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工业生产的崛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与持续发展成为了21世纪以来的社会热词。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加强了教育中生态文明知识的渗透。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态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68-02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多重矛盾,促使国家以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生态问题。与其等到环境破坏了再来补救,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从保护做起更为重要一些。所以我国教育应该充分把握生物中生态理念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与持续发展观。
一、简析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重工业与农业的迅速发展,生态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总数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只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首先在人口数量如此之大的国家,每天水资源的浪费程度不可想象,其次随着重工业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我国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三分之一的水资源已经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
2.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国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国情出发,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土资源的多少以及优劣几乎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程。但是近些年来,森林砍伐严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此外草地面积与质量都在呈递减趋势。各类珍贵动物、植物也在相继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国土安全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环境安全问题
首先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问题,根据统计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其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甚至还有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低于三级标准。其次,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让我们几乎处于一个垃圾厂的生活氛围。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污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见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安全问题。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内容
1.重视生态内容渗透,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生态教育可以说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不可忽略或是敷衍一笔带过。在日常的生物知识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渗入生态知识,或是向学生呈现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内容时,进行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使环境保护深入学生的内心。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其稳定性形成的必要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破坏了生态系统以及打破了其稳定性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活环境保护意识。
2.注重课程打造,开展生态环境辩论课题
教师一味的宣传和教育,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灌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效果也许不是很明显,且在课堂中学生激情满满,意志奋发,时间长以后学生的这种心理就会淡化。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课题,布置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注重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哪些浪费现象,以及在自身生活的环境当中存在哪些严重污染现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中获得感悟,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有利于树立学生坚决的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例如:就高中生物《生物科技与环境保护》这一单元,教师可以以“生物科技发展是否优先于环境保护”为辩论课题,引导学生以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资料的收集,促进学生在自身直观的知识中开展辩论,促进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化,并积极的付出实际行动来保护和拯救身边的环境。
3.利用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
法律是国家制定,强制规定的所有公民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加强高中生的生态保护道德意识,促进道德意识向环境保护道德行为的进一步转化。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等。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让学生以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
结语
高中生的生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生态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生态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的实際行动,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落实生态教育的效果,老师更要以榜样的作用,与学生共同保护人类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陈艺红,肖巧玲.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98.
[2]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途径[J].《环境教育》 , 2017 (9) :46-48.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态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68-02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多重矛盾,促使国家以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生态问题。与其等到环境破坏了再来补救,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从保护做起更为重要一些。所以我国教育应该充分把握生物中生态理念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与持续发展观。
一、简析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重工业与农业的迅速发展,生态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总数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只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首先在人口数量如此之大的国家,每天水资源的浪费程度不可想象,其次随着重工业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我国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三分之一的水资源已经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
2.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国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国情出发,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土资源的多少以及优劣几乎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程。但是近些年来,森林砍伐严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此外草地面积与质量都在呈递减趋势。各类珍贵动物、植物也在相继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国土安全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环境安全问题
首先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问题,根据统计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其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甚至还有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低于三级标准。其次,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让我们几乎处于一个垃圾厂的生活氛围。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污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见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安全问题。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内容
1.重视生态内容渗透,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生态教育可以说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不可忽略或是敷衍一笔带过。在日常的生物知识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渗入生态知识,或是向学生呈现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内容时,进行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使环境保护深入学生的内心。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其稳定性形成的必要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破坏了生态系统以及打破了其稳定性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活环境保护意识。
2.注重课程打造,开展生态环境辩论课题
教师一味的宣传和教育,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灌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效果也许不是很明显,且在课堂中学生激情满满,意志奋发,时间长以后学生的这种心理就会淡化。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课题,布置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注重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哪些浪费现象,以及在自身生活的环境当中存在哪些严重污染现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中获得感悟,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有利于树立学生坚决的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例如:就高中生物《生物科技与环境保护》这一单元,教师可以以“生物科技发展是否优先于环境保护”为辩论课题,引导学生以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资料的收集,促进学生在自身直观的知识中开展辩论,促进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化,并积极的付出实际行动来保护和拯救身边的环境。
3.利用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
法律是国家制定,强制规定的所有公民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加强高中生的生态保护道德意识,促进道德意识向环境保护道德行为的进一步转化。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等。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让学生以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
结语
高中生的生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生态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生态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的实際行动,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落实生态教育的效果,老师更要以榜样的作用,与学生共同保护人类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陈艺红,肖巧玲.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98.
[2]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途径[J].《环境教育》 , 2017 (9)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