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是蜜糖亦是砒霜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并不是个愉悦的故事,后半段更是让人情绪复杂。走出文化广场的时候我内心却是十分激荡的,仅仅因为《莫扎特》的音乐真的可以让人的内心“燃”起来。在音乐面前,关于语言的理性似乎并不是那样重要。每一个片段,每一首歌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道,每一个音符都重重踏在我的脑海中,每一次结束都如此干净,戛然而止却又让人意犹未尽。剧评需要理性,需要个人见解分析,以往的我常常理性战胜感性,甚至将剧评写成了论文的味道,但看完《莫扎特》我却只想将心绪宣泄,流泻笔端,敲出一个个黑色的小方格字。
  一个是消瘦的银发青年莫扎特,在满场洛可可风中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是那样格格不入。全场莫扎特的服饰没有束腰,没有肩带,没有繁复的装饰,他始终穿着最随性的衣服。他可以在维也纳音乐大厅中弹奏庄重的古典音乐,也可以不羁地甩着头发,拨动电吉他唱起摇滚乐。另一个是稚嫩的孩子小阿玛德,始终穿着女皇赐予的红色礼服,戴着一丝不苟的头套。小阿玛德始终拿着笔盒在创作……他即是他,他是他的天赋,亦是他的束缚。小阿玛德的存在,是剧作家将莫扎特的自我意识外化表现的艺术手段。但他又让莫扎特的“个人无意识”占据了上风——那些被压抑的知觉和经验,都被青年莫扎特释放出来。正如荣格所言,个人无意识是属于表层的无意识中含有个人特性的无意识,而这种个人无意识不是后天的,是先天的。它是最本真的东西,是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剧作家最想展现给观众的。
  莫扎特是幸运的,对他而言,是天赋(阿玛德)成就了他,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别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无法到达的艺术高度。但他更是可怜的,在音乐上远甚于常人的才能,让他饱受权贵的奴役,小人的诱惑,父亲的束缚和自身的纠结……看似洒脱的青年莫扎特始终不自觉地克制各类人性中的欲求。
  难道一个天才注定要失去自由的资格吗?坐在钢琴前创作、弹奏的人是他,难道在赌桌上押钱,在情人床上厮磨的就不是莫扎特吗?这些世俗的东西并没有消磨他的灵气,反倒是渐渐完成了一场属于他的成长游戏。尽管人们包括亲人喜爱的都是小阿玛德,是他的天赋,是他的才华,但他从内心到外在都在追求自由,他希望人们可以爱上他真实的模样。莫扎特渴望的快乐,渴望的爱,在常人看来成了放荡的表现,社交、娱乐和爱情对他而言都是饮鸩止渴。他可以为了自由反抗大主教的权威,他甚至通过不羁的生活反抗父亲……
  可他也始终没有办法放弃音乐,没放过自己。莫扎特自身在无意识中并不想辜负他的才华,甚至他生命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属于音乐的,这也注定他永远无法将一切抛诸脑后,注定他无法摆脱他的影子——阿玛德。每一个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有靈性的,但随之而来是无法摆脱的宿命。阿玛德不是莫扎特的唯一,但他却一辈子也无法逃离。未到不惑,莫扎特就离世了。我们无法得知这个音乐天才在他四十岁或者五十岁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他弄懂了音乐,却弄不懂自己。最终由上天给予的天赋来结束他的一生,小阿玛德将作曲用的羽毛笔扎进了莫扎特的心脏,“质本洁来还洁去”,没有一个死法比这样更理想化、更适合他了吧。
  历史上,莫扎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主教科洛雷多所奴役。那么音乐剧《莫扎特》中主教是个反派吗?我觉得并不是。莫扎特可以摆脱主教对他的控制,反倒是主教科洛雷多却始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科洛雷多是个理性之人,他聪明且有雷霆手段,他企图用权势控制莫扎特,试图让莫扎特成为自己的仆人,这都是一个上位者历来所用的手段。但当遇到莫扎特的时候他一直以来稳固的理性至上的观念崩塌了。科洛雷多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这让他此前遵守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所以这个无比自傲的大主教原谅了莫扎特的狂妄无礼。我以为《莫扎特》中主教的人物设定,亦是为了证明一点:音乐天才莫扎特可以用自己的天赋才华征服所有人——剧中,才华在理想状态下也凌驾于特权之上了,但他仍然无法拯救自己。对于天才莫扎特而言,最幸运与最可怕的东西正是天赋,而并非常人所看重的权力与金钱。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戴着耳机,音乐列表循环着剧中的《星星上的黄金》这首歌。“星星上的黄金,洒落夜空。你会找到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我的泪腺不受控制,好似在写日记一般。音乐剧《莫扎特》中歌曲的旋律可以戳中内心感性的地方,而词的部分又让人想要去做出自己的解读。相较于百老汇音乐剧和布莱希特式的戏剧,《莫扎特》兼有观赏性及思辨性,观众没有全然沉浸其中,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得到了理性的启发。剧中的莫扎特在追寻自由,那坐在剧场中的观众亦应当是自由的。
其他文献
《飞虎将军》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理念创新和视觉冲击。首先,该剧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残唐末年民间传奇人物李存孝大起大落、悲喜交加的一生。对于李存孝因打虎救主有功而入仕,人们向来颇有争议,认为是“误入仕途”,如果不入仕,原本可以做一个快快乐乐的牧羊娃,而不至于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面对被车裂这一悲惨结局,李存孝不得不自问:“我一个塞外的放羊娃……曾受父王厚
期刊
舞台上一池盛开的莲花,引领我们走进了《宝莲灯》这个美丽的经典神话之中。京剧《宝莲灯》中的“劈山救母”一折,曾是武生艺术大师盖叫天的代表作之一。浙江京剧团的《宝莲灯》就是经过编剧邹忆青、导演高牧坤重新编排,浙京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京剧武生翁国生重新演绎的一部新编南派京剧武戏,在舞台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虽为新版,但浙京《宝莲灯》中却包含着许多盖派艺术的传统精华
期刊
编剧:赵潋  导演:蒋维国  演员:田水 贺坪 赵胜胜 符冲 徐风 佘晨光 范祎琳 刘炫锐  科学,几乎是话剧舞台上出现最少也最难创作的题材。最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起飞在即》,恰聚焦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制造。当冰冷的机械、规律的数字、严谨的实验,遇上了讲故事、讲感情、讲人性的艺术舞台,便注定要上演一场人类感性与理性的角力。  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与制造现场,应是一片规律、繁忙、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早。沉寂许久的美琪大戏院重新迎客,来自上世纪40年代的笙歌旧影被人情的暖色点染一番,似乎又鲜活起来了。而南海十三郎,这位香江才子曾经的爱恨痴惘也借着民国风流的一点精魂,回到了上海的舞台上。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秦淮梦断夜茫茫。”  这首口占的七言绝句里原只藏着南海十三郎写下的几部大戏的名字,可奇怪的是,诗里那香艳又凄迷的意象却仿佛谶语,同十三郎苍凉的人生
期刊
她,身着一袭黑衣,脚蹬黑色皮靴,凝神观望着排练场里演员的一举一动,专注而霸气。她是雷国华,一位资历丰富却始终激情澎湃的创作者;她是新版《麦克白斯》的导演,此时距离在上戏剧院的正式演出还有半个多月。看完连排,她终于露出了笑容,感觉有了笃定的筹码,兴奋地与笔者聊起戏来。  莎士比亚应该富有激情  想排《麦克白斯》的念头,源于她在中戏上学时看徐晓钟老师排过的一版,当时雷国华就特别崇敬。后来决定排这个戏,
期刊
四月的伦敦乍暖还寒,阳光已是灿烂非凡,河岸的风却仍然有一丝刺骨的寒冷。在这样一个典型的英伦四月天,我和徐巧越相约在泰晤士河南岸的BFI咖啡馆。徐巧越来自广州中山大学,师从黄仕宗教授,在伦敦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城市,徐博士的研究虽然看似略微“落伍”——英国收藏的戏曲俗文学文献考论研究,但这却是一块对于中英戏剧文化交流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却乏人问津的死角。  一  从康熙时期开始,中
期刊
如果这是一场声色犬马的综艺节目,那就去演播厅内引领欢笑吧!如果这是一场胡言乱语的京口唠嗑,那就去咖啡馆内相互倾吐吧!如果这是一场乐己娱人的插科打诨,那就去歌舞厅内尽情发挥吧!任何一种表演形式都有其归属的舞台,并且通过相应观众群的认可,藉以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然而,近年来有些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生活喜剧”却在各地的剧院内折腾不休,它们不仅亵渎了戏剧艺术的尊荣,更颠覆了人们对于舞台表演的基本认知。2
期刊
新编历史京剧《飞虎将军》是浙江京剧团“新编南派京剧武戏三部曲”中精心创作的第三台大型武戏,由著名剧作家周长赋先生为浙京量身打造。本剧将以深层次的剧旨主题探索,更具可看性的舞台综合呈现,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优秀的“南派京剧武戏”艺术。独特的“南派京剧武戏”是浙江京剧的表演强项,我们希望通过创作《飞虎将军》,展现浙京武戏班底别具一格的舞台风采,弘扬发展浙江的京剧武戏艺术,并进一步奠定被列入“世界非遗”的国
期刊
演员表  梅雷迪思:27岁,美国高考家教。在视频博客上的样子应该与日常生活中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梅雷迪思很有吸引力,不过在视频博客上应该显得更性感。这种效果可以通过采用棕褐色调,或特殊照明或表演来体现。或者,综合使用三种方法。  乔 希:30岁,梅雷迪思的未婚夫。  格雷格:16岁,高中学生。  桑德拉:40岁左右,格雷格的母亲。  杰 克:40岁左右,格雷格的父亲。  序幕  [梅雷迪思坐在
期刊
宏大叙事下的人性观照  胡庆余堂国药号开业典礼的祭鹿仪式上,一只鹿头被庄严地呈现于舞台中央的祭台上。此时胡雪岩与麦锦秋的对话好似恍惚中的独白呓语:“我始终觉得,十二生肖里面,没有一样属于我,因为我一出生就是一只鹿。鹿的本能就是走出森林,哪里有广阔的原野,就去向哪里,永无休止。就好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奔跑,永远见不到尽头。”这里,剧中的胡雪岩自喻为鹿,而鹿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也折射出人物丰富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