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情缘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汤生曾说,1980年至1981年的三场“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专拍,而这三场专拍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可谓影响深远。同时,朱汤生与仇焱之祖孙三代之间的交往也成为收藏界的一段佳话。
  “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拍卖,几乎吸引了所有全球重要媒体的关注,”说起1980年11月那场“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拍,现任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国际主管仇国仕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显得颇为兴奋,“正是在那场拍卖上,中国艺术品首次迈过了100万美元的门槛,也让世人第一次认识到中国艺术品能有如此高的身价。”
  “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拍是香港苏富比为私人收藏家举办的首个个人专拍,由于拍卖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藏家,以至于香港苏富比不得不把拍卖会场从文华酒店移师到能容纳500人的富丽华酒店宴会厅。
  1980年12月,伦敦苏富比举办了第二场仇焱之藏品专拍,以高古青铜及唐宋陶瓷为主打;1981年5月,香港苏富比推出了第三场仇焱之专拍,掀起了中国文物市场的第一波高峰。虽然那时的仇国仕还年幼,但当时的拍卖盛况却令他至今难忘——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盘、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近200件藏品件件争奇斗艳,其中,成化斗彩鸡缸杯以528万港元成交,打破了当时中国瓷器艺术品的世界记录,也是这场拍卖使得明代官窑的市场价位大幅上扬,并逐渐取代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宋瓷的市场主流地位。
  “可以说,正是在朱汤生的大力推动下,我爷爷的收藏才得以与世人见面。”朱汤生与仇国仕的爷爷仇焱之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因为对中国艺术品共同的热爱,仇焱之和朱汤生惺惺相惜,朱汤生对中国瓷器的鉴赏力让仇焱之很是佩服。“朱汤生是我爷爷在欧洲最好的朋友之一”。
  “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朱汤生的劝说下,我爷爷有了出售藏品的想法,并请朱汤生和米歇尔·伯德莱先生共同处理他的藏品。”米歇尔·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是一位法国古董商,也是老一辈的中国艺术品方面专家,出版了不少关于家具和瓷器的书籍。相同的爱好,使得三位来自不同国度的人结成了莫逆之交。
  仇国仕在10岁左右就已经与朱汤生相识,“我父母和朱汤生夫妇私交甚笃,两家人经常在一起旅行。”仇国仕的父亲仇大雄也酷爱收藏,尤其钟情犀角雕刻艺术品。2011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了26件精美的犀角雕,正是来自仇焱之和仇大雄父子的珍藏。值得一说的是,1997年,在朱汤生的建议下,仇大雄曾将这批犀角器借给新落成的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并且一展就是近10年。
  1996年,仇国仕进入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学习。有一次,他与父母一起去朱汤生家度假,仇国仕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教了朱汤生不少关于中国艺术品的问题,“朱汤生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那段愉快的时光让仇国仕至今都记忆犹新。
  1999年夏天,仇国仕取得了伦敦大学艺术与考古硕士学位,随后便加盟苏富比。“我进苏富比绝对是受朱汤生的影响。”此后的两三年里,仇国仕得到了朱汤生和时任苏富比中国瓷器工艺品部主管谢启亮的大力栽培。“当年,谢启亮先生有了离开苏富比的打算,朱汤生也准备退休,这让我压力很大。”在仇国仕看来,从1973年到2004年,在朱汤生的不断努力和开拓下,香港苏富比在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拍卖领域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很担心,朱汤生的离去也意味着香港苏富比将失去这一优势地位。”仇国仕说他当时备感有压力。不过,朱汤生在退休后继续担任苏富比顾问一职,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自2003年起,仇国仕开始致力于开拓苏富比亚太地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并与全球重要收藏家及古董商保持紧密联系。在随后的几年里举办了多场成绩超凡的拍卖,如2005年10月的“玛丽及庄智博文房瑰宝珍藏专拍”和“臻美珍瓷─亚洲私人家族匮藏”专拍、2006年10月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2007年4月的“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等,使得香港苏富比继续在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领域保持风向标的地位。
  “你一定要去学中文!朱汤生建议我,从事中国瓷器工作离不开中文,以往苏富比的专家大多都不懂中文,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买家是中国人。于是1998年,我开始学习中文。”仇国仕说。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兴趣广泛,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专注于学习和研究之中,”回忆起与朱汤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仇国仕难以抑制敬仰之情,“他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十年,而是持续了一生。”
  ·链接·
  1980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当年夏季我们首次举办仇焱之先生的私人拍卖会。仇焱之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古董商,后来移居香港,至退休后再往瑞士定居。香港苏富比为个别收藏家举办私人拍卖尚属首次,结果却意外地成功。当时为隆重其事,我们将拍卖地点由长狭型的文华酒店宴会厅,迁往较宽敞的富丽华酒店举行。仇焱之收藏拍卖引来大批鉴赏家到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者,为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其他难得一见的明朝瓷器。在先后两次的仇焱之私人珍藏拍卖会中,大部分拍卖品皆由两位本地的收藏家赵从衍及区百龄分别罗致。
  80年代初的拍卖市场虽转趋淡静,但我们于1982年在台北举办了一个瓷器展览会,这个属Frederick Knight先生的私人珍藏展览会,标志着台湾买家经当地政府放宽货币流通管制以来,增加来港收购艺术品的开始。8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相继推出一连串值得回顾的私人拍卖会,我们为在香港备受尊崇的叶义医生于1984年秋季举办私人珍藏拍卖;翌年春天,纽约的古董商戴润斋创办的基金会出售一批上乘的瓷器,同年另一间国际拍卖行终于踏足香港;至1986年,首个赵从衍私人珍藏拍卖会为香港拍卖市场平添热闹气息,赵氏夫妇非凡的收藏品位一度令不少买家爱不释手,目不暇接的收藏包括购自仇焱之的明瓷,以及一批典雅脱俗的翡翠玉雕,更揭起了随后数年的搜购热潮。
  接二连三的精彩拍卖在80年代末相继出现,其中有赵从衍品位相若的著名新加坡收藏家Jack Chia珍藏,另有以清瓷为主的Paul Bernat珍藏;最后,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在1989年售出其以投资为旨的中国艺术收藏,适逢当时的市场备受日本买家追捧,令该批收藏的价值大幅升值,当中曾参与激烈拍卖的还包括活跃非常的香港收藏家徐展堂。
  节选自朱汤生为《香港苏富比三十年》撰写的前言
其他文献
英国艺术大师托尼·克拉格来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内,“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进行中。高挑的美术馆内第三层展厅,和托尼·克拉格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雕塑相得益彰,各种不同材质、充满流动感和想像力的雕塑,把参观者带进了这个英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特纳奖获得者、有第二个亨利·摩尔之称的艺术家创造的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中。  事实上,201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超有机”展览中,托尼·克拉作品就来到了
期刊
中国书法作为艺林奇葩,它的绵延和壮大,自有其丰富的内涵赖以维持。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品类,书法艺术在国际交流之间显得更为璀璨夺目。书法所借助的文字载体,包孕了金石、考古、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篆刻、音乐、建筑等诸多文化基因,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故点画关情,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识者睹迹明心,目击而道存。当今书法的传播更需要多种途径,综合多种文化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李斌权先生首创的
期刊
北京荣宝2012年迎春拍卖会(第72期)近日落槌,1500多件作品总成交额达1.51亿元,成交率为77.0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桦及版画名家专场208件拍品成交额为892万元,而由李桦创作的作品全数成交。  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出现明显变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2年会是调整的一年,所以荣宝此次迎春拍卖会作为今年艺术品拍卖的开场,受到市场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期待。微博上也有很多关注荣宝拍
期刊
由北京传是举办的“物得其宜—黄花梨家具精品展”于3月21日在北京798艺术区邦文艺术港湾亮相。该展览汇集了包括赛克勒博物馆旧藏在内的90余件明清两朝和当代的黄花梨精品家具,椅凳桌案、柜架箱匣等无所不包,品类齐全,工艺精湛,为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呈上一场黄花梨家具盛宴。  其中,一件清代黄花梨六柱架子床尤为珍贵,此床通体由黄花梨制成,铺面四角设立柱,上有顶架,正面另安装门柱,由门围子与角柱连接。床架立柱
期刊
好友是艺术专业出身,毕业后留在英国从事一些艺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前段回国,相约小聚,言谈之中,她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艺术品离你的生活有多远?”  我一愣,这也太泛了点儿吧?好在我这媒体人也不是白做的,于是开始吧啦吧啦:灵感来源于生活,假如日后我有了比较丰厚的资金,会考虑去购买云云。  她笑了,认真地“反驳”我道:“你说的艺术源于生活没错,但倘若只有有钱才能买艺术品,这似乎是被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
期刊
谢稚柳、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徐邦达,曾经一言九鼎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五老”时代,随着徐邦达老先生的驾鹤离去,被永远地划上了一道休止符。  假设真有另外一个世界,想必此时的“五老”仍不舍手中画卷,孜孜不倦。然现实总是残酷的,斯人远去,哀思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忧虑,书画鉴定权威的大旗,将由谁或者谁们来扛起?  鉴定对于文物的作用,好比案件审理中的法官、竞技场上的裁判。熟悉中国古代书画的人都深知,古
期刊
朱汤生一个人的拍卖史  朱利安·汤姆生(Julian Thompson,1941年至2011年)—苏富比亚太区前总裁、中国瓷器首席鉴定官。这位传统的英国绅士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中国名字—朱汤生。  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和收藏来讲,这位儒雅的英国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他一手开启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黄金时代;正是他功不可没的鼎力拓展,才使中国瓷器、工艺品成为全球藏家瞩目的焦点,同时拉升了中国艺术品的
期刊
在首场拍卖旗开得胜后,朱汤生于上世纪80年代相继举办了多场著名收藏家的专拍盛会,正是他对华人藏家的积极推介,才使得中国瓷器、工艺品成为全球藏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仇焱之、戴福保、胡惠春、赵从衍,更是被收藏界誉为“四大华裔名家”。  仇焱之、戴福保、胡惠春、赵从衍的收藏专场拍卖,不仅对于香港,甚至对于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香港苏富比在1980年和1981年相继推出了仇焱之的
期刊
从1973年苏富比“落户”香港,朱汤生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在这30年里,他不仅筹划推出了多场举世瞩目的拍卖专场,并且培养了不少中国艺术品鉴赏和拍卖方面的人才,用他的个人魅力影响了不少热爱中国艺术品的藏家和业内人士。为此,本刊独家专访了曾与朱汤生共事了十多年的苏富比中国瓷器部前主管、资深艺术品经纪人谢启亮先生。  一流的市场把控能力  《中国收藏》:请您给我们讲讲您
期刊
1997年,朱汤生执掌香港苏富比已有24个年头。此时,朱汤生已成为苏富比亚洲区首位主席。  1997年在香港的历史上也值得大书特书。这一年7月1日,香港结束了145年的租界历史,回归祖国。而对于朱汤生来讲,香港的回归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内地新生代藏家涌入香港苏富比的拍场,而随着香港老一辈收藏家的逐渐淡出,新的收藏趣味和审美取向也将给瓷器拍卖的行情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清瓷崛起  2011年4月7日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