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雕塑通常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雕塑,现代雕塑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对现代雕塑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雕塑之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本文以《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个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理解雕塑,热爱雕塑,进而欣赏雕塑。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7-1
对于雕塑,学生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雕塑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面笔者对一节现代雕塑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解读。
一、导入
出示两张雕塑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这是哪里?画面中的形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
【评析】 教师展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本地东洲公园里的标志性雕塑和本市的城市雕塑,对这两件作品学生都是见过的,把熟悉的作品请进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情境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组织教学
刚才看到的图片是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的,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画家在画纸上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完成的,那么,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评析】 教师展示的视频时长4分钟,完整的再现了从泥胚到人物半身像的全部过程。从视频中学生能知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泥样所用的材料、工具、方法,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雕塑的概念。学生感受到雕塑家对泥的运用,引申出很多其它材料都可以制作雕塑,学生对材料的分类也就清晰明了了。
师:通过展示三件实物,了解雕塑的三种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评析】 通过实物讲解,对知识点做了一个小小的检测。学生在表述本市城市雕塑“海之门”的表现形式时,产生了不同的回答,有同学说是圆雕,有同学说是透雕,产生不同“声音”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请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的回答说服学生的疑惑。
生:鉴赏课的学习,欣赏是主要的部分,选取经典的,有价值的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想一想,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师:现代雕塑发展中,城市雕塑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代表性作品,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青岛《五月的风》,广州《五羊雕塑》,深圳《拓荒牛》,珠海《珠江渔女》为例,完成连线题。
生:以《五月的风》为例,小组讨论,如何评价一件城市雕塑作品?我们的城市需要城市雕塑吗?
【评析】 学从会鉴赏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表达,小组讨论的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通过讨论分享大家的感悟。学生的发言有时会使你意想不到,哪怕教师做再多的准备,还是会被学生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和“紧张”,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竟然对作品有其独特而有深度的见解。
师:结合本堂课对现代雕塑的认识,把现代雕塑与古代传统雕塑做一个比较。
【评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中国雕塑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通过与古代传统雕塑的比较,学生在理解上会更深入一些。
拓展题:结合我们的学校环境,设计一座雕塑作品。
【评析】 拓展题是考察学生对现代雕塑的认识,对现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创作思维、表现形式等雕塑语言的运用,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之处。
总结:或许相比于绘画和建筑,雕塑并不算一种非常大众化的艺术。但是,当我们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步于公园的幽静小道,浸润于历史的名胜古迹,都有雕塑的身影。现代雕塑给了我们视覺的享受,也给了我们更多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笔者做了如下准备。
1.课堂氛围的营造。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初就能进入雕塑的世界?为此我准备了几件雕塑作品,放置在讲台上和每小组的课桌上,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看一看,摸一摸。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雕塑作品。
2.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鉴赏课,教师能够传输多少知识,学生能够得到掌握多少知识,都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预设。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层层递进的:一是学习雕塑基本概念;二是懂得雕塑的分类;三是理解城市雕塑的评价标准和意义;四是拓展创作校园雕塑。四个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经历了从单纯的接受新知识,到发表新观点,到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堂课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3.问题的设定。在鉴赏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让学生说,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表达感受与观点。如何让学生多说,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而提出让学生能思考,有共鸣的问题就非常重要。当我以《五月的风》为例,出示一张有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一张经过PS以后没有雕塑的图片,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再提出“我们的城市需要雕塑吗”这样一个问题。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表述的都是出自内心的有感而发。
美术鉴赏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能够给予学生美的感知,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用创造美的智慧去打造更为美丽的生活。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7-1
对于雕塑,学生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雕塑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面笔者对一节现代雕塑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解读。
一、导入
出示两张雕塑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这是哪里?画面中的形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
【评析】 教师展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本地东洲公园里的标志性雕塑和本市的城市雕塑,对这两件作品学生都是见过的,把熟悉的作品请进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情境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组织教学
刚才看到的图片是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的,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画家在画纸上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完成的,那么,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评析】 教师展示的视频时长4分钟,完整的再现了从泥胚到人物半身像的全部过程。从视频中学生能知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泥样所用的材料、工具、方法,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雕塑的概念。学生感受到雕塑家对泥的运用,引申出很多其它材料都可以制作雕塑,学生对材料的分类也就清晰明了了。
师:通过展示三件实物,了解雕塑的三种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评析】 通过实物讲解,对知识点做了一个小小的检测。学生在表述本市城市雕塑“海之门”的表现形式时,产生了不同的回答,有同学说是圆雕,有同学说是透雕,产生不同“声音”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请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的回答说服学生的疑惑。
生:鉴赏课的学习,欣赏是主要的部分,选取经典的,有价值的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想一想,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师:现代雕塑发展中,城市雕塑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代表性作品,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青岛《五月的风》,广州《五羊雕塑》,深圳《拓荒牛》,珠海《珠江渔女》为例,完成连线题。
生:以《五月的风》为例,小组讨论,如何评价一件城市雕塑作品?我们的城市需要城市雕塑吗?
【评析】 学从会鉴赏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表达,小组讨论的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通过讨论分享大家的感悟。学生的发言有时会使你意想不到,哪怕教师做再多的准备,还是会被学生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和“紧张”,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竟然对作品有其独特而有深度的见解。
师:结合本堂课对现代雕塑的认识,把现代雕塑与古代传统雕塑做一个比较。
【评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中国雕塑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通过与古代传统雕塑的比较,学生在理解上会更深入一些。
拓展题:结合我们的学校环境,设计一座雕塑作品。
【评析】 拓展题是考察学生对现代雕塑的认识,对现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创作思维、表现形式等雕塑语言的运用,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之处。
总结:或许相比于绘画和建筑,雕塑并不算一种非常大众化的艺术。但是,当我们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步于公园的幽静小道,浸润于历史的名胜古迹,都有雕塑的身影。现代雕塑给了我们视覺的享受,也给了我们更多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笔者做了如下准备。
1.课堂氛围的营造。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初就能进入雕塑的世界?为此我准备了几件雕塑作品,放置在讲台上和每小组的课桌上,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看一看,摸一摸。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雕塑作品。
2.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鉴赏课,教师能够传输多少知识,学生能够得到掌握多少知识,都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预设。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层层递进的:一是学习雕塑基本概念;二是懂得雕塑的分类;三是理解城市雕塑的评价标准和意义;四是拓展创作校园雕塑。四个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经历了从单纯的接受新知识,到发表新观点,到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堂课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3.问题的设定。在鉴赏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让学生说,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表达感受与观点。如何让学生多说,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而提出让学生能思考,有共鸣的问题就非常重要。当我以《五月的风》为例,出示一张有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一张经过PS以后没有雕塑的图片,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再提出“我们的城市需要雕塑吗”这样一个问题。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表述的都是出自内心的有感而发。
美术鉴赏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能够给予学生美的感知,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用创造美的智慧去打造更为美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