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儒家道家伦理思想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师范大学
  摘要:野生动物保护是我国生态和谐的重要部分,但是近年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已造成部分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社会大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薄弱,法律落实有待加强等。对策有政府加强对传统野生动物保护思想的研究,以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吸引教育广大人民群体,积极引导传统野生动物保护思想与现代不同思潮相互扬弃;政府还需积极引导传统野生动物保护思想与现代法律相适应,加强法律对人民道德行为培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伦理思想;野生动物保护;影响
  一、野生动物保护
  (一)野生动物保护的界定
  野生动物保护是在保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人类生存及发展的生态环境下提出的。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是保护整个地球自然环境,同时也是尊重同在地球上生活的动物使它们不受折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满足吃饱而追求味觉、视觉和心理上的享受,将野生动物做成美味佳肴,例如,鱼翅的原材料就是鲨鱼背部的鳍,而人们为了鲨鱼背部的鳍,不惜将鲨鱼背部的鳍割下扔回大海。这种现象都表明了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因此通过法律、道德等人类规范限制人类行为以实現野生动物保护。
  (二)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质
  野生动物保护引起了人类对自身和野生动物关系的深思,在最早的法律中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附属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越发意识到伴随着生态环境在不断遭到人类的破坏,人类生存同时受到威胁,表现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野生动物物种不断被灭绝的事实让更多的国家和人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甚至出现了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提出野生动物有其自身权利,甚至有和人类一样的主权的学说。
  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节俭的观念是我国先秦时代各家所提倡的,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客观原因的限制,而产生的普遍观念。因此,从古代开始人们便对自己及社会中的其他人设定了一些关于节俭的行为规范以及制订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在我国先秦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说已经对野生动物保护中人类的行为规范的内容和人类对待野生动物保护的观念已经有所论述。在此,笔者仅以儒家、道家这二家的伦理观念对野生动物保护进行论述。
  (一)中国先秦儒家、道家的伦理思想
  1.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
  儒家中的孟子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就提出了他的看法。孟子曾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不仅是治国理政的见解,也是孟子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观念。孟子强调野生动物也有生衍繁息的季节和时令,从民众功利的角度,要求民众珍惜野生动物资源,要合理不能过度,才能使民众所能获得的野生动物资源更多。这对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和国家都有积极的影响,促使人们形成合理的思想。
  2.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念是建立在中国封建社会带有农业文明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之上的,尤以儒家传统的宗法伦理为明显特点。“儒家伦理是一种宗法伦理。它以孝仁为本,维护亲亲、尊尊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_李书有)“傅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结合,使天下由家庭组成,家庭的伦理道德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仁爱这一核心思想的提出,就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道德的依据。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念正是建立在仁爱这一价值前提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和动植物都是由天和地产生的,按照朱熹的解释,人和动植物的区别在于,人得到天地形气之正,人的心最为灵巧,人和人之间是同胞;而动植物得到天地形气之偏,不能通乎性命之全,故与我不同类,而不若人之贵。然原其体性之所自,是亦本之天地而未尝不同也,故曰:“吾与”。
  (二)中国道家的伦理观念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1.道家的伦理观念
  道家以老子为代表,所推崇的是道,道对于今天的野生动物保护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家的道不同于其他学说的道,它是形而上的,它是从万事万物抽象中得来的,不是人所能决定的。道是永存的,世间万物包括人都要遵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二十五章)道是外在的,人是感性的,人首先要为自身的存在而向自然索取,因此人和自然中的动物一样要遵守自然法则,老子所处的农耕时代就是依附于自然。然而,人遵循道却不仅能使人按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自己,还能使自然按照它的目的去延续。这就是老子提出的“无为”,是根据道去行事,道没有的,人就不能为,人遵循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二章)对道的遵循能使人各自按照各自的意愿去发展自我,这一愿望最终的实现,取决于人和自然相处要遵循的道,因此人遵循道的同时也要遵循自然所固有的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遵循道的基础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的关系。
  2.道家的伦理观念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道家对的道的理解,在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野生动物保护起着积极作用。野生动物是世间万物的典型部分,是按照道在延续,如同人按照道在发展。但是老子要求人按照道去进行自由发展的前提是要求人要无为,即人对野生动物寡欲无为,不去因为自身的欲望去破坏它。“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惊鸟兽,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这是从具体的行为来要求人要根据时令、季节来进行人的活动,通过对人不按照道来有所作为的举止进行禁止,来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人的自由,社会的自由都起到了作用,使人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野生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自由就直接表现为人保护野生动物,人与野生动物的。   三、先秦儒家、道家伦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一)先秦儒家、道家伦理与当代社会思想相互影响、共促野生动物保护
  先秦儒家、道家伦理思想是在古代自然经济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儒、道二家的伦理的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生活依然有重要意义。传统伦理的天人合一就为我们当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很好的思维方式。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够协调,部分人们在生活中政治有序参与的不足即缺乏精神财富,导致人们出现了缺乏信仰、炫富心理、不坚信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够,对现有的社会规范怀疑、反对、冷嘲热讽并想要自己的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这是现代生活中一些人的表現。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作为,追求的是对物的依赖,追求的是不断地、不断地生产,他们为自己的物欲无底线地快速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保护无所作为。这种思想是不同于道家的思想,道家的无为不是不讲道德,而是顺从道不掺杂过多的个人的私欲即顺天循道不以人的一己私欲破坏生态,道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不以拜物来禁锢自己,不以对野生动物的欲望掌控来实现人真正的自由。
  (二)现代法律规范为推动传统伦理起到积极作用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伦理的思想是古人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既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也有顺从自然影响社会发展的一面。从先秦儒、道二家的伦理思想中,可以追寻古人对自身发展与世界和谐发展的修身的各种途径,同时这些思想内涵也具有很高的对人的道德的要求。其思想的要求要想真正的实现,需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现实生活中法律引导我们的行为和规范思想,法律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法律是社会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先秦儒、道二家的思想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否与法律有共同之处。二零一七年一月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添加了对野生动物伤害人及农作物国家进行补偿及提高了对伤害野生动物的刑罚并且明文规定贩卖违规工具、偷运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传统伦理对人的自由的影响
  儒家用自省、慎独的方法修炼己身,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并且以古代圣贤和社会中道德高尚的人为榜样学习这些人的行为,归纳总结为自身处世、教育他人的规范。儒家这种方法让人符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使社会中的每个人相处和谐、自由。但是,儒家这种思想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并没有在根本上使人自由。道家通过遵从道,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守自然的规律,使每个人都有拥有自然的权利即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道家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就是追求每个人都能按照道的规律,从自然界中得到所需的物质资料,人按照自然的道同时人按照社会的清静无为的道,最终不过分依赖物质、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过分依赖社会,达到自由的状态。以此,儒家和道家的伦理思想,使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对野生动物的破坏性的人的“自由”提供了反思,并且提供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自由的路径。
  四、结语
  在面对野生动物受到人的不道德行为的伤害甚至被人食用时,全文用野生动物保护伦理思想指导人们要节俭、爱护生命爱护周边的事物,继而按照道德来与野生动物相处、与人身边的自然相处,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全文以野生动物保护为重心,论证野生动物保护不止需要社会来约束个人,更需要人民群众来约束整个社会,要使人民群众起来保护野生动物就需要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伦理思想。
其他文献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南岳名胜楹联以楹联体人生、写风物、传山川精神、显文采风流,本文从其用典的地域性特色、嵌名的交融性特色、以文入联的倾向性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重点,探析其多样的艺术趣味和崇高的审美追求。同时,本文从精练简洁之美、诗意与哲理结合之美的角度研究南岳名胜楹联艺术审美创造特征,探究南岳名胜楹联如何在有限的篇章中表现最丰富最完美的诗意世界和哲学境界以及激发人们去追求丰富而完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纲要》《指南》的精神引领下,各幼儿园加快了特色品牌建设。在发展的潮流中,我园及时找准定位,不断调整管理角色,强化管理机制,把园本教研的推进与提升教研管理相结合,以园为本,创特色,显亮点。  关键词:园本管理;园本课程;园本教研;园本培训  一、 注重培训管理,强调角色定位——突出“管”  (一) 在园本教研中,园长的角色定位:管理者、参与者和保障者  园长是幼儿
摘要: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在当今,追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却在逐渐淡忘了中国特色设计。本文从分析全球化和中国特色设计两者的关系入手,以此论证中国特色设计与全球化是合二为一的,追求中国特色设计并不意味着拒绝全球化,而在全球化的同时需要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元素运用到中国特色设计之中,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特色;精神元素  “经济全球
现今古诗词歌曲引起热潮,通过学习演唱古诗词歌曲帮助人们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并进行传承是当今传承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以古今江南古诗词歌曲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其中的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12例肛瘘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瘘管愈合时间7~18 d,平均(13.0±3.3)d
摘要:本文旨在以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为研究内容,以其各个构成元素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分析其形式美和艺术规律,验证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并以年画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一一进行阐释与运用,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平面设计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是巴渝地区传统文化和精神象征的图形,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审美精神内涵,是重庆地区最有典型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
当鲁羊和素描出发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们将去往哪里.在我,也算得上是一次特殊的经验,我就像一个影子似的跟在他们身后,同样,我也像他们一样茫然.谁都不知道,我们将去哪里.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王国栋是一个比较有表达的自觉的作家,纵观近年的几部作品,几乎一篇一种风格.在中,可以发现新历史小说的影子,而又让我们又能够觉察到“新写实”的痕迹.然而,这些略嫌技术性