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护理架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使用改良型护理支架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经验和方法,评价其疗效。

方法

改良前收集80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为对照组,改良后的8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治疗费用等差异,评价改良型护理架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13.69±1.650) d,住院费用(8 130.161±469.282)元;对照组住院(13.24±1.809) d,住院费用(8 277.538±468.089)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5,2.013;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2例,对照组发生3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05)。

结论

改良型护理支架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支持护理中,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方便护理,护理效果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6月入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组、SCD组、SCD联合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SCD间歇充气压力泵辅助治疗、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SCD间歇充
目的观察思乐扣装置固定蝶翼无损伤针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4—7月进行静脉输液港置管、静脉化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日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研究组60例,研究组使用思乐扣装置及透明敷贴固定蝶翼无损伤针,对照组使用传统无菌小纱布及透明敷贴固定,统计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固定蝶翼无损伤针后舒适度改变、静脉输液滴速减慢、重复穿刺发生的例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留置无损伤针期
目的以护理教学和学生主观评价为出发点,初步构建临床护理教学学生评价指标。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22名护理专家的咨询,对通过访谈初步形成的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判别,剔除一致性评价CR≥0.1的3名专家的评价结果,得到19名专家的评价结果,综合各位专家的评分,为临床教学内容、临床教学方法、临床教师实践能力、教学效果4个维度,12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设置权重。结论
目的探讨医护绑定式团队中护士对出院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管理平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并出院的癌症患者88例为观察组,实施医护绑定式团队护理管理模式。选择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并出院的癌症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各维度(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
目的探讨运用手机拍照系统功能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信息资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半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在常规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对患者实施手机拍照功能系统的培训,包括拍照要求(如角度、环境)、拍照方法(如特征性图片的筛选、收集及储存整理)等。对照组运用常规的回忆或口头描述等方式进行收集信息。结
目的观察自制导丝-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需要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导丝-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征性P波变化进行定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定位,以术后胸部X线片定位为金标准,比较两组PICC导管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及评估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心脏移植术后3个月的患者,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其进行整体的调查与评估。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80%),男性(60%),并发症发生率为60%。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