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雕塑通常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雕塑,现代雕塑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对现代雕塑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雕塑之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本文以《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个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理解雕塑,热爱雕塑,进而欣赏雕塑。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7-1
  对于雕塑,学生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雕塑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面笔者对一节现代雕塑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解读。
  一、导入
  出示两张雕塑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这是哪里?画面中的形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
  【评析】 教师展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本地东洲公园里的标志性雕塑和本市的城市雕塑,对这两件作品学生都是见过的,把熟悉的作品请进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情境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组织教学
  刚才看到的图片是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的,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画家在画纸上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完成的,那么,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评析】 教师展示的视频时长4分钟,完整的再现了从泥胚到人物半身像的全部过程。从视频中学生能知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泥样所用的材料、工具、方法,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雕塑的概念。学生感受到雕塑家对泥的运用,引申出很多其它材料都可以制作雕塑,学生对材料的分类也就清晰明了了。
  师:通过展示三件实物,了解雕塑的三种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评析】 通过实物讲解,对知识点做了一个小小的检测。学生在表述本市城市雕塑“海之门”的表现形式时,产生了不同的回答,有同学说是圆雕,有同学说是透雕,产生不同“声音”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请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的回答说服学生的疑惑。
  生:鉴赏课的学习,欣赏是主要的部分,选取经典的,有价值的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想一想,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师:现代雕塑发展中,城市雕塑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代表性作品,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青岛《五月的风》,广州《五羊雕塑》,深圳《拓荒牛》,珠海《珠江渔女》为例,完成连线题。
  生:以《五月的风》为例,小组讨论,如何评价一件城市雕塑作品?我们的城市需要城市雕塑吗?
  【评析】 学从会鉴赏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表达,小组讨论的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通过讨论分享大家的感悟。学生的发言有时会使你意想不到,哪怕教师做再多的准备,还是会被学生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和“紧张”,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竟然对作品有其独特而有深度的见解。
  师:结合本堂课对现代雕塑的认识,把现代雕塑与古代传统雕塑做一个比较。
  【评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中国雕塑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通过与古代传统雕塑的比较,学生在理解上会更深入一些。
  拓展题:结合我们的学校环境,设计一座雕塑作品。
  【评析】 拓展题是考察学生对现代雕塑的认识,对现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创作思维、表现形式等雕塑语言的运用,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之处。
  总结:或许相比于绘画和建筑,雕塑并不算一种非常大众化的艺术。但是,当我们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步于公园的幽静小道,浸润于历史的名胜古迹,都有雕塑的身影。现代雕塑给了我们视覺的享受,也给了我们更多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笔者做了如下准备。
  1.课堂氛围的营造。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初就能进入雕塑的世界?为此我准备了几件雕塑作品,放置在讲台上和每小组的课桌上,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看一看,摸一摸。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雕塑作品。
  2.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鉴赏课,教师能够传输多少知识,学生能够得到掌握多少知识,都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预设。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层层递进的:一是学习雕塑基本概念;二是懂得雕塑的分类;三是理解城市雕塑的评价标准和意义;四是拓展创作校园雕塑。四个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经历了从单纯的接受新知识,到发表新观点,到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堂课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3.问题的设定。在鉴赏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让学生说,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表达感受与观点。如何让学生多说,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而提出让学生能思考,有共鸣的问题就非常重要。当我以《五月的风》为例,出示一张有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一张经过PS以后没有雕塑的图片,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再提出“我们的城市需要雕塑吗”这样一个问题。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表述的都是出自内心的有感而发。
  美术鉴赏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能够给予学生美的感知,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用创造美的智慧去打造更为美丽的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上好一堂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呼唤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笔者现就内容简约、材料简约、形式简约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打造简约的小学课堂。  关键词:内容简约;材料简约;形式简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59-1  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是通过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授课外,还应运用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是师生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是主客体进行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本文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着装、手势和眼神三方面探讨了体态语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态语;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 要:“基于儿童开发微课程”就是在研究儿童,把握儿童特质与需求的基础上,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的微课程。文章结合了一年级老师教学中的几个实例,从基于儿童的需要开发微课程、基于儿童的兴趣开发微课程、基于儿童的生活开发微课程、基于儿童的起点开发微课程四方面阐述了我们是如何走进儿童的心灵,尝试着开发微课程的。  关键词:微课程;兴趣;需要;生活;起点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再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机智、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让“错误”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课堂也因“错误”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61-1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程,必须在课本以外再
摘 要:师爱在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要做到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尊重;学生发展;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是农村和城市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师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虽然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的教学推行支教、集中培训教师等措施,但是这不能长远地解决你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孕育而出——异地同步互动网络教学。  关键词:专用教室;异地同步;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史料教学在历史学科素养养成中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科学适度地使用史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知识,掌握探究方法。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进行史料教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日两国的交流逐渐深入。基于日本政府应对侵华事件的态度、中日两国历史教科书的差异及日语班历史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日交流;国际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17-2  历史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收到国家教育政策及编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都带有
摘 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大多与生活场景密切相关,故情境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学方式。本文在分析情境教学与经典学习方式的关联性基础上,基于经典学习方式理论,以沪教版“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情景教学为例,探讨情境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中学化学;学习方式;燃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