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99年以来,一大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规模迅速扩大,但办学理念却没有适时转变,沿袭专科教育形式,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学生“求职难”与社会“用工荒”并存。新建本科院校要丰富人文教育内涵;强化师资力量,树立人文教育典范;扩展学科专业,增加人文教育课程;完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路径
截止2019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6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78所的54.1%,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数百万本科生。这些本科院校在专科时期着重专业技能教育,升本后朝着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注重技术技能教育。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得不到重视。在大学校园中,不少人文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理想缺失,急功近利,集体意识淡漠;只关注专业知识,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部分学生交际能力较差,社会实践能力差;还有的学生修养不够,知、情、意、行不能统一,精神世界较空虚,思想观念局限和平庸等表现[1][2]。新时代,在新建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单独或合并升本,相对老牌高校而言,学生以知识教育、职业教育为目标,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不够,人文教育现状堪忧。
第一,学校办学理念没有同步更新。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注重规模的扩张,但办学理念却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模式、教学观念和内容等方面不是模仿其他本科院校,就是将自身专科教育理念的简单延续和探索[3]。对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忽视了思想、品德等人文素养提升,成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认识不清,缺乏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生信念。
第二,师资队伍人文素养深度不够。新建本科院校连年扩招,规模增加,但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加上教学任务重,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很少,尤其是相关人文课程师资不足,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勾通,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观念意识淡溥,忽视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道德修养、公德规范等引导与教育,大学生较少考虑对社会该做出怎样的贡献等。
第三,学科专业设置有所欠缺。新建本科院校人文学科建设意识淡薄,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设不完善,人文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人文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交叉、协调与融合很少,总体规划和各个具体学科的发展规划尚未形成[4]。有调查显示,高校人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反映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途径和方式单一,而且效果不好[5],在课程设置中,很大程度上对高层次的道德、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教育内容忽视,不能将人文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这样会妨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与培养。
第四,人文教育的环境与设施简单陈旧。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学生就业的强大压力,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一些人文教育基地、基础设施难以得到较好的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设施、人文教育图书资料等相对陈旧,甚至面临淘汰,“软环境”太差,缺乏良好的校园人文育人氛围,缺少人文气息的校园造成部分大学生课外生活单调,除了打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外,其它课余爱好较少,性格孤僻,集体意识缺失,人际关系紧张,团结合作精神匮乏。
二、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能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级人才,既要有专业能力,也要有人文情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难,除了应用能力不足之外,人文素养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不足,利益心过重,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沟通能力等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实验实训等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区域经济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进行人文教育,重要的是要培養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怎么去思考人生价值,关注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并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何践行这种价值需求;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思维能力。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能仅是杰出的专业人才,而是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突出表现的人才。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如果高校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能够引领地方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文化氛围。
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浮燥、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量存在,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的“人才库”和“文化中心”,是社会的良心和新时代文化的源泉,能够带动地方社会的人文素质逐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继续教育及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为社会提升大量的人文教育机会和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人才。
4.能够营造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包括人与环境之间,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人文素养的师生,能够努力去建设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校园里不同地方、不同形式的各种积极的价值信号会把师生带领到一个充分人文情怀的情境中,师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受熏陶,受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者和创造者,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的继承者,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很重视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并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目的加以对待。培养学生内部和谐,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1.政府鼓励厚植学生人文素养
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中科院院士指出:“学生进大学,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学会与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作为学生,他们除了掌握一技之长,还需要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有高尚的人格,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多次引经据典,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提高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项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协调力量和统筹资源,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2.用人单位重视招聘人文素养较好的员工。当今社会,企业员人的人文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员工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毕业生技术能力较强,但是合作精神不足,勾通能力不好,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现代社会,需要团队作业,共同创新,友好勾通,这都需要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随了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人才的人文细节。大学需要创新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6]。柳友荣和胡程认为,大学应该服务社会,大学的首要使命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7]。
3.个人不断提高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在工业化时代,大学毕业生掌握了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能进行生产。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和应对,开始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养成。技术技能能够创新物质财富,但人文素养却能创新精神财富,在物质生产和供应过剩的时代,大学生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没有使自身不断增加幸福感,需要加强人文修养。但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影响,却做出不诚信的行为[8]。调查显示,学生对心理学、文史类、艺术类人文教育课程很感兴趣,希望教师通过互动、启发式等形式进行人文课程教学;通过选修课、人文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等来提升人文教育。
四、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路径研究
1.更新办学理念,丰富人文教育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既要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人文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9]将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宣传校史故事、学校的传统特色、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观念。通过多种人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2.强化师资力量,树立人文教育典范
教师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的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和辅导员,需加强人文教育,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日常管理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奋斗目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以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先锋模范。
3.扩展学科专业,增加人文教育课程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形式上,要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的相互融合;课程要求上,必修课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设置多,在选修课中拓宽人文教育课程的选择范围,构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将人文教育课程渗透到每门学科中。加强文、史、哲、音、美、心理学、“两课”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态度与精神;拓展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社会实践调研等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自觉性,促进人文理念的理解和内化,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开发具有一定优势的校本通识教程等,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4.完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方式的人文教育。举办人文讲座、学术报告会,诗词比赛、文艺汇演、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将所学的课堂知识灵活使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突出以校训为核心的文化平臺,展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建成较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使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关注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发展的应用型院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中.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77-79.
[2]韩磊,侯梦琪,王鹤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以东北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3):27-31.
[3]史历,程森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09(05):171-173.
[4]吴淑娟.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7):49-54.
[5]姜茹茹.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6]李黛岚,潘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文教资料,2012(16):142-144.
[7]柳友荣.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远航的“压舱石”[N].中国教育报,2014-04-07(010).
[8]李静.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9):70-71.
[9]郑凌冰,王维民,李红等.北京大学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育,2010,6:24-26.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地方院校人文教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16WTC15)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孙梅(1968-),女,湖南人,长沙师范学院。
(长沙师范学院 长沙湖南 41000)
关键词: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路径
截止2019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6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78所的54.1%,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数百万本科生。这些本科院校在专科时期着重专业技能教育,升本后朝着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注重技术技能教育。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得不到重视。在大学校园中,不少人文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理想缺失,急功近利,集体意识淡漠;只关注专业知识,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部分学生交际能力较差,社会实践能力差;还有的学生修养不够,知、情、意、行不能统一,精神世界较空虚,思想观念局限和平庸等表现[1][2]。新时代,在新建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单独或合并升本,相对老牌高校而言,学生以知识教育、职业教育为目标,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不够,人文教育现状堪忧。
第一,学校办学理念没有同步更新。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注重规模的扩张,但办学理念却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模式、教学观念和内容等方面不是模仿其他本科院校,就是将自身专科教育理念的简单延续和探索[3]。对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忽视了思想、品德等人文素养提升,成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认识不清,缺乏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生信念。
第二,师资队伍人文素养深度不够。新建本科院校连年扩招,规模增加,但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加上教学任务重,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很少,尤其是相关人文课程师资不足,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勾通,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观念意识淡溥,忽视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道德修养、公德规范等引导与教育,大学生较少考虑对社会该做出怎样的贡献等。
第三,学科专业设置有所欠缺。新建本科院校人文学科建设意识淡薄,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设不完善,人文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人文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交叉、协调与融合很少,总体规划和各个具体学科的发展规划尚未形成[4]。有调查显示,高校人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反映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途径和方式单一,而且效果不好[5],在课程设置中,很大程度上对高层次的道德、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教育内容忽视,不能将人文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这样会妨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与培养。
第四,人文教育的环境与设施简单陈旧。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学生就业的强大压力,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一些人文教育基地、基础设施难以得到较好的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设施、人文教育图书资料等相对陈旧,甚至面临淘汰,“软环境”太差,缺乏良好的校园人文育人氛围,缺少人文气息的校园造成部分大学生课外生活单调,除了打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外,其它课余爱好较少,性格孤僻,集体意识缺失,人际关系紧张,团结合作精神匮乏。
二、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能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级人才,既要有专业能力,也要有人文情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难,除了应用能力不足之外,人文素养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不足,利益心过重,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沟通能力等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实验实训等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区域经济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进行人文教育,重要的是要培養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怎么去思考人生价值,关注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并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何践行这种价值需求;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思维能力。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能仅是杰出的专业人才,而是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突出表现的人才。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如果高校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能够引领地方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文化氛围。
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浮燥、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量存在,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的“人才库”和“文化中心”,是社会的良心和新时代文化的源泉,能够带动地方社会的人文素质逐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继续教育及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为社会提升大量的人文教育机会和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人才。
4.能够营造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包括人与环境之间,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人文素养的师生,能够努力去建设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校园里不同地方、不同形式的各种积极的价值信号会把师生带领到一个充分人文情怀的情境中,师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受熏陶,受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者和创造者,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的继承者,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很重视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并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目的加以对待。培养学生内部和谐,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1.政府鼓励厚植学生人文素养
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中科院院士指出:“学生进大学,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学会与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作为学生,他们除了掌握一技之长,还需要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有高尚的人格,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多次引经据典,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提高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项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协调力量和统筹资源,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2.用人单位重视招聘人文素养较好的员工。当今社会,企业员人的人文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员工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毕业生技术能力较强,但是合作精神不足,勾通能力不好,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现代社会,需要团队作业,共同创新,友好勾通,这都需要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随了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人才的人文细节。大学需要创新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6]。柳友荣和胡程认为,大学应该服务社会,大学的首要使命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7]。
3.个人不断提高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在工业化时代,大学毕业生掌握了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能进行生产。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和应对,开始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养成。技术技能能够创新物质财富,但人文素养却能创新精神财富,在物质生产和供应过剩的时代,大学生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没有使自身不断增加幸福感,需要加强人文修养。但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影响,却做出不诚信的行为[8]。调查显示,学生对心理学、文史类、艺术类人文教育课程很感兴趣,希望教师通过互动、启发式等形式进行人文课程教学;通过选修课、人文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等来提升人文教育。
四、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路径研究
1.更新办学理念,丰富人文教育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既要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人文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9]将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宣传校史故事、学校的传统特色、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观念。通过多种人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2.强化师资力量,树立人文教育典范
教师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的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和辅导员,需加强人文教育,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日常管理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奋斗目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以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先锋模范。
3.扩展学科专业,增加人文教育课程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形式上,要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的相互融合;课程要求上,必修课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设置多,在选修课中拓宽人文教育课程的选择范围,构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将人文教育课程渗透到每门学科中。加强文、史、哲、音、美、心理学、“两课”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态度与精神;拓展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社会实践调研等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自觉性,促进人文理念的理解和内化,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开发具有一定优势的校本通识教程等,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4.完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方式的人文教育。举办人文讲座、学术报告会,诗词比赛、文艺汇演、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将所学的课堂知识灵活使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突出以校训为核心的文化平臺,展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建成较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使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关注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发展的应用型院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中.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77-79.
[2]韩磊,侯梦琪,王鹤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以东北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3):27-31.
[3]史历,程森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09(05):171-173.
[4]吴淑娟.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7):49-54.
[5]姜茹茹.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6]李黛岚,潘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文教资料,2012(16):142-144.
[7]柳友荣.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远航的“压舱石”[N].中国教育报,2014-04-07(010).
[8]李静.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9):70-71.
[9]郑凌冰,王维民,李红等.北京大学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育,2010,6:24-26.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地方院校人文教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16WTC15)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孙梅(1968-),女,湖南人,长沙师范学院。
(长沙师范学院 长沙湖南 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