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入协调与发展思路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并存问题,最早可以上溯到洪堡时代,大学就多了研究的功能,即:教师不仅进行教学活动,还要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学生不仅要接受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这是关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最早的论述。在我国,关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关系的论述也有较长时间,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而且高校只有认真贯彻好、发展好、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最终才能使高校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但每个高校以及每位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学占用过多的精力必然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占用大量精力又会影响教学。所以,各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而且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发展方案,真正使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既能让科研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进而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使课堂生动活泼,并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又能把理论教学的知识渗透于科研工作之中,使科研获得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撑体系,最终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共同发展。本文拟从高校教学和科研开展的相互协调方面来分析,旨在促进新时期高校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深入协调发展,推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1.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简述
  对于高校来讲,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永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可以协调好,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也会有条不紊,而且学校的办学质量、服务社会的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如果协调不好,那么高校的教学进程与科研工作就会相冲突,结果不但科研搞不好,教学质量也会受影响,最终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受到影响;对于高校教师个体来讲,情况也是一样,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凡是那些可以把教学与科研关系处理好,使他们和谐的为自身服务的教师都是那些最优秀的教师。凡是那些处理不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关系,或者混为一谈,或者偏废某项工作的绝对不会是优秀的教师,而且不但教学搞不好,科研也不会搞好。所以,我们一般在高校中看到的都是要么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都有声有色,这是优秀教师,而另外一种就是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都不好,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因为教学耽误了科研,或者科研耽误了教学的问题,而是不能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所致。
  2.协调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意义
  教学与科研在高校的发展中来说,表面看上去,是属于两方面毫不重合的问题,但其实不然。高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单纯的教学,会使学校的教学没有基础;单纯的科研会使学校脱离办学宗旨;而教学、科研搞不好服务社会的职能肯定无法行驶,因为服务社会要通过优质的教学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通过精湛的科研为社会提供理论和物化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在高校这种特殊环境下,教学与科研的本质相异但它们又的确是共同存在的,不仅相互渗透,而且还成为了高校服务同一目标的两项基本职能。新时期,协调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某位教师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或者某所高校获得更多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而是成为新时期高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校中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从二者的对立来说,高校做为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主要机构,首先是要把教学摆在首位,只有把教学搞好才能谈得上“教书育人”,否则教学水平不行,那么高校最基本的只能就无法行使好。但显然,教师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搞教学,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必然会影响从事其它工作的精力,首先就是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如果教师大量的精力都从事科研工作,而有的科研工作还是需要野外调查,或者长时间驻外,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科研工作季节性很强,会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集中,工作强度大,必然会使这一段的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第二,从二者的统一来说,高校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过程,既然涉及知识,就需要知识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换言之,科研也需要融入更多创新的理念,尤其是一些与科研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必然会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更多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才能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才会使学生感觉知识更加真实。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科研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必然无法持续发展。因此,教学中必须要融入科研,科学研究是使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大学教学内容中来的基本保证,可以使教学工作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以支持教学中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科研中也需要融入教学,让科研工作从教学一线吸取到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以促进科研中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入协调开展的思路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为高校来讲,不管科研能力强弱,都要开展科研,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生动。在这方面来讲,学校首先就要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制度基础,让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时有据可循。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坐班,也就是有课时需要上课,没课时也需要到指定的教研室或者系办公室去“坐班”。显然,全系(教研室)的教师没课的时候都坐在办公室,或许对研讨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交流教学经验,但对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来讲,则毫无益处。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教师的约束,比如有的教师有科研工作,就可以适当放松其坐班的时间,或者在教师可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甚至可以不用坐班,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展科研工作。
  2.创新职称评定机制
  在现有学校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依靠考核教学与科研工作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而为教师确定职称。而不少学校都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状况,因为科研可以明显的量化,比如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取得了几项专利、发表了多少篇不同水平的论文、承担了多少不同级别的课题等。这些科研方面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以从职称上获得升迁的优先权,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获得很多收获,因为科研经费下拨后,一般学校要提取一部分科研管理费。另外,有了科研项目之后,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誉,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声誉,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教学工作则不然,这个很难被量化,教的好或者不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可以衡量,再者教的好或者不好,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反映在学校的发展中,而且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也很难把教学水平量化出来,大部分学校只能依靠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来评比一下。而教师的收入、地位都与职称紧密相关,关系着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教师们对职称都非常重视。因此,要想保证教学与科研在教师心目中有同样的重要性,那首 先就要从源头上也就是职称评定的时候,不断优化教学衡量的量化指标,把学校对教学与科研的重视都明确地反应在职称评定之中,引导教师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
  3.优化排课行课模式
  高校一般都实行排课制度,即这学期的期末排下学期的课程,这样为的是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好处。但相对于科研工作来讲,教师要想协调和发展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必须要腾出一定的精力,尤其是针对一些季节性强的学科,类似农学类的大田栽培试验、水利类学科中的野外水质监测、大气科学学科中的野外空气质量监测等都存在很多的季节性和随机性。比如农学类的大田试验,遇到雨天,可能某些指标就需要加测,遇到高温天气可能就需要浇水或者遮荫等处理措施。而这往往都会和排课冲突,这时学校就需要通过优化排课行课模式来协调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针对某些季节性很强,而且科研工作可能比较多的时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减少排课数量,也可以在一些科研工作多的时期尝试安排多人授课的方式,让几位教学经历相似,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同时担任一门课程的讲授,这样可以使教学开展得更为零活。同时根据教学实践显示,适当地更换认可教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再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利用学生对新教师的好奇心,完全可以弥补学生更换教师带来的听课习惯问题,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科研与教学工作协调开展的平台
  学校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应该是深入而透彻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同步开展。比如教学需要一些教学仪器,科研需要一些科研仪器,而很多时候科研仪器和教学仪器是通用的。但我们目前很多学校是教学归教学管,一般就是教务处,科研则归科研管,一般是科技处,两者互不相干。其实,仪器的采购说到底都是国家资产,都是为了创造知识,培养人才而做贡献,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二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可以尝试搭建教学与实验仪器、实验平台的模式,在不影响教学工作试验进展的前提下,让科研与教学仪器共用,构建教学科研仪器使用平台,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这对于深入协调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关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很多前人都有过经典的论述,比如钱伟长先生很早就指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科研工作永远是高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虽然说科研与教学在一些方面存在冲突,但二者的价值不难被发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让二者能够在统一的前提下,把高校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功能发挥得更出色。
其他文献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小檗碱对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周期相关miRNA:miRNA-34a、miRNA-154、miRNA-26a、miRNA-124的含量及其靶基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风湿免疫科2012年-201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全部行臀部及双下肢核磁共振(MRI)检查,且
目的:总结绝经后女性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分布情况;探讨和分析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血清hs-CRP值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01-2015.12入住包头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89
目的:  总结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诊断方式与临床表现,并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方式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间接胆红素、C-反应蛋白、尿酸、补体C3、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这些相关因素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下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注射用尼可地尔观察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
目的: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来院就诊并在我院首次手术治疗
目的初步探索奥曲肽对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材料与方法健康昆明小鼠20只,随即分成对照组,伊立替康组,奥曲肽组,伊立替康及奥曲肽组。观察迟发型腹泻发生情况,实验开始后第8天将小鼠处死,取小肠及结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标准对肠粘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实验结果与伊立替康组比较,伊立替康及奥曲肽预防组小鼠腹泻发生率和肠粘膜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奥曲肽可以对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
目的:总结均一型慢性硬膜下血肿闭式引流术后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对各种并发症以及造成术后血肿复发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收集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