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衰的关键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是放假月份——停下来回顾忙碌的上半年,并思考未来。
  坐落于老挝北部山丘的古城琅勃拉邦依傍在湄公河的一个拐弯处,在与世隔绝了几个世纪后,这座城市如今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15世纪的佛教寺庙闻名于世。这里是弥补历史、试图理解不确定未来的好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斯莫格和哈佛大学政治学家詹姆斯·罗宾森在最近的畅销书《为什么国家会失败: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中提出,国家的失败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更具体而言,是政治体制如何变成了攫取性的,而非包容性的。
  资源丰富的拉美经济体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但却不能成功,因为他们的政治体制一直是攫取性的——几百个家庭或精英为了自身利益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大陆的关键资源。
  他们认为,中国迟早会停止增长,因为那里的体制会变成攫取性的。但正如一篇评论文章所指出的,我们不能排除中国的体制将演变成包容性体系的可能性。毕竟,中国若是没有包容性就不可能获得如今的成功——使超过5亿人民脱离贫困。
  另一本同类型的书是斯坦福大学古典与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2011年的著作《西方为何至今统治世界: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这本书同样对历史进行了宏大回顾,提出起重要作用的不仅有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而且有地理因素。
  因此,不同于阿斯莫格和罗宾逊的格言“体制,体制和体制”,莫里斯认为重要的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他认为,生物学和社会学解释了东西方发展的相似性,但“是地理学解释了为何是西方主宰全球”。
  这一观点与亚洲历史学家王赓武的洞见相一致:西方发展了海上的技术和力量,如今拓展到了空中和网络中,而中国基本上还是大陆或基于陆地的力量。地理的确塑造了行为与感知。
  在我看来,什么导致了国家的成功比什么导致了国家的失败更具说服力,不只是成功几十年,而是持续几个世纪。
  大多数人忘了世界第一个现代经济不是葡萄牙、西班牙或英国,而是荷兰。尽管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了到美国和香料群岛的海上航线,他们仍然保持着封建政权,从未发展出能有效及专业地管理其殖民地的体制。
  上个月,我在阿姆斯特丹收到了一本马吕斯·范·纽沃克的历史学著述《荷兰金辉:荷兰跨越世纪的金融实力》。这本书插图精美,是书中的精华之处,它认为荷兰的崛起源于人类对水的征服。众所周知,在比台湾岛大20%的国土上,荷兰仅有1660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17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1万美元,排名世界第14位,仅比美国(5万美元)和日本(4.67万美元)低一名,但却领先于它的老对手英国(3.86万美元)。
  历史上,由于荷兰低洼地区时常遭遇洪水,荷兰人学会了通过“围海造田” ——不断灌溉、排水和抽水,合作兴建堤坝。因此,在与洪水和天气风险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荷兰人齐心协力发展了基础设施,并学习如何通过预防措施(高储蓄)、咨询(经常性反馈)和检查(保持严格标准)进行风险管理。为此,他们建立起具有高度包容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体制,并向全球贸易敞开国门。
  荷兰人与水的不断斗争意味着他们拥有出色的造船技术,利用波罗的海地区运来的木材制造船只,与北欧开展贸易。荷兰在1598年就建立起了第一家保险商会,在1602年成立了当时最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1609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的前身——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银行,1611年建立了招商交易所,以及1616年建立了谷物交易所。
  荷兰的成功在于他们不但是好商人,而且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保险公司和银行。人们往往忘记了直到1750年,英格兰银行30%的股本仍由荷兰持有。
  荷兰模式的卓越之处在于,它没有被其他更大的力量替代,而拥有可持续性和耐久性。荷兰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之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有超过400家荷兰公司拥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其中有一家从1530年一直存在至今。这表明,一个国家可能很小,但通过节俭、辛勤工作、开放和良好的治理,尽管有极大的困难,仍可能成功。
  东方仍然有很多东西要向西方学习。没有一段历史是一条直线,没有必然的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安倍经济学”还是“李克强经济学”,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在于拥有正确制衡机制的强健社会体制。
作者为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其他文献
9月底10月初,随着棉花次第在新疆南北主要棉区开秤上市,又是一轮新棉季。  与往年不同,因国家在新疆试验用目标价格代替以往的临时收储政策,收购量一度占到产量超过九成的中储棉公司,今年将停止收购,代之以由市场形成棉价,国家补贴棉农差价,是为新一轮棉改。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及地方政府、棉农、纺织企业、中间收购商,乃至没有试点的其他棉区相关各方,对结果均翘首以待。  因生产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中国本轮
期刊
在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罗马尼亚没有真正的公共舆论。一方面,官方允许一些受宠作家批评社会负面现象,这些“批评”无论多么大胆,都是辩证的眼光;另一方面,官方不遗余力压制那些正直的作家,使他们的作品难以发表。  一如商店里的假货,文化领域的假货得以大量上市。这些替代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们渴望任何一种阅读,无论其好坏与否。除此之外,他们便一无所有了。  压制正直作家的措施之一是依靠审查员,新一代审查员受过
期刊
这是中国油气管道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事故。截至11月25日,“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66人受伤。  事发六天后,“11·22”事故处置现场指挥部决定,泄漏段线永久停用,东黄复线将进行改道;并且,黄岛秦皇岛路、刘公岛路现有全部石油和化工管线迁至北部辽河路化工专用通道,具体方案将按规定公示,征求当地广大市民意见。  此举意味着东黄复线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输油,华东石
期刊
近来看过的《智利说不》和《维莱塔去天堂》两部电影,从两个角度反映了智利历史上一段苦难岁月。前者讲述皮诺切特下台的过程,后者则是关于南美“新歌运动”先驱、智利现代民谣之母维莱塔·帕拉的故事。  南美这块被太阳烧炙的大地,总以一种浓重的色彩射杀无数艺术家的内心。它又背负着漂泊的命运,在生命被放逐的间隙静静歌颂着自由,维莱塔就是这样一位漂泊者。另一位智利人巴勃罗·聂鲁达同样拥有漂泊的灵魂,即便在去世后仍
期刊
学艺70寿辰前,曾与我约定,“今年你来参加我的会,酒管够,三年后我去参加你的!”我们未爽约,只是曾经酒量很大的他,出于保健考虑,喝酒已很少。我们也多次谈到社会学界有长寿传统,或许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期盼。当学艺在5月13日突然离去,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老友与同仁,倍感震惊与悲痛。  认识学艺已近30载,印象中他脚步永远匆匆,一心都扑在学术上。他做研究认真而踏实,也不乏巧妙。早年关注流动人口问题时,将调查
期刊
知道冯仑的人,未必知道万通地产,正如知道任志强的人,未必知道华远地产。  冯仑出了两本书,第一本叫《野蛮生长》,第二本叫《理想丰满》,写尽中国民营资本的过去未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看了之后,说这是同类书中写得最好的。  这更像是说书的文字记录。每次他要讲一个主题,就会在公司宣传,谁爱听谁报名,然后几个人一碰头,在书房里一坐,冯仑就开始哇啦哇啦地讲。讲完了录音稿让速记员整理出来给他,
期刊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日前提出要“稳中有为”。这一方面回应了社会上有关政府会再度“放水”刺激投资以提振经济的疑虑,另一方面也是对近年来政府过于“有为”所造成的教训进行反思得出的结论。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稳中有为”进行解读时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可以想见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会一如既往把重点放在“有为”上,强调“稳中有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如何在“稳”的基础上更好地去“有为”,一如当年一些干
期刊
油价近年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像战争或金融危机这样的全球政治经济事件对油价的起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这些短期因素之外,长期范围内影响油价变化的,是石油储量、开采技术、产油成本和能源需求等因素。  未来全球石油供应市场如何?是否会发生油荒?我们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技术进步,全球常规和非常规石油的开采量都在提高,总体可用石油储量在增加。  全球石油需求不会长期不变,更不可能萎缩。过去十年,石油需求
期刊
俾斯麦曾经有句名言:“我们时代的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讲和多数票解决的,而是通过铁与血解决的。”俾斯麦的独裁帝国政府在1883年建立了德国的全民医疗保险。  建立全民医疗保险的意义,对130年前的俾斯麦以及130年后的今天同样显而易见。一国的成功离不开国民的健康。重病可能降临到任何人头上,重症患者自然无法赚到很多钱。重症得不到治疗的时间越长,最终治愈和维持的成本就越高。  自然,只有勤俭节约的小康之家才
期刊
1873年,大清國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环球同此炎凉”——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越过大洋,席卷天朝。  因建设成本高涨,预期收益下降,美国铁路在充当了多年的全球经济引擎后突然熄火,泡沫破裂如同弹片横飞。9月18日,拥有大量太平洋铁路债券的美国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布破产,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  此时中国正是丝茶采购旺季,大量资金通过本土钱庄早已放贷出去。寒流袭来,上海滩的各外资银行纷纷收紧银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