肯綮的,只是这一席话由胜利者讲给失败者听,又多少带有一些讽刺意味。《说倭传》中有一首诗写得好:“战事如同一局棋,丧师失地亦堪悲。最怜命使求和日,应悟当前国事非。”
  
  注释:
  〔1〕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其他文献
【摘 要】叙事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很重,掌握叙事类作品的阅读密码,就能快速提高阅读此类文本的能力。破解叙事类文本的阅读奥秘,关键在于筛选学生易于理解的该类文本的特质作为突破口,选用适切的阅读策略,构建对接阅读能力层级的阅读基本模式,以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为支架,以一篇带动一类文本的阅读教与学,从而快速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  【关键词】叙事类文本特质;阅读策略;阅读教学基模  中圖分类号:G62
一    近披览《书屋》2005年9期,很欣喜地读到张宗刚先生的宏文《落叶满街无人扫——2000年以来的散文阅读》。  张先生在本文花了大约两千字篇幅论述李国文的散文创作,在承认李氏散文“嬉笑怒骂,言之有物,对历史知识驾轻就熟”的同时,更多是提出严厉的批评。总其要义,焦点在于指出李氏“在对人物的随意调侃臧否中,流露出历史观的虚无与价值观的错位。他那些借古讽今的文字,颇多‘嬉皮’色彩,而往往丧失了宽
情境的终端与源头之约   ——以“和的奇偶性”的教学为例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世坂小学 高淑琴  【摘 要】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情境的力量,把学生引入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中。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满足于开头的简单引入,应该让它贯穿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与结尾对接,有始有终,首尾呼应。  【关键词】情境;探究;兴趣;策略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初版于2000年,当时我曾写过一篇书评,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读罢本书新版,掩卷深思,还是那句老话,这是一部鉴往知来的世界文明史著作,时间跨度百余年,主要是对二十世纪的回顾和总结,也涉及十九世纪留给人们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社会问题以及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新发展。本书对“进步”的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何谓“进步”?作者认为,衡量进步的标准,并不完全在于国民生产总值、经
闻黎明先生的《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是近年来国内不可多见的一本研究抗战时期第三种力量(中间势力)政治活动的专著。该书以史料见长,不少篇幅涉及到抗战时期两次宪政运动,过程叙述相当精彩。不过遗憾的是,该书在对史事平铺直叙之时,却很少深入挖掘政治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同样地,在近年来学界陆续出版的一些有关中间势力精英人物的传记文章中,出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也多是同情他们后来的政治遭遇。但是,回顾
【摘要】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要立足学生情感体验来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使学生情感体验融入语文阅读学习中进行生活化重构或重建,从而推动学生走向个性化解读路径,并将个性化观点进行共享。尤其是通过写作实践来进行评价信息化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走向全面发展,从而完善生本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课堂;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相较于小学时期的懵懂与无知,步人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两个方面都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以此支配着自己对于各类事物的认知与观点。但在身心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也十分容易受到不良言行的影响而走上歧途。  一、中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同时产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对世界的观念以及看法,但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
何为学历案?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学历案是教师为了便于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进行专业化设计的学习过程的方案。”学历案是教师专门预设的、基于班级教学、给学生学习用的方案;就某一学习内容,呈现学生从不知到知、少知到多知的完整历程;是课程计划、认知地图、学习档案、互动载体、监测依据。简言之,学历案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地图,学生通过学历案可以获得知识学习的路径。  学历案的模块
新时期,“强基计划”逐渐取代“自主招生”,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成了其选拔重点。这也就强调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向纵深领域发展。而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向纵深领域发展,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