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
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应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自2007年开始以“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基本内容为:
(一)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那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入,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奶牛场、桔园、农贸市场、商店、美容院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內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三、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参照国际心理学会颁布的“儿童心理权益宣言”,在全园范围内制定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在各种活动中,
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通过“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这一课题的实施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园以这一主题为特征的办园模式和特色,迈出了走向21世纪幼儿教育的第一步,课题实施二年来,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提高办园品位、教师素质、幼儿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赞许。
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应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自2007年开始以“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基本内容为:
(一)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那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入,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奶牛场、桔园、农贸市场、商店、美容院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內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三、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参照国际心理学会颁布的“儿童心理权益宣言”,在全园范围内制定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在各种活动中,
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通过“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这一课题的实施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园以这一主题为特征的办园模式和特色,迈出了走向21世纪幼儿教育的第一步,课题实施二年来,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提高办园品位、教师素质、幼儿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