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水患严重,许多地方降水量创近十年间最高,长江、淮河流域的水位居高不下,很多河段甚至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
洪峰退去,防汛战役却远未结束!大灾之后须防大疫,洪水过后,各种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可能暴发流行,各灾区及沿岸地区应谨防进入疾病高发阶段。
今年入伏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大面积频繁降水,导致多省区发生洪涝灾害。然而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洪水猛兽”,汛期及汛后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也同样不容小视。
环境消毒,灾后第一课
洪灾后,由于淤泥的堆积,垃圾和粪便的污染,以及动、植物的腐败,蚊、蝇等昆虫极易孳生。社区及个人应认真清理垃圾、淤泥,疏通水沟,填平洼地,深埋各种动物尸体,对室内外环境特别是垃圾、下水道、厕所和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药物消毒,消灭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防止传染病流行。
洪水造成房屋倒塌,垃圾堆积成山,其清理、掩埋往往需要好几天时间,为避免垃圾在掩埋之前成为蚊、蝇等昆虫的孳生地,必须坚持边清理,边消毒、杀虫。对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尸体及其他腐臭的污物,应先以5%次氯酸钠或5%漂白粉溶液喷洒,用量为100毫升/平方米。然后将动物尸体等可燃性废物集中焚烧或深埋。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并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放心启用。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喝生水,而要喝煮开的水或纯净水。
现在正值汛期伏暑,灾区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引发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等。要防止“病从口入”,除强调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外,生活中还必须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在抗洪救灾中经常接触污物、污水的人员,可穿防护雨靴、戴手套,用餐前一定要清洁消毒双手,如用肥皂水浸泡消毒,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因居所倒塌而住在临时住所的灾民,要做好杀虫工作,防止昆虫叮咬,以防某些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凡被洪水淹过的地方,如地面、墙壁、卫生间、公共厕所、卧室,以及大街小巷、污水阴沟、垃圾堆等,应及时清理,可采用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为25%计算)20克加水5千克,喷雾或洗擦2小时。喷雾时表面渗透要均匀,土质地面1000毫升/平方米,土质墙200毫升/平方米,水泥地面300毫升/平方米。同时可采用溴氰菊酯(凯素灵,2.5%可湿性粉剂)等广谱、低度、高效杀虫剂进行杀虫,防治蟑螂、苍蝇、臭虫有效用量为10~15毫克/平方米,而蚊子为5毫克/平方米。灭鼠方法最好采用机械法,如人力围捕、鼠夹(笼)等,尽量减少投放毒饵灭鼠,以免鼠药中毒,死鼠要深埋或焚烧。
洪涝之后,三类疾病高发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地区主要容易发生3类疾病:一是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胃肠炎、伤寒、痢疾等,其主要症状是呕吐、腹痛、腹泻,有的患者还有发热;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三是中暑、皮肤病以及昆虫叮咬、细菌滋生而引起的不适。其中,肠道传染病最常见,也是灾区人民深受其扰的病变。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首先要做好“两管一灭”工作,即管好水源、管好粪便、杀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这就特别要求社区、居民保护好水源,人畜、特别是宠物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整修、新建要远离饮用水源。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搞好家庭、棚区及环境卫生。其次,要严格控制传染源,管理好患肠道传染病的患者,避免交叉传染。
汛期防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苍蝇满天飞的地方进食;瓜果要洗净,生吃要去皮;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馊饭菜,不吃或尽量少吃凉拌菜;多吃一点生姜、大蒜、紫苏。家中如有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量的药物预防和控制。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 链 接
急性肠炎的饮食调养
急性肠炎是夏季汛期及汛后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发生肠炎后,首先可口服氟哌酸、痢特灵、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治疗。除了用药外,肠炎的不同病期,饮食应该有所不同。
初期——喝“补液盐”。
起病后8~12小时内,先暂时禁食,避免对肠道的持续刺激,让肠道有所“休息调养”。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流失电解质,因此最好喝些“补液盐”,而非纯粹的白开水。目前,医院药房和市场药店都有“口服补液盐”出售,使用非常简单,只需按照说明书加温开水即可。
在此期间也可摄入米汤、菜汤、果汁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好转期——不吃牛奶、糖等产气食物。
在起病8~12小时后,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蒸蛋羹、咸饼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含糖多的食物或饮料,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恢复期——避免过早大吃大喝。
肠道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对于曾经引起肠道“不快乐”的食物,再次进食就会出现急性肠炎的症状,或反反复复,缠绵不愈。因此,恢复期依然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
腹泻停止后,可供给低脂肪少渣半流饮食,或软饭,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如面条、粥、馒头、软米饭、瘦肉泥等。但仍要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洪峰退去,防汛战役却远未结束!大灾之后须防大疫,洪水过后,各种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可能暴发流行,各灾区及沿岸地区应谨防进入疾病高发阶段。
今年入伏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大面积频繁降水,导致多省区发生洪涝灾害。然而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洪水猛兽”,汛期及汛后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也同样不容小视。
环境消毒,灾后第一课
洪灾后,由于淤泥的堆积,垃圾和粪便的污染,以及动、植物的腐败,蚊、蝇等昆虫极易孳生。社区及个人应认真清理垃圾、淤泥,疏通水沟,填平洼地,深埋各种动物尸体,对室内外环境特别是垃圾、下水道、厕所和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药物消毒,消灭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防止传染病流行。
洪水造成房屋倒塌,垃圾堆积成山,其清理、掩埋往往需要好几天时间,为避免垃圾在掩埋之前成为蚊、蝇等昆虫的孳生地,必须坚持边清理,边消毒、杀虫。对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尸体及其他腐臭的污物,应先以5%次氯酸钠或5%漂白粉溶液喷洒,用量为100毫升/平方米。然后将动物尸体等可燃性废物集中焚烧或深埋。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并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放心启用。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喝生水,而要喝煮开的水或纯净水。
现在正值汛期伏暑,灾区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引发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等。要防止“病从口入”,除强调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外,生活中还必须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在抗洪救灾中经常接触污物、污水的人员,可穿防护雨靴、戴手套,用餐前一定要清洁消毒双手,如用肥皂水浸泡消毒,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因居所倒塌而住在临时住所的灾民,要做好杀虫工作,防止昆虫叮咬,以防某些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凡被洪水淹过的地方,如地面、墙壁、卫生间、公共厕所、卧室,以及大街小巷、污水阴沟、垃圾堆等,应及时清理,可采用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为25%计算)20克加水5千克,喷雾或洗擦2小时。喷雾时表面渗透要均匀,土质地面1000毫升/平方米,土质墙200毫升/平方米,水泥地面300毫升/平方米。同时可采用溴氰菊酯(凯素灵,2.5%可湿性粉剂)等广谱、低度、高效杀虫剂进行杀虫,防治蟑螂、苍蝇、臭虫有效用量为10~15毫克/平方米,而蚊子为5毫克/平方米。灭鼠方法最好采用机械法,如人力围捕、鼠夹(笼)等,尽量减少投放毒饵灭鼠,以免鼠药中毒,死鼠要深埋或焚烧。
洪涝之后,三类疾病高发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地区主要容易发生3类疾病:一是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胃肠炎、伤寒、痢疾等,其主要症状是呕吐、腹痛、腹泻,有的患者还有发热;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三是中暑、皮肤病以及昆虫叮咬、细菌滋生而引起的不适。其中,肠道传染病最常见,也是灾区人民深受其扰的病变。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首先要做好“两管一灭”工作,即管好水源、管好粪便、杀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这就特别要求社区、居民保护好水源,人畜、特别是宠物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整修、新建要远离饮用水源。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搞好家庭、棚区及环境卫生。其次,要严格控制传染源,管理好患肠道传染病的患者,避免交叉传染。
汛期防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苍蝇满天飞的地方进食;瓜果要洗净,生吃要去皮;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馊饭菜,不吃或尽量少吃凉拌菜;多吃一点生姜、大蒜、紫苏。家中如有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量的药物预防和控制。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 链 接
急性肠炎的饮食调养
急性肠炎是夏季汛期及汛后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发生肠炎后,首先可口服氟哌酸、痢特灵、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治疗。除了用药外,肠炎的不同病期,饮食应该有所不同。
初期——喝“补液盐”。
起病后8~12小时内,先暂时禁食,避免对肠道的持续刺激,让肠道有所“休息调养”。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流失电解质,因此最好喝些“补液盐”,而非纯粹的白开水。目前,医院药房和市场药店都有“口服补液盐”出售,使用非常简单,只需按照说明书加温开水即可。
在此期间也可摄入米汤、菜汤、果汁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好转期——不吃牛奶、糖等产气食物。
在起病8~12小时后,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蒸蛋羹、咸饼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含糖多的食物或饮料,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恢复期——避免过早大吃大喝。
肠道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对于曾经引起肠道“不快乐”的食物,再次进食就会出现急性肠炎的症状,或反反复复,缠绵不愈。因此,恢复期依然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
腹泻停止后,可供给低脂肪少渣半流饮食,或软饭,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如面条、粥、馒头、软米饭、瘦肉泥等。但仍要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