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存在很大的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不过是政治的传声筒而已。于是,思想政治的教学便走向了一个教育误区,即教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加之,有的教师的讲解或多或少有些枯燥乏味,从而造成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不愿意讲的尴尬局面。其实,政治课并非如此枯燥无聊,相反,它还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当然,能否把它变得有趣,关键在于政治教师。一个真正好的政治教师是具备这种“神奇”的力量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如此“神力”的政治教师?加强教师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一、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政治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的科目,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这是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条件。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而大量的阅读就可以让我们获得这些能力。为此,政治教师需要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意知识的积累。
在高二哲学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语文材料,如成语和俗语。在讲“联系的普遍性”的时候,笔者就引用了大量的成语和俗语,如“教学相长”“洛阳纸贵”“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各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如告诉学生,同样是服饰,维吾尔族的男子喜欢长袍,妇女喜欢在衣裙上套一件对襟小背心,男女都喜欢带小花帽;回族男子喜欢带小白帽,穿白布衬衫、黑坎肩,女子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并有戴项链、耳环、戒指的习惯;而哈萨克族男子则喜欢披羊皮大衣、穿统靴,女子喜欢穿红颜色连衣裙,尤其喜欢银制饰物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
在教学当中,笔者深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平时能注意知识的积累,那么讲课时,与其相关的寓言、典故和材料就能信手拈来,整堂课就会变得流光异彩。这既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分析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师平时就必须多看关于一些时事热点的相关报道和分析,这样可以找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最佳结合点。
高三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介绍性的内容较多,这就容易导致上课气氛的沉闷,甚至教师的讲解会变成催眠曲。但如果教师一提讲时事,学生就会精神振奋,竖耳倾听,大多数政治教师都有此类经验。如果能将时事知识点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相信寓教于乐是可以实现的,也能提高学生上政治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当然时事的引用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将政治课变成“故事会”。这样就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了,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好象政治课就是讲故事,从而达不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高考文科的政史地的大综合中,三门学科是相互交叉的。政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这种能力在高三总复习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要先让自己有这种能力,才能教会学生。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先培养自己的这种综合能力。
在讲“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时,就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史”进行讲解。
在讲“货币的产生”时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在试卷讲评课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综合分析。
在讲“主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时,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来讲解。如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在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两党间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政治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融会的能力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对我国的相关政策、方针、路线等有所了解,此外,政治教师还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
政治老师,既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学科教师而被需要。同时,也应该为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而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需要,也可以作为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讲“我国的国家职能”过程中,就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政治教师,还得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素质。一个真正的好的政治老师,他一定可以疏通学科之间的脉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博采众长;要挖掘教学内容,揭示隐藏在各学科背后固有的必然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既是高考文科生提高文综成绩的有效方法,更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广泛的爱好,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一、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政治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的科目,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这是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条件。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而大量的阅读就可以让我们获得这些能力。为此,政治教师需要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意知识的积累。
在高二哲学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语文材料,如成语和俗语。在讲“联系的普遍性”的时候,笔者就引用了大量的成语和俗语,如“教学相长”“洛阳纸贵”“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各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如告诉学生,同样是服饰,维吾尔族的男子喜欢长袍,妇女喜欢在衣裙上套一件对襟小背心,男女都喜欢带小花帽;回族男子喜欢带小白帽,穿白布衬衫、黑坎肩,女子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并有戴项链、耳环、戒指的习惯;而哈萨克族男子则喜欢披羊皮大衣、穿统靴,女子喜欢穿红颜色连衣裙,尤其喜欢银制饰物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
在教学当中,笔者深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平时能注意知识的积累,那么讲课时,与其相关的寓言、典故和材料就能信手拈来,整堂课就会变得流光异彩。这既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分析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师平时就必须多看关于一些时事热点的相关报道和分析,这样可以找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最佳结合点。
高三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介绍性的内容较多,这就容易导致上课气氛的沉闷,甚至教师的讲解会变成催眠曲。但如果教师一提讲时事,学生就会精神振奋,竖耳倾听,大多数政治教师都有此类经验。如果能将时事知识点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相信寓教于乐是可以实现的,也能提高学生上政治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当然时事的引用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将政治课变成“故事会”。这样就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了,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好象政治课就是讲故事,从而达不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高考文科的政史地的大综合中,三门学科是相互交叉的。政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这种能力在高三总复习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要先让自己有这种能力,才能教会学生。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先培养自己的这种综合能力。
在讲“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时,就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史”进行讲解。
在讲“货币的产生”时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在试卷讲评课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综合分析。
在讲“主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时,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来讲解。如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在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两党间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政治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融会的能力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对我国的相关政策、方针、路线等有所了解,此外,政治教师还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
政治老师,既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学科教师而被需要。同时,也应该为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而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需要,也可以作为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讲“我国的国家职能”过程中,就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政治教师,还得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素质。一个真正的好的政治老师,他一定可以疏通学科之间的脉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博采众长;要挖掘教学内容,揭示隐藏在各学科背后固有的必然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既是高考文科生提高文综成绩的有效方法,更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广泛的爱好,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