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会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你还记得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吗?(指生读,课件出示段落,师生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腊八粥的,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出示沈从文资料),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那浓香的腊八粥,那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准确读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2生全读,随机指正错误)
2.认读多音字
师:这些生字里有4个常见的多音字,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不同的读音吗?(咽、匙、熬、脏)
3.强调会写生字易错点
师:书写生字的时候,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5个生字:
腻:右半部分是大写的“二”,“二”写在第一笔短横的下方,斜勾上没有“丿”。
匙:注意被包部分的笔顺。
熬:注意左上部分的笔顺。
褐:注意左半部分是衣字部。
缸: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
(三)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什么事?
预设:腊八节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谗粥的八儿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心满意足的喝上了腊八粥。
师:其实文中总共写了2件事,第一件是是八儿等粥,第二件事是八儿喝粥。我们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等粥、喝粥,那么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呢?
预设:2-17段等粥写得详细,18-19段喝粥写得简略。
师:作者浓墨中彩写等粥的过程,想一想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呢?你能不能分别用2个词语来概括呢?
等粥包括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
(生说分段依据)
(4)品读“盼粥”细节,感受八儿馋样
过渡:现在让我们聚焦盼粥部分,画出描写八儿细节的语句,深刻体会八儿的馋样。
交流一:第2自然段
预设:我找到了第2自然段,我首先抓住“发疯”一词,这是八儿的神态描写,只有人在极度期待,才会用“发疯”来描写他,可见八儿非常期待喝到腊八粥;我抓住“进进出出”一词,八儿一会进去一会又出来,只为看看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由此我感觉到他盼粥着急的馋样。(师生互动交流,随机补充,并跟进朗读指导)
师小结 :感谢的你的分享,紧紧抓住八儿的神态、动作描写,让我们淋漓尽致地感受到那么着急、期待喝到腊八粥的八儿的馋样。
交流二:4-7自然段
预设:我抓住了4-7自然段,我找到了“妈妈”反复的修辞,我感受到八儿的焦急,迫不及待的馋样;我还找到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是对八儿的神态描写,通过联系上下文,“妈妈说要到夜里”“八儿快要哭出来”深刻感受到八儿百般无奈、苦苦等待的馋样。(师生互动交流,随机补充,并跟进朗读指导)
师小结: 好一个苦苦等待的八儿,感谢2位同学的分享,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走进了着急的、焦急的、迫不及待的、谗谗的八儿。
师提升:同学们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分享中,刚才这位同学找到的第7段,妈,妈,有没有人回应,是啊,要到夜里,那我饿了,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同学们,其实就是在八儿与妈妈衔接紧密的对话中,让我们生动感受到如此迫不及待、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八兒。(课件对比朗读,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和“那”字的巧妙)
(5)品读分、猜、看粥部分
过渡:抓住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迫不及待、十分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八儿的馋样,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聚集“等粥”中的“分粥”“看粥”“看粥”,任选一部分画出描写八儿细节的语句,迁移品读方法,继续感受八儿的馋样。(小组合作)
1.交流互动
交流一:分粥
预设:我交流的是分粥这一部分,刚开始八儿说……,妈妈肯定后又变卦可见八儿的贪吃,又有些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可见八儿是多么渴望喝到腊八粥,同时也体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师总结:八儿的馋样都是因为美味的腊八粥。
交流二:猜粥
预设:我交流的是猜粥这一部分,这一段是八儿的心理描写,我抓住了关键词“稀烂”“肿胀”“面面”“三四倍”,仿佛看到了那清晰、甜腻、诱人的画面,感受到八儿无比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心情。
师总结:1.“那就妙极了!”还可以体会到八儿无比欣喜的样子,那么让八儿苦苦等待的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第一段)难怪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这样写到……(出示腊八粥第一段片段)(师生齐读)就是这样的腊八粥让我们的八儿如此苦苦等待。
2.验证猜想
师:那八儿这样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他的猜想。(课件:猜粥、看粥对照出示,指导朗读,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6)感悟写法,升华主题
过渡:既然猜的全对,为什么如此的重复,以及在等粥部分:从盼粥到猜粥再到看粥,作者浓墨重彩的写等粥部分有这么必要吗?
预设:结合刚才我们赏析的等粥部分对八儿细节描写的句子,感受到八儿对粥的无比渴望、迫不及待,还有八儿对腊八粥的无比喜爱。
师:仅仅是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吗?(补充沈从文资料)
师:沈从文先生是描写传统习俗的大家,文章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作者想要的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作者详写八儿等粥部分,是借助了这一生活缩影,让我们感受到当地腊八节那热闹的场面、风俗的美好和人们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无比热爱!
(7)作业设置
同学们相信此刻你一定还能回想起课文第一段,那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那么请你也仿照第一段来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食物。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会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你还记得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吗?(指生读,课件出示段落,师生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腊八粥的,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出示沈从文资料),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那浓香的腊八粥,那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准确读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2生全读,随机指正错误)
2.认读多音字
师:这些生字里有4个常见的多音字,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不同的读音吗?(咽、匙、熬、脏)
3.强调会写生字易错点
师:书写生字的时候,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5个生字:
腻:右半部分是大写的“二”,“二”写在第一笔短横的下方,斜勾上没有“丿”。
匙:注意被包部分的笔顺。
熬:注意左上部分的笔顺。
褐:注意左半部分是衣字部。
缸: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
(三)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什么事?
预设:腊八节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谗粥的八儿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心满意足的喝上了腊八粥。
师:其实文中总共写了2件事,第一件是是八儿等粥,第二件事是八儿喝粥。我们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等粥、喝粥,那么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呢?
预设:2-17段等粥写得详细,18-19段喝粥写得简略。
师:作者浓墨中彩写等粥的过程,想一想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呢?你能不能分别用2个词语来概括呢?
等粥包括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
(生说分段依据)
(4)品读“盼粥”细节,感受八儿馋样
过渡:现在让我们聚焦盼粥部分,画出描写八儿细节的语句,深刻体会八儿的馋样。
交流一:第2自然段
预设:我找到了第2自然段,我首先抓住“发疯”一词,这是八儿的神态描写,只有人在极度期待,才会用“发疯”来描写他,可见八儿非常期待喝到腊八粥;我抓住“进进出出”一词,八儿一会进去一会又出来,只为看看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由此我感觉到他盼粥着急的馋样。(师生互动交流,随机补充,并跟进朗读指导)
师小结 :感谢的你的分享,紧紧抓住八儿的神态、动作描写,让我们淋漓尽致地感受到那么着急、期待喝到腊八粥的八儿的馋样。
交流二:4-7自然段
预设:我抓住了4-7自然段,我找到了“妈妈”反复的修辞,我感受到八儿的焦急,迫不及待的馋样;我还找到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是对八儿的神态描写,通过联系上下文,“妈妈说要到夜里”“八儿快要哭出来”深刻感受到八儿百般无奈、苦苦等待的馋样。(师生互动交流,随机补充,并跟进朗读指导)
师小结: 好一个苦苦等待的八儿,感谢2位同学的分享,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走进了着急的、焦急的、迫不及待的、谗谗的八儿。
师提升:同学们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分享中,刚才这位同学找到的第7段,妈,妈,有没有人回应,是啊,要到夜里,那我饿了,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同学们,其实就是在八儿与妈妈衔接紧密的对话中,让我们生动感受到如此迫不及待、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八兒。(课件对比朗读,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和“那”字的巧妙)
(5)品读分、猜、看粥部分
过渡:抓住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迫不及待、十分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八儿的馋样,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聚集“等粥”中的“分粥”“看粥”“看粥”,任选一部分画出描写八儿细节的语句,迁移品读方法,继续感受八儿的馋样。(小组合作)
1.交流互动
交流一:分粥
预设:我交流的是分粥这一部分,刚开始八儿说……,妈妈肯定后又变卦可见八儿的贪吃,又有些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可见八儿是多么渴望喝到腊八粥,同时也体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师总结:八儿的馋样都是因为美味的腊八粥。
交流二:猜粥
预设:我交流的是猜粥这一部分,这一段是八儿的心理描写,我抓住了关键词“稀烂”“肿胀”“面面”“三四倍”,仿佛看到了那清晰、甜腻、诱人的画面,感受到八儿无比渴望喝到腊八粥的心情。
师总结:1.“那就妙极了!”还可以体会到八儿无比欣喜的样子,那么让八儿苦苦等待的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第一段)难怪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这样写到……(出示腊八粥第一段片段)(师生齐读)就是这样的腊八粥让我们的八儿如此苦苦等待。
2.验证猜想
师:那八儿这样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他的猜想。(课件:猜粥、看粥对照出示,指导朗读,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6)感悟写法,升华主题
过渡:既然猜的全对,为什么如此的重复,以及在等粥部分:从盼粥到猜粥再到看粥,作者浓墨重彩的写等粥部分有这么必要吗?
预设:结合刚才我们赏析的等粥部分对八儿细节描写的句子,感受到八儿对粥的无比渴望、迫不及待,还有八儿对腊八粥的无比喜爱。
师:仅仅是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吗?(补充沈从文资料)
师:沈从文先生是描写传统习俗的大家,文章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作者想要的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作者详写八儿等粥部分,是借助了这一生活缩影,让我们感受到当地腊八节那热闹的场面、风俗的美好和人们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无比热爱!
(7)作业设置
同学们相信此刻你一定还能回想起课文第一段,那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那么请你也仿照第一段来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